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优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优质.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1 “最美老师”,她的学生这样说。“漂亮小花”,她的同事这样说。她叫冀红,是北京高校人民医院心内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工作已有8年。 “不用”是冀红的口头语,“寡言”是同事对她的印象。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北京高校人民医院闻令而动,马上组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冀红很早就给护士长王静发来信息,照旧寡言,信息中只有“报名”两个字。通知动身的当晚,是冀红的夜班。考虑到她次日便要启程,护士长想找备班同事替冀红值班,以便让她好好休息,冀红说“不用”。同事们想帮她去购置些生活用品,冀红说“不用”。护士长怕她太累,让她
2、有困难和领导讲,别扛着,冀红说“不用”。大家想帮她去照看家人,想帮她做这做那,但她只会弱弱地摆摆手,轻声说:“不用。” “冀红很能干,是我们临床的护理组长,也是我们的业务骨干力气。”王静说,她的性格内向、低调,虽说外表看起来有点冷,但是心却很细腻。由于担忧瘦小的冀红在武汉孤寂,又怕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咬牙坚持,王静特意把科里的老中青护士代表拉进“智囊团”,想让大家得空多关切她。谁知人家一到,就静默写好了入党申请书,“惊”得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冀红的入党申请书中写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期望。这次疫情来临时,我没有恐惊,没有退缩,有的是着急的心,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抗疫第一线。看
3、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来越乏累的一线医务人员,看到我的同行们生病倒下,我泪流满面,作为一名护士,我内心深处有着重重的使命感。 在得知自己能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消息后,冀红快乐得无以言表。然而,她没敢第一时间通知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忧。但是,当到了武汉告知父母的时候,他们却说“去吧,女儿,国家有难须要你,这是你的责任,爸妈支持你”。同科的同事更是送出了各种祝愿,希望冀红这个小身板儿大能量的“漂亮小花”能够百毒不侵,早日凯旋。同事们说:愿你平安归来。这一次,不许说“不用”。 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2 “没有阳光的日子,我们携手共同度过,你大声地告知我,我们会成功欢呼,我把
4、英雄的城市,写成这首歌”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为了给战友和患者打气,急诊科医生李玉涛创作了一首歌,取名为英雄城市。 “军队中有军歌鼓舞士气,我们也是战士,也须要歌曲激励。”李玉涛说,由于长期疲惫作战,一些同事出现了心情低落的状况,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创作了这首歌。之所以取名英雄城市,是因为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而在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们不分昼夜与病毒作战,正是一个个穿着白衣的英雄。 “他是个乐天派,是病人的治愈系。”同事严华说,李玉涛每天在一线救治病人,不知疲乏。 “乐天派”的李玉涛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便是具体询问病人的状况。“他挨个探望病人,具体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然后对症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赵晶
5、说。 让赵晶感动的是,查房时,李玉涛总会不厌其烦地激励患者,哪怕患者已经昏迷。他对同事说:“信任我,患者肯定能听见的。” 严华说,每天笑呵呵的李玉涛,其实年前就检查出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同事劝他早点做手术,他却说:“现在正是须要医生的时候,等疫情结束我确定去。” “治疗重症病人,最重要的是爱心和耐性。”李玉涛说。2月10日,58岁的王女士被确诊感染,她家里几个人也被感染了,分别在不同的医院治疗。渐重的病情和心理的恐惊,让王女士心情不太稳定。李玉涛一边给她治疗,一边哼唱英雄城市。渐渐地,王女士安静下来,更加协作治疗。现在她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我的一般话不标准,但许多患者听了都有共鸣。”李玉
6、涛说,这是他自创的心理疗法。 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3 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身着迷彩的队员成为2020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军军医高校唐都医院门诊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进队伍中,她和爱人王新相视一眼,两人比了个成功的手势,一起登机奔赴武汉。 唐都医院1月22日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点医院的第一梯队。经验过援非抗埃、抗击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几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坚决果断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1月24日凌晨4点多,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吩咐,同是军人的丈夫王新立即起床帮她整理行囊。作为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他,已经习惯妻子多年的紧急出征。王新一边往仲月
