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王羲之的名人故事.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2772195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王羲之的名人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王羲之的名人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王羲之的名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王羲之的名人故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王羲之的名人故事王羲之的名人故事 王羲之的名人故事1 公元三百五十三年的一天,兰亭这儿非常喧闹,原来是王羲之邀了几位挚友在这儿聚会,饮酒作诗。这个盛会是很好玩的,挚友们不是坐在酒席桌前,而是在清清的溪水边,浓浓的树荫下。这儿真是美极啦。曲水绕亭,鸟语花香,春风拂面,使人神清气爽。当澄澈的泉永载着盛满美酒的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端起来喝一口,可满意了。几杯酒下肚,人们就沉醉在酒香美景之中,接着就饱蘸墨笔,吟诗作文,相互传看,挚友们免不了评点一番,边吟边唱。真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王羲之觉得从来没有这么兴奋。乘着酒兴,他挥笔运气,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记载当时盛况的文章,题目就叫兰亭集序。挚

2、友们看后,一样认为无论从文章的角度,还是从书法的角度看,都是一篇绝妙的艺术品。对于大家的赞扬,王羲之并不觉得怎么样,到了其次天,王羲之酒醒之后,再把手书的兰亭集序拿来细致一看,果真比以前的书法要精彩得多,心中非常得意。他顺手抽出笔来,照样又写了几幅,可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第一幅写得那么好了,只得把它们都撕掉。王羲之的名人故事2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闻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点”:高峰坠石我第一次看到卫夫人的笔阵图时,也吓了一跳,因为她留下来的记录特别简洁,简洁到有一点不简单揣测。譬

3、如说,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也许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卫夫人好像并没有教王羲之写字,却是把字拆开。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她要这个学习书法的小孩去感觉下,感觉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气。肯定有人会怀疑:卫夫人这位老师,究竟是在教书法,还是在教物理学的自由落体呢?我们发觉卫夫人教王羲之的,好像不只是书法而已。卫夫人可能真的带这个孩子到山上,让他感觉石头,并从山峰上让一块石头坠落下去,

4、甚至丢一块石头要王羲之去接。这时“高峰坠石”的功课,就变得特别好玩。不知道王羲之长大以后写字时的那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化有关。兰亭序是王羲之最出名的作品,很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假如童年时有位老师把我们从课堂里“救”出去,带到山上去玩,让我们丢石头,感觉石头的形态、重量、体积、速度,我们也许也会蛮快乐的。感觉到了“石头”之后,接着老师才须要从中指出对于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物理学上的学问。这些学问有一天或许很久以后,才会变成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书法上对一个“点”的领悟吧!其实卫夫人这一课里留有许多空白,我不知道卫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否长达几个月或是几年

5、,才接着发展到其次课。然而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好像对一位以后的大书法家影响深远。“一”:千里阵云卫夫人的其次课是带领王羲之相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这么一根线条。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字的时候,前朝并没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前辈大师,卫夫人也好像并不激励一个孩子太早从前辈书法家的字做仿照。因此,王羲之不是从前人写过的“一”起先相识水平线条的。相识“一”的课,是在广袤的大地上进行的。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广袤的平原上站着,注视地平线,注视地平线的开阔,注视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说:“千里阵云”。“千里阵云”这四个

6、字不简单懂,总觉得写 “一”应当只去看地平线或水平线。其实“千里阵云”是指地平线上云的排列。云低低的在地平线上布置、排列、滚动,就叫“千里阵云”。有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阵云”两个字也让我想了很久,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字?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渐渐晕染渗透开来。因此,“千里阵云”是毛笔、水墨与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那么“千里阵云”会不会也有特别意义?就是在写水平线条时,如何让它拉开形成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的关系,是对沉静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淌有了记忆,有了对生命广袤、宁静、伸张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才能有天地对话的憧憬。这是王羲之的其次

7、课。“竖”:万岁枯藤卫夫人给王羲之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气。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在登山时攀缘一枝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长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气,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气,悬宕在空中。悬宕空中的身体,可以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固执的力气。老藤拉不断,有很坚韧、很坚韧的力气,这个记忆变成对书法的领悟。 “竖”这个线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万岁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方坚韧生命的线条。“万岁枯藤”是向一切看来枯

8、老、却毫不妥协的坚毅生命的致敬。王羲之还在幼年,但是卫夫人通过“万岁枯藤”,使他在漫长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强韧力气的体会,也才有了书法上的进境。书法的美,始终是与生命相通的。“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卫夫人是书法老师,也是生命的老师。王羲之的名人故事3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细心译成后,请唐太

9、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及玄奘的谢表,通称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是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担当此任。经过怀仁和尚到处寻找,最终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传闻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由,也是文坛上的佳话。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贴王羲之的名人故事4鼎鼎出名的王羲之书法家被后人所赞扬楷模!爱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小时候博览群书,长大以后就能成

10、为一名好的作家。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举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宠爱写字。据说平常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旧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用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方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旧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

11、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日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出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珍宝看待。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爱好,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非常焦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怜悯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相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

12、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兴奋。王羲之劝慰她说:“别急。你告知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立刻就卖完了。很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别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爱好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愿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爱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

13、鹅在水面上悠然地浮游着,一身洁白的羽毛,衬托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宠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宠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坚决果断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王羲之的故事告知我们:小时候肯定要有一个幻想,王羲之偶像为了幻想而努力奋斗,对幻想的不顾一切,对幻想的执着追求,时代的转变年轻人没几个写字好看的,想要写得一手好字必需从小抓起,教化从小起先养成,王羲之吃墨勤奋修炼书法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不代表吃墨就可以,去告知你们身边的挚

