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8292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核舟记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翻译。2.能通过文章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注音罔()不因势象形贻()八分有奇()箬()篷石青糁()多髯()诎()舟楫()壬()戌()篆()章2.释词(课件二展示)通假字(1)八分有奇()(2)左手倚一衡木()(3)诎右臂支船()一词多义(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3)为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轩敞者

2、为舱()古今异义词(1)佛印居右(古义:今义:)(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今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状语)(1)箬篷覆之()(2)石青糁之()(名词活用作动词)(1)中峨冠而多髯者()(2)椎髻仰面()虚词(1)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之径寸之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其其两膝相比者()其人视端容寂()3.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人视端容寂。(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6)技亦灵怪矣哉!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3、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4.本文的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是什么东西? 5.本文的作者是用什么结构给我们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三、品读课文,体味探究(一)研读第1段。6.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什么?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7.写出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二)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8.作者是如何具体说明核舟的特征“奇巧”的?9.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舱旁的小窗和对联,意在表现什么?10.第3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1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12.你从哪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1

4、3.第5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王叔远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三)研读第6段,思考讨论。14.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人物、物品和文字的数目?15.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四、作业设计16.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一件工艺品,作简要介绍,写一篇短小的说明文。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wnyjrusnrnqjrnxzhun2.通假字(1)“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衡”同“横”(3)“诎”同“屈”,弯曲一词多义(1)奇妙零数、余数(2)事物的一头或一方端正(3)做,雕刻是古今异义词(1)处于居住(2)竟然曾经(3)挑选简单,简直词类活用(

5、名词活用状语)(1)用箬篷(2)用石青(名词活用作动词)(1)(戴着)高高的帽子(2)(梳着)椎形发髻虚词(1)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连词,表相承,不译。连词,表转折,却、但是。(2)之助词,的。代词,它。(3)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指示代词,那。3.(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3)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 (5)是挑拣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6)技艺也真神奇啊!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4.核舟。5.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本文的说明

6、顺序是空间顺序。三、品读课文,体味探究6.“奇巧”。“盖大苏泛赤壁云”。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8.体积(长、高)、船舱(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船头(游览者的外貌;神情)、船尾(舟子的神情和姿态)、船背(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9.突出王叔远的“奇巧”“灵怪”,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10.着力表现苏轼、黄鲁直二人泛舟时的心情。 11.苏东坡。因为刻画得细致,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12.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1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14.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王叔远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1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15.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四、作业设计1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