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ad)_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6ad)_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doc.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 为了统一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编辑格式,便于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等,特制定本标准。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为35万字。 2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为57万字(含图表)。二、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由三部分组
2、成: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 (一)前置部分,包括封面、声明、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主要符号表。 1封面 论文封面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印制;论文题目一般应在25个汉字以内;封面上的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的分类目录填写,精确到二级(例见附件1)。2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人在其它单位已申请学位或为其它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所有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3、。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论文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等单位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有关“学位论文数据库”之中,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半年;一年;二年发布
4、。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3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关于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它主要是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说明本论文的成果见解等。 (1)中文摘要:硕士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新见解部分;博士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部分。约800字左右。在摘要上方,写上论文题目、专业、博(硕)士生姓名及导师姓名(例见附件2)。 摘要的最下方写上(没有可不写)本研究得到基金的资助。 (2)英文摘要 摘要前也需论文题目,要有导师和研究生的姓名(英文或汉语拼音)(例见附件3)。 英文摘要撰写要求如下: 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 摘
5、要中主语(作者)常常省略,因而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应使用正确的时态并要注意主、谓的一致。必要的冠词不能省略; 中、英文摘要的内容须一致。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术语。关键词应从汉语主题词表中摘选,当汉语主题词表的词不足以反映主题,可由作者设计关键词。论文类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其它等四种,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选择一种。用语应精炼概括,并有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英文关键词(Keywords)按相应专业的标准术语写出。 4目录 按照论文的章节附录等前后顺序,编写序号、名称和页码。目录页排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另页右面起。 (1)目录中章、节号均使用
6、阿拉伯数字,如:章为1,分层次序为1.1及1.1.1等3个层次; (2)目录中应有页码,页码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 (3)目录页码另编; (4)页码应放置在页面下角的外侧,页码字号一般为五号宋体。 5主要符号表 (1)全文中常用的符号及意义在主要符号表中列出; (2)符号排列顺序按英文及其它相关文字顺序排出; (3)主要符号表页码另编。 (二)主体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及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等。 1绪论或前言:作为主体部分的开端,将要说明作者所做工作的目的、范围、国内外进展情况、前人研究成果、本人的研究设想、研究方法等。具体要求如下: (1)须清楚、严谨地论述国
7、内外关于本研究的发展水平与存在的问题; (2)应明确地论述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3)介绍本文工作的构思和主要工作任务; (4)介绍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2正文:为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篇幅的绝大部分(约为整个论文的五分之三至五分之四),重点论述研究生本人的独立工作内容和创造性见解,包括理论部分、试验部分和数据处理等,还要附有各种有关的图表、照片、公式等。要求立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可靠、公式推导和计算结果无误,图表绘制要少而精。论文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1)图:
8、所有插图应按分章编号,如第1章,第3张插图为“图1.3”,所有插图均需有图题(图的说明),图号及图题应在图的下方居中标出; 一幅图如有若干幅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按顺序编排; 插图须紧跟文述。在正文中,一般应先见图号及图的内容后再见图,一般情况下不能提前见图,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 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 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应均按国标标准(SI)标注,例如;kW,ms等; 提供照片应大小适宜,主题明确,层次清楚,金相照片一定要有放大倍数;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
9、可理解图意; 插图中须完整标注条件,如实验条件、结构参数等; 图中用字最小为5号字; 使用他人插图须注明出处。 (2)表 表格应按章编号,如表2.1,并需有表题; 表号表题应从表格左上方排列; 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文述。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 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使用他人表格须注明出处。 (3)公式 公式均需有公式号; 公式号按章编排,如式(23); 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学科规范。 (4
10、)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3结论 结论是对主体的最终结论,用词应准确、完整、精炼。要求简明扼要地概括全部论文所得的若干重要结果,包括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等结果,着重介绍研究生本人的独立研究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给予客观的说明,也可提出进一步的设想。 4致谢 (1)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谢辞谦虚诚恳,实事求是。不应过分地感谢研究生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等与论文无直接关系的帮助; (2)致谢中还应感谢提供研究经费及实验装置的基金会或企业等单位和人士; (3)致谢中一般不用第一人称(可
11、用“作者”),结束时应手签研究生姓名。 5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学位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引出处按出现次序依次列出,并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必须与参考文献一致);(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依据国家标准GB/T7714-2005)A. 连续出版物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徐 翔,郝际平关于截面可变形薄壁梁的方法论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
