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pei****hi 文档编号:2211406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pdf(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 D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履 P J G J85 一 2 0 1 0 备案号J 1 0 0 6 一 2 0 1 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nchorage , grip and coupler for prestressing tendons 2 0 1 0 一 0 4 一 1 7 发布 2 0 1 0 一 1 0 一 0 1 实施 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 T echnical

2、specification for aP plication of anchorage , 护pandcoupler for prestressing tendons J G J85 一 2 0 1 0 批准部门: 施行日期: 中 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 0 年 1 0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0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anchorage , grip andcouplerfor prestressing tendons J

3、 C J85 一 2 0 1 0 关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 开本:85 0 只 1 1 6 8毫米 1/3 2印张:Z K 字数:6 4千字 2 0 1 0年7月第 一 版 2 0 1 0年7月第 一 次印刷 定价:1 2 .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1 7 85 4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网址:httP:刀 .cabp。 。m。 n 网上书店:http :/www . chinobuilding 。 om。

4、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5 4 9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为 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85 一 2 0 1 0 ,自2 0 1 0年1 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 .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 G J 85 一 2 0 0 2 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1 0年4月1 7日 前 、 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 0 0

5、8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 一 批)的通知(建标 2 0 0 81 0 2 号)的要求,规程修订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性能 要求;4设计选用;5进场验收;6使用要求;以及相关 附录。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扩大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由原规程仅适用于预应力混 凝土结构,扩展为 同时适用于预应力钢结构、地锚、岩锚等 领域; 2 增加了锚垫板、锚固区、锚固节点等术语; 3 增加了夹具最少重复使用次数的规定; 4 增加了锚具低温锚固性能试

6、验方法及合格标准; 5 增加了锚垫板的使用性能要求; 6 增加了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方法和合格标准; 7 在锚具设计选用方面,增加了冷铸锚、热铸锚、压接锚 具,取消了钢质锥形锚具; 8 增加了预应力钢结构锚固节点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 9 增加了夹片式锚具的锚口摩擦损失测试方法及相应限值 要求; 1 0 增加了锚具内缩值、变角张拉附加摩擦损失测试方法; n 修改了进场验收规定; 1 2 明确规定了锚具、锚垫板及螺旋筋等产品应配套使用, 4 修改完善了使用要求。 本规程 中以黑体字标志 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7、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 北三环东路3 0号;邮政编码:1 0 0 0 1 3)。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杭州浙锚预应力技术有限公司 中交第 一 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李东彬吕国玉代伟明赵勇 白生翔马林朱万旭李金根 于滨曾利田克平王德桂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庄军生张伯奇沙志国李晨光 吴转琴刘致彬郑文忠陈矛 王绍义林志成 目次 1 总则 1

8、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4 3 性能要求 6 4 设计选用 9 5 进场验收 1 3 6 使用要求 1 6 附录A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要求 1 8 附录B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要求 2 2 附录C锚具内缩值测试方法 2 6 附录D锚口摩擦损失测试方法 2 8 附录E锚板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要求 3 0 附录F锚具低温锚固性能试验方法和检验要求 3 2 附录G变角张拉摩擦损失测试方法 3 5 本规程用词说明 3 7 引用标准名录 3 8 附:条文说明 3 9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isions 1 2 T ermsandsym

9、bols 2 2.1T e助s , 2 2.2 5 卿 bols 4 3 R equirementsforP erformance 6 4 R equirementsforD esign 9 5 R equirementsforA cc印 tance 1 3 6 R equirementsforA pplication 1 6 A ppendix AL oad T ransferT estandA cceptance C riteria 1 8 A ppendix BS tatic Q ualification T estancl A cceptance C riteriafor A ncho

10、rage 2 2 A ppendix CD raw- -in T estfor A nchorage 2 6 A ppendix DF rictionL ossT estatA nchorageD evice 2 8 A ppendix ES tatic Q ualification T estandA cceptance C riteriaforA nchorP late 3 0 A ppendix F C ryogenic S taticL oadT estandA cceptance C riteriafor A nchorage 3 2 A ppendix GF rictionL os

11、sT estatD eviatedD evice 3 5 E xplanation ofW ordingin T his S pecification 3 7 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3 8 A ddition :E xP lanation of P rovisions 3 9 7 1 总则 1.0.1 为了在预应力结构工程中合理应用预应力筋用锚具、夹 具和连接器,保证锚固区、锚固节点安全可靠,确保质量,制定 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预应力钢结 构、岩锚和地锚等工程 中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和连接器 的 应用。 1.0.3 预应力结

