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7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72张PPT).ppt(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运而生应运而生蔚然大宗蔚然大宗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春秋演变线索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正统思想遭到打击遭到打击西汉武帝西汉武帝秦朝秦朝战国战国宋明宋明面临挑战面临挑战隋唐隋唐新发展新发展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新体系新体系理学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新思想体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主流思想的的演变演变u主流思想主流思想是什么是什么?它是怎样?它是怎样出现出现和和形成形成的?的?u它它怎样成为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u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
2、变演变的?的?第第 1 1 课课 “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第 2 2 课课 “ “罢黜百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第第 3 3 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第 4 4 课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 概念:概念:指指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百家”泛指泛指, ,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 ,影响影响最大的是最大的
3、是儒、墨、道、法儒、墨、道、法四家。四家。 “ “争鸣争鸣”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彼此吸收融合。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彼此吸收融合。1 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概念的概念2 2、原因、原因: :(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物质条件) ) (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基础政治基础) )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提供(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提供人才基础人才基础)社会大变革(根因)社会大变革(根因)3 3、主
4、要代表、主要代表: :道家道家老庄;老庄;儒家儒家孔孟荀;孔孟荀;墨家墨家墨子;墨子;法家法家商鞅韩非子商鞅韩非子4 4、意义:、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是中国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思想道德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重要阶段,奠,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展,有深远影响。儒家儒家思想思想: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则;道家道家学说学说: :
5、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法家法家思想思想: :其主张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其主张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治家改革图治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 : 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子“百家百家”流派代表之一流派代表之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一)孔子(一)孔子儒学的创始者儒学的创始者 1 1、生平和地位、生平和地位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孔子姓
6、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二年(公元前551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公元前479479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年)夏历二月十八日,享年73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岁。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对他的尊称。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在55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 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7、周游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材料一:子曰: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 (什么是仁?什么是仁?)材料二: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材料三: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8、善矣。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仁在政治上的推行仁在政治上的推行)(一)孔子(一)孔子1.1.地位地位:春秋晚期春秋晚期思想家思想家、政治家政治家、教育家,儒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学创始人,被推为,被推为“圣人圣人”。他死后,其言论被。他死后,其言论被编为编为论语论语2.主张和贡献: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和贡献: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礼、礼”,“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1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仁仁”,就是就是“爱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具有进步
9、性进步性) “仁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国人谦恭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的性格;他倡导的“礼礼”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不怨天,不尤人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人内敛内敛的性格特点。的性格特
10、点。 礼:强调礼:强调“礼礼”, ,主张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维护周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认为贵贱有序。朝的礼乐制度,认为贵贱有序。 ( (保守部分保守部分) ) 德:德:主张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礼礼”作为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质的修养修养起了重要作用。起了重要作用。“礼礼”一方面促进了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
11、有的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1.1.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2.2.子曰: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论语为政)为
12、政) 3.3.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 ” ” (论语(论语为为政)政); ; 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论语语学而)学而); ; 子曰: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论语语述而)述而)4.4.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论语语为政)为政)5.5.子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 ”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1.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最有价)(最有价)2.2.学习要实事求是学习要实事求是; ;3.3.学习要温习学
13、习要温习, ,要有恒要有恒心心; ;4.4.要学思结合要学思结合; ;5.5.要坚持真理要坚持真理; ;6 6.其它其它因材施教等因材施教等 (2 2)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兴办私学兴办私学,主张,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 (意义: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学习要实事求是学习方法:学习要实事求是; ;学习要温习学习要温习, ,要有要有恒心恒心; ;要学思结合要学思结合; ; (3 3)伦理观:)伦理观:性相近性相近 (4 4)整理古籍:)整理古籍:“六经六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春秋春秋
14、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B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主观目的主观目的:局限局限性性: :进步进步性性:如何看待孔子的如何看待孔子的“仁仁”、“德德” ” 、“礼礼”?孔子?孔子等儒家学派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等儒家学派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礼礼”的思想具有保守性的思想具有保守性, ,在阶级社会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里是无法实现的 (1 1)评价)评价: :(2)不被采纳的原因)不被采纳的原因:客观方面:客
15、观方面:主观方面:主观方面: 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儒家儒家“仁仁”的主张的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因而受到冷遇。1.1.孟子孟子: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亚圣亚圣。主张:主张:发展了仁,提出发展了仁,提出“仁政仁政”思想,省刑罚,思想,省刑罚,薄税敛。薄税敛。(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后来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
