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281143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2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三级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级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一、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1.1有医院、科室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履行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MQI.1.1.1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C】1.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主要包括: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相关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等。2.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能清楚反映医院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体现院长是第一责任人。3.各质量

2、与安全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职责。4.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应致力于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B】符合“C”,并1.各质量管理组织定期专题研究质量与安全工作,有记录。2.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措施执行过程中起到领导作用。【A】符合“B”,并1.依据医院规模,设置独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配置充足人力。2.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体现决策、控制与执行三个层次。MQI.1.1.2 质量管理部门履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指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承担质量管理职责的职能部门等)。 【C】1.根据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

3、划与考核方案。2.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3.定期分析医疗质量评价工作的结果。4.有履行指导、检查、考核的工作记录。【B】符合“C”,并1.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置充足人力,对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审核、评价、监督职能。2.各职能部门履行本领域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责。3.有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3.运用质量与安全指标、风险数据、重大质量缺陷等资料对质量与安全工作实施监控,有相应措施。【A】符合“B”,并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持续改进,成效明显,逐步形成全院共同参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医院文化。MQI.1.1.3 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质量

4、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相关任务。【C】1.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2.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实施。3.有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并落实。4.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记录。【B】符合“C”,并1.对科室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并召开会议,提出改进措施。2.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3.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A】符合“B”,并科室质量与安全水平持续改进,成效明显。MQI.1.2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放

5、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疗技术准入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MQI.1.2.1 有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各质量相关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C】1.院长作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相关委员会工作。2.各相关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要求医院完善相关工作,而非要求完全对照上述名称设立各委员会)3.各委员会有明确的职责与人员组成。4.有人体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应设立独立的人体器官移

6、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B】符合“C”,并1.有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相关委员会工作。2.各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能履行职责,确保发挥委员会功能。【A】符合“B”,并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领下,各相关委员会运行良好,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中发挥作用。MQI.1.2.2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各质量相关委员会能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C】1.各委员会定期召开相关质量与安全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有记录。2.各相关委员会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做工作汇报,为医院制定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提供决策支持。【B】符合“C”,并依据

7、医院总体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研讨本领域内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动与督导全院或相关领域的质量与安全工作。【A】符合“B”,并各委员会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效果明显。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2.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MQI.2.1.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C】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2.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B】符合“C”,并1.落实医疗质量考核,有记录。2.对方案执行、制度

8、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A】符合“B”,并1. 持续改进有成效。MQI.2.1.2 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C】1.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管理标准与措施。2.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的管理标准与措施。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B】符合“C”,并1.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并落实。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

9、。MQI.2.2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MQI.2.2.1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切实保证医疗质量。【C】1.医院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相关标准,且符合本院实际。2.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B】符合“C”,并1.能够覆盖本院医疗全过程。2.对制度的管理规范,对制定、审核、批准、发布、作废等有统一流程。【A】符合“B”,并对制度能够定期修订和及时更新。MQI.2.2.2 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C】1.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

10、度。2.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B】符合“C”,并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MQI.2.2.3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C】1.有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2.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B】符合“C”,并对规范、指南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 【A】符合“B”,并根据医学发展和本院实际,对规范和指南及时进行补充完善。MQI.2.3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

11、技能”培训与考核。MQI.2.3.1 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C】1.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2.有根据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3.有与培训相适宜的技能培训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4.有指定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实施。【B】符合“C”,并落实培训及考核计划,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A】符合“B”,并在岗人员参加“三基”考核合格率100%。MQI.2.4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MQI.2.4.

12、1 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C】1.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内容。2.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严格落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3.发生不良事件,相关人员主动报告,无隐瞒和漏报。4.根据情况医院对员工做医疗风险事件的预警通告。【B】符合“C”,并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流程执行情况有检查、反馈、改进措施。【A】符合“B”,并1. 建立跨部门的协调与讨论机制。2. 有信息化的医疗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MQI.2.4.2 落实患者安全目标。【C】1.医院及科室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推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2.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提供所需的人力与

13、物力资源。3.组织“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的员工培训与考核。员工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B】符合“C”,并主管部门对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1.患者安全目标在医院日常运行的工作流程中得到完全落实。2.员工有较强的患者安全服务意识,医院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安全文化。MQI.2.4.3 开展防范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的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C】1.有防范医疗风险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其中包括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2.有针对共性及各科室专业特点制定相关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内容。3.有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

