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范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1415页例6、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己探究,理解并驾驭梯形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2.学生通过操作和视察,发展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思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学生在探究发觉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觉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在探究中理解梯形的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剪下书上第117页的梯形。 探究方案: 一、自主打算 你能想方法求出下面
2、梯形的面积吗?(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你准备怎样做,与同学沟通。(可以在图上画一画) 假如要你探究三角形的面积,你准备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探讨? 我想转化成 二、自主探究(剪下课本第117页的6个梯形) 1.拼一拼:剪下的梯形中,哪两个梯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动手拼一拼。 2.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求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再填写下表。 3.想一想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三、自主应用 试一试:一块梯形麦田,上底36米,下底54米,高40米。这块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自主质疑 说一说 (1)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有什么疑问? (2)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日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探究沟通 1.出示例6,沟通梯形的面积。 (1)组织汇报:面积是多少。 (2)组内沟通,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组织全班沟通。 2.出示例6,沟通梯形面积的探究状况。 (1)小组沟通:比照例6的表格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拼的,怎么填的?探讨并沟通例6下面的问题。 (2) 全班
4、沟通:指名上台展示拼法,并比照拼图说一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总结归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则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学生在书上完成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3.沟通“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梯形图,你是怎么求这块梯形的面积的?先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及计算的结果。 (2) 全班沟通
5、:梯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除以2? 4.完成 “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沟通: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依据梯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假如已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假如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学生自己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 (2)同桌沟通:你是怎么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的? (3)全班沟通:由于这四个梯形的高都相等,只要比较它们上、下底的和是否相等。除左边第3个之外,其余梯形的面积都相等,因为它们上、下底的和都是8厘米,高都是4厘米。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学
6、生独立计算后再集体沟通结果。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 出示零件的示意图,全班探讨沟通:怎么理解“横截面”?指出图中零件中的横截面在哪里? (2) 小组沟通:这个零件的横截面是什么形?它的上底、下底、高各是多少?怎样求这个横截面的面积? (3)学生独立计算后再集体沟通结果。 (4)学生订正。 四、总结延长、组织阅读。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阅读教材第15页最终的内容,并动手画一画。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 = 梯形的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 = 梯形的高 梯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 =
7、 (上底+下底)高2 s=(a+b)h2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2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分,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别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驾驭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视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识天平不相识天平的学生相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假如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知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
8、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假如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知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视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探讨和沟通: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细致视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
9、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沟通。要告知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须要提示同学们留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驾驭求的方法. 2.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会依据实际须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难点 会依据实际须
10、要求小数乘法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口算 0.210.4 30.6 2.54 0.17-0.08 0.20.3 1.20.05 0.4320 0.510 (二)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 新课 老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选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发票,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 (学生试做) 老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日的学问,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究 (一)出示例5 粮库小麦收
11、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1.请同学依据题意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2.探讨: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3.老师介绍“四舍五入法” 4.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关于求近似值的方法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查看资料,看谁找的多,找的全. 五、巩固练习 (一)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二)一种面粉的价格是每千克1.92元,买1.4千克应付多少元? (三)出示图片:发票,由学生完成.
12、(四)思索题: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六、课后作业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得数保留整数.) (二)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成为5.70,这个数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 例5、粮库小麦收购价是每千克0.967元.小红家今年卖了小麦492千克,应得小麦款多少元?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帮助营业员阿姨开发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关于
13、的探究活动 1.班内开展一次“用自己零花钱,捐献希望工程”的活动,把每人捐款状况记录在黑板上(钱数用小数表示),请同学帮助算出总钱数(得数保留整数) 提示:假如有捐款数目相同的,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计算。 2.在家长的陪伴下,带着计算器完成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计算出所共费的总钱数。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 2、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驾驭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明白详细状况详细分析的道理,培育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驾驭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
14、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打算:计算机协助教学软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通过电脑演示了解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 电脑演示一声枪响后,两人相向而行,相遇前停下来。 提问:一声枪响后,你看到了什么?留意他们的动身时间和运动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同时动身、相向而行)假如他们接着走下去,结果可能会怎样?(相遇、不相遇就停下来、相遇以后相交而过)结果原委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接着视察。 电脑演示两人相遇。(板书:结果相遇) 谁能完整的说说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评析:运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同时动身、
