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虚词.pptx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1939735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实词、虚词.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实词、虚词.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虚词.ppt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文实词虚词实实 词词l 通假字l 一词多义l 古今异义l 词类活用l 单音节词l 偏义复词l 同义复词l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l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下面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l “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l 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l “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l “同”:一是表示古今

2、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l 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l 例:在现在课本中a本来写作b,则a为通假字1、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召有司案图”中“案”通“按”:审察,察看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拜送书于庭”中“庭”通“廷”:朝廷3、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直”通“值”:价值4、读音相同相近的字互相代替“或师焉,或不焉”中“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l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

3、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l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l 1、名词动词l 2、形容词动词l 3、动词、形容词名词l 4、名词状语l 5、使动用法l 6、意动用法(“以.为.”、“认为.是.”、“把.当作”)l 7、为动用法(“为.”)l 一、之l (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2、指示代词,这,此。均之二策,宁许以之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l (二)动词l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l (三)助词l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古之学者必

4、有师。(师说)l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l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l 4、放在倒置的定于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l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无实在意义。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l(一)代词l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师说)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含复数)”。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3

5、、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赤壁之战)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l (二)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

6、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l (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l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l (一)连词l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者“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

7、目的关系。(二)通“尔”,作代词,第二人称,“你的”;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l (一)连词1、表顺承关系,在时间上所链接的两项前后相承。可译为“就”“才”等。2、表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4、表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5、表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l (二)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l (三)名词1、指分享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2、准则、法则。l

8、(四)动词做,作。(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l (一)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等。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二)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三)【乃尔】译为“这样”。l (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作“拿”“用”“凭借”。2、表示凭借。译作“凭”“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作“把”。4、表示时间、处所。译作“于”“在

9、”“从”。5、表示原因。译作“因为”“由于”。6、表示依据。译作“按照”“依照”“根据”。l (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不译。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三)助词1、作主语,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2、作语气助词,其调整音节作用。(四)动词1、以为,认为,作为。“以+为”连用。2、用,任用。(五)通假

10、“以”通“已”,已经。l 介词1、在,从,到。2、“在.方面”“从.中”。3、由于。4、向,对,对于。5、被。6、与,跟,同。7、比。l (一)动词,读“wi”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2、以为、认为。3、判断词,是。(二)介词,表被动时读“wi”,其余的时候读“wi”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4、对,向。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呢”l (一)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什么”。l (

11、二)动词1、安全,安稳,安定。2、安抚,安慰。3、安置,安放。4、使.安。5、养生6、安逸、安乐。l (一)名词,耳朵l (二)语气词1、有“而已”“罢了”的意思。2、语气词,表示肯定。3、语气词,了,啊。l (一)名词(f)1、旧时称成年男子。2、丈夫,妻子的配偶。(二)代词(f)“夫”作代词常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表近指或远指。1、表近指,相当于“这”或在“这”后加适当的量词。2、表远指,相当于“那”或在”那“后加适当的量词。l (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

12、“何”时要后置。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四)何:通“呵”,喝问。l (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相当于“于何”。译“在哪里”“从哪里”等。(二)代词1、相当于“之”。2、哪里,怎么。(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四)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l 哉(zi),语气助词1、表感叹,相当于“啊”。2、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3、表示测度,祈使等语气,相当于“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