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文言文教案精品.docx(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文言文教案文言文教案在学习中,信任大家肯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文言文教案1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吵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推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究、大胆质疑的科学看法,也说明白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
2、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了解祖国悠久绚丽的文化,增加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念,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依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究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打算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激起学生辩论:老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并说出理由。 2、 导入:老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
3、会在下课时告知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日,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老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二、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三、过渡:老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信任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肯定会找到满足的答案的。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此环节依据学生新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一、初读课文。1、 老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2、 读了课文
4、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老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3、 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共享一下吗?(学生沟通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4、 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5、 老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6、 老师:大家在学习中能擅长发觉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老师:大家仔细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学生:听朗读,作记号。7、老师:有收获吗? 学生:沟通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
5、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8、老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课件出示:孔子东游,见 两小儿 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 近也。一儿曰:“日初出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 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 而 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 多知乎?”强调:知=智 读音 zh8、老师:让我们学着课件里那样在同桌那里读一读。认为读得好的,就给他在书上画一棵五角星。学生:同桌相互读,评价、画五角星。9、 老师: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学生举
6、手人数)看来效果不错。老师:一起读给老师听听。(学生一齐读课文。)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没有回避这个难点,而是直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困难,其实也就抓住了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再让学生在奇妙的动画和音乐中观赏范读,不但对朗读指导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最终通过画五角星的方法,确定了学生的进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念。二、深化理解:1、 老师:大家再次用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学生:读文,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 沟通: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学生回答时,老师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和
7、意思。并相机强调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1)辩斗:辩论,争辩。(2)故:缘由,原因。(3)以:以为,认为。(4)去:离。(5)日中:中午。(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7)及:到了。(8)则:就。(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0)为:是。(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快的样子。(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13)决:裁决,推断。(14)孰:谁,哪个。(15)汝: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8、”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富有才智啊?3、 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学生:沟通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阅历、联系已有学问、多读等。)4、 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学问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老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的意思。)5、 老师:出示课件:出示词语、句子,让学生抢答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6、 老师:谁能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方式巩固句子意思)学生:先同桌相互讲,再抽学生在班上讲。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依据注释和
9、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教学中重在进行方法总结和指导,并采纳说一说,帮一帮,讲一讲等多种形式加以了巩固。三、品读课文。1、 老师:过渡:刚才这位同学故事讲得很生动。而这么生动的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悍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中国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2、 老师: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样读课文的呢?(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样把课文味道读出来吗?谁情愿来读一读。(抽生读)3、 评价:老师:他像吗?哪些地方像?哪里还不像,味道还不够?你 认为应当怎样读?(请点评的学生读一读,老师还可以适当点拨)。4、 老师:谁还情愿读一读(抽学生读,视察学生表情,信念足不
10、足。)老师:老师再帮帮你,给你配上音乐。(学生配乐朗读)5、 老师:美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学生:全班配乐齐读。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并配上音乐。创设这样的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中国几千年的绚丽的文化中,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宠爱和对文言文的爱好。四、升华拓展。1、老师: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相机完成板书)2、老师: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那么学问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老师板书)3、
11、文中的人物,你最喜爱谁?为什么?(老师相机板书:勇于探究)4、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文言文的特点。可以是读书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质给自己的启示等)。5、老师:对呀,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学问的海洋里勇于探究,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主动收集有关资料。五、作业: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六、下课时,老师向学生揭晓自己的真实年龄。次环节肯定不能遗忘,这既体现了老师敬重学生,守信,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
12、欢乐,胜利的喜悦。文言文教案2例一(20xx湖北卷第14题)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
13、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行。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会面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
14、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马脚以战胜他;憨和尚为了惩处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灵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超群,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活灵活现。C本文擅长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支配,重在描写变化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
15、小说的独特魅力。解析答案:C。本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实力,也考查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实力。A项分析不正确。“为了惩处李超”,“愤而择日告辞而去”等内容与原文不符。B项,“憨和尚德高”,“机灵”,“李超敏而好学”,“尼僧争强好胜”等分析与原文不符,文中没有这些内容。D项,“变化莫测”与原文不相符,“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以面代点,概括失当。C项的分析概括符合原文内容,是正确选项。作品刻画人物,憨和尚二“笑”,尼增三“笑”,其武艺的高强、性情的谦和,显明的形象跃然纸上。例二(20xx福建卷第8题)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
16、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行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17、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注扬子云,即扬雄,西汉闻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闻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蜀山水险峻奇妙,非有官职、有财宝、有才能、
18、会写文章、年轻有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巡游都写诗记述。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缘由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巡游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当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解析答案:A。A项“非有官职、有财宝、有才能、会写文章、年轻有为的人不能到达”不正确。错误之因是对文句的翻译不正确,“非仕有力者”,不是做官有力气的人;“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不是才情有文采的人,即使巡游了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19、“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不是身强力壮的人,大多老死在那个地方。B、C、D三组符合文意。例三(20xx辽宁卷第14题,原文见第五节筛选信息“典例精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有才学、有学问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解析答案:A。本题列举出四个选项,B、C、D的分析概括与原文内容相合。A项分析概括不正确,错误之因是对“素学问者”理解错误。学问,相知相识的挚友;理解为“有学问”,错误。A项的错误,是不明白词
20、语古今义的区分。文言文教案3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接着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
21、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举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响应号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同日而语,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剧烈的感人力气。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比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示学生留意以下词句:1留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
22、日笃 更相为命2留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给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留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之情 臣之辛苦4留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留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其次段:感谢,恳切;第三段:真挚,恳切;第四段:忠诚,恳切,期盼。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总起:臣
23、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5、熟读其次段。6、指导背诵第三段。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7、熟读第四段。8、解题:探讨: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提示:情:1状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其次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
