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驾驭“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潮湿、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打算: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终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
2、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状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 2.沟通、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潮湿:潮潮湿泽。 荒野:荒芜的原野。 狂欢:尽情的快乐。 急连忙忙:心里焦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索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老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着陆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其次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
3、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连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观赏的句子。 1.听老师朗读。 2.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观赏的句子。 4.同桌沟通,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老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观赏。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索: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老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爱
4、的一句话,并说明喜爱它的缘由。 潮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潮湿)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老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其次段。 A.学生齐声朗读
5、。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老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相互碰触着,说明白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老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连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
6、花孩子们急连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长。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沟通,然后在班上沟通。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假如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嬉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相互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
7、,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没望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连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一样。 _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相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簇新感的词句,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殊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
8、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簇新感的词句,与同学沟通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殊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觉: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习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内生活 关注有簇新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盼。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习的图片; 2.学生
9、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盼。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殊之处。 (一)依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殊的地方,用“ ”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习作业,以学定教,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习学生视察、沟通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相识不熟识的事物。 (三)沟通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老师引导,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宁静,小动物们听课
10、 下课时,喧闹,动物们看喧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聚焦“簇新”,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簇新感的句子,老师巡察指导。 (二)汇报沟通。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簇新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改句:早晨,很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
11、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比较不同; 引导思索: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索: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簇新之处呢? 学生沟通; 思索: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时间),从_,从_,从_,走来很多小学生,有_的,有_的,有_的,还有_的。 示例:早晨,从小河边,从田野里,从公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壮族的,有苗族的,有哈尼族的,还彝族的。
12、6.想象画面。 老师范读; 学生沟通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兴致勃勃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齐读; 其次课时 一、复习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很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开心地学习。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3、,品读有簇新感的句子,感受“宁静、喧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其次自然段,找出有簇新感的句子,老师巡察指导。 (二)反馈沟通,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非常宁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似乎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好玩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挚友是那样新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索: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究竟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宁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干脆写,而是用窗外的“宁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簇新。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喧闹,_。 三、回来整
14、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殊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殊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假如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内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内里的一个场所,练习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习、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簇新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精确又有“有簇新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习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举荐班级内说
15、一说,老师引导评价,关注说精确、说清晰和说得“有簇新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装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沟通课文中有簇新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殊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课前打算: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老师打算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
16、的少数民族的状况。 学生展示介绍,老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情愿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老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确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生字依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17、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老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生疏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竞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竞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留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
18、”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整。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驾驭状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沟通。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解并描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绽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老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19、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其次、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起先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其次、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沟通。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仔细上课的状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用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主动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洪亮,声音抑扬顿挫 c.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挚友们学习这么仔细,课文朗读得这么好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宁静,体会是四周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
20、室里美丽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观赏,不忍打扰。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挚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沟通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漂亮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竞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爱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爱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
21、支配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沟通。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学问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精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逝的缘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探讨式和体验式学习,熬炼创新素养。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领悟爱惜家园、爱护环境、爱惜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创新素养培育目标: 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1、教
22、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特别深刻,没有一处指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详细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相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分析: 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解并描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老师适当点拔。 3、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1)重点: 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缘由。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德育点: 通过质疑,培育学
23、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4)创新点: 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爱护的感悟。 (5)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正如它的题目,讲解并描述在一个环境美丽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锐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_露,最终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峻后果
24、不爱惜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处。 本课教学采纳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加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本课采纳师生合作探讨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老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观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老师#三年级# 导语: 同学们,今日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澄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爽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四周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
25、,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漂亮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全部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锐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日我们来接着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讨探究(学习24节) 1、学习其次节: (1)自主探究,发觉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实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设计问题: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敬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
26、探讨,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化)(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_露的土地。 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敬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化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_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指导朗读。 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
27、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阅历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结。 2、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索: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削减,_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接着,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无奇不有
28、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爱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3、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受,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锐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4、
29、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终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爱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全部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漂亮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敬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敏捷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特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爱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驾驭的学问,在考察学生的理解实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实力)(创新点、德育点) 同学们,今日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爱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四周环境进行调查探讨,依据实际状况写出简洁的汇报材料,与同学沟通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