16、础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战国二)战国孟子、荀子孟子、荀子贡献(作用或地贡献(作用或地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子百家之大宗。1.1.孟子孟子: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亚圣亚圣。(1 1)主张:)主张:发展了仁,提出发展了仁,提出“仁政仁政”思想。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提出: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轻”,即,即“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思想基础 )伦理观:主张伦理观:主张“性本善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
17、的善性,即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性善论”价值观价值观: :倡导倡导“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强调,强调先义后利,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2.2.荀子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综合法道思想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战国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主张:主张:施政用施政用“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以德以德服人服人”,主张礼法并施。,主张礼法并施。 提出提出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即“君舟民君舟民水水”关系。关系。 伦理观:主张伦理观:主张“性恶论性
18、恶论”,但强调用礼乐来但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 天人关系上天人关系上: :提出提出“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制天命而用之用之”的命题的命题 (唯物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霸道霸道以力服人以力服人v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孟子主张孟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王道,谴责霸道;荀子却兼谈王、霸荀子却兼谈王、霸。荀荀子子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他他推崇王道推崇王道理想,坚持王道胜过霸道理想
19、,坚持王道胜过霸道 资料链接 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礼教为主主,同时也,同时也吸收法家吸收法家思想,主张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他认为,要实现王道。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必须先有霸道。 秦长期以秦长期以法家法家思想治国,秦国宰相思想治国,秦国宰相李斯李斯和秦和秦王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王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韩非韩非,均是,均是荀子荀子的学的学生。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不认同荀子是儒家学者。生。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不认同荀子是儒家学者。资料链接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20、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时时 期期仁的思想仁的思想民本民本思想思想人性论人性论仁者仁者爱人爱人以德治民以德治民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战国末期同同异异奠定基础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体系完整,成为大宗。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通过史实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主题一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 史料一子曰:史料一子曰:“仁者爱仁者爱人。人。”曰:曰:“仁者先难而后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获,可谓仁矣。”子曰: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矣。”请问之,曰
21、:请问之,曰:“恭、恭、宽、信、敏、惠。宽、信、敏、惠。”史料一反映孔史料一反映孔子思想的核心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内容是“仁仁”。 归纳史料中儒家的民本主张。归纳史料中儒家的民本主张。史料二孟子曰:史料二孟子曰:“是故明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轻。”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史料二主张给予史料二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以巩固统本温饱以巩固统治基础。治基础。归纳史料中儒家的民本主张
22、。归纳史料中儒家的民本主张。 史料三荀子认为:史料三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亡可立而待也。”史料三荀子认史料三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这样百姓贫穷这样政权会很危险。政权会很危险。 史论形成史论形成 儒家的儒家的“民本民本”思想思想 (1)(1)表现:表现: 孔子的民本思想: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节用而爱节用而爱人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
23、争。 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君舟民水”。 (2)(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民本”思想是以思想是以维护维护“君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重点深化:重点深化:(1)(1)关于孔子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关于孔子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仁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礼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
24、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2)(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
25、的治国原则;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一)、道家学派(一)、道家学派: : 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三、道家和法家三、道家和法家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老子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26、自然。”老老子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道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 ,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生万道生万物物2.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老子的政治主张: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影响影响: :(1 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2 2)、)
27、、“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领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否定否定“天命论天命论”2.2.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 (1)宣传)宣传自然无为,提出自然无为,提出“齐物齐物”论论(任(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何事物本质上相同)(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精神自由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的信心; 将法、术、势相结合将法、术、势相结合,其中法律是处理政事,其中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
28、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起一个主的权威,从而建立起一个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的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国家。国家。 反对儒家反对儒家“以古非今以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变法革新。 巧思妙记巧思妙记 韩非子认为韩非子认为法、术、势都是君主统法、术、势都是君主统治的手段,即治的手段,即“以以 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右图: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右图: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之备“君无君无术术则弊于上,
29、臣无则弊于上,臣无法法则乱于下则乱于下”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诸侯者,以其威势势也也”“明其明其法禁法禁,必其,必其赏罚赏罚,尽其,尽其地地力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守,此必不亡之术也。此必不亡之术也。”将将“法法”、“术术”、“势势”糅糅合为一合为一加强中央集权,厉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改革,与时俱进主张改革,与时俱进治国思想:治国思想:韩非子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代表那些人的利益?产生的社会原因是韩非子的思想代表那些人的利益?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什么?
