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938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nY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1年第56卷第2期(总第235期)2011 V0156 No2(General No235)论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坷赵纪梅(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摘要: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探索了苏俄民主制度建设的规律,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责经验;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

2、新型民主制度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入发掘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列宁的政治思想,积极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列宁;苏维埃;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1)02012205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这种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作为新政权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形式,苏维埃制度全然不同于以往人类历史中的任何一种政体,是俄国社会主义政权制度的显著标志。列宁极为重视苏维埃制度的建设,从对苏维埃的理论论证到制度的设计和改革,一直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所体现的

3、原则和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在人类追求民主的长河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深入发掘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列宁的政治思想,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之后,应该采取何种政权形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原则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实行民主制。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精髓,在领导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4、说发展的新境界。第一,在党权、政权和法权的关系问题上,列宁积极探索并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如何处理政党、政权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问题。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论述。列宁在领导苏维埃建设的实践中,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个问题。首先,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列宁同党内有关取消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他明确指出:“只有工人阶级的政党,即共产党,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先锋队,而只有这个先锋队才能抵制这些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

5、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或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也就是说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I“嗍其次,党要通过苏维埃政权机关实行“总的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俄出现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列宁亲身感受到了这些体制弊端,明确提出必须实行党政分开,党通过苏维埃进行领导的原则。在俄共(布)八大上,列宁明确指出:“无论如何不应当把党组织的职能和国家机关即苏维埃的职能混淆起来”,“党努力领导苏维埃工作,但不是代替苏维埃。2】(嗍)在俄共(布)九大上,列

6、宁重申:“党组织绝不应当代替苏维埃,党组织的全部工作都应当通过相当的苏维埃机关来进行。竹【3】(脚埘1922年3月,列宁又进一步提出:“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独立负责精神,党的任务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不是象目前那收稿日期:2010一01一04作者简介:赵纪梅(1978一),女,山东五莲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博士研究生,潍坊学院讲师。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价值研究”(09YJA710047)的阶段性成果。122万方数据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

7、往是琐碎的干预。”(嘲最后,维护法律至上权威,实行法治。1918年7月lO日,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实施后,列宁多次强调要维护宪法的至上权威,明确指出党要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进行工作,党的代表大会不能制定法律,并反对一切超越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他指出:“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苏维埃政权机关和一切公职人员,都严格遵守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律和中央政权机关过去和现在所颁布的决议、条例和命令。”瞪J(嘲总之,就党权、政权和法权三者关系来说,列宁在理论上强调法律至高无上,法权高于党权和政权;党要在宪法范围内通过苏维埃政权进行领导。只是由于种种原因,

8、列宁的这些主张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第二,在国家管理方式上,列宁提出了个人负责与大众参与相结合的思想。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马克思倾向于实行人民管理制,即让劳动群众在管理公共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他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充分论证了这一点。但这种方式难以产生统一、迅速和有效的决策。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6 J(附列宁在领导苏维埃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一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管理的基本形式是集体管理制,即通过争论、开

9、群众大会、委员会作决议等形式进行管理。这在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是必要的。但随着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确立和稳定以及苏维埃国家机关实际工作的开展,集体管理制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突出的是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官僚主义、拖拉作风和推卸责任的现象。为加强管理,列宁从实际出发,提出改革集体管理制,对各项职务建立极严格的责任制,做到真正个人负责。他指出:“应当极其明确地规定每个担任公职的人对执行一定的具体任务和实际工作所担负的责任”旧剐,“这种制度最能保证最合理地利用人力,最能保证对工作进行实际的而不是口头的检查”,并强调“从总的趋势看,一长制已经是唯一正确的工作方法了。竹8】眦嗡列宁还亲自起草了在苏维埃机关管理工

10、作中确定个人负责制的文件,拟定了国家最高领导机关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各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并照此原则,在下属各部也实行个人的、单独的、专人的负责制。在强调个人负责制的同时,列宁并没有忽视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管理的民主权利。他认为:“群众应当有权为自己选择负责的领导者。群众应当有权撤换他们。群众应当有权了解和检查他们活动的每一个细小的步骤。群众应当有权提拔任何工人群众担任领导职务。竹【9m”。他还强调要“用比以前大得多的规模把无产阶级和农民组织起来,同时真正实行吸收工人参加管理的种种办法”。【10】P丌”切实把蕴藏在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列宁的个人负责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充分发挥

