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8 期 计算机教育 2011 年 9 月 25 日 Computer Education No.18 Sep.25,2011 65文章编号: 1672-5913(2011)18-0065-0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 肖海蓉 (陕西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 从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和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出发,围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 程,结合2010 版的专业培养计划,提出信管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同时,针对我校信管专业的数据库类课程的教学现状,给出数据库类课程群的课程体系
2、结构、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通过数据库类课程群的建设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 关键词: 信管专业;社会需求;数据库;课程群;体系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管理与技术相结合;通过对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调查,信管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信息系统的应用 (信息管理 )类工作。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管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而数据库技术又是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核心技术基础和支柱,所以,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类的相关
3、理论和实践课程是提高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根据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人才岗位的需求及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在 2010 版的培养计划里,我们围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提出了数据库类课程群的建设思路,通过对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 数据库类课程群提出的背景 教育部对于信管专业的解析是用信息系统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或对信息管理领域中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
4、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信管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 无疑对这一目标的发展起到强烈地支撑作用。 而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分支,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基础。 我们通过对智联招聘网、 中华英才网等各大人才招聘网站 2010 年的调查分析发现,招聘信管毕业生的各单位对本专业的职位要求和具体描述为: 需要管理 (包括企业、经济、人事、项目管理等 )的比例占41.93%,需要信息系统 (包括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 软件测试 )的占 20.68%; 需要 ERP 的
5、占 15%,可以看出企业最迫切的还是需要本专业的学生去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而国家出台的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也说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 3 个基本方向: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人才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培养。因此,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生应该能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完成各种不同的信息化工作, 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必须依赖于数据库技术的强有力支撑。 根据我校信管专业近 3 届毕业生的一次和二次就业岗位,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软件开发类工作和信息管理类工作, 而这两方面都基金项目: 陕西理工学院 2010 教改项目(XJG1034)。 作者简介
6、: 肖海蓉,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DOI:10.16512/ki.jsjjy.2011.18.029计算机教育 Computer Education 66 2011离不开数据库技术。因此,为了提升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校信管专业在 2010 版的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了网络信息系统开发和企业信息管理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均离不开数据库技术,同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提出了数据库类课程群的研究思路。 2 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的基本思想 2.1 我校数据库类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校在 2006 版的教学培养计划中,现有课程内容存在
7、重复或遗漏,没有形成课程内容的合理划分,缺少有效地整合,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特色不明确,注重强调基础知识和理论、实践环节单一、同时缺少有效的实习环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自认为满腹经纶, 但都派不上用场, 与应用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大部分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是: 信管专业的学生是什么都会一些,而又什么都不精深,不能从事相关岗位,直接影响学生就业。 2.2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 内在逻辑性强、 同属于个培养技能范畴的课程作为个课程群进行建设,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弱化课程的独立性,强化课程之间的亲和性,强调课程知识的集成和综合, 体现课程群内课程间的知识逻辑
8、关系和能力支撑,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 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针对信管专业的特点及社会需求,我们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核心构建一个课程群时,要注重把握同类课程之间的融通和衔接, 拓宽课程实验的设置目标,调整课程内部结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强调以企业运作和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为目标, 通过连贯性、系统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提升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在确保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知识结构的前提下,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 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
9、继续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 3 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结构 课程群的设置必须以课程体系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具体课程为基础来完成。 数据库类课程群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数据库系统管理、 维护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这个中心点3,确定的群内课程与实践环节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库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ERP 技术及应用、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和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因此,我们确定的数据库类课程群的知识层次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包括 SQL Server)的基础层次为重点,以掌握数据库设计工具的应用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以及数据库
10、系统管理与后台数据库的维护为目标, 构建面向信息系统实践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 确保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逻辑性和递进性。该课程群体系结构如图 1 所示。 其中,数据库类课程群的支撑课程包括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其延伸课程可选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Oracle)、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确定群内课程时,我们没有把实现数据库技术的工具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 而是对数据库原理进行整合,依托 SQL Server 平台开展教学和实践,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对利用数据库技术
11、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这使得数据库原理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增加学生对课程群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后,在2010 版的培养计划中,我们专门独立开设了“数据库建模技术”课程,主要学习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数据库建模工具 Power Designer、 ERWIN的使用;为了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在 2010 版的培养计划中,我们去掉了 2006 版中的“软件工程”课程,没有单独开设并不意味着删减了这部分内容, 而是把“软件工程”课程的相关内容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从知识结构上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肖海蓉:
1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 67第 18 期 管理学、 信息管理学 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包含 SQL Server) 数据库建模技术 数据库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ERP 技术及应用 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群支撑平台 群内课 程间的 逻辑关 系 图 1 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结构 再者,我们通过招聘网和毕业生的调查,根据ERP 方向的岗位需求和就业率,我们把“ ERP 技术及应用”加入群内,成为网络信息系统开发和企业信息管理这两个方向的必修课,主要原因是: 1) 其先行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仅仅是对企业管
13、理中的某些子系统或某些功能进行设计, 加入“ ERP 技术及应用”课程可以使学生建立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知识结构, 毕业后能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完成各种不同的信息化工作。 2) 信管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管理与开发并重,全面提升能力。对网络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生来说,没有深厚的企业管理知识,就不能深刻领会管理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开发出具有实用性的信息系统;同样道理,不精通技术,就不知道如何设计合理的技术方案以支持管理, 更不能胜任 ERP 软件的研发、实施工作。 4 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安排 为了实现课程群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最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群内课程进行整
