202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3155409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九篇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习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

2、位减法;7、总复习。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三、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

3、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

4、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五、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1、由于一

5、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

6、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三、教学要求。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

7、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

8、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

9、意识。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四、教学重点。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

10、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五、教学难点。1、能用数表示日常

11、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课 时第01周9.1可爱的校园1第02周-第03周9.3-9.14一、生活中的数8第04周-第05周9.17-9.28二、比较4第06周10.1-10.7国庆放假第07周-第10周10.8-11.2三、加与减(一)17第11周11.5-11.9整理与复习3第12周11.12

12、-11.16四、分类3第13周11.19-11.23五、位置与顺序4第14周11.26-11.30六、认识图形2第15周-第16周12.3-12.14七、加与减(二)8第17周12.17-12.21数学好玩3第18周12.24-12.28八、认识钟表1第19周12.31-1.4总复习5第20周1.7-1.11期末工作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

13、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工作措施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4、重视培优补差。教学进度表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数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

14、 认、读、写10以内的数。2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 第二单元: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第二单元: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

15、能力。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5 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 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6 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7 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

16、8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9 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0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17、,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11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12 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

18、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13 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8+?”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14 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9、15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16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17 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

20、小。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18 总复习一19 总复习一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一 、指导思想: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

21、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

22、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三、班级情况简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

23、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

24、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

25、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 图形(一)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三、 教材分析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

26、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四、 教学的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

27、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五、 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

28、符号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9、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解决问题方面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30、,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4、课堂教

31、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

32、全册教学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

33、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4、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xx镇小一(2)班田xx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一、学生情况分析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

35、,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6、,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

37、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二)空间与图形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

38、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39、。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一)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

40、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二)加减法的处理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

41、,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三)空间与图形的

42、安排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

43、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五、教材的评价建议(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