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626102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精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中学化学离子反应教案1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许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洁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试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

2、绍,都是先通过试验给学生以感性学问,然后再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加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终的家庭小试验,具有探究和设计试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培育实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纳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学问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学问,也有利于他们驾驭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学问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解决一些简洁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化及爱国主义教化。 教法建议 1.加强试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试验

3、做适当的改进,如试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试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试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视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试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试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视察和试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加。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4、(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化的好素材。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视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试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

5、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试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视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视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探讨 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依据所学学问可得出结论: N

6、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溢验Na2O2溶于水后 作有色织物的漂白试验,有色织物褪色。 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起先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分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试验。 演示试验第32页试验2-7试验2-8 a.Na2CO3 、NaHCO3

7、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试验 通过视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改变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像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像的性质: “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

8、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驾驭元素、化合物学问,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驾驭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依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 H2、 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 依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驾驭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

9、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缘由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残留固体质量,n

10、值,NaHCO3质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CO2? (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17113中学化学离子反应教案2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化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其次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分。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中学化学的

11、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意了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学问,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爱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生了解和驾驭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实力目标: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视察探究实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详细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酷爱科学从

12、而更加仔细的学习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依据试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说明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肯定的分析实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肯定的了解。在中学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学问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实行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

13、教材的内容和目的。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纳试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 采纳多媒体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思维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节课实行一则实际材料导入,由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并说明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假如采纳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须老师读材料或发放材料,显得奢侈时间和资源。 2、 通过演示试验的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将试验加以放大,使得试验更加清楚地呈现给每个学生。通过试验探究浓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好试验演示是非常重要的,要尽可能地使试验直观清楚,利于学生

14、视察,培育学生的试验探究实力。而后对试验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概括总结,难点得以突破。 3、 结合本节内容,采纳探究分析探讨的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层层推动,使学生沿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相识规律来思索,推理推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如浓硫酸和铜反应的试验时,学生视察到反应后试管的溶液显蓝色,品红溶液褪色等现象。可由学生大胆揣测蓝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为什么品红会褪色呢?然后通过分析可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可由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胜利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深厚的爱好,。又利于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

15、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试验、课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 由一则实际材料导入新课,简洁明白。由于刚上课学生的留意力还不是很集中,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留意激起动机。用幻灯片播放一则实际材料,请学生找由关体现硫酸性质的关键字,主动思索,运用已学过的学问来说明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浓硫酸的性质。借此复习已学过的学问。 2、 归纳硫酸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硫酸,并提问大家细致视察有哪些特征。结合课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3、 演示试验,视察分析试验现象,归纳总结浓硫酸的性质。试验一:往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纸片、蔗糖、木屑,滴加几滴浓硫酸请学生视察试验并回答问

16、题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引出重点。试验二:浓硫酸和铜的反应,视察试验,分析探讨,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示的方法:反应中的物质化合价发生了怎样改变呢,引出浓硫酸氧化性的难点。回忆并利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进行说明突破难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写出碳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4、 演示试验,视察试验现象,驾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学生已知钡离子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所以重点放在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分。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硫酸钠和碳酸钠滴入氯化钡视察试验现象,再滴加盐酸,学生可发觉碳酸钠的试管生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使学生明白硫酸根的检验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钡以去除碳酸根的影响。 5、 老师进行小节 6、 老师布置作业,使

17、学问得以应用训练 #217160中学化学离子反应教案3 学问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驾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实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驾驭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化及爱国主义教化。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许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洁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

18、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试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试验给学生以感性学问,然后再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加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终的家庭小试验,具有探究和设计试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培育实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纳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

19、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学问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学问,也有利于他们驾驭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学问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解决一些简洁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化及爱国主义教化。 教法建议 1.加强试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试验做适当的改进,如试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试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试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视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试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试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

20、。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视察和试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加。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化的好素材。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

21、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视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试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试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视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视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

22、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探讨 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依据所学学问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溢验Na2O2溶于水后 作有色织物的漂白试验,有色织物褪色。 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起先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

23、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分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试验。 演示试验第32页试验2-7试验2-8 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试验 通过视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改变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

24、和CaCO3相像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像的性质: “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驾驭元素、化合物学问,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驾驭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依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 H2、 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

25、热时的反应,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 依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驾驭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缘由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

26、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残留固体质量,n值,NaHCO3质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CO2? (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关习题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缘由:溶解度:Na2CO3 > NaHCO3 溶质的质量:2NaHCO3>Na2CO3 (168>106) Na2CO3+CO2+H2O=2NaHCO3 溶剂:反应消耗水,使溶剂削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