14、友们吧。王羲之的名人故事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后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其书法真、行、草、隶诸体皆精,尤其擅长真书、行书。字势雄强多改变,有龙跃天门、虎卧凤阁之誉,为历代书法家所崇尚,有书圣之称。少年时期的王羲之,就以刻苦好学、机灵勤敏而誉满乡里。王羲之诞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叔父王导为司徒,伯父王敦为扬州刺史,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他父亲这一辈人都是当时闻名的书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王羲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别出心裁的地方。但

15、他酷爱学习,喜爱钻研,遇事机灵有心计。他7岁起先临池学书,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非常喜爱他。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用来指导自己。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觉了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兴奋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正值他爱好正浓时,被父亲发觉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母亲从旁插话道:他唯恐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父亲说:你现在年龄太小,等长大了,我自然会教给你读。王羲之急不行待,不兴奋地说:假如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学,青春年华不就白白奢侈了吗?王旷非常惊异儿子的这番争论,

16、认为儿子少有大志,应当从小好好培育,于是便将笔谈的内容认仔细真向王羲之作了讲解。羲之有了扎实的临摹功夫,又有了笔谈的理论指导,几个月的功夫,书法便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后,他又拜当时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老师,在卫夫人的悉心指导之下,练习书法,有了更长足的进步。王羲之跟卫夫人学了一个时期,书法已非常圆转成熟。连卫夫人也不得不惊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孩子将来肯定要超过我了!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同他转益多师,刻苦磨砺分不开。他真书学钟繇,草书学张芝。他自己说过,他的书法比起钟繇来,可似说是分庭抗礼,或者要超过他;比起张芝,应当是并驾齐驱、比翼双飞。他还向魏碑和汉碑学习,追摹书法源流。他

17、自己说:我小时候学习卫夫人书法,自认为学得很有成果了。后来渡江到北方游历了一些名山大川,见到了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到许下见到了钟繇、梁鹄的书法;到洛下见到了蔡邕的三体石经;在叔伯哥哥王洽处见到张昶的华岳碑,才知道仅仅学习卫夫人,还是远远不够的,白白奢侈时间罢了。于是转变师承,向众碑学习。王羲之学习是极其刻苦的。他不仅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用到练字上,就是走路、吃饭、与挚友闲谈,也总是想着写字的笔法,用手到处指指划划。据传,有一回他在书房里练字,书僮送来了他最宠爱吃的馒头沾蒜泥。几次催他吃饭,他连头也不抬一下,接着挥笔直书。书僮只好请王羲之的夫人来劝他用餐。王夫人来到书房,见他手正拿着一块沾满墨汁的

18、馒头往嘴里塞。原来,在他吃馒头的时候,眼睛看着字,脑子里想着字,因而错将墨汁当蒜泥,一边练字一边吃,还直夸夫人做的蒜泥好吃呢!王羲之习学书法,不仅向有字碑、有字帖学习,而且擅长向无字碑、无字帖学习。这也有很多好玩的传闻。山阴道上空灵秀逸的江南山水,给了他的书法清朗俊逸的风格。他不仅师法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书法中的灵气,而且擅长视察动物。他特殊爱鹅,从鹅的步履沉稳,鸣声清越,举首展翅的疏朗飘逸中体会书法结体中疏密、开合的种种奥妙。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一个道士,养着几只漂亮的鹅,王羲之便兴趣盎然地前往参观。他到了道士那里,正望见几只洁白的鹅双翅扇动,追逐游戏,的确活泼可爱。王羲之爱不忍离,一再恳

19、求道士把几只鹅卖给他。道士推辞了一番,最终说:你假如真的看中了我的鹅,就请你为我写一篇道德经,这几只鹅就送给你了。王羲之欣然答应,为道士写了道德经,把鹅装入笼子里带回了家。其实,这是因为道士喜爱王羲之的字,王羲之却不轻易为人写字。道士打听到他特殊喜爱鹅,有意实行以鹅易字的方法。至今,绍兴城内戒珠寺和城外兰亭都有鹅池,碑文皆为王羲之所书。王羲之在年轻时,书法作品就已成为珍品,一般人很不简单得到。传闻王羲之一次在蕺山见一老太婆卖六角竹扇,烈日炎炎,竟无人问津,便动了侧隐之心。心想,老太婆扇子卖不出,中午无钱买米,不就要断炊吗?便走到老太婆摊子前边,在她每把扇子上写了5个字。老太婆起初很不兴奋,心想

20、,你在我扇子上胡画乱涂些什么?王羲之向她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要一百钱一把!老太婆照此喝价,扇子果真一抢而空,心里好喜爱。她抓紧跑回家去,又抱来一些扇子,要王羲之写,王羲之只是笑笑,便走开了。王羲之从六七岁起先练字,直到59岁死时为止,50年间笔墨不辍。愈到晚年,愈是老练沉雄。他很敬佩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学习精神,经常以此鞭策自己。依据记载,除绍兴兰亭外,江西临川的新城山、浙江永嘉积谷山以及江西庐山归宗寺等处,都有他的墨池。他的儿子王献之继承父风,又有发展,世称二王,影响极为深远。王羲之存世作品已无真迹。行书兰亭序圣教序姨母丧乱孔侍中,草书初月等帖,皆为后世勾摹之作。王羲之的名人

21、故事6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闻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日在绍兴看到的传闻中的墨池。王羲之练字用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

22、觉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方对事物见解、争论的深刻。王羲之的名人故事7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喧闹特别。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格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究竟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好像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

23、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精确无误。王羲之非常惊异,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觉,饺子个个玲珑精致,好象浮水游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渐渐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忽然,芳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真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店员:“请问店主子在哪里?”店店员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

24、,店主子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瞬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异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顺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老人的超群技艺,使王羲之惊羡不止。他连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娴熟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缄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味道。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超群,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情愿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肯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惭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尊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