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张媛.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3097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张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张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张媛.pdf(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类号 : 全 日 制 专 业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 康观的比较研究 T i t l e : The Study on Mental Health Conception about Children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学 科 、 专 业: _ 研 究 方 向: _ 作 者 姓 名: _ _ 导师及职 称: _ _ 论文提 交日期: 2014 _ 4 _ 授予学 位日期: 2014 _ 6 _ 安徽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 室 _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2、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与 我 一 同 工 作 的 同 志 对 本 研 究 所 做 的 任 何 贡 献 均 已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并 表 示 谢 意 , 除 了 文 中 特 别 加 以 标 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 外 , 论 文 中 不 包 含 其 他 人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媛 签字 日期 :2014 年 6 月 7 日 学 位 论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安

3、徽 师 范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学 校 有 权 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电 子 版 ,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授 权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可 以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 手 段 保 存 、 汇 编 学 位 论 文 。 保 密 的 学 位 论 文 在 解 密 后 适 用 本 授 权 书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媛 导

4、师 签 名 : 葛 明 贵 签字日期 :2014 年 6 月 7 日 签字日期 :2014 年 6 月 7 日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获 学 位 后 去 向 : 工 作 单 位 : 电 话 : 通 讯 地 址 : 邮 编 : _ 幼 儿 教 师 及家 长 的 幼 儿 心 理 健康 观 的 比 较研 究 _ _ 安 徽师范 大学硕士 学位论 文 二 一四 年四月 _ 本论文经 答辩委 员会全体 委员审 查 , 确认符合 安徽师 范大学 硕士学位 论文质 量 要求。 答辩委员会 签 名: 主席:( 工作 单 位、职称) 刘万伦 浙江 师范大 学 教授 委员: 桑青松 桂守才 赵必华 严开胜 全莉

5、娟 导师: 葛明贵 _ I 幼 儿 教 师及家 长 的 幼儿心 理 健 康观的 比 较 研究 摘 要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64 _ _

6、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关键词: _ _ _ _ _ _ _ II The Study on Mental Health Conception about

7、 Children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Abstract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refers to the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basic views and opinions to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an empirical cognition about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rooted in teachers and p

8、arents education concept, including: the cognition of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judgment standard; cognition that affect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cognition which promotes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understanding

9、of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 in Anhui Province by investigating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Anhui Province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views of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t view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to strengthen cooperat

10、ion and improve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concept so that can provide factu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Based on Questionnaire on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eachers and Questionnaire on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Parents as research tools

11、,this paper selects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South Anhui, Middle Anhui and North Anhui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o study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make compare. And a total of 564 valid questionnaires recovered.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s of teacher

12、s and parents have some in common with the standard believed by experts. Both teachers and parents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kids moral traits and consciousness of exploration, while _ III relatively ignoring kid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environmental adaption. . In respect of factors affecting kids

13、 psychological health, teachers and parents lay more emphasis on humane accomplishment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than on financial support, and parents apparently put more emphasis than teachers on these three factors above. . Both parents and teachers emphasize on building sound environment regardin

14、g to the promotion of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while teachers lay more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kids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han parents. .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different areas about emotional expressions and moral traits, which the dif

15、ferentiation in southern Anhu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thern Anhui and central Anhui.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 parents; Kid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hui Province _ IV 目 录 1、引 言 .1 1.1 选题缘由 .1 1.2 研究的基本问题 .2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2、 文献 综述 . 3 2.1 心理健康观的相关概念 .3 2.2 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变 .4 2.3 心理健康观的相关研究 .6 2.4

16、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相关研究 .7 2.5 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8 3、 研究 方法 . 9 3.1 研究对象 .9 3.2 研究方法 .9 3.3 研究实施程序 .9 4、 研究 结果 . 20 4.1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的比较 .20 4.2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比较 .25 4.3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方式的比较 .26 5、 分析 与讨论 . 27 5.1 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表现特点 .27 5.2 幼儿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表现特点 .29 5.3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 的比较 .32 6、 结论 与建议 . 35 6.1 结论 .35 6.2 建议

17、 .35 6.3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6 参 考文 献 . 37 附 录 . 40 致谢 . 43 附 :本 人读研 期间 发表科 研论 文一览 表: . 44 _ 1 1、引 言 1.1 选题 缘由 1.1.1 心理健康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一个真正称得上健康的 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 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和行为 , 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 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 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 正的健康。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 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 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 来越关注自己 的健康,对健康的了解 也越来越全面,在关注 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越来越重视 自身的心理健康。 1.1.2

18、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幼儿教育又是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是我国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 (试行) 总 则第四、 五条指出: 幼 儿园应为幼儿提供给健康、 丰富的生活 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 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基础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 性的发展。而幼儿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不仅要重视 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1

19、.3 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现如今很多幼儿 园逐渐小学化,在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所谓的 “不能输在起 跑线上 ” , 实际违背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 而家长过早的教孩子认字、 数数, 要把 孩子培养成 “小天才 ”的做法也是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和家长 对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认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同时,教 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受其在教育情境中采取的教育行为的影响,进而反作用于他 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对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对幼儿教师及家长的 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较少。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