12、报,2008,40(2):176-181.B. 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陈 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85C. 会议论文集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D.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M/专著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M/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
13、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E. 学位论文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邵永健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F. 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G. 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
14、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 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J.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02-02: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15、电子公告:EB 6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在学位论文的最后,应附上研究生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著(发表和录用)、获得的专利、获奖的科研成果、鉴定及工程实现的社会评价及有关资料等,书写格式参照参考文献。 (三)附录部分 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公式推导、数据和图表等。 1论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在附录中依次给出; 2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及工具用表格等; 3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三、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 论文一律使用简化汉字或规范的英文,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简化字、复合字、异体字或乱造汉字,可以全部打印或手抄,但须清晰整洁。 1论文封面的用字规格 封面内容如打印,除“学
16、号”、“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栏目字体采用黑体,字号为三号,其余栏目字体为楷体_GB2312,字号为三号,加粗。 2论文摘要及正文的用字规格 中文基本用字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s Roman”,小四号,正文中的图名和表名采用相应的五号字体。 3论文的页面及版面的设置规格论文的页面和版面包括章、节的标题、页眉、页码要求层次清楚、整齐划一;论文采用双面复印,为了便于装订、复制,要求每页纸的四周留有足够的空白边缘。具体要求见下表。格 式 项 目设 置 要 求纸 张A4(210297mm)页边距上3cm 下 2cm 左 2.5cm 右 2.5cm装订线 1cm页 眉2cm页 脚1
17、.5cm题 目中文为三号黑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段前、段后各1行;副标题中文为小三号黑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中文摘要专 业:小四号楷体硕士生:小四号楷体指导教师:小四号楷体中文摘要内容摘要二字三号黑体,段前1行、段后0.5行;摘要内容中文为小四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行距为最小值22磅关键词中文为小四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加粗字体,段前0.5行,首行无缩进英文摘要Abstract为Times New Roman加粗字体,三号字,段前1行、段后0.5行;摘要内容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为最小值2
18、2磅Keywords为Times New Roman加粗,段前0.5行,首行无缩进目录目录内容中文为小四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行距为最小值22磅。一级标题中文为3号黑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段前、段后各1行,居中二级标题中文为4号黑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段前、段后各0.5行,居左三级标题中文为小4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加粗,段前、段后各0.5行,居左正 文中文为小4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最小值22磅(包括公式)表名、图名:5号宋体、Times New Roman字体表格里字号:
19、5号宋体、Times New Roman(如内容过多可用小5号)页 眉小四号宋体居中,线型:2.5磅,上粗下细,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其它注解如:脚注、尾注、资料来源、图片来源、图片说明等中文用小5号宋体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页 码中英文摘要页不加页码,目录页码用罗马数字(I II III)标识,正文用阿拉伯数字(1 2 3)标识。页码放置页面外侧下角,页码字号为五号字。四、学位论文的装订说明 学位论文要求以A4号纸的大小标准进行装订。 1硕士论文每人打印十份,其中:学院资料室一份、图书馆一份、导师一份、作者一份、评阅及答辩用六份。 2、博士论文每人打印十五
20、份,其中:交研究生学院一份、学院资料室一份、图书馆一份、导师一份,作者一份,其余用于评审与答辩。五、研究生除交纸制版学位论文外,还应向校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全文的电子版。分类号 X505 学号 9790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 位 论 文 颗粒床脱硫和除尘的研究 作 者 指导教师姓名 教授申请学位级别 博士 专 业 名 称 环境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 2001.10 论文答辩日期 2001.11.29 学位授予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附件1附件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颗粒床脱硫和除尘的研究专 业:环境工程博 士 生: 指导教师:教授摘 要本文研究了以粉煤灰、消石灰和石膏制备的
21、粒状脱硫剂,在固定床和模拟移动床实验装置中对粒状脱硫剂层的脱硫和除尘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配比和制备工艺制备的粒状脱硫剂具有很好的脱硫效果。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中,空床气速为0.32ms,人口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1900mgm3左右时,2m厚的脱硫剂层在脱硫效率90以上的持续时间为57.5小时,床层阻力约为250Pam。在粒状脱硫剂层厚度为1.4m,空床气速在0.280.32ms之间,人口含尘浓度在830gm3之间时,累计运行时间在11小时之内时,出口含尘浓度皆在50mgm3以下,除尘效率在99以上,1.4m厚的颗粉尘层总压损在1.3kPa以下。在模拟移动床实验装置中采用三级30cm
22、厚的粒状脱硫剂层进行了脱硫和除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节移动床中粒状脱硫剂的下移速度来控制脱硫效率、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根据粒状脱硫剂的特性,文中提出了适用于实际工程的三级串联移动颗粒床脱硫除尘装置,该装置既可得到较高的脱硫和除尘效率,又可以提高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控制除尘时的压力损失。本文在分析颗粒床脱硫机理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导了固定床持续脱硫时间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脱硫剂中有效钙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还推导了移动床总脱硫效率与有效钙利用率关系的公式,通过该公式可以由实验或实用装置的参数和系统性能测试结果,得出相应条件下有效钙的利用率,该参数可作为同类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本文在分