12、构工程中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应用,除应符 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锚具anchorage 在后张法结构构件中,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 到结构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 2.1.2 夹具grip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预应力筋 的拉力并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工具性锚固装置; 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张拉预应力筋过程中,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 上夹持预应力筋的工具性锚固装置。 2.1.3 连接器C oupler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2.1.4 预应力筋prestressing tendon 在预应

13、力工程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钢丝 、钢 绞线或预应力螺纹钢筋(指精轧螺纹钢筋)等的统称。 2.1.5 预应力筋 一 锚具(夹具)组装件prestressingtendooan - chorage (grip)assembly 预应力筋与安装在端部的锚具(夹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 单元,简称锚具(夹具)组装件。 2.1.6 预应力筋 一 连接器组装件prestressing tendon- - coupler assembly 预应力筋与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简称连接器组 装件。 2.1.7 预应力筋 一 锚具(夹具、连接器)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ultimatetensile

14、forceof tendon- - anchorage (grip ,coupler)as - sembly 预应力筋 一 锚具(夹具、连接器)组装件在静载锚固性能试 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拉力。 2.1.8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efficiency factorofprestressing tendon 受预应力筋根数、试验装置及初应力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考 虑预应力筋拉应力不均匀的系数。 2.1.9 内缩 draw-in 预应力筋在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各零件之间、锚具与预应 力筋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而导致预应力筋回缩的现象。内缩包括锚 具变形、夹片位移和预应力筋回缩。 2.1.1 0锚垫板 beari

15、ngplate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用以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 并传递给混凝土的部件。锚垫板可分为普通锚垫板和铸造锚垫 板等。 2.1.1 1 锚固区anchorage zone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 使构件截面混凝土应力趋于均匀的构件区段,其中由直接围绕预 应力锚固装置并进行配筋加强的区段称为局部锚固区。 2.1.1 2锚固节点 anchoragejoint 预应力钢结构中用于承受预应力筋(或索)预加力的局部结 构受力部件。 2.1.1 3 传力性能试验 loadtransfertest 为验证局部锚固区荷载传递性能所进行的试验。 2.1.1 4 锚口摩

16、擦损失prestress 1 0 5 5duetofrictionatanchor - agedevice 预应力筋在锚具及张拉端锚垫板喇叭口转角处由于摩擦引起 的预应力损失。当夹片式锚具采用限位 自锚工艺张拉时,夹片逆 向刻划预应力筋引起的损失也属于锚口摩擦损失。 2.1.1 5 变角张拉摩擦损失prestress 1 0 5 5duetofrictionatde - viateddevice 预应力筋在变角装置内转角处由于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2 符号 A p ,单根预应力筋公称截面面积; A 。 预应力筋 一 锚具(或夹具)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筋公 称截面面积之和; 凡 预应力筋弹性

17、模量; f c。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 试件抗压强度实测平均值; fcu,k设计用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也称为混凝 土抗压强度等级值; 几tk 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几飞 试验用预应力筋(其中截面以A P I计)实测极限抗 拉强度平均值; F ap 。预应力筋 一 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凡 。预应力筋 一 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只加 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预应力筋试件 实测破断力平均值确定; 凡tk 预应力筋抗拉力标准值; F u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时实测的极限荷载; N co。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 坑作用在锚垫板上的预加力设计值; a 预

18、应力筋与锚具(或连接器、夹具)之间的相对 位移; b 锚具(或夹具、连接器)零件间的相对位移; Z 在张拉控制力下,张拉端工作锚具和千斤顶工具锚 之间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气p。预应力筋 一 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预应力筋 的总应变; 从预应力筋 一 锚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测定的锚具 效率系数; 飞 预应力筋 一 夹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测定的夹具 效率系数; 稀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3 性能要求 3.0.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和连接器G B/T 1 4 3 7 0的 规定。 3.0.2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

19、筋 一锚具组装件静载试 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 (爪)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中预 应力筋的总应变 (标)确定。锚具效率 系数 (爪)不应小于 0.9 5,预 应力筋总应变 ( 标)不应小于 2.0。锚具效率系数 应根据试验结果并按下式计算确定: 标 爪 凡n (3.0.2) 式中:爪由预应力筋 一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 系数; 凡u 预应力筋 一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 N) ; F 两 预应力筋的实际 平均极限抗拉力 (N),由预应力 筋试件实测破断力平均值计算确定; 稀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 ,其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 应力筋 一锚具组装件中预应力筋为 1 ? 5根时, 稀