14、实施。【B】符合“C”,并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率大于80%。【A】符合“B”,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评价,有持续改进。MQI.2.5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原则,建立医疗质量评价、持续改进管理体系,设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提高提供支持。MQI.2.5.1医院与职能部门领导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至少掌握12项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质量管理常用技术工具,改进质量管理工作。【C】1.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2.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掌握一种及以上管理常用技术工具。3. 有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质量管理提供依

15、据。4. 有指定的部门负责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信息数据集中归口管理,方便管理人员调阅使用。【B】符合“C”,并1.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能将管理工具运用于日常质量管理活动,有案例说明;职能部门能够运用数据库开展质量管理活动。2.数据库除一般常规数据外,至少应包括下列有关数据: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合理使用血液和血制品、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各类手术与介入操作及并发症、麻醉操作、医院感染、病历质量、急危重症管理、医疗护理缺陷与纠纷、患者满意度等。【A】符合“B”,并1. 数据库能满足医学统计与质量管理需要,能自动根据质量管理相关指标要求生成质量统计。2.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医院管理工

16、作有持续改进。MQI.2.5.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C】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B】符合“C”,并应用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有案例说明。【A】符合“B”,并科室管理工作有持续改进。MQI.2.6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MQI.2.6.1 有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C】1.根据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2.开展院、科两级的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有记录。 【B】符合“C”,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质量与

17、安全教育和培训。【A】符合“B”,并培训效果明显。经过培训,全员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管理人员能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员工能够主动参与。三、医疗技术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3.1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MQI.3.1.1 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与功能任务相适应。【C】1.医疗技术服务项目符合医院执业许可证中诊疗科目范围要求,与功能任务相适应。2.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B】符合“C”,并1.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

18、医疗技术管理要求。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A】符合“B”,并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无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的记录。MQI.3.1.2医学伦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C】1.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重点是器官移植、三类医疗技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核。2.有医学伦理审核的回避程序。3.伦理委员会讨论情况记载入相关的病历。【B】符合“C”,并主管部门和伦理委员会对医疗技术的实施履行全程监管。【A】符合“B”,并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无违规擅自开展医疗技术案例。MQI.3.2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

19、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MQI.3.2.1 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C】1.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2.落实一、二、三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重点是二、三类技术和高风险技术。3.一类技术经过医院审核批准,二、三类技术经医院审核后报送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和相关部门批准。4.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B】符合“C”,并1.有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2.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重点是高风险技术项目。3

20、.有完整的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A】符合“B”,并主管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结果的评价,对医疗技术分级、准入、中止有动态管理,保障医疗安全。MQI.3.3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MQI.3.3.1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C】1.有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2.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B】符合“C”,并1.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知晓相关预案和处置流程。2

21、.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A】符合“B”,并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MQI.3.3.2 有新技术准入与风险管理。【C】1.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2.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B】符合“C”,并1.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2.主管部门有完整的新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项目阶段总结与监管资料。【A】符合“B”,并主管部门有监管,根据监管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确定新技术中止或转入常规技术。MQI.3.4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

22、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MQI.3.4.1 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C】1.有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2.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充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证、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3.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应有医学伦理审批。4.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B】符合“C”,并1.医疗技术主管部门监管职责明确,履行监管职能。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开展的临床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的管理要求。【A】符合“B”,并有全程追踪、阶段总结和结

23、题的效果评价,用以改进管理工作,有完整的档案资料。MQI.3.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重点)MQI.3.5.1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重点)【C】不使用未经批准或已废止和淘汰的技术。【B】符合“C”,并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A】符合“B”,并有公布废止和淘汰技术的文件,有完整的资料。MQI.3.6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等高风险操作的卫生专业人员实行“技术准入”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与质量评价。(重点)MQI.3.5.1实行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技术准入”制度。(重点)【D】1.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技术准入

24、”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2.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B】符合“C”,并1.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定期更新“技术准入”项目。2.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A】符合“B”,并有医疗技术项目操作人员的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MQI.3.5.2 建立相应的资格“技术准入”程序及考评标准,对资格准入实施动态管理。(重点)【C】1.有诊疗技术资格准入考评组织。2.有资格准入诊疗项目的考评与复评标准。3.申请资格准入,应通过考评认定,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经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4.有复评和取消、降低操作权利的相关规定。【B】符合“C”,并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5、,根据监管情况,对准入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有准入管理的完整资料。【A】符合“B”,并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执行良好,无越级手术或未经授权擅自开展手术的案例。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 .4.1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项目和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有明确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并设有多部门协调机制。MQI .4.1.1有临床路径工作组织体系,将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有协调机制。【C】 1.有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2.有临床路