7、霞行囊里塞酒精,一边嘱咐:“照看好自己。家里放心,天亮了我去给咱爸上坟,再把妈接回家过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没多久,85岁的岳母身体不好。无需嘱托,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经背上行囊去科里再转一圈。王新打开手机,在群里落实科室人员休假状况。突然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他没有片刻迟疑,马上拨通电话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医疗队。作为国内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希望能尽一份力阻击疫魔。 除夕当晚,王新和仲月霞携手踏上武汉,并肩战斗在前线。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聚年。” 虽
8、然同在一支医疗队,战斗在同一家医院,夫妻俩却忙得碰不上面。作为医疗队管理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治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和队友到达之后,她立即与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医院布局、人员配备、物资装备状况,清点分发防护用品,同时对队员绽开防护学问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防护流程。身为护理组组长,她还担当着病区的护理任务,和队员们一起科学救治、细心护理。 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负责进驻医院一层隔离病区,每一张床前都要细致查看患者状况,并依据病情的程度指导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个小时就过去了。人累得几乎虚脱,但王新一脸坚决:“虽然任务
9、艰难,我们有信念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日夜奋战,仲月霞与王新间或能遇到,他们虽顾不上说话,但一个眼神就能读出对方心中的关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夫妻并肩,成为武汉前线一道动人的风景。 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4 近日,一张照片在挚友圈被许多人点赞,主子公穿着防护服,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打盹,照片中的人是李莎,湖北武汉开发区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参与工作已有12年。 1月25日,正在沌口街全力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的李莎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立马赶回医院和同事们一起抗击疫情。从那天起先,她就基本上以院为家了。 近期,武汉发起战“疫”总攻,对确诊、疑似、发热及亲密接触者
10、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沌口街卫生服务中心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50多名医护人员都冲上了一线:在预检分诊台给病人量体温、打针输液,随车接护送患者和亲密接触人员到定点医院或集中隔离点 李莎的身体并不是很好。2014年,她患过急性胰腺炎,病愈后身体仍旧虚弱。在上了一个夜班之后,她感冒发热。幸运的是,解除了新冠肺炎。于是,她再次请战一线。2月9日下午4点到10日上午8点,轮到李莎上夜班,在这10多个小时内,她和同伴连轴转,把15名患者分别送到了多个隔离点和医院。 深夜的武汉街头,寒冷刺骨。“有时候在社区门口一等就是1个多小时,又冷又累。送完病人返回时,我就蜷缩在转运病人的公交车座椅上休息一下。”李莎说。目
11、前,她已经参加转运了50多名患者。每天一趟一趟地来回于社区、隔离点和定点收治医院之间。 为了全身心投入这场战役,李莎把儿子送到了父母家。10日上午下夜班后,在返回自我隔离点的途中,李莎到父母小区墙外,隔着窗户远远地看了一眼儿子,便匆忙离开。 根据排班,接下来几天,她还要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每个班都是12小时。“穿上防护服,就不是一般人,咬着牙也要向前冲!”李莎说。 2020年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5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时间就是生命,无论甄别病毒,还是筛查病患,医务工作者们都在和时间赛跑。 武汉肺科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见到检验科副主任陈军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12、8点了,他和同事正匆忙赶往门诊,接一批要连夜检测的咽试子样本。 每一次核酸检测,从标本处理到核酸提取扩增再到检测结果,至少须要6个小时。接到样本的一刻,新的战斗已经打响。 49岁的陈军双腿因为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但他凭借惊人的毅力拿到了博士学位,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9年。疫情暴发后,他带领检验科的27名同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每天经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由于工作强度大,年轻妈妈辛秋丹硬是给六个月大的孩子断了奶。小辛说,等疫情过后,她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紧抱抱儿子。 疫情来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发觉疫情的“哨点”,基层医护人员就是“哨兵”,他们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谭伟,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武汉科技高校医院院长。为了全力抗击这次疫情,这位博士院长带领全院320名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奋战在防疫一线,从春节前至今都未回过家。 协调人员、协调防疫物资,是谭伟每天最操劳的事。从2月9日起,武汉发起应收尽收总攻后,谭伟又主动申请将所在医院纳为第四批定点医院,分担重症患者收治压力。同时,这里还要收治从定点三甲医院转运过来的慢性病患者。从年前集结起先,医护人员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超负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