23、析颗粒床主要除尘机理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推导了颗粒床总除尘效率与单个脱硫剂除尘效率关系的公式,通过该公式可以由实验或实用装置的参数和性能测试结果,得出相应条件下单个脱硫剂颗粒的等效除尘效率,该参数可作为同类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文中还推导了计算颗粒床压力损失的半经验公式。关键词:颗粒床;烟气脱硫;烟气除尘;粒状脱硫剂附件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Studies on Desulphurization and Dust Collectionby the Granular Bed Specialt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ame: Instructor: ABSTRA
24、CTA kind of pellet desulfurization reagent made by pulverized coal ash and slaked lime was filled in the fixed-bed and the simulated moving-bed.The desulphur and dust coll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eacto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reactors have a good performance when the desulfurization re
25、agents were made at the condition of the optimum burden andtechnology.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m-depth of the pellet reagent in a fixed-bed,0.32m/s of velocity of empty bed,1900mg/m3 of average SO2 inlet concentration,the effciency of 90% or more was maintained 57.5 hours wit
26、h the specific bed resistance about 250 Pa/m.In another test lasting for 11 hours,of which the depth of the pellet reagent in the bed was 1.4m,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inlet gas stream was in the range of 830g/m3,the more than 99% efficiency of dust collection can be obtained,the outlet dust concen
27、tration lower than 50mg/m3 had been detected during the measuring period,and the pressure drop was no more than 1.3kPa.In the simulation moving-bed experiment,three layers of 30cm in thick of the pellet desulfurization reagent were us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sulfur removal,dust re
28、moval and pressure loss can be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move speed of pellet desulfurization reagent in the reactor.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ulfurization reagent,the series connection system which can be adapted in practice was proposed.The better performance and the more utilizatio
29、n of Ca canbeachieved.Part from this,the system can control the pressure loss of the bed when it was used to collect dust.After the desulfuration mechanism and experiment results in fixed-bed experiment were analyzed,the calculation formulas between the continued desulfuration time and the utilizati
30、on of valid Ca was deduced.And the equation of the total desulfuration effeiency and the utilization of valid Ca was proposed,by which the utilization of valid Ca,a main design parameter of system of the samekind,can be calculated with the system parameters and the result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es
31、ts.At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dust coll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this paper gave the calculation formulas between the total collection effciency and the effciency of the single pellet. From this formula,the equivalent effciency of the single pellet,which can be used to design t
32、he same kind of system,can be calculated with the system parameters and the result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ests.The semi-experiential formula calculating the pressure loss of the granular bed was deduced.Keywords:granular bed,flue gas desulfuration,dust collection,pellet desulfurization reagent附件4西
33、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目 录1概述( )11 引言( )12 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状况及其危害( )121 烟尘的污染状况及其危害( )122 二氧化硫的污染状况及其危害( )13 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技术( )131 烟尘污染的控制技术( )132 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技术( )133 烟气脱硫技术的比较(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意义(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粒状脱硫剂及其脱硫除尘的机理分析( )21 粒状脱硫剂( )211 脱硫剂的制备( )212 粒状脱硫剂的物理特性( )22 粒状脱硫剂层的脱硫机理( )23 颗粒床
34、的除尘机理( )231 圆柱形颗粒的主要除尘机制( )232 颗粒床的总除尘效率( )233 颗粒床的压力损失( )3固定床脱硫除尘的实验研究( )31 固定床脱硫的实验研究( )311 固定床脱硫实验装置与采样分析方法( )312 固定颗粒床实验结果及分析( )32 固定床脱硫装置的除尘实验( )321 实验装置( )322 同时除尘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323 固定床除尘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结论( )4移动床脱硫除尘的实验研究( )41 移动床实验装置与采样分析方法( )411 移动床实验装置( )412 采样分析方法( )42 实验过程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脱硫实验结果及分析( )432 除尘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结论( )5粒状脱硫剂适配的实用脱硫除尘系统( )51 实用脱硫除尘系统的构成( )52 移动床脱硫除尘装置的结构形式( )521 移动术的结构形式( )522 移动床脱硫除尘装置有关参数的确定( )53 实用脱硫除尘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6结论( )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