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典故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典故例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典故美食典故:东坡肉 菜品简述: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 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宠爱。 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非常美味。 菜品起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
2、堤保城。 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引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 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愿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人们起先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 “东坡肉”美名渐渐传遍全国。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著名全国。 美食典故:腊味合蒸 菜品简述: 腊味
3、合蒸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是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 腊味合蒸以各种腊熏制品同蒸,风味独特,是湘菜中传统风味名菜。此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色泽红亮,柔韧不腻,稍带厚汁,且味道互补,各尽其妙。 相关典故: 腊味合蒸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它的成名相传还与一位乞丐有关。从前,在湖南一小镇上有家饭馆,店主刘七为躲避财主逼债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 一日来到省城,因时近年关,人家就把家里腌制的鱼肉鸡拿点给他。刘七见天色已晚,早已饥肠辘辘,便把腊鱼、腊肉、腊鸡等略一洗净,加上些许调料装进蒸钵,蹲在一大户人家屋檐下,生起柴火蒸开了。 此时大户人家正在用餐,且席上嘉宾满座。酒过三巡,
4、菜已上足,忽又飘来阵阵勾鼻浓香。主子忙问家童,还有何等佳肴,快快端来。家童明知菜全上完,怎有遗漏?但还是跑进厨房,真的闻到一股浓香从窗外飘来。他抓紧打开后门观看,只见一乞丐蹲在地上,刚掀开热气腾腾的蒸钵盖,打算受用。 家童二话不说,上前端起蒸钵就走。刘七一急,紧追而来。一客人见刚出炉的蒸钵,忙伸箸夹进嘴里,连说好吃。却说此客人乃当地富翁,在长沙城里开一大酒楼。于是当面问明刘七身份,带他回去在自家酒楼掌勺,挂出“腊味合蒸”菜牌,果真引得四方食客前来尝鲜。从今“腊味合蒸”作为湘菜留传下来。 美食典故:麻婆豆腐 菜品简述: 麻婆豆腐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 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
5、、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 菜品典故: 相传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 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清傅崇矩著)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园、钟汤圆等店齐名的23家“成都之闻名食品店”。 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菜品特点: 色泽淡黄,豆腐嫩白而有光泽。 有人用“麻、辣、烫、鲜、嫩、香、酥、活”等八个字来形容这道菜,颇为形象地概括了它的特点。现在国内外的川菜馆都以经营此菜来招揽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