20、异?两者之间 的关 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有怎样的影响?鉴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遂将论文 _ 2 题目定格为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 1.2 研究 的基本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目前安徽省的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研究的问题如下: (1)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认识的整体水平如何? (2)幼儿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认识的整体水平如何? (3) 幼儿教师和家长 对幼儿心理健康标准认识的整体 水平是否存在统计显著 性差异?若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什么? (4)从总体上看,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健康观在 是否在编、教龄、教学领域、 学历这四个方面是否存在

21、统计显著性差异?若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什 么? (5) 从总体上看, 幼 儿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在性别、 职业、 学历 、 家庭月收 入、 家庭月收入水平这 五个方面是否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若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其原因是什么? 1.3 研究 目的与意义 1.3.1 目的 通过对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调查,了解目前幼儿教师及家长的 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现状,以期更好的实施幼儿教育,培养健康的幼儿。 通过对幼儿教师及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了解两者之间是否存在 差异,并加强 家园合作,为完善幼儿教育寻找对策。 1.3.2 意义 理论意义: 拓展了心理健康观的研究领域;丰富了

22、家园合作教育的研究。 实践价值:为 幼 儿 教 师 及 家 长 形 成 正 确 的 幼 儿 心 理 健 康 观 提 供 了 参 考 ; 为 形 成 科学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 _ 3 2、 文 献综 述 2.1 心理 健康观的相关概念 2.1.1 基础概念 健康 社会日益进步,科技不 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 量也在逐步提高,而 “ 健康” 却 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从 古到今毫不褪色。人们 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劳医生开 药方;饭后百步走,活 到九十九;气恼成病, 欢乐长命;人勤病就懒 ,人懒病就勤 等。说 到 健 康 , 总 是 和 疾 病 分 不 开 , 而 且 , 不 仅 有 身

23、体 上 的 健 康 , 也 有 心 理 上 的 健 康。那么,什么是健康? 在 1946 年的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 中是这样说的: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 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20 世纪 40 年代, 美国社会学家 T.Parsons 定义健康为 “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 处于最适当 的状态 ” 1 ;1978 年阿 拉木图 宣言指出 : “健 康不 仅是疾病与 体弱 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善状态 ”。在我国 1989 年出版的辞海 中,健康的概念是: “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 育 良 好 、 功 能 正 常 、 体 质 健

24、壮 、 精力充沛 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 状态 ” 。纵看历来对 “ 健康 ” 的 解 释 , 不 仅 仅 指 身 体 上 的 状 态,还包括人的心理状 态,只有当人们的身体 、心理以及社会适应都 达到良好状态 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2.2.2 核心概念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观 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 心理健康的受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 年,第三届国际 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 具体表现为: 身 体、智力、情绪十分协 调;适应环境、人际关 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 福感;在工

25、作 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 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 的生活。陈家麟认为, “ 心理健康是 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3 是一种既 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 心理状态两者相统一。 ” 具体表现为:智 力 发 展 正 常 ; 情 绪 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4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人们不仅对心理健康进行界定, 同时列出健康的具体表现, 也对心理健康观做了简 单的概括,即:心理健 康观是指一个人对心理 问题的认识水 _ 4 平、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 心理健康的保持方法等 方面的看法和 观点。 2.2 心理 健

26、康观的历史演变 2.2.1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 几千年的知识长河中, 不乏对 心 理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 阐述,但基本上都遵循 着两条发展路径:一条 是哲学 思想家 的理论观点;另一条是 医学思想家的理论观点 。在这个基础之上,各 种思想流派对 心理健康观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 2.2.1.1 _ _ _ _ _ _ _ _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其中 “中庸 ” 思想是儒家文化思 想中重 要 的组成部分。 何为中庸?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 即待人接物不偏不倚, 调和折中。 儒家认为只有当人的喜 怒哀乐表现的合乎尺度 ,人和万物按照

27、客观的 规律行事,才 会健康,才能够蓬勃发 展。放在现代来说,就 是要做到 “ 适度” 。 在 失 败 面 前 , 过 于痛苦就会丧失信念, 一蹶不振; 在成功面前, 过于喜悦就会骄傲自满, 不思进取。 在 万事万物面前,心里 要有一杆秤,不时调节 称砣的位置,达到平衡 ,也就是 “ 中 庸” 的境界。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有学者认为, 要形成四个合一: (1) 天道 与人道合一; (2) 天 性与人性合一; (3) 理性与情感合一; (4 ) 内外合一。 四点 归结起来,就是 “天人合一 ” 5 。 近年来,对于“ 天 人 合 一 ” 的解释,普遍认为 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 人

