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高清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高清版).pdf(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GB 50496 - 201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8 年1 2 月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GB 50496 - 2018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2、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 开本:850X 1168毫米1/32 印张:2 字数:54千字 2018年11月第一版201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4.00元 统一书号:15112 31496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 /. en 网上书店:http: /www.china-. en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
3、 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 规定;4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5施工;6温度监测与 控制。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施 工过程中“四节一环保的要求;2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中的安全措施和劳动保护的要求;3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 度等级、所用的水泥水化热指标和配合比设计参数进行了适当 调整;4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取样的特殊规定;5提出 了根据工程需要,可开展应力应变测试的要求;6提出了可通 过试验直接得出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规定;7对绝热温升计算 公式中m值的取值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8删除了掺合料对混 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入)
4、;9重新给出了掺合料对混凝土收 缩的影响系数M10、Mu;10给出了各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 数值。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 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编:100088)。 4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
5、司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海润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富腾化学有限公司 华夏建宇(北京)混凝土技术研究院 北京固瑞恩科技有限公司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林松涛仲晓林彭宣常张际斌 张兴斌郝挺宇程大业张剑 韩宇栋殷淑娜甘新平屠柳青 李顺凯刘可心路来军姜国庆 沈德建鲁开明许立山肖启华 陈定洪万宇仲朝明黄思伟 胡立辉张晓平霍先庆樊兴林 杨尚曹杨魏宏超黄洪军 5 目次 1 总则.1 2
6、 术语和符号.2 2 1 术语. 2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7 4 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 9 4. 1 一般规定.9 4.2 原材料.9 4.3 配合比设计 10 4.4 制备及运输 11 5 施工. 13 5. 1 一般规定. 13 5.2 技术准备 14 5.3 模板工程 14 5.4 混凝土浇筑. 15 5.5 混凝土养护. 16 5.6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17 5. 7 现场取样 1 7 6 温度监测与控制. 18 附录A混凝土泵输出量和搅拌运输车数量的计算20 附录B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 应力的计算 21 附录C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厚
7、度的计算31 7 本标准用词说明 3 4 弓I用标准名录 3 5 附:条文说明 3 7 8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 2 2. 1 Terms 2 2. 2 Symbol 3 3 Basic Requirements 7 4 Materials, Mix Proportioning, Production and T ransportat1on 9 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4. 2 Materials 9 4. 3 Design of Mix P roport1on1ng 10 4. 4
8、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11 5 C onstruct1on 13 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 5. 2 Technology Preparation 14 5. 3 Formwork 14 5. 4 Placing 15 5 5 Curing 16 5. 6 Construction in Special Climate 17 5. 7 Sampling in Site 17 6 Temperature Monitor and Control18 Appendix A Computing Method for Concret
9、e Pump Output and Carriers 20 Appendix B Computing Method of Thermal Stress and 9 Shrinkage Stress during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21 Appendix C Computing Method of Insulation Layer Thickness of Mass Concrete3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3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 5 Addition: Exp
10、l . . ana t1on of Prov1s1ons 3 7 10 2 术语和符号 2. 1术语 2. 1. 1 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l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 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 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2 胶凝材料cementitious material 配制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与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3 跳仓施工法alternative bay construction method 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 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
11、强度抵抗 下段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2. 1. 4 永久变形缝permanent deformation seam 将建(构)筑物垂直分割开永久留置的预留缝,包括伸缩缝 和沉降缝。 2. 1. 5 竖向施工缝vertical construction seam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 初凝时间,在适当位置留置的垂直方向的预留缝。 2. 1. 6 水平施工缝horizontal construction seam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 初凝时间,在适当位置留置的水平方向的预留缝。 2. 1. 7 温度应力thermal stres
12、s 混凝土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应力。 2. 1. 8 收缩应力shrinkage stress 2 混凝土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应力。 2. 1. 9 温升峰值peak value of rising temperature 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2. 1. 10 里表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ore and surface 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度与外表面内50mm处的温度之差。 2. 1. 11 断面加权平均温度thickness weighted mean tempera- ture 根据测试点位各温度测点代表区段
13、长度占厚度权值,对各测 点温度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值。 2. 1. 12 降温速率descending speed of temperature 散热条件下,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达到温升峰值后,24h 内断面加权平均温度下降值。 2. 1. 13 入模温度temperature of mixture placing to mold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入模时的温度。 2. 1. 14 有害裂缝harmul crack 影响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2. 1. 15 绝热温升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混凝土浇筑体处千绝热状态条件下,其内部某一时刻温 升值。 2. 1. 1
14、6 胶浆量binder paste content 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浆体量占混凝土总量之比。 2. 1. 17 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 混凝土温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2.2符 2. 2. 1 温度及材料性能 a 混凝土热扩散率; C 混凝土比热容; 号 3 ex 外约束介质(地基或老混凝土)的水平变形 刚度; E。混凝土弹性模量; E(t) 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弹性模量; Ei Ct) 第i计算区段,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 模量; 八(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Kb, K1, K2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传热系数修正值; m 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
15、; 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Q。水泥水化热总扯; Q 龄期t时的累积水化热; R、保温层总热阻; t 混凝土的龄期; T、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 兀(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表层温度; Tbm (t)、Tdm(t) 混凝土浇筑体中部达到最高温度时,其块体 上、下表层的温度; Tmax 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 Tmax (t) 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 兀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的大气平均温度; T(t) 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兀(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雇温度; 兀(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 或最终稳定温度; T心)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
