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课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7 跳水【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
2、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
3、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
4、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积累本课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3.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师板书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2.简介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1)画出本课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序号。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认读下列词语
6、。(课件出示词语)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4.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三、品读第1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气。1.教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那顶帽子就那么值钱吗?请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画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要求:(1) 学生边读书边做批注。(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班级汇报。2.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
7、“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2)“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离桅杆一米多的地方,还做着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了,气急了。)3.“孩子气急了”为了取回帽子,“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布置作业。1.写生字。2
8、.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和情况危险的成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人)对呀,做父母的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你们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课件播放父亲用枪瞄准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1.你是从哪里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的感觉)(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
9、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体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难以回转身,直观感受紧张氛围。(3)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2.齐动脑,想办法。(1)怎么办?孩子的两条腿在发抖,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学生各抒自见)(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3.过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孩子面临的危急情况?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船长
10、是怎么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与船长对比)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1.在船长刚喊出“三”孩子往下纵身一跳。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6自然段。2.质疑:“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
11、他什么?2.齐读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教学反思怎样做到不动声色地把学生带进故事当中呢?讲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视频短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人物的对话配合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学生带到故事发生的现场船上,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学得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才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果单单靠文字的描述,少了这段动画片的帮助,我想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除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明白在当时只有这个办法是最好的。从而感受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这都是源自于船长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这是极大的人格魅力的进一步的展现。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