15、相向而行 、结果相遇这几个相遇问题的几个基本要素,为例题教学扫除了文字障碍。并且通过生动形象卡通画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 2、揭示课题: 像这样,两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动身,相向而行,最终相遇,我们称这样的问题为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过去我们学过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你们还记得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 间、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今日探讨的相遇问题中,运动物体变成了两个,他们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日咱们就一块儿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引导探究,教学新知 (一)教学打算题。 1、电脑配音显示打算题。 我是张华,我
16、的速度是每分60米。我是李诚,我的速度是每分70米。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他俩同时从家里动身,向对方走去。下面是他们两人走的时间和路程的改变状况表。请同学们先看动画,再完成下表,然后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走的时间 张华走 的路程 李诚走 的路程 两人所走 的路程和 现在两人 的距离 1分 60米 79米 2分 3分 探讨:动身3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说明白什么? 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视察填表,探讨分析。 (1)学生填写表格,并探讨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2)全班校对答案。提问:2分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260米你是怎样计算的?(120+140=260米30
17、2=260米) (3)学生回答探讨的两个问题。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视察、填写、探讨,发觉了两个物体同时动身、相向而行,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恰好就是两家的距离。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自己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评析:在打算题教学中,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视察、填写、探讨,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两人所走的路程与两家距离的关系,为探讨解题方法作了充分的打算,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二)教学例5。 1、电脑出示例5及线段图: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学生尝试解答,两生上台板书。 654 +
18、704 (65 + 70)4 =260 + 280 =1354 =540(米) =540(米) 3、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 请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题中只有一个4,为什么算式中出现了两个4? 师:经过4分两人相遇,说明相遇时两人都行了4分,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时间称为相遇时间。相遇时间在这种解法中要用到两次。 请用其次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又是什么? 评析:在学生已驾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关系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通过自己探究,寻求出解答求相遇路程的思路,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决问题的实力。 4、通过电脑演示强化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
19、们知道,相遇问题中求路程有几种解法?请看屏幕。 电脑演示:一种是先求出小强走的路程和小丽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得到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也就是两家的距离;另一种解法是先把小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小丽每分所走的路程加起来,得到每分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因为经过4分相遇,再乘以相遇时间4,就得到了4分所走路程的和,也就是两家的距离。 评析:通过大屏幕色调艳丽的线段闪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第一种方法的理解;速度和的概念是其次种解法的难点,通过将两人每分各行的路程移动、合并,形象地揭示了速度和的内涵。教者敏捷地利用多媒体图象的移动、合并、返回的运动特点,揭示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其次种方法的理
20、解。 5、总结数量关系式: 请同学们视察这两种解法,你更喜爱哪一种?依据这种解法你发觉在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和、相遇) 有了这个数量关系式,你知道相遇问题中路程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6、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依据题意连线。 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两车相遇。 442.5 两人的速度和 522.5 两地的距离 44 + 52 相遇时甲车所行的路程 (44 + 52)2.5 相遇时乙车所行的路程 442.5 +522.5 2、用两种方法解答。(59页做一做第1题) 3、只列式不计算
21、。(练习十三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反馈中引导学生把第2题与前面的习题比较,明确虽然两车运动方向、动身地点等状况与前面习题不同,但它们都是求两个物体所行路程的和,都可以用速度和时间=路程得到。 评析: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有层次,目的性强。先通过连线题强化相遇问题中的各个概念;然后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应用题,实现学问、技能和方法的迁移;最终解决有改变的相遇问题,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重点突出,一题一得,既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闯关嬉戏,拓思创新: 电脑演示闯关画面,配音出示嬉戏规则。 1、第一关:猫和老鼠从两地相向而行,猫每分跑50米,老鼠每分跑6米。跑了
22、2分,还相距120米,求两地相距多少米? 提问:用速度和乘以时间得到了路程,为什么还要加120? 2、其次关: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第三关: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行40米,乙每分行45米。相遇以后相交而过,走了4分,两人相距90米,求两地相距多少米? 提问:为什么每一种算法都要减90? 4、小结:今后同学们在解答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时,首先要弄清他们运动的时间、方向和结果,再敏捷运用相遇问题的思路进行解答。 评析:首先,通过嬉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在
23、乐中学习;其次,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敏捷应用所学学问解答问题,让学生明白详细状况详细分析的道理,培育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案设计5 分数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理解和驾驭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2.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思索和抽象、概括的实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相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驾驭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日我们接着学习分数的有关学问。 二、导入新课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
24、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视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 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视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视
25、察 转化成 , 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改变? (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视察 例2.比较 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视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视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改变规律。(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老师板书: )(2)你们分析一下, 、 各用什么样的方法就都可以转化成 了呢? 三、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视察前面两道例题,你们从中发觉了什么改变规律? “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26、),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为什么要“零除外”? 3、老师小结:这就是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4、谁再说一遍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板书字母公式: 四、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学问相类似? (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相类似。)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2)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进行除法简便运算,可以解决小数除法的运算。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目的是加深对分数的相识,更主要的是应用这一学问去解
27、决一些有关分数的问题。例3 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板书: 老师提问: (1) ?为什么?依据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乘上6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也要乘上6.所以, ) (2)这个“6”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12,2“6”=12,也可以看12是2的几倍:122=6,那么分子1也扩大6倍) (3) ?为什么?依据的什么道理?( ,因为分母24除以2等于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10也得除以2,所以, ) (4)这个“2”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想:24?=12,24“2”=12.也可以想24是12的2倍,那么分子10也应是新分子的2倍,所以新的分子应
28、是102=5) 五。课堂练习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 的分子增加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当增加几?你是怎样想的? 5、请同学们想出与 相等的分数。规律:这个分数的值是 ,然后只要按自然数的依次说出分子是1、2、3、4、分母是分子的4倍为:4、8、12、16多数个。 六、课堂总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肯定要驾驭好。 七、课后作业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