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2897380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一>这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则大同神话。15世同居,历经3个王朝,长达330多年,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颂不息。这个庞大的家族就是浦江郑义门,它不仅是一片绵延在白鳞溪畔的建筑群,更是中国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就是这样一个家族,才让理想之中的乌托邦得以真实地展现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一、严规这是一个有着严密规矩的家族。

2、南宋绍熙四年,也就是公元1193年,75岁的郑绮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刺指出血,滴入酒杯,命大家共饮,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这是郑老先生的死命令,也是郑氏家族最原始、最粗线条的硬规矩。这些家规逐代严密规范,传至他的六世孙演变到58条,最终发展成168条郑氏规范,成为 郑义门的治家宝典和支撑其家族的精神支柱。今天走进郑义门,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这里的规矩森严。大门入口处有一个玄关,木板上赫然刻着: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怡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以横非而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穿过师俭堂,有一条并不敞亮的过厅,两侧立着十多块一人

3、高的木牌,上面刻有168条完整的郑氏规范。当身处于这些法令庄严的条规当中,就会憋着一股无法排遣的情绪,仿佛郑绮那双幽暗的眼光从廊柱、檐瓦处咄咄逼视过来,让人觉得异常压抑。每当郑氏子孙经过此处,必须将内心的杂念一一卸下,让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接受家规的检验,然后才迈开方正的步子挺身而过。这是一个坚守规矩的家族,一代代子孙始终恪守着家规祖训。他们就像是一群高空穿越的行者,坚持以严密的家规为钢索,以忠孝仁义为平衡,以一种训练有素的姿态,严谨而又从容地穿越了330年的跨度。虽然这三百余年间,有硝烟与战火,也有灾难与浩劫,郑义门都得以安然度过。因此,郑氏规范对于这个庞大的家族来说,就是一种长效的黏合剂,有

4、股神秘而又无比强大的力量,将一代又一代的郑氏族人严丝合缝地组建在一起。假如没有天顺三年的那一场大火,这个家族会怎样延续?这是一场滔天的大火,燃烧了几天几夜,族人眼睁睁看着经营了300多年、耗尽家族资本的宏伟祠堂变成满地的焦炭,化作了天空中的一缕青烟。经此天劫,这个家才不得不分开来。二、有序有序堂是郑义门宗祠的主体建筑,可容纳千余人活动,郑氏族人们的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在后堂的走廊下悬挂着一口大铜钟,透过大钟上锈迹斑斑的铭文,可以读出此钟名曰会膳。对于这个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锅吃饭的家族来说,开饭时自然是少不了这样一口大钟的。然而,此钟却不仅仅用于会膳,它还和另一旁架子上的听训鼓一起构成郑氏

5、家族的指挥中枢。大钟总是以一种特有威严的发声,一声声都是不可违抗的命令,所有人一切行动都得听从它的调遣,且须令行禁止。当一记沉闷的钟声响起,不知是谁敲响那一口大钟,随着这一记钟声在庄严的祠堂中慢慢扩散,那些遥远的历史和故人的音貌悄然在脑海里渐渐清晰……曾经无数个这样的凌晨,晨曦微露中当的一声,郑义门上空忽然传来一记洪量的钟声,正当它的余音还在整个小镇里隐约回荡的时候,又是当的一声……钟声连续敲响二十四声之后,一扇扇大门啪啪地打开了,郑义门在钟声的催促中清醒过来。片刻后,又响起了四下钟声,族人端着脸盆纷纷走向了水井、溪边,蹲下身子开始汲水洗

6、漱。不多时,铜钟再次击起。八响之后,千百人迎着钟声,按着长幼男女,排队进入了村子的最中心有序堂。家长早已正襟危坐,族人们男左女右,分别伫立堂下。这时,座中站起一个十多岁的童子,出列来到堂上,朗声背诵族中世代相传的祖训。其他族人只是静默着,当时阳光透过窗棂将影子斑驳地照在他们身上的时候,家规的字字句句也散发出异样的光芒,把他们的内心都照亮了。待童子诵毕训诫,家长略略环视人群,他的脸色有着郑绮一般的凝重,声色低沉地作出重要训示,布置完一天的重要工作,起身退出大堂。族人向家长作一长揖,自然分成两列退出祠堂。最后一次钟声连续九响,男女分堂用早膳。用完早膳的族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后生耕种,年长者畜牧,女

