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最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中考物理必考学问点1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 2.通常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的凹凸) 响度(声音的大小) 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依次)。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
2、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样)。 12.平面镜成像试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空中楼阁、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
3、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假如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必考学问点2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变更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随意的,被探讨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
4、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确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平安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推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更的两种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变更
5、,或都变更,运动状态变更。 假如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变更。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必考学问点3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变更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变更力的方向。 5.推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有力 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肯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
6、,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着陆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必考学问点4热学 1.试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运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猛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
7、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上升内能肯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肯定上升(错,冰变为水)。 10.变更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必考学问点5压强学问 1.水的密度: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
8、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同一液体 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白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缘由: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移、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移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返回书目>>> 中考
9、物理必考学问点6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干脆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状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 8.平安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变更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变更电阻的。 12.利用
10、欧姆定律公式要留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必考学问点7磁场学问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动身,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
11、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旁边。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学问点与解析 物体在振动,我们“不肯定”能听得到声音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肯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
12、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假如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肯定”下沉 解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状况,下沉、悬浮、漂移,究竟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依据f浮=v水g和g=v物g,因为水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渐渐减小) 3、漂移,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移。(挖空
13、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上升了,“不肯定”是汲取了热量 解析: 物体汲取热量,最干脆的改变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假如汲取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改变,即分子势能不变,只变更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上升,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上升; 2、假如汲取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汲取热量,但温度并不上升,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改变,所以状态改变的同时,温度也上升。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
14、肯定”发生变更 解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变更物体的形态;2、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肯定运动状态发生变更。 其次,即使力的效果是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变更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确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肯定变更(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变更)。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肯定不变更(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肯定”对物体做功 解析: 力对物体做功必需同时满意两个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行。 依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
15、“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肯定”有磁性 解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状况: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可能是磁体。 “pz220v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肯定”是40w 解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能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
16、,寿命缩短易烧毁。 浸在水中的物体“不肯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解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 例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肯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解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gh是特地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肯定时,液体产
17、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依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确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vg=ghs=f。而容器的形态有许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广口式容器:fg液缩口式容器:fg液)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学习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定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赐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
18、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肯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学问。那做多了题就肯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动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朝气械仿照,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索性、敏捷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肯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实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如同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果和质
19、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肯定的题量赐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娴熟驾驭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详细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验审题(理解题意),解题(详细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敏捷的,因题而变。可能
20、是简洁的,也可能是困难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奇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返回书目>>> 中考物理记忆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分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依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运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依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返回书目>>> 学考物理必考学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