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郝颖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郝颖颖.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 郝颖颖 学科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 陈光华 培养单位: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培养类别: 全日制 完成时间: 2012 年 05 月 23 日 沈阳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 单单位代码: 10166 I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2、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有权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I 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 中文摘要 心理理论作为社会认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从毕生发展观上看,儿童通过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之后,其心理理论仍在不断的发展。学习障碍儿童普遍存在社会认知缺损现象,但关于学障儿童社会认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心理理论,目前却鲜有研究。因此研究学龄期学习障碍
3、儿童的心理理论,一方面有助于探索心理理论自身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也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采用通用的学 习障碍筛选标准,选取学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作为被试,通过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二级错误信念任务、解释 性心理理论任务和失言理解任务来考察学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 次序的发展。对比两组儿童的结果差异,得出如下结论 : 1.学习障碍儿童 四种 心理理论次序的发展,特别是一级错误信念与二级错误信念的发展,都显著差于正常儿童,在年龄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 2.学习障碍儿童 四种 心理理论次序的发展与正常儿童的发展特点一致,主要表现在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与失言理解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
4、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一致。 3.儿童从学龄 期到学前期 四种 心理理论次序发展的关系上,一级错误信念是二级错误信念的基础,二级错误信念是失言理解的基础。 关键词 : 学习障碍,心理理论,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理解 II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Four Theory-of-mind Order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 cognitive research, theory-of-mind (TOM) is an
5、area of much concern amo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 for a long time. In the life-span perspective opinion, childrens TOM will develop after the period of which they gain first-order false belief. Most of the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have social cognitive impairment, but the study of their
6、 development of theory-of-mind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 cognitive research is seldom. So the relevant study can contribut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ory of mind, and provide advices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This study select lea
7、rning disabilities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by the general learning disability screening criteria, implements first-order false belief task, second-order false belief task,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task and faux pas task,compares the result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8、and comes to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1)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four TOM order , are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normal children, especially first-order false belief and second-order false belief; (2) The two group children have the sam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
9、f the four TOM order; (3) The first-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econd-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the second-order false belief is the foundation of faux pas understanding. Keywords: Learning disability, theory of mind, false belief,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10、faux pas III 目 录 Abstract . II 目 录 . III 一、文献综述 . 1 (一)心理理论的概述 . 1 (二)学习障碍的概述 . 14 二、问题提出 . 16 ( 一)问题提出 . 16 (二)研究意义 . 17 (三)研究假设 . 17 第二章 研究一:学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的比较 . 19 一、实验方法与步骤 . 19 (一)被试 . 19 (二)工具 . 20 (三)实验材料 . 20 (四)实验过程 . 23 (五)数据处理 . 23 二、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基本情况 . 24 (二)各年龄的两组儿童在四种任务上的表现 .
11、24 (三)两组儿童四种心理 理论任务上的差异 . 29 (四)两组儿童四种心理理论次序间发展关系的分析 . 30 (五)心理理论四种次序间的发展关系分析 . 31 (六 )言语能力、非言语能力对学习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 32 三、讨论 . 33 (一)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次序的发展状况比较 . 33 (二)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次序的发展特点比较 . 33 第三章 研究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 . 35 一、实验方法与步骤 . 35 (一)被试 . 35 (二)实验材料 . 35 (三)实验过程 . 35 (四)数据处理 . 35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 (一)四种任务的
12、综合分析 . 36 (二)解释性心理理论 . 37 (三)失言理解 . 38 三、讨论 . 39 (一)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各次序的发展年龄 . 39 (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各次序的发展特点 . 39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0 一、学习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各次序的发展 . 40 二、心理理论各次序之间的关系 . 40 三、实验材料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影响 . 41 IV 第五章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43 一、 研究不足 . 43 二、展望 . 43 研究结论 . 45 参考文献 . 46 附 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 . 错误 !