16、体的里表温差; A兀(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体在降温过程中 的综合降温差; 4 Tl max (t) 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 Tl i (t) 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块 体里表温差的增量; 凶几(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 筑块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 /311 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 /3、保温材料总放热系数; 入。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入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2. 2. 2 数量几何参数 H 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浇筑体实际 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 h 混凝土的实际厚度; h 混凝土的虚拟厚度; L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
17、返距离; N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Ql 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 Qmax 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最; S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 兀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 V 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容最; W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最; a1 配管条件系数; 8 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 oi 第i层保温材料厚度。 2. 2. 3 计算参数及其他 H(t, r) 在龄期为T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 松弛系数; 5 K 防裂安全系数; k 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丸、如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 M1、M2Mu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 R
18、i (t) 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 束系数; n 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 而异; 户水力半径的倒数; a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旮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的修正系数; 队、伈混凝土中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 量修正系数;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 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 形值; y (t) 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 ax(t) 龄期为t时,因综合降温差,在外约束条件 下产生的拉应力; 叭t)龄期为t时,因混凝土浇筑块体里表温差产 生自约束拉应力的累计值; 厂作业效率; (Jzmax 最大自约束应力。 6 3基本规定 3. o. 1
1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并应有环境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 3. o.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50,并可采 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 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 2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构造要 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 构造钢筋; 3 大体积混凝土置千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 设置滑动层; 4 设计中应采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 5设计中应根据工程情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 要求。 3.0.3 大
20、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 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 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3.0.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 于50C; 2 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不 宜大于25C; 3 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宜大千2.0C Id; 7 4 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 4.1一般规定 4. 1. 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满足强度等级、耐久性、 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设计要求外,尚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工艺要求,并应合理使用材料、降
21、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 4. 1. 2 大体积混凝土制备及运输,除应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 级要求,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 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4.2原材料 4. 2. 1 水泥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 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 应选用水化热低的通用硅酸盐水泥,3d水化热不宜大于 250kJ /kg, 7 d水化热不宜大于280kJ/kg;当选用52.5强度等级 水泥时,7d水化热宜小千300k/kg; 3 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
22、宜高千60C。 4. 2. 2 用千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进场时应检查水泥品种、代号、 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编号、出厂日期等,并应对水泥的强度、 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相关规定。 4. 2. 3 骨料选择,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 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规定: 9 1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3, 含泥量不应 大于3%; 2 粗骨料粒径宜为5.0mm ,._, 31. 5 mm, 并应连续级配,含 泥量不应大于1%; 3 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4 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
23、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4. 2. 4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和用于水泥、砂 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4. 2. 5 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的有关规定。 4.2.6 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标准第4.2.5条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材料试验确定; 2 宜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系数; 3 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 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4
24、. 2. 7 混凝土拌合用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 标准JG63的有关规定。 4.3 配合比设计 4. 3. 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当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验收指标时,应将其作为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2 混凝土拌合物的射落度不宜大于180mm; 10 3 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勹 4 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用量的50%,矿渣粉掺量 不宜大千胶凝材料用量的4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总和不宜 大千胶凝材料用量的50%; 5 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6 砂率宜为
25、38%,-.;45%。 4.3.2 混凝土制备前,宜进行绝热温升、泌水率、可泵性等对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有影响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配合比 设计应通过试泵送验证。 4.3.3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温控 施工方案的要求,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的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及入 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4.4 制备及运输 4. 4. 1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预 拌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 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施工工艺对坰落度损失、入模册落度、入 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 4.4.2 对同时供应同一工程分项的预拌混凝土,胶凝材料和外