11、领导才智与群众智慧,使两者都成为管理国家的积极因素。然而,这一设想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实现。斯大林时期,群众参与逐渐减少,个人负责的极端行为得到强化,最终演变成个人集权制。第三,在权力制衡机制上,列宁根据苏俄实际,着力从体制上保障人民群众对政权的监督。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政体形式并不是放任权力的集中,而是强调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列宁领导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按照马克思主张的政体形式建立的,但两者在内容上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区别在于马克思设想的“议行合一”体制以普选制为基础,人民可以随时监督和撤换不称职的官员。而在苏俄,任命制代替了选举制,无产阶级先进阶层的管理代替了劳动者的自治。这

12、一体制脱离了人民直接选举、直接监督这一原则,在实践中暴露了不少矛盾,如权力缺乏科学配置、合理制约和有效监督缺失、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等。列宁洞察了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病和潜在危机,希望通过建立权力制约体系根除政治体制的“顽疾”。列宁所要建立的权力制约体系的核心仍然是人民监督,但由于任命制的普遍推行,人民对权力的监督难以通过选举这一途径实现,因而列宁把权力制约的重点转向从体制上保障党的领导处于民众的监督下。在1920年9月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列宁提出要建立独立行使监察权、独立于中央委员会的新机构,即中央检察委员会。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成立监察委员会,规定监察委员会委员不得兼任党的

13、委员会委员,也不得兼任行政职务;监察委员会与党的委员会平行地行使职权,并向本级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监委委员有权出席本级党委员会和苏维埃委员会的一切会议以及本级党组织的其他各种会议,并有发言权;对于监察委员会的决议,本级的委员会必须执行,不得加以撤销,有不同意见可以提交联席会议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交代表大会或本级代表会议解决。口】(m。7”这标志着党内独立监察制度的正式建立。列宁晚年在被称为“政治遗嘱”的一系列文章中尤为关注这一问题。他建议扩大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人数和职权,提高委员素质,严格工作纪律。列宁强调:“凡与政治局会议有关的文件,一律应在会议前24小时送交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

14、员会的各委员”,“有一定的人数必须出席政治局每次会议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委员们,应该形成一个紧密的集体,这个集体应该不顾情面,应该注意不让任何人的威信,不管是总书记,还是某个其他中央委员的威信,来妨碍他们提出质询,检查文件,以至做到绝对了解情况并使各项事务严格按照规定办事。”It(eTs2-Ts3)列宁的这些主张发展了马克思的人民监督思想,但没来得及在实践中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列宁逝世后,苏联的监察制度越来越背离了列宁的设想。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探索了苏俄民主制度建设的规律。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不同,苏维埃政权建立在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民主

15、制度建设的条件不充分。123万方数据具有自身的特点。列宁在苏维埃制度实践中的探索揭示了苏俄民主制度建设的若干规律,为落后国家人民政权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第一,落后国家人民政权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得到社会成员基于内心自愿的服从、认可和支持的特性。作为政治活动规则的民主制度,其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制度价值诉求的正当性和民众对制度的认同性。只有合法的民主政治制度才能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因此制度合法性是任何政权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苏维埃制度建设中,列宁十分重视制度的合法性。首先,列宁始终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苏维埃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他认为:“资本主

16、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将第一次提供人民享受的、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同时对少数人即剥削者实行必要的镇压。”Llo(P191。他指出:“苏维埃是被剥削劳动群众自己的直接的组织,它便于这些群众自己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建设国家和管理国家”,“它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是对穷人的民主,不是对富人的民主”。【loJ砥一鲫在制度建构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更足尽一切可能使国家机构接近劳动群众,比如把立法权和行政权合而为一;选举程序、选举机会和改选召回代表的条件比资产阶级民主容易和方便得多;基层选举单位不是按地域划分

17、,而是按经济和生产单位划分。总之,列宁对苏维埃制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其次,列宁正视苏维埃制度运行中暴露的弊端,不断进行反思和改革,增强了民众对苏维埃制度的认同感。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存环境,维护政权生命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苏维埃制度发生了嬗变,从最初的全权机关变成了完全依附于党的机关。内战结束之后,官僚主义泛起,加上不当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不满,苏维埃政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这给列宁极大的触动,促使他反思苏维埃制度并对苏维埃进行了一系列制度重构的尝试:实行党政分开,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改进苏维埃机关的工作。通过对苏

18、维埃制度的一系列调整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俄国共产党把大部分民众吸引到了自己一边,在国内建立了较为稳同的政治秩序,从而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合法性危机。从列宁以上思想和实践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合法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经济文化落后的人民政权更是如此。第二,落后国家人民政权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遵循现实性原则。首先,民主制度建设要从落后国情出发,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而抽象谈论制度。十月革命后,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列宁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试图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到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列宁在短暂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立足于国情,