7、人织布,少儿读书。郑氏家族,就在这井然的钟声里有序地生活了几百年,一切都是中规中矩的,就像他们中庭的那幅楹联所描述的那样:翼子贻孙,济济居同九世;规曾矩祖,绵绵义尚一门。三、清廉师俭堂在江南第一家里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堂上还挂着一块明太祖朱元璋手书的牌匾孝义家。师俭,就是崇尚节俭之意,也就是指低调做人、洁身自好、清廉淡泊,自觉抵御金钱和富贵的诱惑。在168条家规中,表达师俭、戒奢之意的就有17条之多。它谆谆告诫子孙: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勤俭朴素为准绳;处事接物,当务诚朴,不可购置豪华之物,以长奢华之风;不得畜养飞鹰犬马,专求安乐游玩;不得无故摆设宴席,就是寿辰也不设筵席…&h

8、ellip;朱明王朝有感于郑义门的优良家风,给予了郑氏家族一项特殊的恩遇,那就是每年可派代表与孔孟后人同时入朝参拜,且品学兼优者可绕过科举直接入仕。因此,郑氏子孙中做官的有很多。翻开族谱可以看到,仅在明代以德行举荐入朝的郑氏官员多达47人。同居15世期间,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173人。这些官员职位差距巨大,他们任职的地域跨度数千里之遥,这些官员的经历也相当驳杂,从七品到二品,从衮衮大员到闲职小吏,涉及到多个时代,却无一有贪渎记录。明朝以来,郑义门的子弟在外做官只由家族俸养,不领取朝廷俸禄。郑氏规范对从政族人勤勉廉洁作出了严格要求,86条规定: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

9、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87条规定:子孙倘有出仕者,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有申理者,哀矜肯恻,务得其情,毋行苟虚。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违者天实临之。88条规定: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开除族籍,死后牌位不准放入宗祠,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家庭中,这是极为严厉的处罚,这意味着被整个家族抛弃。当礼义廉耻都融入到他们血液的时候,任何法律条文都不再是框框和束缚,讲规矩、守纪律只仅仅是一种内在的需要罢了。正因如此,郑氏家族才产生了郑铢、郑机、郑祖琛等一批人,或严于律己,或

10、严惩贪官,他们的品德就如同白麟溪一般清澈高洁。郑义门,它为后世树起了一个廉洁德治的良好典范!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二>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国家中若是大部门的家庭家风良好,那么这个国家也必定是个安定和谐的国家。现在有很多学者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理论,我觉得要真正深层次的剖析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必须从家这个单位出发,看看家这个社会体细胞经历了哪些变迁。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门望族,其血脉延续久远,见证了无数次城头变换大王旗,经历了数百年物是人非的变迁。其中大部分既富且贵,但也不乏有些小康之家家风醇良,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氏义门。郑氏义门今天更多的人是称呼它

11、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但在这之前的元朝,已经有过两次旌表义门的盛典。元至大四年二月(公元1311年)首次旌表为孝义门;元重纪至元元年冬十二月(1335)再次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对此,宫廷上下,认识一致,颂声如沸,自皇太子至丞相诸公卿多作大书及赋诗以美其行。有史载日:部使者余阙行县,以其孝友七郡或莫之先复篆‘浙东第一家’以褒之。一代贤相脱脱有白麟溪三大字题赠。翰林学士承

12、旨月鲁帖木耳为中书平章政事时,于至正十二年(1352)行省浙江,书赠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大字。元至正十三年(1353)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两次赐书麟凤、眉寿。其他王公大臣以及翰林国史院的儒学名家如虞集、揭徯斯、危素、欧阳玄、李好文、陈绎曾、陈旅,以及与郑氏有同里与世交关系的黄溍、柳贯、吴直方等京都名士,也都加入了吟诗作文赞美的行列,掀起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热潮。这些题赠和诗文,后来均被制成匾额悬挂厅堂,收入麟溪集中,载入史册,成为郑氏家族一代光辉的象征。那末元朝统治者草原里打过来的蒙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一个家族的治家经验呢?元朝统治者,虽为蒙古贵族却不通汉族文化。但是它们在长期的征战中,认识到汉文

