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视察物体教案1 教学内容: 视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视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并学会依据看到的形态正确地推断视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视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习数学的主动情感。 教学重点: 分辨简洁物体从不同角度视察到的形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
2、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细致视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视察物体。 (板书:视察物体) 二、嬉戏活动,加深体验。 1、嬉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沟通所画图形,并换位视察、体验。 小结:由于视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态可能不一样。 2、嬉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挚友,每人依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找寻,过程同上。 3、嬉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
3、片合在一起,打乱依次,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挚友发一张,学生依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实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挚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沟通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阅历进行推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沟通订正。 小结:今日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视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视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状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长,引导视察。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小挚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视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
4、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状况画下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视察物体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物体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分辨从不同位置视察简洁物体的形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察、操作、分辨、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驾驭全面、正确视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相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视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视察、用口描述、专心体验,亲身经验学问产生、形成和
5、发展的过程,学会分辨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学问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相识从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物体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辨从不同侧面视察到的物体形态。 四、教学打算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沟通: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6、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视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推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视察物体。(板书课题:视察物体) 问题是探究的动身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识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好玩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开心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视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视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视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视察。 (2)组内沟通: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视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
7、熊猫是什么样的,老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状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视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视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视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视察。 (2)沟通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视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视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似乎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视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相识:引导学生依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以学生熟识的熊猫玩偶为直观
8、背景,让学生通过视察、比较、思索、沟通,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楚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打算。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视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比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老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老师依据学生
9、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随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推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视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视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视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视察,你发觉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假如从不同的位置视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视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态不同。 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视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态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
10、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视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由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视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视察到的茶缸形态是怎样的? (2)活动推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立刻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11、(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沟通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揣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阅历储备,经验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揣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溢着才智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索,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长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长 同一物体,假如从不同的位置视察就
12、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推断,这是不精确的,必需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视察,才能全面地相识事物。 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相识事物的实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视察物体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视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态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老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打算一面小镜
13、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学问?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推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视察老师打算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推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14、? 从不同方向视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态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视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态与上次一样吗?假如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详细形态?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态画下来老师逐个检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视察物体教案4 视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娴熟驾驭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育,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 教学目标的定位干脆影响教学的效
15、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视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 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相识和亲自实践视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视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始终改错,没有留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留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微环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化挖掘的,这些点须要老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
16、需要深化挖掘的。 四、学生实力的培育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谆谆教导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觉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一节课下来,总会让自己有些收获,我信任一份收获就是一份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视察物体教案5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加视察活动,激励学生能依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究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索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得到更为充分的熬炼。在视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阅历,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相识,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
17、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视察,提高学习效率,培育他们的学习爱好。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情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详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 (一)主体性。 培育、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化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围着“自主参加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自办法识,从而主动去获得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洁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醉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
18、用品,激励学生自己选择视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视察所画的物体,最终,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相互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全部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视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态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意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刀课堂上来;另一方面我也参加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同学生一起视察,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念,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究逐步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三)实践性。 对于这节课,我精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打算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加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相识,做到不以老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视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视察。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 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学问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如课中视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纳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长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态,培育其视察立体实物的实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