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城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遗传学教学大纲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01118B中文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总 学 时:48 总 学 分: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生物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必修课。通过遗传学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上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遗传传递规律、生物变异机制等;在思想上从遗传物质的水平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统一性及生物进化理论,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能力上具有对性状遗传的基本分析能力;
2、进行杂交试验的基本设计能力;对连锁基因定位的分析计算能力;对人类遗传病与传染病的发生机制的解释能力,对群体中某基因频率的预测能力。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需要先修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等课程。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等方式教学。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 论 (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本章介绍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2、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以及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教学内容】1.1 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1.3遗
3、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第2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本章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理解核型分析;生物的染色体周史。【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染色体组成和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减数分裂的意义。2、教学难点: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教学内容】 2.1染色体 2.1.1染色体化学组成和结构2.1.2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2.1.3核型分析2.2染色体传递减数分裂2.2.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4、变化特点。2.2.2减数分裂的意义2.2.3生物的染色体周史。第3章 孟德尔氏遗传分析(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标题五号黑体,内容五号宋体,下同) 本章介绍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细胞学基础;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应用2、教学要求:掌握名词概念;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细胞学基础;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应用;了解二项式、好适度检验的应用;理解分离现象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名词概念、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实质、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细胞学基础及应用。2、教学难点:二项式应用、好适度检验、基因互作。【教学内容】
5、3.1分离定律遗传分析3.1.1相关概念3.1.2分离定律、分离比及理论解释3.1.3分离规律的验证3.1.4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3.2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分析3.2.1自由组合定律3.2.2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3.2.3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3.2.4 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3.2.5 多对基因杂种的遗传3.3概率与统计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3.1概率及其应用3.3.2二项式的应用3.3.3卡平方检验3.4孟德尔定律的应用3.5 基因互作及与环境的关系3.5.1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3.5.2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4.5.3基因表达与环境的关系第4章 连锁遗传分析(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
6、学目标:本章介绍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类型;性连锁遗传的规律及应用; 基因连锁与交换的表现与机理;重组率的测定 2、教学要求:掌握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类型;性连锁遗传的规律及应用;基因连锁与交换的表现与机理;重组率的测定;基因定位方法;基因链锁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了解剂量补偿效应和人类基因定位【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交换值、重组值及其测定,基因定位方法2、教学难点:三点测交【教学内容】4.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4.1.1性染色体4.1.2性别决定的类别4.2 性连锁遗传分析4.2.1人类的伴X显性遗传4.2.2人类的伴X隐性遗传4.2.3人类的伴Y遗传4.3 剂量补偿效应4.3.1 Barr
7、小体4.3.2 剂量补偿效应4.3.3 Lyon假说4.4 连锁与交换4.4.1完全连锁4.4.2不完全连锁 4.4.3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理4.5 重组值及其测定4.5.1重组值的概念4.5.2 重组值的测定4.6 基因定位与染色体作图4.6.1基因定位的概念和方法4.6.2基因直线排列定律4.6.3染色体作图4.6.4遗传干涉第5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本章介绍C值悖理和N值悖理的概念;真菌类四分子分析与作图的原理和方法。2、 教学要求:掌握C值悖理和N值悖理的概念;真菌类四分子分析与作图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同源重组与基因转变的分子
8、机制;理解有丝分裂交换与基因定位、体细胞融合与基因定位的原理与方法;真核生物的基因删除、扩增与重排。【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C值悖理和N值悖理的概念;真菌类四分子分析与作图的原理和方法。2、教学难点:真菌类四分子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教学内容】5.1 真核生物基因组5.1.1 C值悖理5.1.2 N值悖理5.1.3 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5.2 真菌类四分子分析与作图 5.2.1顺序四分子分析5.2.2着丝粒作图5.2.3两个连锁基因作图5.2.4非顺序四分子分析5.3 同源重组与基因转变5.3.1重组模型5.3.2基因转变及其的分子机制第七章细菌的遗传分析(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9、教学目标:本章介绍菌遗传基础、细菌的结合及重组过程、中断杂交试验作图;性导、转化、转导作图和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2、教学要求:掌握细菌遗传基础、细菌的结合及重组过程、中断杂交试验作图;了解性导、转化、转导作图和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理解细菌是遗传试验的好材料及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遗传基础、细菌的结合及重组过程、中断杂交试验作图。2、教学难点:细菌的结合及重组过程、中断杂交试验作图、性导、转化、转导作图【教学内容】7.1细菌的遗传基础7.1.1细菌染色体7.1.2 F质粒7.1.3大肠杆菌的突变型及筛选7.2细菌结合与染色体作图7.2.1细菌的结合 7.2
10、.2 F质粒转移7.2.3遗传重组的特点7.3中断杂交试验与重组作图7.3.1中断杂交试验7.3.2时间单位法作图7.3.3重组作图7.4性导、转化与转导7.4.1性导7.4.2转化7.4.3转导第8章 病毒的遗传分析 (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 本章介绍噬菌体的基因组;噬菌体的重组测验;互补测验与缺失作图的原理2、教学要求:掌握噬菌体的基因组;噬菌体的重组测验;互补测验与缺失作图的原理;了解噬菌体的突变型与增殖。【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噬菌体的重组测验;互补测验与缺失作图的原理。2、教学难点:噬菌体的重组测验;互补测验与缺失作图的原理。【教学内容】8.1 噬菌体的基
