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共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共6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共6篇) 第1篇:农夫工监测调查报告为全面、刚好、精确地反映农夫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居住、社会保障等状况,国家统计局于2008年底建立了农夫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夫工监测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度全国农夫工总量为万人,其中外出农夫工万人,与上年相比,农夫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调查还表明,2009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由于季节因素,比第三季度末削减309万人,但仍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本文将重点报告农夫工年度状况,具体结果如下:一、农夫工总体规模(一)外出农夫工增加,本地农夫工削减据调
2、查结果推算,2009年全国外出农夫工总量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在外出农夫工中,住户中外出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增长%;举家外出农夫工2966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夫工8445万人,削减56万,下降%。表1:农夫工数量单位:万人、%2009年2008年增减增长农夫工总量221外出农夫工14531492(1)住户中外出农夫工385(2)举家外出农夫工296628591072本地农夫工84458501-56-(二)东部地区农夫工数量及增幅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夫工万人,同比增长%,东部地区农夫工占全国农夫工总
3、量的比重为%;中部地区农夫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中部地区农夫工占全国农夫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夫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西部地区农夫工占全国农夫工总量的%。表2:2009年各地区农夫工占全国比重及增幅单位:%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农夫工所占比重农夫工1.外出农夫工2.本地农夫工2009年比2008年农夫工增幅农夫工1.外出农夫工2.本地农夫工-二、外出农夫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一)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夫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削减888万人,下降%,占全国外出农夫工人数的%,比上年降低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
4、外出农夫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占全国外出农夫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夫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占全国外出农夫工人数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削减,外出农夫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图1:外出农夫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二)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农夫工削减2009年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为2816万人,比上年削减238万人,削减%,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为3282万人,比上年削减954万人,削减%。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外出农夫工分别占全国外出农夫工的%和%,分别比
5、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削减,特殊是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大幅削减,是2009年下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的一个重要缘由。(三)在省内务工的外出农夫工数量增加较多,跨省外出的农夫工比重下降在外出农夫工中,在省外务工的农夫工为7441万人,比上年削减43万人,削减%,占全国的%;在省内务工的农夫工为7092万人,比上年增加535万人,增长%,占全国的%。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2008年上升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外出农夫工增加,主要是在省内就近转移的农夫工数量大幅增加。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农夫工仍以在省内务工为主,中、西部地区农夫工大多数在省外务工,但中西
6、部地区农夫工在省内就近务工的比例明显增加。表3:不同地区外出农夫工在省内、省外务工的分布单位:%地区2009年2008年省内省外省内省外东部地区20.20.3中部地区西部地区59.(四)外出农夫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从外出农夫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夫工占%,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夫工占%,在地级市务工的农夫工占%,在县级市务工的农夫工占%,在建制镇务工的农夫工占%,在其他地区务工的占%。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夫工占%,比上年略降个百分点。三、外出农夫工基本特征(一)外出农夫工以青年男性为主,已婚者占多数分性别看,男性外出农夫工占%,女性占%。从年龄看,外出农夫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
7、,16-25岁占%,26-30岁占20%,31-40岁占%,40-50岁占%,50岁以上的农夫工占%。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夫工占56%,未婚的占%,其他占%。(二)外出农夫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但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在外出农夫工中,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中学文化程度占%,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占%。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中学及以上教化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中学及以上教化的比例达到%。图2:不同年龄组受教化状况(单位:%)
8、(三)外出农夫工多数没有参与过任何技能培训,低教化程度的农夫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从外出农夫工接受技能培训的状况看,%的外出农夫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文化程度越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也越低,在文盲半文盲农夫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小学文化程度的农夫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农夫工接受过培训的占48%,中学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夫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为%和%。(四)外出农夫工仍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但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在外出农夫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农夫工所占比重最大,占%,其次是建筑业占%,服务业占%,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各占%,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
9、。从事制造业的农夫工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建筑业、批零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均有所增长。(五)外出农夫工绝大多数以受雇形式从业在外出农夫工中,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夫工占%,自营者占%,自营者比例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务工地点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夫工自营比例分别为%、%和%。四、农夫工外出务工收入及居住状况(一)外出农夫工收入增加,受雇者的收入和自营者的收入差异明显2009年,外出农夫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外出农夫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600-800元的占%;800-1200元的占%;1200-1600元的占%;16002400元的占%,2