26、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并组织落实。3.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4.有指定的部门负责上述工作。【B】符合“C”,并医疗、护理、医技、药学等相关科室职责、分工明确,有多部门间和科室间的协调机制。【A】符合“B”,并临床路径开展工作覆盖率达到相关要求。MQI .4.2根据本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本院执行文件。 MQI .4.2.1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院执行文件。 【C】 1.有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实施科室和实施病种目录,有临床路径文本和单

27、病种质量管理标准。2.有对入径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与程序。【B】符合“C”,并1.根据本院现有医疗资源,遵照循证医学原则,收集、分析本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信息,筛选并确定开展临床路径的科室和病种。2.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科室和病种符合相关要求。【A】符合“B”,并根据实施效果评价,及时调整病种、修订文本、优化路径。MQI .4.3医院对相关临床与医技的人员实施教育培训。MQI .4.3.1医院对相关临床与医技的人员实施教育培训。【C】有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培训可行的计划。【B】符合“C”,并1.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与考

28、核,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2. 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培训率大于90%。【A】符合“B”,并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培训率大于98%,培训合格率大于90%。MQI .4.4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MQI .4.4.1 建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分析并不断改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C】 1.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2.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时监测。【B】符合“C”,并1.临床、医技科室、药学负责人及职能部门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2.通过医疗、护理、质控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进行总结分析

29、,提出改进措施。【A】符合“B”,并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MQI .4.5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MQI .4.5.1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 【C】 1.有对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例进行监测的相关规定与程序,至少满足本标准第七章有关监测指标要求。 2.对执行“临床路径”的病例,有将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

30、症等指标列入监测范围的规定与程序。【B】符合“C”,并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A】符合“B”,并1.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完成率不低于70%。2.持续改进有成效。MQI .4.6医院定期调查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MQI .4.6.1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C】 1.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2.对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进行

31、疗效、费用及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3.对实施病种“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依从性进行监控。【B】符合“C”,并每季度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MQI .4.7按规定上报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MQI .4.7.1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C】 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B】符合“C”,并信息准确、可追溯,相关措施落实到位。【A】符合“B”,并单病种指标信息能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自动提取。MQI .4.7.2专人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信息。【C】 专人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信息。【B】符合“C”,并1.有激励措施鼓励上报病例与实际相符,无漏报与

32、不报,尤其是死亡病例。2.由临床副主任医师或专职质量控制人员负责信息最后确认。【A】符合“B”,并上报信息正确、可靠、及时。五、多学科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 .5.1医院逐步开展多学科诊疗服务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重要内容,设有明确的组织体系与专业职责,并建立多学科协调机制。MQI .5.1.1医院逐步开展多学科诊疗服务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重要内容,设有明确的组织体系与专业职责,并建立多学科协调机制。【C】1.医院有开展多学科诊疗服务相关工作计划。2.设有明确的组织体系与专业职责。3. 建立多学科协调机制。【B】符合“C”,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落实,检查。【A】符

33、合“B”,并有主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协调。MQI .5.2逐步建立多学科综合门诊、多学科综合查房、疑难危重及特殊病例多学科联合诊疗,共同拟定个体化诊疗方案。MQI .5.2.1逐步建立多学科综合门诊、多学科综合查房、疑难危重及特殊病例多学科联合诊疗,共同拟定个体化诊疗方案。【C】建立多学科综合门诊、多学科综合查房、疑难危重及特殊病例多学科联合诊疗,共同拟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工作计划。【B】符合“C”,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临床科室讨论相关工作,并监督执行。【A】符合“B”,并完善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持续改进。MQI .5.3参照临床路径、循证医学相关诊疗指南,结合现有医疗资源,拟定多学科联合诊疗方

34、案,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MQI .5.3.1 参照临床路径、循证医学相关诊疗指南,结合现有医疗资源,拟定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C】1.有多学科诊疗方案及工作流程。2.相关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B】符合“C”,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有记录。【A】符合“B”,并有多学科间的协调机制。MQI .5.4医院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住院诊疗计划/方案的依从性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定期评价诊治质量,促进持续改进。MQI .5.4.1医院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住