11、因组、增殖与突变型。 8.1.1 噬菌体的基因组8.1.2噬菌体的增殖8.1.3 噬菌体的突变型8.2 噬菌体的重组测验8.2.1 T2噬菌体的重组测验8.2.2 T4噬菌体的重组测验基因精细结构分析8.3 互补测验与顺反子8.3.1互补试验8.3.2顺反试验与顺反子8.4缺失作图8.4.1原理8.4.2方法第9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 本章介绍数量性状的概念、特征、多基因假说;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杂种优势理论;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遗传力的计算;数量性状的应用2、教学要求:掌握数量性状的概念、特征、多基因假说;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杂种优势理论;了解
12、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遗传力的计算;数量性状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量性状的概念、特征、多基因假说;近亲繁殖遗传学效应和杂种优势理论2、教学难点:掌握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及近交系数计算。【教学内容】 9.1 数量性状的特征9.1.1相关概念9.1.2数量性状遗传机理多基因假说9.1.3数量性状分布的理论推断9.1.4数量性状的特征与质量性状的区别9.2 数量性状统计方法9.2.1平均数9.2.2方差9.2.3遗传力9.3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9.3.1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概念9.3.2亲缘系数与近交系数9.3.3近亲繁殖遗传学效应自交和回交9.3.4杂种优势理论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细
13、胞质遗传(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 本章介绍掌握细胞质遗传的性质、特点、与核遗传的区别;母性影响的特点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质遗传的性质、特点、与核遗传的区别;母性影响的特点;了解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实例。【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与母性影响的特点,掌握线粒体和植物叶绿体的遗传表现,2、教学难点:母性影响的特点与雄性不育【教学内容】10.1 细胞质遗传的性质和特点10.1.1性质10.1.1.1叶绿体基因10.1.1.2线粒体基因10.1.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0.2 细胞质遗传的实例10.2.1草履虫放毒型遗传10.2.2真菌类缓慢生长型的遗传10.
14、2.3植物花斑叶的遗传 10.2.4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10.3 母性影响第十二章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本章介绍生物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胞学行为、遗传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变异的遗传学效应;染色体变异的应用;染色体变异的诱发;人类染色体变异疾病。2、教学要求:掌握生物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胞学行为、遗传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变异的遗传学效应;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应用;染色体变异的诱发;人类染色体变异疾病。【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行为、遗传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变异的遗传
15、学效应。2、教学难点: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行为、遗传效应;染色体组的概念、整倍体与非整倍体的遗传学效应;染色体变异的应用。【教学内容】12.1 染色体结构变异12.1.1缺失类别、细胞学特征、遗传效应12.1.2重复类别、细胞学特征、遗传效应12.1.3倒位类别、细胞学特征、遗传效应12.1.4易位类别、细胞学特征、遗传效应12.1.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12.2染色体数目变异12.2.1 染色体组12.2.2整倍体12.2.3 非整倍体12.3 染色体变异的应用12.3.1基因定位12.3.2生物进化第13章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本章介绍掌握基
16、因突变的概念、类型、效应、特征;DNA损伤的修复;诱变剂及其作用机理;基因突变的检测。2、教学要求: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效应、特征;DNA损伤的修复;了解诱变剂及其作用机理;基因突变的检测。【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效应、特征;DNA损伤的修复。2、教学难点: DNA损伤的修复。【教学内容】13.1 基因突变的效应13.1.1 基因突变的类型13.1.2 基因突变的效应13.1.3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13.2 诱变剂及其作用机理13.2.1碱基类似物13.2.2碱基改变13.2.3碱基损伤13.2.4物理诱变因素13.2.5动态突变13.2.6自发突变13.3
17、 DNA损伤的修复13.3.1 光复活修复13.3.2 切除修复13.3.3 重组修复13.3.4 SOS修复13.4 突变的检测13.4.1 营养缺陷型检出13.4.2 果蝇突变检出13.4.3 植物突变检出第十七章 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本章介绍遗传平衡定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物种形成的机制。2、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平衡定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了解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物种形成的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18、17.1 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平衡17.1.1群体的遗传结构17.1.2遗传平衡定律17.2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17.2.1突变17.2.2自然选择17.2.3迁移17.2.4遗传漂变五、教学学时分配建议根据表格格式按章节简要填写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和作业题量等。遗传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总学时:48学分:3章节主要内容(章节标题)学时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验实践讨论、习题课等第一章 绪 论22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31第四章 孟德尔氏遗传分析651第五章 连锁遗传分析651第六章 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22第七章 细菌的遗传分析43.50.5第八章 病毒的遗传分析43.50.5第九章 数
19、量性状的遗传分析431第十章 核外遗传分析细胞质遗传 44第十二章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431第十三章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 44第十七章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44合计48426六、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理论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幻灯片使学生直观了解国遗传变异现象及规律。课外自学要求(包含作业要求):要求阅读遗传学方面的论文、论著及相关参考书。提出适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七、教材与学习资源建议戴灼华、王亚馥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参考书目:1.刘祖洞、江绍慧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 2.赵刚,彭惠民主编,遗传学教程,科学出版社,1998年3.杨业华编,普通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4. 孙乃恩等编著,分子遗传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5.余其兴,赵刚主编,人类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朱军主编,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7.赵寿元,乔守怡主编. 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周希澄等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建议课程考核为: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占80%-90%,作业、平时出勤、课堂讨论占10%-20%。制 订:生命科学系(院、部) 教研室:生物科学教研室执笔人:杨青珍 审订人: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