10、400元以上的农夫工占%。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受雇人员月均收入1389元,自营人员的月均收入为1837元。(二)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夫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收入增长较快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1422元,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1350元,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1378元。从务工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夫工平均月收入为1569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夫工平均月收入1425元,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务工的农夫工平均月收入分别为1402元、1359元和1348元。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西部地区的增长要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表4:农夫工在不
11、同地区的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单位:元、%2009年2008年增减增幅全国1417134077东部地区14270中部地区1350127575西部地区13781273105(三)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制造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偏低,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从农夫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农夫工,月均收入分别为1671元、1640元和1625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农夫工,月均收入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从收入增幅看,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是住宿餐饮业和建筑业,增幅分别为%和%;收入增幅较低的是
12、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分别增长%和%。图3:不同行业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单位:元、%)(四)外出农夫工的住宿是以雇主或单位供应住房为主,四成外出农夫工的雇主或单位不供应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从外出农夫工居处类型看,由雇主或单位供应宿舍的占%,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与人合租住房的占%,独立租赁住房的占%,有%的外出农夫工在乡镇以外从业但每天回家居住,仅有%的外出农夫工在务工地自购房。从外出农夫工的居住成本看,%的农夫工由雇主或单位供应免费住宿;%的农夫工雇主或单位不供应住宿,但有住房补贴;%的农夫工雇主或单位不供应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雇主或单位不供应免费住宿的农夫工每人月均
13、居住支出245元。五、外出农夫工权益保障状况(一)拖欠工资状况有所改善,拖欠工资状况仍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夫工工资拖欠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夫工中,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仅占%,比2008年的%下降了个百分点。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夫工主要还是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二)外出农夫工劳动时间偏长,行业差异明显调查结果显示,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夫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从农夫工集中的几个主要行业看,制造业农夫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小时,建筑业
14、小时,服务业小时,住宿餐饮业小时,批发零售业小时。平均劳动时间最长的是住宿餐饮业的农夫工,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三)农夫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近六成农夫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2009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夫工中,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从农夫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从事建筑业的农夫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高,占74%,制造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服务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分别为%和66%。(四)外出农夫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水平总体较低,中西部地区农夫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雇主或单位为农夫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
15、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和%。从输入地看,不同地区的农夫工社会保障状况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的农夫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但明显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图4:农夫工在不同地区参与社会保障的比例(单位:%)(五)不同行业农夫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建筑业农夫工的社会保障状况须要重点关注从农夫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不同行业农夫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制造业的状况相对较好。值得关注的是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行业农夫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仅为%,离工伤保险条例要求相差甚远,同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其他行业,参保比例分别为%、%和
16、1%。表5:不同行业农夫工参与社会保障的比例单位:%行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制造业27.4.22.4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批发和零售业8.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六、小结综上所述,对2009年农夫工总体规模、基本特征、流向分布、就业状况、外出收入和居住状况、权益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小结如下:(一)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夫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夫工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形势好转,农夫工数量进一步增加,农夫工总量达万人。其中,外出农夫工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二)农夫工的外出流淌格局发生了改变,一是中西部地区受基础设施建设等
17、投资拉动政策措施的影响,对农夫工就业的吸纳实力增加,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增加,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削减,农夫工起先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跨省外出的农夫工比重下降,而在省内务工的外出农夫工数量增加较多,中西部地区农夫工就近转移加快。(三)外出农夫工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低年龄组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但是没有参与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夫工仍旧占多数,低教化程度的农夫工接受培训的机会也较少。(四)外出农夫工收入水平提高,西部地区收入增速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夫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制造业、服务
18、业、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五)拖欠工资状况有所改善,但农夫工劳动时间偏长,每周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外出农夫工占%。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仍旧较低,近六成农夫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六)外出农夫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水平总体较低,中西部地区农夫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不同行业农夫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建筑业农夫工的社会保障状况须要重点关注。注:、年度农夫工数量包括年内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夫工和本地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夫工两部分。年度农夫工与年末(季末)外出务工劳动力口径不同,年末(季末)数据是指调查时点在外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