20、i;6一1 2根时, 稀 0.9 9;1 3?1 9根 时, 爪 0.9 8 ; 2 0根及以上时, 肠 = 0.9 7 。 预应力筋 一锚具组装件的破坏形式应是预应力筋的破断 ,锚 具零件不应碎裂。夹片式锚具的夹片在预 应力筋拉应力未超过 0.8几tk时不应出现裂纹。 3.0.3 预应力筋 一 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破坏时,夹片式锚具 的夹片可出现微裂或 一 条纵向断裂裂缝。 3.0.4 夹片式锚具的锚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锚板性 能由锚板的加载试验确定,加载至0.9 5凡tk后卸载,测得的锚板 中心残余挠度不应大于相应锚垫板上口直径的1/6 0 0;加载至 1.2凡tk时,锚板不应出

21、现裂纹或破坏。 3.0.5 需做疲劳验算的结构所采用的锚具,应满足疲劳性能 要求。 3.0.6 有抗震要求的结构采用的锚具,应满足低周反复荷载性 能要求。 3.0.7 当锚具使用环境温度低于 一 5 0时,锚具应满足低温锚 固性能要求。 3.0.8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拉力等张拉工艺的 要求。锚固多根预应力筋的锚具 ,除应具有整束张拉的性能外, 尚应具有单根张拉的性能。 3.0.9 承受低应力或动荷载的夹片式锚具应具有防松性能 。 3.0.1 0预应力筋 一 夹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实测的夹具 效率系数(珑)不应小于0.9 2。实测的夹具效率系数应按下式 计算: (3.0.1

22、0) 式中:头预应力筋 一 夹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测定的夹 具效率系数; 凡u预应力筋 一 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N)。 预应力筋 一 夹具组装件的破坏形式应是预应力筋破断,夹具 零件不应破坏。 3.0.n 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松锚和重复使用的性能,主要 锚固零件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夹具的可重复使用次数不宜少 于3 0 0次。 3.0.1 2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永久性预应力筋连接 器,应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施工且在张拉后还需进 行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应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3.0.1 3锚垫板(图3.0.1 3)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3、 预应力钢绞线在锚具底口处的折角不宜大于4 ; 2 需设置灌浆孔时,其内径不宜小于2 0 mm; 3 宜设有锚具对中止口。 ( a) 普通锚垫板 (b)铸造锚垫板 图3.0.1 3锚垫板示意 1 一 波纹管;2 一 锚垫板;3 一 灌浆孔;4 一 对中止口;5 一 锚板; 6 一 钢绞线;7 一 钢绞线折角;8 一 焊接喇叭管 3.0.1 4 锚口摩擦损失率不宜大于6。 3.0.1 5 与后张预应力筋用锚具或连接器配套的锚垫板、局部加 强钢筋,在规定的试件尺寸及混凝土强度下 ,应满足锚固区传力 性能要求。 4 设 计 选 用 4.0.1 预应力结构构件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环境、结构特点、 预应力

24、筋品种和张拉施工方法,合理选择适用的锚具和连接器。 常用预应力筋的锚具和连接器可按表4 .0.1选用。 表4 .0.1 锚具和连接器选用 预应力筋品种张拉端 固定端 安装在结构外部安装在结构内部 钢绞线 夹片锚具 压接锚具 夹片锚具 挤压锚具 压接锚具 压花锚具 挤压锚具 单根钢丝 夹片锚具 徽头锚具 夹片锚具 墩头锚具 徽头锚具 钢丝束 徽头锚具 冷(热)铸锚 冷(热)铸锚徽头锚具 预应力螺纹钢筋螺母锚具螺母锚具螺母锚具 4.0.2 较高强度等级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或连接器)可用于 较低强度等级的预应力筋;较低强度等级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或连接器)不得用于较高强度等级的预应力筋。 4.0.

