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4章---第2课时.ppt

上传人: 文档编号:2239075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4章---第2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必修3第4章---第2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4章---第2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4章---第2课时.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时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提示】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提示】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一般情况下,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答案】cabd,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代替的过程。2类型(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过程祼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弃耕农田、火灾过后的草原

2、、过量砍伐的森林。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另一个群落,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彻底消灭了,沙丘,冰川泥,地衣阶段,草木植物阶段,繁殖体,速度,方向,1下列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A种群种类的多少B种群密度的大小C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D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解析】A、C、D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答案】B2松林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及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为()A竞争和共生B捕食和共生C捕食和寄生D寄生和捕食【解析】灰喜鹊能捕食松毛虫,

3、两种生物之间为捕食关系,松毛虫白僵病菌则生活在松毛虫体内,两者为寄生关系。【答案】C,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分布。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答案】D4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着初生演替B弃耕后的农田会发生次生演替C人类活动不会改

4、变群落自然演替的进程D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正常情况下,演替的结果是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B,5正误判断(1)(2011海南高考T24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2)(2011大纲全国高考T4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提示】任何群落都有分层现象。(3)(2012南通模拟T12D)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6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

5、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_。(2)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法。(3)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群落演替、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影响物种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知识。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样方法,因为植物比较适合此方法。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油松和刺槐,因为这两种植物其数量比较多。

6、阳坡和阴坡,一个向阳,一个是阴面,所以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答案】(1)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2)样方(3)油松和刺槐阳光,1(2011山东基本能力)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共生关系的是()A亲鸟与其雏鸟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C北极熊与海豹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解析】亲鸟与其雏鸟间的关系是种内关系;豆科植物与链球菌关系为种间关系,但二者没有构成共生关系;北极熊与海豹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也没有构成共生关系;牛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牛之间构成了共生关系,牛为这些细菌提供栖息的场所和营养物质,而这些细菌帮助牛消

7、化摄取胃中的纤维素。【答案】D,2(2012广州模拟)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苗多欺草,草多欺苗”中的“苗”与“草”是为了抢夺共同的资源(阳光等)和空间等,因此两者之间构成了竞争关系。【答案】A,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8、)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B影响因素不同C起始条件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物或存在过生物却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答案】C,4(2011盐城检测)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而没有水平结构【解析】采伐后的森林演替为云杉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人为干扰发生的动态变化仍属于群落的演替;云杉林群落有垂直结构,也

9、有水平结构。【答案】C,1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在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中考查的次数较多,如2011年海南高考T24、安徽高考T6、江苏高考T17,2010年海南高考T19。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是生物群落的核心内容,2013年的高考中可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考查。,(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此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具体分析如下:,

10、【答案】B,自然群落演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解题时应明确以下几点:1从能量看,总生产量逐渐增加,表现为群落内有机物质总量(包括生物体的有机物质和非生物的有机物质)增多,无机营养物从生物体外转到生物体内。2从结构看,营养结构更复杂,物种更丰富,空间结构更复杂,稳定性更强。3从生活史看,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从短到长,从简单到复杂,生态位变窄。,实验18.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3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

11、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避高温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1(2010安徽高考)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

12、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的种类越多,丰富度就越大,故乙类群的丰富度大于甲类群。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甲类群和乙类群相比,物种4的种群密度在甲类群中较小,物种7的种群密度在乙类群中较小。【答案】C,1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2实验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3实验步骤(1)按100cm70cm50c

13、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2)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花土和沙土,花土在下面,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面,沙土层厚510cm。在缸内的低处倒入水。(3)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注意:动物的个体不要太大,数量不要太多)(4)封上生态箱盖。将生态缸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5)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连续观察一星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表中。4注意事项(1)水族箱必须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2将

14、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该生态瓶的变化是()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ABCD【答案】D,1(2011大纲全国高考)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答

15、案】A,2(2011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D,3(2011海南高考)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

16、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解析】甲、乙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中被捕食者不会因为捕食者的灭绝而灭绝,A项错;生物之间的基因的突变并不是相互影响的,C项错;即使种群数量稳定,也会因为突变或重组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答案】B,4(2011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

17、特征有关,【解析】由表中数据可发现,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其差异反映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不是水平结构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项A、B错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蝶类种数随之减少,说明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5(2010海南高考)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40年间,物种数量增加,灌木和乔木的出现使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