13、化对于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元始祖忽必烈登上皇位以后,在他的即位诏书中就指出: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忧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因此,他就位伊始,即诏十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政及茂材异等,列名上闻;并诏立国史翰林院,招揽儒学人才。一代大儒姚枢、许衡、窦默等都成了元始祖的重要谋臣,又在各地又诏立诸路学校提举官,一些博学老儒得到了擢用,为元朝初期施仁发政,立纲陈纪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家庭政治、家庭伦理建设,一开始就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宗法制度和思想体系,得到了继承

14、和发扬。隆古之治在乡族,固国之本在巨室,平天下必从齐家始,形成了朝廷上下的共识,旌赏孝义力田是他们施仁政的重要内容。元朝宫廷规定民有同居五世者,辄下令旌表其门。可惜当时这样的门不多,而浦江郑氏家庭,却脱颖而出,首开元代风俗之先,实现了九世同居的振兴局面,自然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表彰。郑氏家族的同居义举,所以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还出于统治者的自身的需要。元朝当局有个致命的缺陷,皇位的继承法没有规定,只是依仗贵族大会(忽里台)来公选,每次皇位交替,都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给后宫、重臣及诸王之间的竞争留下了隐患。元始祖忽必烈,平定天下,以文德洽海内,定一代之制,使典章文物大备,可谓功勋卓著。但在他去世以

15、后,由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问题。他有十个儿子,二儿子裕宗真金,被封为太子,不幸比始祖早九年而薨,不得已只得把皇位传给裕宗的第三个儿子铁木耳,但裕宗还有第一个儿子甘麻剌,他也不甘心将王位拱手他人?就这样忽里台大会开了一百二十多天,为立储争论不休,直至甘麻剌受到众人责备而退让,铁木耳方当选。不过自此以后,两派势力围绕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忽必烈去世至最后一个元顺帝登位的三十九年间,皇帝换了九个,最短的只有两个月。英宗、明宗均在位被谋杀身亡。而一个成功登位的皇帝,也无不以反对者的鲜血生命为代价。而郑氏家族孝义同居的事迹,同皇族内部的争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家和万事兴,元朝宫廷有识之士都意识到这一

16、点,拼命宣传郑氏同居的意义和好处,可惜元朝统治者无法学到手,在一片表彰郑氏义门的声浪中,继续杀来杀去,内外交困,终于走向了元历史的尽头。元朝统治,自元始祖定国号大元的1271年算起,到元顺帝退出大都止,前后共九十七年,这是郑氏家族同居共财发展最顺利、成就最突出时期。这段时间,不仅达到了九世同居的高峰,而且家庭治理方面,更趋成熟和制度化,创造了一些别人所难做到的事绩,倍受朝廷关注。元朝一开始,郑氏家庭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那是元始祖十五年(公元1278),宋朝投降的第二年,地方上还比较混乱。五世孙德璋因为人刚直,与物多忤,受到诬陷,罪会逮扬州狱,兄德珪毅然代刑,争先死于狱中。这件事对后世影响很大。

17、六世孙文嗣、文融兄弟等先后主家政,他们接过父辈创造的业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家庭内部治理推向鼎盛。其中尤以文融,功绩最著。他出生于宋景定五年(1264),元始祖登上皇位的前一年,卒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享年九十岁。经历了元朝一代的兴衰起落,他还担任过元朝的下级官吏,建康路龙湾提领,熟悉元朝政务。中年辞官,继从兄文嗣,主家政四十余载。在他的带领下,以朱熹家礼为蓝本,先后办了几件振兴家族的大事:一是建立祠堂,设立祖宗牌位,四时祭奠,朔望参谒,以尽报本孝敬之礼。二是整顿扩建学校,培育后继人材。原有家塾东明精舍一所,系五世孙德珪所创,到了六世文嗣、文融兄弟主家政时,进一步扩充规模,改善办学条件,