26、加剂、配合比应一致,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水平应基本相同。 4.4.3 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车应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具有防晒、防雨和保温措施。 4.4.4 搅拌运输车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计算方法 可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 4. 4. 5 搅拌运输车运送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的有关规定。 4.4.6 运输过程补充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快速搅 拌,搅拌时间不应小千120s。 11 4.4.7 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应通过向拌合物中加水方式调整 其性能。 4. 4. 8 运输过程中当坰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采取措施无法 恢复混凝土拌
27、合物工作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 12 5施工 5. 1一般规定 5. 1.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计算结果; 2 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 3 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计划; 4 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5 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6 浇筑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7 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 8 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 9 特殊部位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5. 1.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可按本标准 附录B确定。 5. 1. 3 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
28、要求按本标准附 录C确定。 5. 1.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或推移式连续浇筑 施工。 5. 1. 5 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置水平施工缝时,位置及间歇时 间应根据设计规定、温度裂缝控制规定、混凝土供应能力、钢筋 工程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 5. 1. 6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有害裂缝控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当采用跳仓法时,跳仓的最大分块单向尺寸不宜大于 13 40m, 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千7d,跳仓接缝处应按施工 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2 当采用变形缝或后浇带时,变形缝或后浇带设置和施工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1. 7 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
29、5C,._, 30C。 5.2技术准备 5. 2.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并应提出施工阶 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定关键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5.2.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在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 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2.3 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 场区内道路应坚实平坦。必要时,应制定场外交通临时疏导 方案。 5.2.4 施工现场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需要。当有 断电可能时,应采取双回路供电或自备电源等措施。 5. 2. 5 大体积混凝土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需要,不 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星的1.2倍。 5
30、.2.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检修和 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需要。 5. 2. 7 混凝土测温监控设备的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材料应齐 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 5.2.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 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5.3模板工程 5. 3. 1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应进行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 固性验算,并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温构造 14 设计。 5.3.2 模板和支架系统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安 全稳定措施。 5.3.3 对后浇带或跳仓法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
31、采用钢板网、 铁丝网或快易收口网等材料支挡;后浇带竖向支架系统宜与其他 部位分开。 5. 3. 4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时间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当模 板作为保温养护措施的一部分时,其拆模时间应根据温控要求 确定。 5. 3. 5 大体积混凝土宜适当延迟拆模时间。拆模后,应采取预 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 5.4 混凝土浇筑 5. 4.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作用深度及混凝土 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mm,._,500mm,振捣时 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2 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 并应在前层
32、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间歇时 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 混凝土的浇灌应连续、有序,宜减少施工缝。 4 混凝土宜采用泵送方式和二次振捣工艺。 5. 4. 2 当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 子及软弱混凝土层; 2 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采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 15 物,并应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 3 新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应与先期浇筑的混凝土紧 密结合。 5. 4. 3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与侧
33、墙相连接的施工缝,当有防水要 求时,宜采取钢板止水带等处理措施。 5. 4. 4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 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 5. 4. 5 应及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多次抹压处理。 5.5 混凝土养护 5. 5. 1 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 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保温养护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进行测试记录; 2 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宜少千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 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 保温覆盖层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
34、凝土表面温度与 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时,可全部拆除。 5. 5. 2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初凝前宜立即进行覆盖或喷雾养 护工作。 5. 5. 3 混凝土保温材料可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麻袋、阻燃 保温被等,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 护中,应现场监测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当实测 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5.5.4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加强养护,侧 模和底模的保温构造应在支模设计时综合确定。 5. 5. 5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 构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16 5.6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
35、工 5. 6.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高温、冬期、大风或雨雪天气时, 必须采用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5. 6. 2 当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 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保湿保 温养护;条件许可时,混凝土浇筑应避开高温时段。 5. 6. 3 当冬期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热水拌合、加热骨料等提 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 湿养护。 5. 6. 4 当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 并应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 材料。 5. 6. 5 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需施工时,应采取混凝土 质量保证措施。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 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 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5.7现场取样 5. 7. 1 当一次连续浇筑不大千1000而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 时,混凝土强度试件现场取样不应少于10组。 5. 7. 2 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m3,_, 5000而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 凝土时,超出1000而的混凝土,每增加500而取样不应少于一 组,增加不足500而时取样一组。 5. 7. 3 当一次连续浇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