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端午作文600字七年级范文.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540889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又逢端午作文600字七年级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又逢端午作文600字七年级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又逢端午作文600字七年级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又逢端午作文600字七年级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又逢端午作文600字七年级作文又逢端午1 端午节,春光明媚,在别人高兴奋兴庆祝端午;在别人怀着哀痛的心情纪念屈原的时候,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庆祝,去纪念。全中国都为这一节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们也不会例外。 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小河九龙的黄山。在九龙庙里,有种很阴森的感觉,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位住在寺里的人,他们护着庙,守护着这个传闻。在房屋的四周总会看到那些有爱心的人的名字,他们捐的钱或多或少,只要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就行。贵在付出,不求数量。在屋里,我们看到的只有佛祖们,他们个个神采奕奕,见到他们,心里就会有种欲望,那就是买只香拜拜。其实每进一间屋子,自己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时我

2、会限制自己,保持这庙的安静。我们在这拍了照留做纪念。 唉!说来惭愧,身为小河人,竟不知有这么漂亮的景观,要不是这次活动,我唯恐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么壮丽的风景。我们围着黄山转起来了,原来黄山这么大,突然,我们的视线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风景线啊!在这个角度看山脚下,真是一览众山小。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那山脚下的房屋整整齐齐排列着,庄稼也独具匠心,还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几位大小孩在河里游戏,想象的出他们应当玩的不亦乐乎。这样一个别有风味的景色当然不能错过,留下作纪念这个是必需的。 每年清明,九龙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黄山,把整个九龙围得水泄不通,就像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也不会少一个

3、,因为人们恒久也不会遗忘一个古老的传闻:曾经唐太宗在此数龙,可他数来数去恒久只数到九条龙,他偏偏把自己是条龙给忘了,因此这里被称为“九龙” 要说历史悠久,那还是青城那边的银杏树,听说那里本有两棵银杏树,有一棵特别大,须要五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一圈,惋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两半了。另外一棵现在已有八十几年了,长的那么高大,它的存在伴随着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现在的是重新改造了。虽然未能进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里面的风气。 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他让我们在惊慌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放松,让自己变成一只小鸟,自由的翱翔。 作文又逢端午2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闻,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

4、,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晰,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告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异:“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好像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

5、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安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始终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

6、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惋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瞬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作文又逢端午3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让我给你们讲一讲。 从前,有一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次,他进京去办事,看到国家变的特别衰败,就投汩罗江自杀。临死前,他还写一首诗。人们为

7、纪念这个爱国诗人,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设成端午节。 端午节主要内容就是划龙舟、包粽子。 赛龙舟的场面很喧闹,河岸边被挤的水泄不通。只听枪声一响,船上的人舍命的向前划,而河岸边满是加油声。 包粽子,就是用竹叶包,用糯米作馅。包的时候很粘手,不是专业人员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节,人们还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孳生。 相传龙舟竞赛是为打捞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虾蟹吃饱,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作文又逢端午4 掰掰指头算算,离端午节也没剩下几天了。 五月五,一九九九年农历的五月五,是我的破壳日。注定了,我与端午节有不一般的关系。端午节,端阳节,勾起

8、了我的回忆。 “挂蛋袋”的回忆 “君君,你农历生日要到了,妈妈送你一个东西。” “咦?这是什么?”我盯着那个东西,这是一个用五彩的毛线编织而成的小小的,像网一样,下面垂着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毛线,像马尾辫一样垂下来,上面用一根毛线连接,可以挂在颈项上。 “这个袋子里可以放鸡蛋,过端午节用的。端午节正好也是你生日嘛,呵呵。” “似乎很好玩。” 我的手里把玩着那个袋子。当时我其实并不怎么在意它,我跟本就没有想过,现在它在我眼中的地位。 说实话,我从未用过这个袋子,是不舍得用。我始终珍藏着它,什么关于曾经的东西我都可以抛弃,可就是狠不下心来扔掉它。也不知是为了纪念什么。是纪念那个许久不曾谋面的人,还是

9、纪念我渐行渐远的童年。 粽香情结 “那个,小肉粽来一个。”“好嘞。” “老奶奶粽子店”是我最喜爱的一家粽子店,准确的说,是最喜爱那里的肉粽。全部粽子中,我最喜爱的便是肉粽。而在肉粽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就是老奶奶家的。 最近几日,仿佛已经闻到了熟识的粽子香,还有粽叶的香,都在空气中充满开。走过许久不曾走过的路,买一两个小肉粽,当心的剥开粽叶,忍着烫手的温度抓着粽子,一口一口细细品着。香甜的糯米,还有瘦肉,全都把我深深的吸引。细细咀嚼着,熟识的粽子的味道便在口中溢开,让人极其想吃,却又极其不舍得吃下这粽子。 这样的粽子,比三全的速冻粽子得好上多好哇? 真的,除了老奶奶家的肉粽,别的粽子我一概不喜爱,

10、也不知是不是从小吃到大习惯了。反正,我就是喜爱这样的粽子,就是喜爱这样饱含着回忆的粽子。 在这个我第一个离开童年的端午节里,也就是第一个离开童年的生日里,我像是变了。 又逢端午。 作文又逢端午5 窗外的雨,照旧淅淅沥沥的下着,空气有些冷,虽然已过夏至 空气里又充满了端午节的气息,那个古老的节日,那些古老的风俗至今照旧在我的记忆里。 家乡在秦岭一带,端午节风俗既传承了北方的精华又不乏南方的色调,但无论怎样,端午是肯定要吃粽子的,在我们这里,端午的前几天,可喧闹了,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蓼叶(一种包粽子的草本植物叶),蒸酒米,盘算着究竟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珑,粽

11、肉晶莹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乡吃粽子也肯定要放点糖,粽子煮好了,把蓼叶剥掉,放在碗里,撒上点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软软,散发着淡淡的蓼叶的芳香,吃到嘴里,更是润滑爽口,糯米的芳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节的那天,其实家家户户都忙着走邻串友去了。提着几个粽子到亲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愿。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家吃过早饭才动身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这家的端午饭食最丰富的,也算是为了庆祝一家人团聚吧,总会有十几样农家小菜。吃饭时,大人们总喜爱把菜夹过来盛过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顾,一家人,还讲什么客气,想吃什么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饱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亲戚,家乡的端午节其实还有许多风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黄酒都慢慢近了,时代在改变,端午的习俗也在静静地发生一些改变,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慢慢多了,但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终究不会变更 雨还在下着,清亮,树木变得葱郁。端午节快来了,或许,今年的端午节是不同寻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