25、3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中,预应力束(或孔道) 曲线末端的切线应与锚垫板垂直,不同张拉力的预应力束曲线起 始点与张拉锚 固点之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 .0.3的 规定。 表4.0.3预应力束曲线起始点与张拉 锚固点之间直线段最小长度 预应力束张拉力( kN )6 0 0 0 直线段最小长度( m)0.40.5O。6 4.0.4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或预应力钢结构中锚具的布 置,应满足预应力筋张拉时千斤顶操作空间的要求。 4.0.5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锚垫板和局部受压加 强钢筋构造,除应满足锚固区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要求外,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普通锚垫板

26、时,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 G B 50 0 1 0的有关规定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并应配置相应的局部受压加强钢筋;计算局部受压面积时,锚垫 板的刚性扩散角宜取4 5 ; 2 当采用铸造锚垫板时,应根据产品的技术参数要求选用 与锚具配套的锚垫板和局部加强钢筋,并应确定锚垫板间距、锚 垫板到构件边缘距离以及张拉时要求达到的混凝土强度;当产品 技术参数不满足工程实际条件时,应由设计方专门设计,必要时 可根据实际设计条件并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锚固区传力性能试 验进行验证。 4.0.6 端部锚固区,除应配置局部受压加强钢筋外,尚应根据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 B50 0

27、1 0的有关规定在 结构构件的端部锚固区范围内配置附加的纵向抗劈裂钢筋、端部 抗剥裂钢筋以及偏心抗拉钢筋等加强钢筋。 4.0.7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局部受压加强钢筋可采用螺旋 筋或网片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带肋钢筋,其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 .5%; 2 螺旋筋的圈内径宜大于锚垫板对角线长度或直径,且螺 旋筋的圈内径所围面积与锚垫板端面轮廓所围面积之比不应小于 1.2 5,螺旋筋应与锚具对中,螺旋筋的首圈钢筋距锚垫板的距离 不宜大于2 5 mm, 3 网片筋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 5 O mn 飞,首片网片筋至锚垫 板的距离不宜大于2 5 mm,网片筋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 5 0

28、mm 。 4.0.8 锚具应采取可靠的防腐及耐火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用无收缩砂浆或混凝土封闭时,封闭砂浆或混凝土应 与结构粘结牢固,不应出现裂缝,封锚混凝土内宜配置 1 一 2片 网片筋。锚具、预应力筋及网片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B 5001 0的规定; 2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 宜与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3 当无耐火要求时,外露锚具可采用涂刷防锈漆等方式进 行保护,但应保证能够重新涂刷; 4 当采用可更换的预应力筋或工程使用中需要调整拉力时, 不宜采用难以拆除的防护构造; 5 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应采用封

29、端罩封闭锚具端 头和外露的预应力筋,封端罩内应注满防腐油脂; 6 临时性的预应力筋及锚具宜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4.0.9 预应力钢结构锚固节点,应满足其局部受压承载力和刚 度的要求,必要时应采取设置加劲肋、加劲环或加劲构件等措 施。锚固节点的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 B50 0 1 7的有关规定;考虑地震作用时,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 0 0 1 1等相关标准 的规定进行抗震 验算。 4.0.1 0预应力钢结构锚 固节点 的设计,除应满足本规程第 4.0.9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预加力设计值宜取预应力筋(索) 内力设计值

30、的1.2 一 15倍; 2 对重要、复杂的节点宜进行足尺或缩尺模型的承载力试 验,节点模型试验的荷载工况宜与节点的实际受力状态 一 致; 3 锚固节点区域应进行应力分析和连接计算,并应采取可 靠的构造措施;节点区应避免出现焊缝重叠、开孔等情况;构 造、受力复杂的节点可采用铸钢节点。 5 进 场 验 收 5.0.1 锚具产品进场验收时,除应按合同核对锚具的型号、规 格、数量及适用的预应力筋品种、规格和强度等级外,尚应核对 下列文件: 1 锚具产品质量保证书,其内容应包括:产品的外形尺寸, 硬度范围,适用的预应力筋品种、规格等技术参数,生产日期、 生产批次等;产品质量保证书应具有可追溯性; 2 按

31、本规程附录A进行的锚固区传力性能检验报告。 5.0.2 锚具供应商应提供产品技术手册,其内容应包括:厂家 需向用户说明的有关设计、施工的相关参数;锚具排布要求的锚 具最小中心间距、锚具中心到构件边缘的最小距离;张拉时要求 达到的混凝土强度;局部受压加强钢筋等技术参数。 5.0.3 锚具产品按合同验收后,应按下列规定的项 目进行进场 检验: 1 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产品中抽取2且不应少于1 0套样 品,其外形尺寸应符合产品质量保证书所示的尺寸范围,且表面 不得有裂纹及锈蚀;当有下列情况之 一 时,应对本批产品的外观 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进人后续检验: 1 )当有1个零件不符合产品质量保证书所示的外