18、延聘大儒吴莱、宋濂先后主教席。规定男子八岁以上从家学,年二十以上,学无成就者,改习家业,学有所进者不拘。学习内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课,词章辅之。三是制定家规。先是由文融为书五十八则,七世孙郑钦和郑铉补充后录七十则,续录九十二则,勒石锓梓。家规根据九世同居,人多族众的实际情况,从祖宗祭祀、婚姻嫁娶礼仪、家庭管理、家长职权、人员分工、财产分配、妇规、社交和睦邻关系,都作了详细规定,大大促进了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团结,使人伦风俗面貌一新,历史评价甚高。郑氏义门的七、八两世,是人丁兴旺,人材辈出的时代,他们再也按捺不住读书、求职、出仕的冲动,纷纷走出家门,广交朋友,成功的开展外交攻略,为家庭的振兴添砖加瓦

19、。郑氏家族六世以前,人口较少。元初六世兄弟仅5人,而到了元中期七世就跃升到11人,八世26人,九世44人(其中10人是明以后出生)当时史称九世同居,食指三千,一家四世同堂,以每个男丁四口计,约计300人,同居共炊,雍睦一室。时天下承平,衣冠萃于燕都,七世孙郑铉,排行昌七公,首创出游先列。带着侄孙郑涛,叔侄双双观光上国,拜会当朝名士虞集、揭徯斯、黄溍诸公,通过他们结交胄监诸俊彦,日以文学诗礼为习,于是藉藉有声誉。他还同当朝丞相脱脱相友善,曾为书数千言,陈时政之弊,丞相多采纳之。他虽然一生隐居求志,不乐仕进,但仁义之声,名震朝野,为后来子弟进身仕途开辟道路。七世孙郑铢,排行昌八公,从小学做生意,赚

20、了钱,使家道丰裕,与兄郑钦营田二千亩,建嘉礼庄以给婚姻之用。但他不满足安逸的家庭生活,决心到外面闯荡世界,寻找新的机遇。他带了两个苍头骑马直奔京师,受到丞相脱脱的赏识,官至行宣政院照磨,转松江等处稻田所提领。所到之处,无不以勤政清廉,一发无所取,而受人称道。继后,八世孙郑深、郑涛、郑泳、昆仲三相继崛起,他们皆以文学出仕。蔚为名臣。人称河东三凤,风韵高远。其中郑深初客丞相脱脱家,为其子哈剌章之师,委以托孤之重任。后辟太傅府长史,总领太傅府事务。官至宣文阁授经郎,兼经筵译文官,转宣文阁鉴书博士,日侍皇太子研席,宠遇殊甚。以江南浙西道廉访司事卸任还乡。从弟郑涛同样受知丞相脱脱,先为子师。在脱脱因浮言

21、去国的危难时刻,与兄郑深一起,受托孤之重任,守义弗辞、深得公允。在元朝宫廷中,先后担任经筵检讨,同知经筵事,权参赞官,国子助教。两入翰林,同知制诰国史院编修官。后任太常博士,中书礼部郎中等职务。兄弟双双同入馆阁,传为美谈。从弟郑泳,少从宋濂游学四方,及壮,受知于丞相脱脱,辟为三公府掾,随脱脱平徐州,征高邮,侍从左右。脱脱去国后,转温州路总管府经历,至正中,弃官回家。兄弟三人,皆以才学进身,明大义,守礼节。与人交,不以势之崇卑而二其心。深得当朝名士的赞颂,与公卿大夫数百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的为官品德与郑氏家风,名传天下。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三>星期五晚上八点,我按老师的要

22、求准时收看动画片郑义门。不用说,我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啦!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由朱元璋皇帝赐名的,出过173位官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址。郑家家风严明,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今天,我收看的是第六集俭以持家。讲的是少年郑栋和他的母亲陈荷去舅舅家做客。舅舅见他穿着布衣,有点寒酸,便送他一套家里孩子没穿过的绸锻新服,可郑栋拒绝了。母亲陈荷说:"穿了新衣服,就想着要新鞋,新帽了。衣服只要干净,布衣一样的能穿".郑栋告诉他们:"郑氏家规中规定未满二十五岁是不能穿绸锻华服的".一眨

