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称赞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称赞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1 山中雪后 郑燮 清代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 早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注释 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 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赏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说早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溶
2、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似乎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早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毅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明哲保身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2 雪梅其二 卢梅坡 宋代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
3、作非常春。 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假如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特别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明丽多姿,生气蓬勃。 简析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行,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漂亮的春色。诗人认为假如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3 北风行 李白 唐代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
4、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 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大大的,犹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漂浮在轩辕台上。 在幽州十二月天思念远方丈夫的思妇,不唱歌了,也不说笑了,成天双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视着来往的行人,想到
5、夫君还在那苦寒的北方前线心中凄苦哀怨。 临别时你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始终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恒久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犹如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遮天蔽日,无边无垠。 注释 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闻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6、。 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寒冷的景象。 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哀痛、愁闷的样子。 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鞞靫(bngch):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 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凄惨的遭受和凄凉的心情
7、。裁,消退。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斗争罪恶,怜悯人民苦痛的新主题,从而给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经常借助于神话传闻。“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
8、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呈现的幽冷寒冷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非常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相互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情的情感,自由豪放的特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
9、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运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阔北方详细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
10、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忧。这里没有对长城作详细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特别忧虑担心。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逆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予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怜悯。因
11、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苦痛的无望心情。 诗到此好像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行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行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显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剧烈感情。北
12、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辨别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剧烈的震撼人心的力气。 这首诗胜利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原委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恳在里面,使我们立即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假如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
13、情至之语”。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行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剧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剧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诗薮)。 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4 阁夜 杜甫 唐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千家 一作:几家)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音书 一作:依依) 译文 岁末季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
14、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时常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孤独了。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 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起先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
15、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独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安慰。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16、。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际,指夔州,又有沦落天际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洪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斗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特别清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
17、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观赏,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概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厚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马上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时常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宏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哀痛。 “卧龙”
18、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孤独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心情。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阔人民每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
19、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事实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冲突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一直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赞扬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5
20、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唐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当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注释 邯郸(Hnd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休息的地方。 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夜深:犹深夜。 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
21、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致新颖,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庆。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其次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给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
22、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干脆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惦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肯定也过得很不开心。当自己抱膝灯前,惦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详细“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袤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验的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许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妙新奇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致新颖: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到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赞扬冬天的古代唯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