32、形尺 寸,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查,仍有 1件不 合格; 2 )当有1个零件表面有裂纹或夹片、锚孔锥面有锈蚀。 对配套使用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外观检查, 但允许表面有轻度锈蚀。 2 硬度检验:对有硬度要求的锚具零件,应从每批产品中 抽取3且不应少于5套样品(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应 1 3 抽取6片)进行检验,硬度值应符合产品质量保证书的规定;当 有1个零件不符合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在重做 检验中如仍有1个零件不符合,应对该批产品逐个检验,符合者 方可进人后续检验。 3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应在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均合格的 锚具中抽取样品,与相应规格和强度等级的预

33、应力筋组装成3个 预应力筋 一 锚具组装件,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静载锚固 性能试验。 5.0.4 对于锚具用量较少的 一 般工程,如由锚具供应商提供有 效的锚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可仅进行外观检查 和硬度检验。 5.0.5 需做疲劳验算或有抗震要求的工程,当设计提出要求时,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 B/T 1 4 3 7 0 的规定进行疲劳性能或低周反复荷载性能试验。 5.0.6 生产厂家在产品定型时,采用铸造垫板的锚具应进行锚 固区传力性能试验,试验方法和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 的规定。 5.0.7 生产厂家在产品定型时,应进行锚具的内缩值测试,

34、并 应在产品技术手册中提供相应的参数。必要时可对进场锚具进行 内缩值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020 4的要求。锚具内缩值的测试方法可 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执行。 5.0.8 生产厂家在产品定型时,应进行夹片式锚具的锚口摩擦 损失测试,并应在产品技术手册中提供相应的参数。必要时可对 进场锚具进行锚口摩擦损失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 3.0.1 4条的要求。 锚口摩擦损失测试方法可按本规程附录D的 规定执行。 5.0.9 生产厂家在产品定型时,每种型号锚板均应进行锚板性 能检验。必要时可对进场锚具抽样进行锚板性能试验。锚板性能 试验方法和检验要求

35、可按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执行。 1 4 5.0.1 0锚具应用于环境温度低于 一 5 0的工程时,应进行低温 锚固性能试验,试验方法和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 附录F的 规定。 5.0.n 夹具进场验收时,应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和静载锚 固性能试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3 .0.1 0条 的规定。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方法应与锚具相同 。 5.0.1 2夹具用量较少时,如由生产厂提供有效的静载锚固性能 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可仅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 5.0.1 3后张法连接器的进场验收规定应与锚具相同;先张法连 接器的进场验收规定应与夹具相同。 5.0.1 4 进场验收时,每个

36、检验批的锚具不宜超过2 0 0 0套,每 个检验批的连接器不宜超过5 0 0套,每个检验批的夹具不宜超过 5 0 0套。获得第三方独立认证 的产品,其检验批 的批量可扩大 1倍。 6 使 用要求 6.0.1 预应力筋用锚具产品应配套使用,同 一 构件中应使用同 一 厂家产品。工作锚不应作为工具锚使用。夹片式锚具的限位板 和工具锚宜采用与工作锚同 一 生产厂的配套产品。 6.0.2 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使用的夹具或连接器,应根据 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先张设备形式及工艺操作要求,由构件 生产单位确定。 6.0.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贮存、运输及使用 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锈蚀、沾污、

37、遭受机械损伤、混淆和散失。 6.0.4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 工程施工中,应防止水泥浆进人喇 叭管;预应力筋穿人孔道后,应将外露预应力筋擦拭干净并做适 当保护。 6.0.5 挤压锚具制作时,挤压模具与挤压锚具应配套使用。 6.0.6 钢绞线轧花锚成型时,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不应小 于设计值,表面不应有油脂或污物。 6.0.7 预应力筋应整束张拉锚固。对平行排放的预应力钢绞线 束,在确保各根预应力钢绞线不会叠压时,可采用小型千斤顶逐 根张拉,并应考虑分批张拉预应力损失对总预加力的影响。 6.0.8 当采用变角张拉工艺时,应考虑变角产生的附加摩擦损 失,可适 当提高张拉力予以补偿,但张拉控制应力不