23、眼就到吃饭的时候了,舅妈夹了一块肉给郑栋,可郑栋拒绝了舅妈的好意,并告诉舅妈:"郑氏家规规定不到初一、十五是不能吃肉的,要学会勤俭持家。"舅妈说:"现在没人看见,吃一块不要紧。"可郑栋抵制住诱惑,坚绝不吃。看完这集故事后我感慨不已。郑栋小小年纪就能严守家规,不讲吃不讲穿,懂得勤俭持家,我和郑栋比起来可就差远了!妈妈曾经把姐姐穿小的衣服拿给我穿,虽然衣服还很新,可我嫌弃是姐姐穿过的衣服,非要买新衣服不可。而且我还经常扯着妈妈给我买零食吃,家里的零食一吃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妈妈上街跟我采购。有些零食吃了一半扔一边,拆开新的一包又吃。妈妈经常批评我浪费不懂得节约

24、,可我总是当耳旁风,觉得无所谓。从现在起,我要向郑栋学习,讲朴素,讲节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不挑剔,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孩子,为父母着想,不大手大脚花钱。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四>近期,学校布置收看郑义门,想想已经连续看了几个晚上。问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郑家有很严的家规,他们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悦耳。虽然知道浦江作为书画之乡,自古人文荟萃,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当今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说来惭愧,之前并不知道金华的浦江还有个郑义门,被誉为江南第一家。带着好奇,上网查阅了资料,既感且佩。同时,认真观看了第五集教化

25、为先。这集故事的大意是,郑氏九世孙郑桐为给外婆买药,偷了族里的铜器变卖。事情被发现后,根据家规,郑桐的偷盗行为应该在晨会上宣示,并上惩戒簿。族里的长辈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认为虽然犯了大错,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为先,有这份孝心,就不愧郑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处理进行了辩论。家族监视郑浩认为要严守家规,他说:郑家历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严守家规,靠的就是严格执法,如果每个犯事的人,都找出一个理由,或者找到人来说情,这家规就成为一纸空文。而家族旧管郑泽则认为: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导致族人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虑执行的方法。治家

26、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维八德,靠的是忠孝仁义,如果我们靠的是申韩之学,靠的是严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惧而守法,其与人伦亲亲子子,岂不南辕北辙?最后,家长郑濂承担了对族人照顾不周之罪,让本已知错的郑桐深受教育。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郑氏的家规: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个故事在很多细节上都体现郑氏家教的严厉。比如,郑桐拿银子回来时,郑桐娘的第一反应,就是问这银子哪来的?当郑桐敷衍回答时,就严厉地说:给我跪下。我们家再穷,也不花这不明不白的钱,并用扫帚杖责之。的确,国家,国和家是紧密相联的,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从治家开始。郑义门,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家

27、长的教育。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的人文学者和江南人家中,郑义门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年。它十五世合族同居的奥秘,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传颂的荣光,以及它那部传世家规郑氏规范中所蕴藏的学问,都被归置在研究者的案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祠。这是一座别有韵味的古式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看来这些都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眼前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宝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

29、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早在初中就熟读的文言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和恩师,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感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就静静地悬挂在祠堂的旁柱上……漫步在郑氏宗祠,那一字一句镌刻着郑氏规范的木牌,依然还端端正正摆放在祠堂的中央。祠堂的大门开开合合。数百年来,被家规温润的光芒和智慧润泽着的郑氏后人,走出了大宅。环绕着郑氏祠堂,两层三层的江南民居,白墙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向四周铺陈、延展,形成了

30、今天的郑宅镇。还有许多的郑氏族人散布到全国、甚至海外……触碰那口悬挂在宗祠左侧的大钟,耳边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回望郑氏义门,那本被视为其家族灵魂的郑氏规范,其中的一些条款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产生了时空上的隔膜和认同上的疏离,但这种以一纸家规将孝义精神传承至今的创举,以及蕴藏其中的重教育、尚节俭、睦乡邻、崇清廉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的人们治国治家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