13、未定义书签。 附录三: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后记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个人简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 1 第一章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心理理论的概述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已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们大量深入的研究。从毕生发展观的角 度上看,儿童在通过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理论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之后儿童逐渐发展出各个心理理论次序,例如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等,研究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理论可以进一步探索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 1.心理理论的概念 “心理理论”( theroy of
14、mind, TOM)一词最早是由 Premack 和 Woodruff( 1978)在对黑猩猩进行的研究中提出来的。早期两位学者对“心理理论”的界定是指人们对他人心理状态进行推测的能力,当一个人可以将心理状态加于自己和他人身上,进行描述和解释 行为时,就说明这个人具备了心理理论 1,实际研究中具体的判断依据是儿童是否能够理解他人所持有的错误信念。 之后研究者对心理理论的概念界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些研究者认为心理理论应该是一个推测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对那些不可观测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分析,从而解释和预测那些可观测的人类行为 2, 3。而这个推测系统之所以被冠之以“理论”的称号,是因为它是由一系列具
15、有因果关系的心理知识组成的知识体系,这些心理知识相互联系,就像一个理论一样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描述,并解释和预测着人的行为。同时这个理论也和其他的科学理论一 样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才被称为“心理理论”。但该理论并非一个科学的理论,而只是一个框架性的、非正式的日常理论,因此也被称为朴素心理理论或常识心理学 4。Perner( 1985)提出心理理论应该是人们对与心理状态相关的心理因果关系的认识,其主要表现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所知、所感、所欲和所想等有着归因属性的心理状态的朴素观念 5。 Happe 和 Winner( 1998)认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
16、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6,本研究采用了此 “心理理论 ”概念。 2.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 心理理论自提出以来,研究者对其的理论解释一直众说纷纭,目前最具竞争力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三大理论上:理论论( Theory-Theory)、模拟论( Simulation Theory)和模块论( Modularity Theory)。 理论论认为心理理论的发展应该是一种“理论形成”的过程。与成人一样,儿童对心理 (Mind)的认识或理解也是一个由与心理状态相关的常识法则组成的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 2 理论,并且这种理论和一般的科学理论具有同样的基本特征。持理
17、论论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愿望、意图、想法、感知 等各种心理状态是心理理论的理论实体,这些不可观测的抽象概念所代表的心理状态,可用来解释与预测那些相应的、可观测的人类行为。 J.Perner 认为儿童从事“元表征”的能力应该是理论的内容。Wellman 指出,儿童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时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其核心内容是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因此“心理状态”才应该是理论的内容。 模拟论认为儿童可以通过使用自己所具有的心理资源来对他人行为的心理学根源进行 “模拟 ”,其具体过程是儿童想象自己也处在与他人相同的情境中,通过体验自身当时当地的感受来模拟推测他人所具有的心 理状态。整个过程中儿童不需要通
18、过一个理论来推测心理状态,而仅仅要做的就是想象,即联想和体验他人所具有的想法与愿望。当儿童的想象能力随着年龄不断发展而得到提高时,儿童对于他人那些和自己渐渐不相似的心理状态的模拟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对他人的相关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准确, 4 岁的时候儿童已经能够想象和模拟他人在持有错误信念时的心理状态,并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准确的解释和预测,因而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 理论论与模拟论一直是心理理论研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解释模型。直到现在两种理论依然争论不休,是因为对于许多心 理理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这两种理论都可以给出很好的解释。以测量一级错误信念的糖果盒任务为例,对于儿童能够正确回答
19、另一位不知情的儿童看到糖果盒时会认为里面是糖果而不是铅笔的表现,理论论认为儿童依据的是自己所具有的由一系列有着因果关系属性的心理状态知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来对不知情者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的。模拟论则认为儿童通过设身处地的联想,模拟出当自己和他人一样不知情时,自己将会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从而推测出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相对而言,如果说理论论关注的是儿童的元表征能力,模拟论注重的是儿童设身处地的模拟能力, 那么模块论强调的则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的天赋因素。模块论假定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心理理论机制的模块,当儿童在 4 岁左右时,这个模块相对突然的打开,或者是说,儿童大脑中用于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
20、态的、预先设置好了的功能模块在这个时候准时启动了,因此儿童 4 岁获得了心理理论。模块论的核心观点“心理的模块性”能够解释现实中儿童所表现出的很多事实以及研究数据,例如领域特殊性、功能分解等现象,特别是对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表现的解释上。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不能自发的从事假装游戏,也不能顺利的通过错误信念任务,模块论对此的解释 是认为自闭症是“心理理论机制”的一种特殊的损害。 理论论、模拟论和模块论是至今对心理理论的解释上占据主流的三大理论。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 3 此外,对于心理理论的解释还有强调儿童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的等价关系匹配的匹配论、强调社会文化经验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