19、展望于理想,面对现实调整政策,推进了社会主义进程。他的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也体现了社会主义124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列宁理想中的苏维埃制度是消除了官僚制度和各种特权,由人民群众亲自治理国家的真正民主制度。然而,俄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民主意识严重缺乏的国家。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民主机制的完善,只能依靠无产阶级先进阶层进行管理。列宁认识到了苏维埃制度面临的条件限制,他说:“我们深深知道,俄国文化不发达是什么意思,它对苏维埃政权有什么影响;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作出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可是这种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

20、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制度复活。”“由于文化水平这样低,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10】嘣册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进行长期的巨大努力,不是通过制定法律而能够迅速办到的。从这样的国情出发,列宁对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其符合现实的需要和可能,并在实践中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着完善。其次,民主制度建设要注重可操作性。一项好的政治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图景中,必须对其在实践中的运作做出切实有效的可操作性安排。虽然列宁时期的苏维埃制度还不成熟,尤其是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健

21、全,但列宁非常重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可操作性问题。他提出用实践来检验制度可行性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列宁更是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他领导制定了详尽的苏维埃机关管理工作规定,明确划分各委员的工作和责任;为了克服官僚主义现象,主张彻底改造苏维埃工作制度,详细规定了劳动国防委员会、人民委员会等部门的具体工作,甚至对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方法都做了详尽的描述;还制定了地方苏维埃机关的经常报告制度,详细列举了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在他晚年关于党内监督机制的设想中,对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员、地位、权力以及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纪律也都做了具体阐述。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和实践表明,落

22、后国家人民政权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注意现实性问题,防止出现制度“乌托邦”现象。第三,落后国家人民政权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走一条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有机结合的特殊道路。列宁从来没有完全否定过代议制等间接民主形式,反而把代议制看作是无产阶级民主必要的实现形式,认为“没有代表机构,我们不可能想象什么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o10卵”2因此,在苏维埃政权建设过程中,他一直在寻求一条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结合起来的民主发展道路,只是在不同时期强调的重点不同。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列宁倾向于通过苏维埃实现人民民主,民主发展道路的特点是直接民主为主,间接民主为辅。苏维埃本身就是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相结合的形式,它“把

23、议会制的长处和直接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就是说,把立法的职能和执法的职能在选出的人民代表身上结合起来。”9296这是列宁理想的民主模式。苏维埃政权建立万方数据后,列宁倾向于通过苏维埃这种代议机构实现人民民主,建立理想的民主模式。他主张一切政权属于苏维埃,苏维埃把立法权、行政权和监督权集中在自己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由全体劳动居民人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主张人民群众直接选举、监督和罢免苏维埃代表,并制定专门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法令;主张由工人群众或工人选出的工厂委员会直接监督管理生产。列宁的这些思想蕴含着人民自治的萌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由政党代表人民进行管理,此时民主发展道路的特点是实

24、行特殊的间接民主制度。列宁指出:“我们共和国的任何一个国家机关没有党中央的指示,都不得决定任何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1m因此,苏维埃各级政府机关解决任何重大问题均以党中央的指示为出发点,以致后来政府机关凡事均向党请示。苏维埃由最初拥有一切权力的机关转变为完全依附于政党的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群众的普选制和罢免制也由党和国家机关的任命制代替,工人群众对企业的管理权也转移到了国家机关手中。这种在代议机构之外由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人民进行管理的体制,是一种特殊的间接民主制。这一时期,尽管列宁也提到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但从整体的思想和实践来看,他更倾向于这种特殊的间接民主制。在晚年最后的

25、构想中,列宁既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又注重人民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发挥,民主发展道路的特点是探寻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从最后的著作和书信来看,列宁一方面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以扩大党内民主为重心提出了全面改革的设想,从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力度,如提议让几十名来自最底层的普通工农进入中央委员会,尽可能让劳动群众参与党的核心领导和重大决策;设想把工农检查院与中央监察委员会合并,成为与中央委员会完全平行的机构,由党代表大会从工人和农民中直接选举新的中央监察委员,享有中央委员的一切权力,能够完全独立地行使直接监督权,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罢免权。由于过早逝

26、世,列宁关于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相结合的设想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实现。在斯大林时期,人民群众对政权的参与尤其是监督被弱化。但是列宁的不懈探索和积极尝试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民主意识比较缺乏、领土面积相当广阔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并不适应,也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议会制民主,只能根据自己的特殊国情,走一条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特殊道路,即列宁所主张的坚持党的领导与强化民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三、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新型民主制度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苏维埃制度产生以前,议会制原则是西方社会普遍确立的

