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152560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16.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6.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分析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16.1.1【条文说明】考虑到目前使用方法的普遍程度和可操作性,本规程将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法)简称为低应变法。其余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6.1.2 被测桩的桩长范围,应结合现场试验确定。16.1.2【条文说明】根据低应变法的实际应用情况看,现场检测中,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同条件下的波形特征比较识别出桩底反射信号,分析被测桩的桩长范围。这里所说的现场试验包含规程 16.4.1 条的内容。若桩过长(含长径比较大)或灌注桩桩身阻抗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或预制桩存在接桩缝隙

2、等情况时,往往应力波尚未传到桩底,其能量已完全衰减或提前反射,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此时,尽管无法对整根桩的完整性作出评价,但若被测桩桩长范围内存在缺陷,则实测信号中必有缺陷反射信号,低应变法仍可用于查明被测桩桩长范围是否存在缺陷。16.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16.2.1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基桩动测仪JG/T 3055 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16.2.2 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 。16.3 现场检测现场检测16.3.1 被测桩(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强度应符合本规程第 4. . 条第 1 款的规定。2桩

3、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3桩顶面混凝土应平整、密实、无积水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16.3.2【条文说明】通常,被测桩的桩头的状态直接影响测试信号和分析判断结果的质量。对被测桩(试件)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C“低应变检测试件处理技术要求” 。16.3.2 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设定桩长、预设桩身波速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 1024 点。2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大于 2L/c 时刻后延续不少于 5ms。3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4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5预设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

4、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平均值初步设定。16.3.2【条文说明】对于时域信号,采样频率越高,则采集的数字信号越接近模拟信号,越有利于缺陷位置的准确判断,一般应在保证测得完整信号(时段2L/c+5ms,1024 个采样点)的前提下,选用较高的采样频率或较小的采样时间间隔。但是,若要兼顾频域分辨率,则应按采样定理适当降低采样频率或增加采样点数。根据反射波的反射特征,可以从时域波形中识别出桩底反射或缺陷反射,同时就确定了桩底的反射时间 T 和缺陷反射时间 tx。根据 T =2L/c,只有已知桩长 L 才能计算波速 c,或已知波速 c 计算桩长 L。因此,设定桩长应以实际记录的施工桩长为基础,取测点至桩底的距

5、离。设定桩长和设定桩身截面积均应源于施工记录。桩身波速取值可在预设桩身波速的基础上,根据实测 T 重新设定或按16.4.1 条确定的波速平均值 cm设定。16.3.3 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桩顶平面上均匀对称布置检测点,检测点的数量为:当桩径600 mm 时,不少于 2 点;当桩径600mm且1000 mm 时,不少于 3 点;当桩径1000 mm 时,不少于 4 点。2 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激振点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两者宜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保持合适的距离。3 用耦合剂粘结传感器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安装后的传感器与桩顶面垂直。4 激振方向与桩轴线方向平行。5 通过现

6、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16.3.3【条文说明】本条是为保证获得高质量实测信号而提出的措施,传感器安装点与激振点布置示意如图 1。图 17-1 传感器安装点、激振点布置示意1 桩径增大时,桩截面各部位的运动不均匀性也会增加,桩浅部的阻抗变化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故应增加检测点数量,使检测结果能全面反映桩身结构完整性情况。2 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点应远离钢筋笼的主筋,其目的是减少外露主筋对测试产生干扰信号。若外露主筋过长而影响正常测试时,应将其割短。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激振点位置及两者之间的合适距离,以采

7、集到稳定且清晰的实测曲线为控制目标。相对桩顶横截面尺寸而言,激振点处为集中力作用,不可避免地产生表面波和横波的干扰(当锤击脉冲变窄或桩径增加时,这种由三维尺寸效应引起的干扰加剧) 。传感器安装点与激振点距离和位置不同,所受干扰的程度也不同;对混凝土实心桩,当检测点位于距桩中心约 2/3 半径R 时,所受干扰相对较小;对空心桩,当检测点与激振点平面夹角约为 90时也有类似效果。当安装点与激振点距离或平面夹角增加时,将增大锤击信号与响应信号的时间差,造成波速或缺陷定位误差。3 传感器用耦合剂粘结时,粘结层应尽可能薄;必要时可采用冲击钻打孔安装方式。4 当预制桩、预应力管桩等桩顶高于地面很多,或灌注

8、桩桩顶部分桩身截面很不规则,或桩顶与承台等其他结构相连而不具备传感器安装条件时,可将测量传感器安装在桩顶以下的桩侧表面,且宜远离桩顶。(a)(b)(c)t1t1t1t2t2t2图 17-2 不同锤头作用下的时域波形(4040cm 方桩)(a) 手锤; (b)带尼龙头力锤; (c) 细金属杆5 通过改变锤的重量及锤头材料,可改变冲击入射波的脉冲宽度及频率成分。锤头质量较大或刚度较小时,冲击入射波脉冲较宽,低频成分为主;当冲击力大小相同时,其能量较大,应力波衰减较慢,适合于获得长桩桩底信号或下部缺陷的识别。锤头较轻或刚度较大时,冲击入射波脉冲较窄,含高频成分较多,较适宜于桩身浅部缺陷的识别及定位。