30、有何影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奴隶制度为封建制度所取代,同时诸战国时期,奴隶制度为封建制度所取代,同时诸侯争霸愈演愈烈,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结束分裂,侯争霸愈演愈烈,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已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统一已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时代的必然要求,有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时代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为秦始皇巩固统一,建立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为秦始皇巩固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
31、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过于严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过于严厉, ,导导致秦暴政,秦王朝短命而亡。致秦暴政,秦王朝短命而亡。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了地主阶级兼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并战争的需要 。 (三)(三)墨家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2.地位地位地位:一度成为战国时期显学;地位:一度成为战国时期显学; 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确立,出现大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量小生产者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发展生产3.原因:原
32、因: 5.评价:评价:是战国初期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小生产者是战国初期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小生产者队伍不断壮大的反映,队伍不断壮大的反映,符合人民利益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弘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弘扬。 学派学派 人物人物 时代时代主要思想主要思想儒家儒家墨家墨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孔子孔子春秋春秋孟子孟子荀子荀子战国战国墨子墨子战国战国老子老子春秋春秋庄子庄子战国战国韩非韩非战国战国提倡提倡“仁仁”和和“礼礼” ”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33、”;性善论;性善论“礼法并施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君舟民水” ” “性恶论性恶论”“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节用节用”道;辩证法思想;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继承老子的学说,逍遥继承老子的学说,逍遥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一、道、儒、墨、法诸家思想主张及特点一、道、儒、墨、法诸家思想主张及特点学派代表学派代表主张主张特点特点道家道家( (老子老子) )“道道”、无为、无为、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春秋晚期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春秋晚期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儒家
34、儒家( (孔子孔子) )“仁仁”、克己、克己复礼复礼春秋晚期,缓和社会矛盾,春秋晚期,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儒家儒家( (孟子、荀孟子、荀子子) )“仁政仁政”“”“仁仁义义”“”“王道王道”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愿望造社会愿望学派代表学派代表主张主张特点特点墨家墨家( (墨墨子子) )“兼爱兼爱”“”“非非攻攻”“”“尚贤尚贤”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望社会安定法家法家( (韩非子韩非子) )主张改革
35、、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中央集权、法治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望主题二主题二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史料一绝圣弃智,民利百史料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老子史料一强调只要史料一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做到清静无为,不忧民,就能治不忧民,就能
36、治理好社会,核心理好社会,核心是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史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史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史料二体现了史料二体现了儒家儒家“仁政仁政”治国理念。治国理念。 史料三事在四方,史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四方来效。 韩非子韩非子史料三体现史料三体现了法家中央了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集权的思想主张。主张。 史论形成史论形
37、成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1)儒家推崇儒家推崇“人治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王道道”。 (2)(2)法家提倡法家提倡“法治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霸道”。 (3)(3)道家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
38、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帝道”。 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对现代中国仍具有借鉴意义?具有借鉴意义?1 1、儒家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2 2、道家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3 3、法家法家: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以法治国、与时俱进等。4 4、墨
39、家墨家: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俭、重视人才、严于律己等。古为今用古为今用 关键点拨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关键点拨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1)治国上,儒家主张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仁政”,反对严刑峻法;,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性本善”;荀子主张;荀子主张“性本恶性本恶”。 (3)(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制天命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
40、自然顺自然”。 (4)(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责任;道家主张“逍遥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强调“超脱超脱”。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先秦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一、先秦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与地位与地位 题源材料题源材料摘自摘自2012年北京高考年北京高考T37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
41、能行。能行。 老子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爱己,不可得也。荀子荀子 问题设置问题设置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案提示答案提示 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辩证”思想;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仁政”思想。思想。 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简述道家和儒家产
42、生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归纳升华归纳升华 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及地位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及地位 (1)(1)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
43、,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并步入正常轨道时,宜用儒家思想。国家稳定并步入正常轨道时,宜用儒家思想。 (2)(2)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实行大一统的法家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实行大一统的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图强的理论武器。 (3)(3)道家提倡顺乎自然,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大动荡后,。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道家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4)墨家主张墨家
44、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节俭节俭”。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不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不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故历代都不被重用。故历代都不被重用。 开放课堂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热点关注热点关注 2013年祭孔大典于年祭孔大典于9月月28日在曲阜举行,这次日在曲阜举行,这次大典的主题是大典的主题是“文化凝聚正能量,同心共筑中文化凝聚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国梦”,突出,突出“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建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设”,从儒家思想与生态文明、儒家伦理与道,从儒家思想与生态文明、儒家伦理与道德教育、礼乐传统与社会
45、礼仪,儒家思想与文德教育、礼乐传统与社会礼仪,儒家思想与文化传播四个分议题开展主题演讲和学术交流,化传播四个分议题开展主题演讲和学术交流,体现了古代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体现了古代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我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我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有中国的特色,它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这就要它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
46、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鉴于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继承内涵。鉴于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必须有所扬弃,要取其精华弃其糟传统文化时必须有所扬弃,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现代科学的思想,赋予其新的内涵,使粕,以现代科学的思想,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其焕发新的生命。 历史回声历史回声 1 1诸子诸子“百家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1)(1)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契合当今的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以德治国”。 (2)(2)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3)(3)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
47、、素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4)(4)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族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国
48、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想和道德准则。 (3)(3)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2000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的哲学基础。 (4)(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5)(5)墨家思想中的尚贤精神,成为后世社会墨家思想中的尚贤精神,成为后世社会重视人才的思想来源。重视人才的思想来源。 (6)(6)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共同构造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
49、争鸣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典题印证 1.1.(20142014山东卷)山东卷)1313春秋时期,孔子兴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做法 A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考点】孔子创办私学、宗法制、分封制、【考点】孔子创办私学、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井田制 【解析】【解析】 答案答案A A。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孔
50、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学在官府的局面。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只是遭到了破坏。C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与之无关。应该是井田制,与之无关。D项和材料中项和材料中的教育关联不大。的教育关联不大。 (2014上海卷)上海卷)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