24、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题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 赏析构思艺术1、探讨: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遇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冲突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冲突境地读出来。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其次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其次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
25、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冲突,变被动为主动的。身世孤苦悲凉孝情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揭示冲突 分析冲突 解决冲突 先尽孝后尽忠沐清化蒙国恩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忠心圣朝恩重如山3、思索探讨: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干脆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4、思索: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
26、密干脆提出了终养祖母的恳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张口结舌?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道理,实情也表明,最终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缘由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示:李密在分析冲突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比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见上图5、朗读思索:李密最终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冲突的方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
27、方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冲突的方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终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凄惨遭受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别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情愿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怜悯。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请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解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终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
28、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气。三、赏析语言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气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愤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学生读书思索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状况)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
29、达意的效果):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精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
30、急于星火。”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惊慌气氛。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迫而无可置疑。“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知不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
31、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劝服力。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劝服力。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调,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怜悯;“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真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方进退犯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州司临
32、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用比方形容情势紧迫。3比方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供应了众多的惯用语,始终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6、小结: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劝服力。3比方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4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四、作品评价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
33、化相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1、探讨: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有意找寻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有意找寻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晰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溢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冲突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
34、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2、探讨: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恳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爱好。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文言文教案4一、说目标二、说考纲三、说考点(一)说考点(二)题型及分值试题内容比例文言文题型(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逐题解析规定时间三分钟做题,练习以练习卷形
35、式课前下发给学生;完成后以老师为主讲评,关键是点明做题思路,指引做题技巧,教案对口高考高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统计全作对的人数,激励学生。四、说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过五篇:鸿门宴1999、劝学20xx、20xx、邹忌讽齐王纳谏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师说20xx。复习重点篇目七篇:谋攻、察今、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游褒禅山记、孟子两章、庖丁解牛。五、课堂练习(一)重点阅读一篇目察今三则阅读(二)课堂练习两篇目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各一则阅读每则文言文阅读给学生三分钟做题,两分钟讲题,老师按座次随机选择某列或某行,让学生一人负责一小题的答案解析。每则文言文阅读讲解之后统计全作对的人数,板书相
36、关数据。六、学法总结七、布置作业1、复习指南:P177游褒禅山记、P144庄暴见孟子、P145庖丁解牛。2、驾驭复习指南P131通假字(共43个)。结束语:学过多年多篇文言文,想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吗?是为了学习、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教案5教学目标1.相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3.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妙的学习品质。培育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育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
37、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状况,学习生字词(第一则)1.人物简介:车胤(y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东晋大臣。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3.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恭(gng)勤(qn)焉(yn)4.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囊萤恭勤博贫焉点拨:“囊”,上中下结构;“恭”,部首是“”,不要错写成“水”或“氺”。“勤”左
38、下是两横、一竖一提,不要写作一横、一竖、一提。5.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流利,又有节奏。(1)朗读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2)自己读,同桌互读。三、探讨,理解文言文大意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探讨。老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探讨。2.全班沟通难懂的词语或句子。预设:(1)得:买得起。盛:装。以夜继日:与我们今日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
39、,夜以继日,思虑善否”。(2)大意:晋代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乏,学问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常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夜晚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透光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当作灯来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四、深化探究1.分析人物品质。(1)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索,再小组沟通)课件出示:我读出了( )的车胤。(2)老师归纳:我读出了(谦逊有礼、勤奋、聪慧好学、不怕吃苦)的车胤。2.谈启示。(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同桌沟通)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着看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
40、雪”比方家境贫苦,刻苦读书。(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老师归纳: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五、创编故事车胤是怎样在萤火虫微弱的光下勤奋夜读的?想象当时的情景创编故事。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第一则文言文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其次则文言文铁杵成针,看看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二、相识生字,读通课文1.明确要求: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通过查字典或同伴互读的方式认读生字。2.全班沟通识字方法,老师相机点拨。3.检查朗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1、。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三、探讨,理解文言文大意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探讨。老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探讨。2.全班沟通难懂的词语或句子。预设:(1)媪:年老的妇人。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2)大意: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在山中求学,因长期读书没有成果,准备放弃。渡过了这条小溪,望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四、深化探究1.分析人物品质。(1)谈谈你对人
42、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索,再小组沟通)课件出示:我读出了()的李白。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我读出了(好问的、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李白。2.谈启示。(1)小组沟通: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老师归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2)积累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五、创编故事1.在学习的过程中,李白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他是如何做的呢?想象当时的情景创编故事。2.写完后小组沟通,举荐优秀作品全班展读。六、拓展延长韦编三绝:孔子到了晚年,喜爱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用很多竹简,必需用熟牛皮(韦)编成绳子把这些
43、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常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很多次。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足,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教学板书22.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勤奋苦学铁杵成针持之以恒教学反思文言文二则由两篇短小的文言文组成,内容励志,简单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我先抓住字词说明和翻译环节,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疏通文意,便于培育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力。上课时,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完成对人物的评价。在谈受到的启示等环节,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索的爱好,培育学
44、生的阅读实力。我还注意学以致用和自由创作,比如成语造句,故事创编,以培育学生的表达实力和想象实力。不足之处: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很少,以后要多培育学生多读书的习惯。文言文教案6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争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驾驭“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正确理解课文。2、归纳“所以、师、于、则、传、从、也、夫”等词的义项。3、培育学生的背诵激情。教学步骤: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觉疑难,课堂上提出,师生共同研讨。如下为学生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老师应打算好。1、解题:“说”是古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