19、,包括了外出不满6个月的人。、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本报告其次至第五部分中有关外出农夫工的具体的分类数据是依据对住户中外出农夫工的调查结果推算。、外出农夫工的输入地分布,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另有%的外出农夫工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从业。第2篇:农夫工监测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农夫工监测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状况、某一事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探讨,揭示出本质,找寻出规
20、律,总结出阅历,最终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收集的农夫工监测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农夫工监测调查报告(一)一、农夫工规模、分布及流向(一)农夫工总量接着增加,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夫工20*年农夫工总量达到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外出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增速较上年回落个百分点。本地农夫工增量占新增农夫工的%。在外出农夫工中,进城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削减157万人,下降%。(二)西部地区农夫工人数增长最快,吸纳实力逐步增加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增加10
21、0万人,增长1%,占农夫工总量的%;中部地区农夫工9279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夫工7563万人,比上年增加185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东北地区农夫工929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农夫工增量占新增农夫工的%。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务工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削减48万人,下降%,占农夫工总量的%;在中部地区务工农夫工5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在西部地区务工农夫工5484万人,比上年增加275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在东北地区务工农夫工
22、904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三)外出农夫工增速接着回落,跨省流淌农夫工接着削减20*-20*年,外出农夫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和%。外出农夫工占农夫工总量的比重也由20*年的%渐渐下降到20*年的%。外出农夫工中,跨省流淌农夫工7666万人,比上年削减79万人,下降1%,占外出农夫工的%,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跨省流淌的农夫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跨省流淌的农夫工占62%,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跨省流淌的农夫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东北地区跨省流淌的农夫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二、农夫工基本
23、特征(一)女性农夫工占比接着提高,有配偶的占比提高在全部农夫工中,男性占%,女性占%。其中,外出农夫工中男性占%,女性占%;本地农夫工中男性占%,女性占%。农夫工中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本地农夫工在农夫工总量中占比接着提高,而本地女性农夫工占比较高所致。全部农夫工中,未婚的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有配偶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外出农夫工有配偶的占%,比本地农夫工低个百分点,但占比提高较快。(二)农夫工年龄不断提高,新生代农夫工占比近五成农夫工仍以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接着下降,农夫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从平均年龄看,20*年农夫工平均年龄为39岁,比上年提高岁。从年龄结构看
24、,40岁以下农夫工所占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夫工所占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1980年及以后诞生的新生代农夫工已渐渐成为农夫工的主体,占全国农夫工总量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老一代农夫工占全国农夫工总量的%。(三)农夫工受教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夫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中学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农夫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夫工中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本地农夫工中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四)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夫工比重小幅下降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
25、业技能培训的农夫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均与上年持平;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都参与过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夫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外出农夫工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三、农夫工就业(一)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夫工比重下降明显从事其次产业的农夫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夫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夫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农夫工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
26、夫工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夫工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二)农夫工月均收入增速有所回落农夫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增速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除制造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提高,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与上年持平以外,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农夫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和个百分点。(三)本地和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增长较快外出务工农夫工月均收入3572元,比上年增加213元,增长%;本地务工农夫工月均收入2985元,比上年增加204元,增长%。本地务工农夫工月均收入比外出
27、务工农夫工低587元,但增速比外出务工农夫工高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3454元,比上年增加238元,增长%;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3132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长%;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3117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在东北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3063元,比上年削减42元,下降%。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务工的农夫工高、和个百分点。四、农夫工权益保障(一)超时劳动状况有所改善农夫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个小时,均与上年持平。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夫工占
28、%,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夫工占%,分别比上年下降 和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夫工日工作超过8小时和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超时劳动状况改善比较明显。(二)签订劳动合同的农夫工比重下降20*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夫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夫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本地农夫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三)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比重下降20*年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人数为万人,比上年削减万人,下降%。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
