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773757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比较困难,教材并没有实行干脆给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亲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习阅历,供应了多种情境,引发学生的探讨和思索,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等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在仔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学问、实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经验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实力目标:培育

2、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索,能利用比的学问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学问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_。 重点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学生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运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阅历。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教学中力求通过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真正理解。为此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索、探讨,使学生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依据这一理念,我以“情境”

3、和“探究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课伊始,用调皮帅气的个人照吸引学生的留意力。熟识的情境,干脆的导入,简洁明白。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提倡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学问的探究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经验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比形态 让学生细致视察照片,思索问题:哪些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学生很简单辨别出A,B,D像;C,E不像。对长与宽的关系产生了直观感受。紧接着将照片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究这

4、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为了削减学生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视察明确1格就是1,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沟通,并将数据整理到表格中。通过比较,发觉A、B、D长除以宽都得1.5。 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做比。这时我采纳干脆告知的方法,水到渠成。在课堂中,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同样是数学老师的责任。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阅读书本第68页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并了解比的来历,品尝数学文化。 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的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重要性。 情境二:比速度。 孩子们,

5、看看谁快?引导学生思索:要比谁快,比什么呢?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经过计算,学生惊异的发觉: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得!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学生体会到: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个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情境三:比价格。 在购物的情境中,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体会到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这个比值就是单价。 通过三个情境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多次体会比的意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驾驭学问,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索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学问的纵横联系

6、。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1、写一写、算一算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练习比的读法、写法和计算方法。 2、在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尝试用比的意义来说明生活中的现象。 3、在福尔摩斯侦探术的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四、质疑总结,反思提升 课堂总结是学生对今日学到学问的回顾和再现,让学生总结,学生质疑!最终课外阅读中,和学生区分篮球竞赛中的“比”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的不同。延长课堂,学生真正体会“学无止境”。 板书设计: 最终,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扼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学问体系。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长和宽的比6

7、 :4 =6 4 = 6/4 = 1.5 前项:后项、比值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最终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生疏,他们有的可能已经相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相识和理解还不非常精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

8、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相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改变规律,培育学生分析、概括实力。 1.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 2.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活动(一)复习打算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常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状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果,15%的人成果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 师:在生产、工作

9、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常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就来探讨。 活动(二)探究新课 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六年级学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六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17/100 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3/20 板书:17/100=17/100 3/20=15/100 提问:依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干脆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简单看出。) 探讨:怎

10、样做才简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依据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思索:17/100和15/100都表示什么?(表示三好学生和总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练习。(出示课件) 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500件,经过检验,有490件合格。合格的比率是多少?思索并计算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多少?(490/500)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是多少?(98/100)说说98/100表示什么? 3.

11、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以上的练习说一说17/100、15/100、98/100都表示什么?(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提问: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什么关系? 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分率或百分比。 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当有单位名称?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和分数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百分数应当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纳(%)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 (2)读法:读百

12、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分。 活动(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投影)推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2) 27/100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肯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 (1)一本书看了40%,表示( )占( )的40%。 假如书是100页,看了( )页;书是 200页,看了( )页。 (2)一条马路,修了25%,还剩 ( )%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

13、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活动(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在计算优秀率、合格率、体育达标率等方面。)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百分数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学生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学生能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相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改变规律,培育了学生分析、概括实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详细情境中

14、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验探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依次。 教学打算: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

15、老师都不相识,假如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洁又精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探讨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假如老师用其次列第三行来表示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比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留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_同学的位置在其次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根据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

16、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其次个数据表示行。假如这两个数据的依次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觉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 练习: (1)老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精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须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_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老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17、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日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驾驭的状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学问的驾驭状况。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相识圆,驾驭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实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驾驭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

18、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爱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相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相识) 二、学习新课 1.相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嬉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围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

19、尾相接呢? 应当说圆上随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假如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便利吗?(不便利)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仔细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随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留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

20、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相识,再上升到理性相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视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视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视察,相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精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

21、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视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精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驾驭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推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推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推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驾驭得很好,我们接着探讨圆还有什么特征? 2.探讨圆的特征。 用我们打算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觉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觉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探讨。) (老师

22、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探讨结果。) (板书)多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觉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状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全部的半径都相等,全部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肯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推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驾驭得很好,假如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探讨一下,半径2厘

23、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探讨)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确定圆的位置?什么确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确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假如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哪些学问?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学问

24、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学问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相识圆心、半径、直径。通过演示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使学生体会到:画一个圆必需要有定点、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定长”就叫半径。并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推断半径、直径的练习,巩固其概念。 其次层次,探讨圆的特征。每四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学具,学具是在一个硬纸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别钉1个用透亮胶片剪成的活动的圆,在A面的活动圆上画着半径,B面的活动圆上画着直径。学生分小组转动A面的活动圆,发觉

25、在同一个圆中有多数条半径;转动B面发觉在同 出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驾驭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育学生的视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实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方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究学习。 (1)你

26、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探讨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日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方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

27、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依据 C =d 203.14=62.8(m) 其次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50cm=0.5m c=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 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