28、之间的和谐相处。为了 达到 “ 天 ” 与 “ 人 ” 的 和 谐 , 就 要 做 到 “ 内 省 感 悟 ” 。孟 子 告子上 中有这样 的描述: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 敬之心,人皆有之;是 非之心,人皆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 之也, 弗思耳矣。 ” 孟子 尽心上 : “ 尽 其心者, 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 表明人要打开自己的感觉器官去体验内在的自己, 学会内省以体现自我的本质。 “内 省 ” 也可以说是自我观 察,通过对自身心理活 动的观察与剖析,适时 调节心理不平 衡的状态。 儒家的思想采取了入世 的态度,即 “ 仁义 ” 。

29、 孔 子 说 : 仁 者 人 也 , 亲 亲 为 大 。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礼所生也。具体来说, 符合社会行为 的标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在儒家看来是心理健康的人,即仁义之人 6 。 _ 5 2.2.1.2 _ _ _ _ _ _ _ _ 在先秦诸子中,道家是 另一非常重要的思想流 派。他们把复归自然当 作寄托 身 心的最高境界,这就使 关系协调从人际的协调 转向天人协调。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二 十 五 章 ) 道 家 认 为 世 间 万 物 都 有 其 存 在 的 原 因,事物的发生与消亡 ,都有其规律。也就是

30、说,人在调整自我时要 顺应自然,情 绪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不要过分激动,大喜大悲都会对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 同时,道家的顺应自然 思想中,还要求人不要 过分要求自己,要对自 己有一 个 正确的估计。 “ 不 任 非 常 之 事 。 事 非 常 则 伤 於 智 力 , 务 过 分 则 弊 於 于 形 神 ” (全 唐文 坐忘论 )这句话告诉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顺应自然、量力而行。 2.2.1.3 _ _ _ _ _ _ _ _ _ 渊源己久的中医养生文 化汲取古代各派哲学思 想精髓,诠释、发挥儒 家和道 家 的心理健康思想,形成 一套内容全面、丰富的 心理健康原则和保健方 法。与道家和 儒家重视

31、人际协调、天 人协调不同的是,中医 养生文化提倡养神为主 、形神并举、 阴阳平衡、动静结合等 7 。 首先,中医认为人是形 神合一的,所以对人的 健康考察要形神兼顾, 特别重 视 “神 ” 的作用。 如 东 医宝鉴 中评价: “ 欲治其疾, 先治其心, 必正其心, 乃资 于道。 ” 8其次, 在确立 重 “神 ” 的基础上, 中医强调探 求病的根本原因, 并且辩证施治, 提出因人、因时、因地的心理学思想。 9再 次 , 中 医 的 调神 之 法分 药 物 调 神 和 情志 疗 神 10 。也 就 是 说 中 医的 治疗 方 法 是 药物与心理相协调的,这也符合现实的需要。 另外,作为中华武术,

32、 一直是与中医有着密切 的联系。战国时代的养 生体操 , 东汉末年华佗的 “ 五 禽 戏 ” ,魏晋南北朝时的 武术等,都讲求将外在 身体锻炼和内 在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 2.2.1.4 _ _ _ _ _ _ _ _ _ _ 虽然传统文化中各派的 心理健康观不一样,但 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 大致概 括 为以下几点:(1) 中庸处事, 琢磨环境。 (2) 慎独内省, 自我调整。 (3) 人格和 谐,包容封闭。(4 )人顺自然,阴阳平衡。(5)形神合一,动静结合。 _ 6 2.2.2 西方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传统的心理健康 观逐渐暴露出其不足。 它要求 个

33、 人统一于社会以及人要 顺应自然,这在一定程 度上禁锢了个体自然性 的发展,个体 的主体性得不到承认。 相反,西方的心理学家 则选择主体性作为心理 健康的中心思 想,同时也重视个体与外在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 2.2.2.1 _ _ _ _ _ _ _ _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认为认为心理健康就是 “爱和工作的能力 ” 11 ;荣 格(Carl G. Jung) 认为一 个心理健康的人, 要有高度的自我认识、 自我认可、 自我整合、 自我表现、 自我接纳等; 阿德勒(Alfred Adler) 提出, 理想的心理健康模型要具有合作、 奉献的品质,并且要具有社会兴趣;艾里克森(

34、E. H. Erikson)在其社 会发展理论中, 把“ 勤勉的完成任务、做好工作 ”当作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2.2.2.2 _ _ _ _ _ _ _ _ _ _ 罗杰斯(C. Rogers) 把 “自我接纳 ” 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元素之一; 马斯洛(A. H. Maslow) 认 为 自 我 实 现 、 充 分 发 挥 个 人 天 性 的 人 就 是 心 理 健 康 者 ; 奥 尔 波 特(G. W. Allport) 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就是成熟的人。 2.2.2.3 _ _ _ _ _ _ _ 以凯利(G. A. Kelly) 为 代表,这一派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广阔的视野,对经 验持开放态度,注重理 性,不断寻求对世界的 理解,对自身的构念进 行建设性选择 和调节 12 。 2.3 心理 健康观的相关研究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人 们对健康的看法尤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