14、合, 构建三个知识层面,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基础层面、 数据库设计层面和数据库系统开发、管理与维护的应用层面。下面我们以三个知识层面, 按照群内课程逻辑的先后顺序对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安排加以说明4。 4.1 核心课程内容体系 4.1.1 数据库基础层面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属于基础层面,它是整个课程群的基石,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三个方面, 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数据模型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决基于实际而提出的各种需求。教学中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
15、并依托 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掌握 SQL 语言的应用、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技术以及存储过程、触发器的编程技术。如果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原理、 设计和应用三方面的内容就很难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因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对其先行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知识点具有衔接作用,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 4.1.2 数据库设计层面 “数据库建模技术”与“数据库课程设计”属于数据库设计知识层面的课程。 计算机教育 Computer Education 68 2011“数据库建模技术”课程主要学习数据库的建模工具 Power De
16、signer 的使用。通过 Power Designer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对实际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能力,通过建立学生个体感性的认识,使数据库的创建过程和应用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教学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 Power Designer 业务处理模型,概念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生成与修改,正向工程、逆向工程,触发器及存储过程的创建,模型文档编辑器的使用等。学习了 Power Designer 建模工具,后续可以利用相应的开发工具结合 Power Designer 的设计结果进行前台开发。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课程群中非常
17、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是一门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是学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建模技术课程后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分析、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库建模工具,进一步掌握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从而能够适应从事复杂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工作,为后续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4.1.3 应用层面 应用层面针对数据库系统开发、 管理与维护的相关课程, 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ERP 技术及应用、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和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
18、设计”是为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专业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该课程以“管理信息化”为主线,围绕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结合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系统阐述如何对社会、经济、管理、工程领域中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实 施、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最新进展等。分析与设计的过程既是对管理流程、管理业务深入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技术架构的过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承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规划、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信息系
19、统的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 ERP 技术及应用” 是信管专业提升的一门课程。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 ERP”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做 ERP”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ERP 活动中销售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 ERP 的实施。并通过 ERP 的软件操作和技能的一系列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群内的先行课程后,系统地掌握 ADO.NET 数据访问技术, C/S 模式、 B/S 模式和多层模式的开发技术。课程开发工具的选取和内容的设置没有固定的模式, 一般尽可能的采
20、用主流的开发工具, 使得学生毕业后所学的知识和开发工具与时俱进, 尽可能地使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就能够直接上手, 实现专业与社会的直接对接。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群内基础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对两个方向的学生要求有所不同,对网络信息系统开发方向的学生,要求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采用主流的开发工具、技术和体系结构进行网络信息系统的具体构建, 按照工程化的思想,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特定平台的实用信息系统,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而对于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要求采用一定的开发方法, 进行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2 课程群课程教学
21、安排 针对课程群各门课程体系,在 2010 版的培养计划中,我们重新制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各课程的教学安排如表 1 所示5。 肖海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类课程群体系研究 69第 18 期 表 1 课程群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 分 学 时 实验类型 开课学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必修主干课 3 40(理论 )+20(实验 ) 基础验证型 四 数据库建模技术 选修主干课 2 26(理论 )+10(实验 ) 设计型 五 数据库课程设计 必修实践课 2 2周 设计与综合型 五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必修主干课 3.5 50(理论 )+14(实验 ) 设计型 五 ERP技术及应用
22、必修主干课 2.5 30(理论 )+20(实验 ) 验证型 六 网络数据库编程技术 必修 (选修 ) 2.5 30(理论 )+20(实验 ) 验证与综合型 六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必修实践课 2 2周 综合型 七 通过表 1 可以看出,在设置群内课程内容体系时,注重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和力度,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一个“验证设计综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扎实掌握群内课程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数据库技术应用的不同方向。 5 结语 数据库类课程群的建设, 对我校信管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符合信管专业人
23、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今后,我们将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完善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洪波,邹海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职位强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4):86-90. 3 王晓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4、:133-136. 4 陈慧萍. 数据库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群建设实践与探索 C/大学 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22. 5 魏玲,张铁柱.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6):109-111. Research about Curriculum Group of Database Series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XIAO Hairong (Dept.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
25、nology,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Abstract: Started from professional jobs of society requirement an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ity, we introduce a constructing idea of special database curriculum group,
26、considering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plan of 2010, centering on the course of Principle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Meanwhile, curricular system, teaching arrangement and courses content of special database curriculum group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Via
27、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group, our students will not only grasp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the others, but also realize that 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Anyway, their ability to design, develop and manage database will be enhanc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ity; society requirement; database; curriculum group; architecture (编辑:彭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