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汇编.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789610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有余数的除法 一、我的教学思索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经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状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状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探讨“正好分完”的状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探讨“分后还有剩余”的状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长。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接着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切实学好。教材中支配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

2、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学问,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学问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学问点的前提下敏捷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问点的教学包括两个

3、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依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重点驾驭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其次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须要学会如何定商。与第一层次不同,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的内容在教材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一道计算题“264=”的训练,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驾驭方法,形成实

4、力。 基于以上思索,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驾驭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驾驭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经验发觉学问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而在详细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二、我的教学设计 为了能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嬉戏导入,激发爱好”、“操作体验,建立模

5、型”、“应用方法,拓展延长”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嬉戏导入,激发爱好”环节。 上课伊始,我拿出一排按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排列并编了号的气球。对学生说:“最近,老师学了一套魔法,不管你们说是第几号气球,我都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学生的新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跃跃欲试,都想见识我的魔法。结果,正如我所说的,不管学生说第几号气球,我都能一猜就中,学生就觉得惊奇了,为什么老师能百猜出百中呢?这里面肯定藏着隐私。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问:“想知道其中的奇妙吗?”学生心情激扬,“想”字脱口而出。这样,将学生的爱好及学习欲望调到点。接着,我话锋一转,原来嬉戏中也藏着很大的学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

6、到今日的这节课。等学了新学问后,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通过这个嬉戏,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进入到其次环节“操作体验,建立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创设生动好玩、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和相识数学学问。我依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详细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当颁奖者并思索“10支铅笔”该怎样分给两位班级之星,巩固“平均分”

7、这一概念,再让学生依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支”,引出除法算式“102”,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学问进行计算,明确商是5,再结合刚才学生“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人分5支,正好分完,没有多余。接着,我出示竖式,学习笔算表内除法。在学习笔算表内除法这一学问点时,我采纳的是讲授法,通过让学生倾听、照样子写算式等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处理是因为笔算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生疏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还有一种状况是,有些学生或许从书上,或家长那里已经知道除法竖式,但他们的知道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可能知道竖式怎么写,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总的说来,学

8、生对这个笔算过程基本上是没有认知基础的,须要老师进一步系统的讲解。在竖式中,重点让学生说说“10-10=0”说明白什么?旨在强调,10支铅笔全部分完,没有多余,在新知的生长点上引起学生的有意留意,为学习新知“余数”埋下了伏笔。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状况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假如有13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又能分几支?”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验实践到相识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13根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

9、分一分。沟通各自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可能每人一支轮番分;有的可能先分2支,再一支一支地分;也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每人能分6支,最终剩1支。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索,老师巡察、点拨。然后让不同分法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自己的分法。分的结果可能有:第一种每人分6支,多1支;其次种一边是6支,另一边是7支。对于其次种分的结果应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前提是平均分。然后,对第一种分法中的“1”进行追问:“这剩下的1支铅笔为什么不分了?”让学生探讨、沟通,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铅笔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精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我有意说这13支铅笔每

10、人分5支,余3支,行吗?为什么?使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时所剩下的那个数,才是余数。 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相识,并且留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驾驭之外,还有效地培育了学生学问的迁移实力。 众所周知,实践是相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3、视察比较,强化表象 视察例1、例2,这两题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视察、

11、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4、演算结合,驾驭方法 我出示“264=”这一道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计算,遇到疑问时,同桌相互探讨、沟通,也可以借助小棒,寻求方法。思索、探讨后回答:把2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分成4份,每份是几,就是4个几,想4和几相乘的积要比26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假如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始终到不够分为止。所以4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26,还应最接近26。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达到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思维也经验了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抽象化过程。还为下

12、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最终一个环节是“应用方法,拓展延长”。 计算实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驾驭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依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洁到困难、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支配了“小博士看病”和“做一做”两道题,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学问的驾驭状况。 2、综合练习。依据学生的座位状况,编了一道“用数学”,让数学回来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发展练习。第一道题是课前的“猜气球颜色”问题。这一题是开放题,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敏捷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学问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忱推向高潮。其次题“5=,猜猜余

13、数可能是几?”也是一道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忱接着延长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相识再实践”的相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力。 3、让学生在数

14、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找寻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资源: 例题插图,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日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忱来解决一些实际。 二、互动探究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视察 1、老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依据这些信息,你打算解决什

15、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 老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 你能想一个方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沟通沟通。 依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85-36=149(本) 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老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织学生视察、探讨、比较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

16、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日所遇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沟通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假如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须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7、小挚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 做了黄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综合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感知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实力 3、培育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视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

18、、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推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根据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视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根据指示根据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建旋转美 1、出示

19、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建出来的? 2、用旋转创建出漂亮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意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需订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实力。 3、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相互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视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

20、3页其次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探讨,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推断练习 1、推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推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