29、比重均在1%以下,但是年度之间有波动。2022-2022年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比重分别为1%、%和%。其中,2022年农夫工工资拖欠的状况反弹,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比重比2022年提高个百分点。20*年,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人均拖欠元,比上年增加1645元,增长%。其中,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夫工人均拖欠元,比上年增加1249元,增长%;被拖欠工资的本地农夫工人均拖欠元,比上年增加1851元,增长%。20*年被拖欠的工资总额为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与2022年被拖欠的工资总额增长%相比,拖欠状况出现好转。从农夫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20*年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被拖
30、欠工资的农夫工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比重有所上升,20*年为%,较上年上升个百分点。五、进城农夫工居住状况(一)进城农夫工的购房比例提高在进城农夫工中,租房居住的农夫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租赁私房的农夫工占61%,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购房的农夫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购买商品房的农夫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单位或雇主供应住房的农夫工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以其他方式解决居住问题的农夫工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购买保障性住房和租赁公租房的农夫工不足3%。(二)居住困难的进城农夫工占比下降进城农夫
31、工人均住房面积为平方米,与上年基本保持一样。其中,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居住困难的农夫工户占6%,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在6-15平方米的农夫工户占%,在16-25平方米的农夫工户占%,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26-35平方米的农夫工户占%,在36平方米以上的农夫工户占%,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三)进城农夫工居住条件总体有所改善农夫工户住房配备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的农夫工户住房有自来水,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的农夫工户住房有洗澡设施,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的农夫工户住房有独用厕所,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的农夫工户能上网(计算机或手机),比上年
32、提高个百分点;%的农夫工户拥有汽车(生活和经营用车),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六、进城农夫工社会融合状况(一)进城农夫工的社会交往有待丰富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进城农夫工业余时间人际交往时,老乡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当地挚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同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进城农夫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分别占%、%和%。其中,选择上网和休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选择参与文娱体育活动、读书看报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选择参与学习培训的比重仅为%,与上年持平。
33、(二)权益受损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的进城农夫工占比显著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进城农夫工想到的是找家人、亲戚帮忙,找老乡的占%,找本地挚友的占%,找单位领导或同事的占%,找工会、妇联和政府部门的占%,找社区的占%。找家人、亲戚帮忙,找老乡和找本地挚友帮忙的农夫工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当权益受损时,进城农夫工选择解决途径依次是:%与对方协商解决,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三)已就业进城农夫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占比提高从对工会组织的知晓状况看,已就业进城农夫工中%知道所在企业或单位有工会组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
34、点;%知道所在单位和企业没有工会组织,%不知道自己所在企业或单位是否有工会组织。在知道自己所在企业或单位有工会组织的农夫工中,%的农夫工加入了工会,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加入工会的进城农夫工占已就业的进城农夫工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加入工会的农夫工中,常常参与工会活动的占%,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间或参与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没参与过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附注1.调查简介农夫工监测调查:为精确反映全国农夫工规模、流向、分布等状况,国家统计局2008年建立农夫工监测调查制度,在农夫工输出地开展监测调查。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地域,在1527个调查县(
35、区)抽选了8906个村和万名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样本。采纳入户访问调查的形式,按季度进行调查。农夫工市民化调查:为精确反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夫工在城镇就业生活、居住状况和社会融合等基本状况,国家统计局2022年建立农夫工市民化监测调查制度。调查范围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地域,随机抽取了万户进城农夫工样本,由调查员运用手持电子采集终端(PDA),干脆入户面访的形式,每年10月开展年度调查。2.主要指标说明农夫工: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夫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夫工。外出农夫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夫工。进城农
36、夫工:指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夫工。城镇地域为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区域,与计算人口城镇化率的地域范围相一样。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农夫工监测调查报告(二)农夫工越来越“恋家”外出农夫工出现回流趋势农夫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夫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夫工
37、。报告显示,截至20*年底,我国农夫工总量达到万人,比上年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个百分点。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2年农夫工总量增速分别为%、%、%、%、%、%,增速逐年回落的趋势特别明显。从报告中可以发觉,农夫工数量增幅自2022年以来出现首次扩大,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夫工总量接着增加,但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夫工;二是外出农夫工增速接着回落,跨省流淌农夫工接着削减。中心财经高校民生经济探讨中心主任李永壮表示,从近年来的农夫工总量改变可以看出,过去那种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正在变更。另外,农夫工回流趋势明显,说明外出务工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同时,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
38、家乡对农夫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农夫工受教化水平不断提高超时劳动、拖欠工资状况有所改善报告显示,近年来农夫工受教化水平不断提高。20*年,农夫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中学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农夫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夫工中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本地农夫工中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而在农夫工权益保障上,超时劳动状况有所改善,被拖欠工资的农夫工比重下降。20*年,农夫工年从业时间平均为10个月,月从业时间平均为天,日从业时间平均为个小时,均与上年持平。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