9、参考波形如图 2。16.3.4 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检测点记录的信号特征应相似,且有效信号的数量不宜少于 3 个。2 实测信号能够基本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3 实测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4 当多次及不同检测点实测信号重复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增加检测点数量。5 同一工程的同一批试桩的现场检测操作宜保持相同工况。16.3.4【条文说明】对在同一根桩上采集的若干实测信号的形态、特征进行相似性比较,是低应变检测信号采集和筛选环节中的重要环节。每个检测点有效信号数量不宜少于 3 个,并进行叠加平均提高信噪比。应合理选择测试系统量程范围,特别是传感

10、器的量程范围,避免信号波峰削波。为了能对室内信号分析发现的异常提供必要的比较或解释依据,检测过程中,不仅要对激振操作、传感器和激振点布置等某一条件改变进行记录,也要记录桩头外观尺寸和混凝土质量的异常情况。16.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6.4.1 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 5 根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式计算其平均值:(16.4.1- niicnc1m11)(16.4.1-TLci20002)式中 cm桩身波速平均值(m/s) ;ci第 i 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 m/s) ,且ci

11、cm/cm5%;L 测点下桩长(m) ;T 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n 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2当无法按上款确定时,波速平均值可根据本地区相同桩型及成桩工艺的其他桩基工程的实测值,结合桩身混凝土的骨料品种和强度等级综合确定。3当桩身具备沿桩长方向间隔一可测量的距离安置两个传感器的条件时,通过两个传感器的响应时差,计算该桩段的波速值,以该值代表整根桩的桩身波速值。这一可测量的距离不宜小于 2 米。取不少于 5 根同样方式获取的桩身波速值按照式(16.4.1-1)计算出 cm。16.4.1【条文说明】桩身波速及其平均值 cm。波速除与桩身混凝土强度有关外,还

12、与混凝土的骨料品种、粒径级配、密度、水灰比、成桩工艺(导管灌注、振捣、离心)等因素有关。波速与桩身混凝土强度整体趋势上呈正相关关系,即强度高波速高,但二者并不为一一对应关系。考虑到二者整体趋势上呈正相关关系,且强度等级是现场最易得到的参考数据,故对于超长桩或无法明确找出桩底反射信号的桩,可根据本地区,经验并结合混凝土强度等级,综合确定波速平均值,或利用成桩工艺、桩型相同且桩长相对较短并能够找出桩底反射信号的桩确定的波速,作为波速平均值。有条件时,可以测量两个传感器的响应时差,计算该桩段的波速值。示意图见图 17-3。图 17-3 通过两个传感器的响应时差计算波速值16.4.2 桩身缺陷位置应按

13、下列公式计算:(16.4.2-1)ctxx20001式中 x 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 ; 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c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 ,无法确定时用cm值替代;16.4.2【条文说明】本方法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是有误差的,原因是:缺陷位置处 tx 存在读数误差;采样点数有限时,采样时间间隔的误差;波速确定的方式及用抽样所得平均值 cm 替代某具体桩身段波速带来的误差。其中,波速带来的缺陷位置误差 x = xc/c(c/c 为波速相对误差)影响最大,如波速相对误差为 5%,缺陷位置为10m 时,则误差有 0.5m;缺陷位置为 20m 时,则误差有1

14、.0m。还存在另一种误差,即锤击后应力波主要以纵波形式直接沿桩身向下传播,同时在桩顶又主要以表面波和剪切波的形式沿径向传播。因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点有一定的距离,接收点测到的入射峰总比激振点处滞后,考虑到表面波或剪切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得多,特别是大直径桩时,这种滞后从激振点起由近及远的时间线性滞后将明显增加。而波从缺陷或桩底以一维平面应力波反射回桩顶时,引起的桩顶面径向各点的质点运动却在同一时刻都是相同的,即不存在由近及远的时间滞后问题。所以严格地讲,按入射峰-桩底反射峰确定的波速将比实际的高,若按“正确”的桩身波速确定缺陷位置将比实际的浅。16.4.3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实

15、测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本规程表 4.5.1 的规定和表 16.4.3 所列实测时域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表 16.4.3 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时域信号特征2L/c 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2L/c 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类和类之间2L/c 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注 1: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得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参照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

16、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注 2:因软土地区的超长桩(长径比很大或桩周土约束很大、应力波衰减很快)或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匹配良好或桩身截面多变、渐变或预制桩接头缝隙影响等因素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应以实测信号中 2L/c 时刻前的特征为重点,识别设定桩长范围是否存在缺陷,并结合经验参照本场地和本地区的相似情况综合分析判定。注 3:灌注桩中出现对设计条件有利的扩径,不应判定为缺陷。16.4.3【条文说明】表 16.4.3 列出了根据实测时域信号特征、所划分的桩身完整性类别。完整桩和明显缺陷(单一、突变)桩,从时域信号反映的信息中分析判定较简单直观(图 4、5) 。多缺陷桩或渐变缺陷桩的信号则复杂些