38、宜大于 0.8几tk 。变角张拉产生的摩擦损失可通过试验确定,测试方法可 按本规程附录G的规定执行。 6.0.9 锚具和连接器安装时应与孔道对中。锚垫板上设置对中 止口时,应防止锚具偏出止口。夹片式锚具安装时,夹片的外露 长度应 一 致。锚具安装后宜及时张拉。 6.0.1 0 采用连接器接长预应力筋时,应全面检查连接器的所有 零件,并应按产品技术手册要求操作。 6.0.n 采用螺母锚固的支承式锚具,安装前应逐个检查螺纹的 匹配性,确保张拉和锚固过程中顺利旋合拧紧。 6.0.1 2 千斤顶安装时,工具锚应与工作锚对正,工具锚和工作 锚之间的各根预应力筋不得错位、扭绞。 6.0.1 3 预应力筋应

39、按设计或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与程序进行 张拉。 6.0.1 4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应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在 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两端的正面不得站人和穿越。 6.0.1 5 在预应力筋张拉和锚固过程中或锚固完成以后,均不得 大力敲击或振动锚具。 6.0.1 6预应力筋锚固后需要放张时,对于支承式锚具可用张拉 设备缓慢地松开;对于夹片式锚具宜采用专门的放松装置松开。 6.0.1 7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应对锚固状态和张拉记录进行检 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切割外露多余部分的预应力筋。切割宜使 用砂轮锯,也可采用氧气 一 乙炔焰,不得使用电弧切割。当采用 氧气 一 乙炔焰切割时,火焰不得接触锚具,切割

40、过程中宜用水冷 却锚具。切割后的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 0 mm,且不应小 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 6.0.1 8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并经检查 合格后,宜及时进行孔道灌浆,并应及时对锚具进行封闭保护。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张拉预应力筋后,应及 时浇筑混 凝土。 6.0.1 9 单根张拉钢绞线时,宜采用带有止转装置的千斤顶。 附录A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 方法和检验要求 A.0.1 锚固区传力性能的检验可分为产品型式检验和工程检 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型式检验时,对同 一 系列的产品,应按下列规定分组并 选用有代表性的锚具进行试验: 1 一 5孔锚具选4孔锚具;6

41、一8 孔锚具选7孔锚具;9 一 1 2孔锚具选1 2孔锚具;1 3 一 1 9孔锚具 选1 9孔锚具;2 0 一 3 7孔锚具选3 7孔锚具;锚具孔数大于3 7 图A .O,2 压力机加载 的锚固区传力性能 试验的试件示意 1 一 锚板;2 一 锚 垫板;3 一 加强钢筋;4 一 预应力筋孔 道;5 一 附加表层箍筋;6 一 辅助纵向钢筋;7 一 找平层 1 8 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工程检验时, 由设计单位选定有 代表性的锚具进行检验; 3 每组锚具应进行3个相同试件的 锚固区传力性能检验。 A.0.2 在锚 固区传力性能试验 的试件 (图A .0.2 ) 中,锚垫板、加强钢筋和预 应

42、力筋孔道应配套使用并对 中配置。试 件尺寸、配筋及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试件为棱柱体,其横截面尺寸 a、b应分别取为锚具应用技术参数或设 计给定的每个方 向的锚具 中心最小间距 加5 0 mm和锚具 中心到构件边缘最小距 离2倍 的较小值。采用压力机加载时, 试件高度( h)应取横截面尺寸 a和b较 大值的2倍;采用千斤顶张拉加载时, 试件高度( h )应 取a和b较 大值 的 3倍。 2 沿试件高度的周边均匀配置附加表层箍筋,型式检验时 其体积配筋率不应大于0.6%,工程检验时按实际设计配置。在 加载端o .sh高度范围内,全部辅助纵向钢筋面积配筋率不宜大 于0.3%,且其总截面面积不宜大于2 0 0 mm2;在加载端。 sh高 度范 围外,应 满 足 现行 国家 标 准混 凝土结 构 设 计 规 范 G B50 0 1 0 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要求。附加表层箍筋的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 5 mm或按工程设计要求确定。 3 试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试件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 之比不应小于0.8,且不应大于1.0,试验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应由同条件养护的立方体试件确定。 A.0.3 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加载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