39、时的农夫工占%,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夫工占%,分别比上年下降 和1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夫工日工作超过8小时和周工作超过44小时的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超时劳动状况改善比较明显。农夫工社会交往有待丰富人才培育政策需跟上在城市生活中,除家人外,进城农夫工业余时间人际交往时,老乡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当地挚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同事占%,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进城农夫工业余时间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和休息,分别占%、%和%。其中,选择上网和休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选择参与文娱体育活动
40、、读书看报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选择参与学习培训的比重仅为%,与上年持平。专家认为,我国农夫工数量、结构、自身特点等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才培育政策和措施须要刚好跟上。对外经济贸易高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相关部门要依据农夫工数量、质量和结构三种指标加强分析,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新生代农夫工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第3篇:中国农夫工调查监测报告中国2022年农夫工调查监测报告来源:国家统计局 日期:2022-5-3 阅读:33 次一、农夫工总体规模(一)农夫工数量接着增长,总量达万人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22年全国农夫工
41、总量达到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其中,外出农夫工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住户中外出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举家外出农夫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本地农夫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表1:农夫工数量农夫工总量1外出农夫工(1)住户中外出农夫工(2)举家外出农夫工2本地农夫工(二)中西部地区农夫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东部地区农夫工占农夫工总量的%;中部地区农夫工7942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中部地区农夫工占农夫工总量的%;西部地区农夫工6546万人,比上年增加
42、409万人,增长%,西部地区农夫工占农夫工总量的%。表2:按输出地分的农夫工地区构成农夫工外出农夫工 本地农夫工2022年东部 中部单位:% 2022年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2008年 2009年 2859 2966 8501 8445 单位:万人2022年 2022年 3071 3279 8888 9415 二、农夫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夫工的吸纳实力进一步增加从农夫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2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比上年降低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
43、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夫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占农夫工总量的%,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4个省吸纳的农夫工占到全国农夫工总数的近一半。(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比重接着下降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为582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为5072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夫工分别占全国农夫工的%和%,分别比上年下降和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
44、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夫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夫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三)跨省外出的农夫工数量削减,农夫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变更在外出农夫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夫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增长%,占外出农夫工总量的%;在省外务工的农夫工7473万人,比上年削减244万人,下降%,占外出农夫工总量的%。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2022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削减,变更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夫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表3:不同地区外出农夫工在省内外务工的分布地区(四)外出农夫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从外出农夫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
45、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在地级市务工的占%,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夫工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三、农夫工性别、年龄和受教化状况(一)农夫工以男性为主,年长农夫工比重逐年增加分性别看,男性农夫工占%,女性占%;分年龄段看,农夫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21-30岁占%,31-40岁占%,41-50岁占%,50岁以上的农夫工占%。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上农夫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上升到2022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022年 省内 省外 单位:% 2022年 省内 省外 年的%,三年中农夫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6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夫工的行列中,
46、但农夫工年龄结构的改变,也说明农夫工的“无限供应”状况在变更。 (二)年龄和家庭对农夫工的空间流淌有很大的影响农夫工中已婚者占%,其中,本地农夫工已婚者占%,远高于外出农夫工已婚者%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农夫工平均年龄高出外出农夫工12岁,本地农夫工中40岁以上的占%,而外出农夫工40岁以上仅占%。这反映了已婚、年纪较大的农夫工更倾向于就近就地转移,大龄农夫工不仅外出缺少竞争力,而且须要照看家庭,这使得他们的外出主动性减弱。(三)农夫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夫工和外出农夫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在农夫工中,文盲占%,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中学文化程度占%,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
47、外出农夫工和年轻农夫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和%。外出农夫工的受教化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夫工,青年农夫工的受教化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潜力的农夫工群体。表4:2022年农夫工的文化程度构成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 初中 中学 中专大专及以上(四)没有参与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夫工占多数,青年农夫工更倾向参与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全部农夫工 本地农夫工 外出农夫工 单位:% 30岁以下 青年农夫工 在农夫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既没有参与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与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夫工占%。青年农夫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夫工;与此相反,年长的农夫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