17、,有的信号的确是因施工质量缺陷产生的,但也有是因设计构造或成桩工艺本身局限导致的不连续断面产生的,例如预制打入桩的接缝,灌注桩的逐渐扩径再缩回原桩径的变截面,地层硬夹层影响等。因此,在分析测试信号时,应仔细分清哪些是缺陷波,哪些是因桩身构造、成桩工艺、土层影响造成的类似缺陷信号特征。另外,根据测试信号幅值大小判定缺陷程度。缺陷程度除受缺陷本身大小影响外,还受桩周土阻尼大小及缺陷所处的深度位置影响,相同程度的缺陷因桩周土岩性不同或缺陷埋深不同,在测试信号中的幅值可能会大小各异。正因为存在注 1、注 2 所列的多种情况,对类桩的时域信号特征没有强制要求识别出“桩底反射波” 。当缺陷十分明显时,应仔

18、细对照设计桩型、地质条件、施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类桩还是类桩。不仅如此,还应结合基础和上部结构型式对桩的承载安全性要求,考虑桩身承载力不足引发桩身结构破坏的可能性,确定缺陷程度,不宜仅依赖实测曲线。T = 2L/c V(mm/s) t(ms) 图 17-4 完整桩典型时域信号特征tx =2x/c T= 2L/c V(mm/s) t(ms) 图 17-5 明显缺陷桩典型时域信号特征16.4.4 对于混凝土灌注桩,应区分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的一次反射与扩径突变处的二次反射;或当桩身存在不止一个阻抗变化截面(包括桩身某一范围阻抗渐变的情况)时,都应结合成桩工艺和地质条件综合

19、分析判定被测桩的完整性类别。16.4.4【条文说明】当灌注桩桩桩身截面(阻抗)渐变或突变,往往在阻抗突变处的一次或二次反射主要表现为类似明显扩径、严重缺陷或断桩的相反情形,容易造成误判。因此,应结合施工情况、地层情况综合分析加以区分;无法区分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判定。对当桩身存在不止一个阻抗变化截面(包括桩身某一范围阻抗渐变的情况)时,由于各阻抗变化截面的一次和多次反射波相互迭加,除距桩顶第一阻抗变化截面的一次反射能辨认外,其后的反射信号可能变得十分复杂,难于分析判断。16.4.5 对于嵌岩桩,桩底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其他方法核验桩底嵌岩情况。16.4.5【

20、条文说明】对嵌岩桩,桩底沉渣和桩端持力层是否为软弱层、溶洞等是直接关系到该桩能否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虽然本方法不能确定桩底情况,但理论上可以将嵌岩桩桩端视为杆件的固定端,并根据桩底反射波的相位判断桩端端承效果,也可通过导纳值、动刚度的相对高低提供辅助分析。采用本方法判定桩端嵌固效果差时,应采用静载试验或钻芯法等其他检测方法核验桩底嵌岩情况,确保基桩使用安全。16.4.6 需要时,在实测信号不得因尺寸效应、测试系统频响等因素产生畸变的前提下,宜按下列规定对实测曲线进行拟合计算,作为辅助的分析手段:1桩顶横截面尺寸应按现场实际测量结果确定。2通过同条件下、截面基本均匀的相邻桩曲线拟合,确定引起应力

21、波衰减的桩土参数取值。3宜采用实测力波形作为边界条件输入。 16.4.6【条文说明】至目前,对实测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只是一种辅助的分析手段。其原理是:设定并调整桩身阻抗及土参数,通过一维波动方程数值计算,计算出的波形与实测的波形进行反复比较,直到两者吻合程度图 17-6 实测曲线拟合计算实例达到满意为止,从而得出桩身阻抗的变化位置及变化量大小。16.4.7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的进一步判定应结合其他方法分析: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或无法进行准确评价。2设计桩身截面多变或渐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3实测信号复杂且无桩底反射波,软土地区长径比很大或桩周土约束很大的

22、混凝土桩。4实测信号复杂,在 2L/c 时刻前出现异常反射,但又不能判断是否属于正常接桩反射,不宜评价缺陷(含接桩)位置以下桩身质量的混凝土预制桩。16.4.7【条文说明】这是根据低应变检测技术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限制,与本规程有关验证检测的条文吻合。从技术上分析,不能对低应变法判断桩身完整性的准确程度期望过高,有些情况下的分析判断尚有经验成分,可以结合其他包括高应变、取芯、静载荷试验、开挖等多方位、多角度且适用的检测方法作出准确判断,对预制管桩还可采用孔内摄像检查。低应变检测虽然不一定能准确判断复杂情况下的桩身完整性,但至少应找出可能影响桩结构承载力的疑问桩。16.5 检检测测报报告告16.5.1 检测报告应包括本规程第 3.9 节规定。16.5.2 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 T(含 tx)取值;桩身波速取值;2 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3 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4 必要的说明和建议,比如对扩大或验证检测的建议。16.5.3 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曲线。16.5.3【条文说明】为了能在低应变检测报告中清晰地显示出波形中的有用信息,波形纵横尺寸的比例应合适,且不应压缩过小,波形幅值的最大高度不宜小于2cm,2L/c 的长度不宜小于 1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