35、院诊疗计划/方案的依从性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定期评价诊治质量,促进持续改进。【C】1.医院有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2.住院诊疗计划/方案符合上述要求。【B】符合“C”,并定期评价诊疗质量,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并有工作记录。【A】符合“B”,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评价分析及整改措施。六、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 .6.1由有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MQI .6.1.1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病情评估/诊断。【C】1.有对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至少包括:患者病情

36、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2.实施评估的医务人员具备法定资质。3.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B】符合“C”,并1.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为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2.主管部门对上述工作履行监管职责。 【A】符合“B”,并持续改进评估质量,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MQI.6.2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MQI .5.2.1 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C】1.有疾病诊疗常规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

37、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3.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B】符合“C”,并主管部门履行监督职责,评价重点病种参照本标准第九章所列的“住院重点疾病”以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点病种。【A】符合“B”,并1.重点病种质量控制有效。2.诊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MQI .5.2.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C】1.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各种功能检查、电生理、病理等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证。2.进行有创检查前,向患者充分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认可。3.依据检查、诊断结果对诊疗计划及时进行变更与调整。对重要的检查、诊断阳性与阴

38、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意见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B】符合“C”,并有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的定期分析和评价。【A】符合“B”,并临床检查适宜性有定期分析和评价,有持续改进。MQI .5.2.3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C】1.有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2.抗菌药物使用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3.实行三级管理,临床医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三级管理的处方权。4.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使用。【B】符合“C”,并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改进抗菌药物使用。【A】符合“B”,并1.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符合相关规定。2.

39、医院信息系统支持抗菌药物管理。MQI .5.2.4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C】1.有肠道外营养疗法的规范或指南。2.按处方(医嘱)由药学部门集中配制肠道外营养注射剂,符合注射剂配制GMP规范要求。3.不具备药学部门集中配制条件,由经药学部门培训与考核合格的注册护理人员配制。【B】符合“C”,并有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1.持续改进措施有效。2.对肠道外营养疗法使用实施分级管理。MQI .5.2.5遵守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或规范。【C】1.有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的使用指南或规范,方便查询。2.有评价用药情况的记录。3.按照规范与程序使用激素类药

40、物及血液制剂。【B】符合“C”,并有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1.对激素类药物及血液制品使用管理有效,无滥用现象。2.有对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剂使用实施分级管理。 MQI .5.2.6开展单病种过程质量管理。【C】有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管理临床诊疗活动。【B】符合“C”,并主管部门能用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监控临床诊疗质量。【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MQI .5.2.7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方案。【C】有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相关制度与程序,并落实。【B】符合“C”,

41、并有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MQI .6.3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MQI .6.3.1 加强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C】1.住院诊疗活动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实行分级管理。2.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分成诊疗小组。3诊疗小组的组长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4.对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B】符合“C”,并1.根据临床需求,及时调整诊疗组织,保证诊疗组织工作规范、有效。2.有院科两级的诊疗质

42、量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持续改进诊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MQI .6.3.2 每一位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C】1.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包括检查、治疗、护理计划等。2.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判断。适时调整诊疗方案。并分析调整原因和背景。 3.上述诊疗活动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签字,并在病历中体现。4.诊疗方案及时与患者沟通,患者出院时能做好出院指导。【B】符合“C”,并1.有保证诊疗计划适宜性的多种措施,并落实。2.有院科两级的质量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监管检查有成效,上级医师

43、对诊疗方案核准率100%。MQI.6.4规范院内会诊管理,明确院内会诊任务,对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会诊、联合诊疗,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MQI .6.4.1 有院内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C】1.有院内会诊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包括:会诊医师资质与责任、会诊时限、会诊记录书写要求,并落实。2.对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会诊、联合诊疗。【B】符合“C”,并1.有会诊制度落实情况的追踪和评价,保证会诊质量。2.主管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会诊相关科室间沟通、会诊及时性和有效性定期评价,对问题与缺陷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效果,保证患者诊治连续性和质量。MQI .6.4.2有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C】1.有医师外出会诊管理的制度与流程,包括:本院医师外出会诊、会诊医师资质与责任。2.建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档案。【B】符合“C”,并主管部门对外派医师会诊制度落实情况监督管理。【A】符合“B”,并加强医院间沟通,追踪外派医师会诊质量。MQI .6.5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MQI .6.5.1 医院对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有明确的制度与要求。【C】1.有对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相关制度和要求。2.经治医师、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对出院患者提供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包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