21、展的社会文化结构论 7等理论解释。各理论所阐述的重点不同,但理论彼此间的观点并不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折中或统一的。 3.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 1)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界定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发展心理学家们广泛的关 注。目前 研究者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 3 到 5 岁的学前期,以儿童对愿望、想法等的理解为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在 4 岁左右时通过一级错误信念理解( first-order false belief),即能够意识到他人所具有的错误信念,说明儿童获得了心理理论。席居哲,桑标等( 2003)认为心理理论有着毕生发展趋势
22、,儿童获得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后,他们的心理理论仍然会继续发展 8。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心理理论并非是具有单一次序的能力,而是包含着多种次序 9,除一级错误信念外,目前研究文献更多认可心理理论的次序还包括二级错误 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与失言理解。 二级错误信念理解( second-order false belief)指儿童能够认识到他人关于另一个人想法的错误,在儿童 6 岁左右的时候获得 5,与一级错误信念理解相比,二级错误信念理解体现出儿童在认识和理解心理状态的嵌入思维量上的增加,所得出的想法只是对外部世界直接的、客观的复制,因此也被称为复制式心理理论( copy theory of mi
23、nd) 10。 Sullivan, Zaitchik 等人( 1994)在 Perner 经典错误信念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欺骗模式,从而设计出 更简单的新故事 (new story)范式,采用此范式对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进行研究发现, 42%的学前儿童 (4 岁 1 个月到5 岁 3 个月 )和大部分 5 岁以后的儿童均通过了该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11。我国学者张文新 (2004)使用新故事范式研究发现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的发展存在两次转折的地方:第一次转折发生在 4 岁,表现为儿童掌握了二级未知知识(即一个人是否知道另一人知道某个信息);第二次转折发生在 5 岁,表现为儿童二级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张文
24、新认为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关键年龄也在 6 岁左右 12。 儿童紧 接于二级错误信念理解之后获得的是解释性心理理论。解释性心理理论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在儿童 6 到 8 岁获得,指儿童认识到个体面对相同的知觉信息时,如果他们对信息进行的建构不一样,所具有的想法也会不同 10,13-16。与二级错误信念理解所具有的客观、直接的“复制”特点不同,解释性心理理论主要强调了个体的主观建构或预期对想法的影响。研究者认为在两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想法,一种是知觉信息或经验不同的情况,另一种则是学障与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特征及发展 4
25、 个体对 所 面对的相同信息做出了不同的建构和解释。当儿童能够 理解人们因为面对不同的知觉信息,所具有的想法与行为也不相同时,就说明他们获得了复制式心理理论;当儿童意识到人们因为主观建构和预期存在差异,使得他们即使面对相同的信息,也会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时,说明儿童获得了解释性心理理论。国外学者 Pillow( 1991, 1996)与 Carpendale 等( 1996)认为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68 岁 17, 10。 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与解释性心理理论在儿童相近的年龄段发展出来,但却代表了不同的能力。二级错误信念主要代表了儿童根据人们接受不同的外界信息,对他人的心 理状态进
26、行推测的能力,相当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解释性心理理论则代表了儿童通过推测人们所拥有的不同的知识经验,或者是人们面对相同刺激时所进行的不同加工建构,来解释人们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状态,解释性心理理论相当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这两个心理理论次序的发展对儿童进行心理状态的理解和推测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在 6 至 8 岁获得了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之后,随着年龄的发展,儿童开始获得失言理解这一心理理论次序。失言理解( Faux pas)指的是儿童能够认识到说话者在不经意中说了伤害到听者或不应该说的话, 并且能够理解听者的心理感受与说话者对情况的无知,它涉及到了儿童对想法、欲望、情感等的
27、组织和解释,其获得的关键年龄是 9 到 11 岁 18-20。 Stone 等认为失言理解涉及到对人的认识状态、愿望、情绪的归因 18, 21。实际研究中的失言理解任务能够同时反映出心理理论中的情感和认知成分,通过不同的问题来讨论被试的觉察、理解、移情等能力,具体表现在失言理解任务里,儿童需要探测故事人物中谁说了不该说的话,以及为什么他会那样说,这不但要求儿童理解说者,也要求理解听者的心理状态。理解说者的心理状态需要儿童能够认识 到说者 和听者所拥有的不同的知识状态;理解听者心理状态需要 儿童能够理解听到这些话的人在情感上会受到伤害。与二级错误信念和解释性心理理论相比,失言理解这一心理理论次序更为精细,难度也更大,因此获得的年龄相对较晚。但这一精细的心理理论次序却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均需要准确的做出交往中信息的认知解释、交往对象情绪情感的解读,从而对对方的心理状态有着更好的认识,也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准确的解释和推测。良好的失言理解能力显然有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从心理理论四种次序的研究上看,信念的获得受个 体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个体主观心理状态的影响,完善的信息和细致的内部加工才能得到更合理的想法。而儿童对人的心理状态的认识、人的意图和情绪归因能力的发展(即失言理解的发展)则是建立于想法加工基础上的更高级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这些心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