27、政权组织原则,而无产阶级民主思想在当时只被看作是一种与议会制不同的思想学说,不足以构成对议会制度的威胁。然而,苏维埃制度的建立打破了议会体制的惟一性,成为与议会体制相并行的现代社会政权运作的新型民主机制。列宁的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呈现了苏维埃制度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与西方议会制度的不同之处,意义重大,成为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部分。第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体现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原则和理念。苏维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造的组织,展示了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实践形态。十月革命后,这一组织成为全部国家权力和国家机构的基础。广大劳动群众通过苏维埃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第一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苏维埃

28、制度体现的原则和理念就是人民自治。这一点与主张精英治理的西方议会制度完全不同,也是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精神内核。列宁曾说,苏维埃政权的“实质就在于:从前管理国家的总是富人或资本家,而现在却第一次由正是遭受过资本主义压迫的那些阶级而且是为数众多的人来管理国家。在世界上。我们俄国第一次这样建立了国家政权:没有剥削者参加,只由工人和劳动农民组成群众组织苏维埃,而全部国家政权都交给苏维埃。”嘣一227尽管后来苏维埃制度的实践证明国家管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但列宁的苏维埃思想仍然消除了管理的神秘性,表明管理并不必然是少数人的特权,普通群众通过学习和训练完全能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列宁苏维埃制度建

29、设思想体现的原则和理念,激发了一直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劳动阶级民主意识的觉醒,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第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构思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权力结构形式。近代以来,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在权力结构设置上都是采取三权分立原则,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彼此分立,地位平等,独立行使职权并相互制衡。三权分立在制衡权力的同时也造成权力运行效率低下等弊端。列宁认识到三权分立的局限性,他领导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权力结构设置上完全不同于西方。劳动群众在革命中自发建立的苏维埃,具有普遍参与、直接行使权力、决策迅速的特一点。列宁从中看到了未来新型政治体制的载体。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秉承马克思的理论设想和巴黎公

30、社的革命实践,在苏维埃政权结构设置上实行“兼管行政和立法”的“议行合一”原则一】(嗍也就是说,苏维埃要亲自制定和通过法律,亲自执行自己通过的法律,亲自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即一个机构同时执行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功能。实行“议行合一”的逻辑在于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议会妨碍决策效率;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人民对一切公职人员实行直接的普选制、监督制和罢免制;社会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激烈利益冲突,也就不需要权力制衡。只是俄国的现实情况与理想的社会主义有太大差距,“议行合一”原则在权力运行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列宁在实践中借鉴分权与制衡的基本精神,不断调整苏维埃政权的具体运

31、作方式,使“议行合一”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其基本精神没有改变,即民选的国家机构对国家事务享有125万方数据最高权力。“议行合一”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便于吸引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便于实现国家权力的统一。这是西方“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所难以企及的。第三,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构建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政党与代议机构的关系。无论是苏维埃制度还是议会制度,政党对其都有重要影响,但影响大小是有差别的。在西方国家,议会没有一个法定的、惟一的执政党,议会与政党的关系是通过议会选举和政党对议会的渗透决定的。在俄国,苏维埃与党的关系问题从苏维埃诞生时起就显露出来了。在1905年革

32、命中,针对人们提出的“是要工人代表苏维埃,还是要党”的疑问,列宁回答道:“既要工人代表苏维埃,又要党。问题(而且是最重要的问题)仅仅在于,如何划分苏维埃的任务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任务,以及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12(嘟埔这是列宁处理党和苏维埃关系的总原则和核心内容。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制度建设实践中,就围绕着“如何划分”和“如何结合”这一核心内容积极探索,构建了全然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政党与代议机构关系。他强调俄国共产党对苏维埃的领导地位,认为苏维埃必须在俄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下行使职权;在坚持党对苏维埃领导的前提下,由于党组织和苏维埃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因而在职能上不能合二为一,必须

33、明确划分职责;通过党政领导职务的兼任,把党的“上层”和苏维埃的“上层”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实现党对苏维埃的领导。由上可见,俄国共产党对苏维埃的影响远远大于西方国家的政党对代议机关的影响。参考文献: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苏A盖尔青仲苏联和苏俄刑事立法史料汇编M郑华、王增润、赵涵兴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

34、58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9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On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LeninS Thoughtsof the Soviet System ConstructionZhao Jimei(School of Polities and Law,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014;Weifang Univ

35、ersity,Weffang,Shandong 261061)Abstract:The thoughts of the Sovie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enin thoughtsIt has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polity which opens a new prospect to Marxism;creates a new pattern of democra-cy different from parliamentarianism contribu

36、ting a great de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political civilization;explores the law of democrac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考regime in Soviet Russia which provided precious experience for socialist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backward countriesIt still bears all important meaning for US to graspLenin thoughts i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Chines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in an allround wayKey words:Lenin;Soviet;socialism;democratic system126责任编辑:寇金玲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民主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