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故事随笔散文精品.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521576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故事随笔散文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明节故事随笔散文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明节故事随笔散文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故事随笔散文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清明节故事随笔散文第一篇:清明节的故事700字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这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从我记事起先,每年清明节的这一天,母亲就让我换上军色的春装,带着纸钱,领着我上坟去。我们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担山,那儿离我家很远,要转好几道车。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很兴奋去上坟,因为母亲在坟前一烧纸钱,就管不着我了,我便满山遍野地到处玩,直到母亲把我拖上车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先,我去上坟不再又玩又闹了,而是逐个逐个地视察每一座坟。有一次我发觉在一座破烂不堪的坟前,从来没有纸钱烧过的痕迹。我很惊奇,就弯下腰,细致分辨碑上的文字,上面似乎刻着什么“生前曾参与过抗美援朝的战斗”,而且他还是个外乡人哩!咦,他

2、应当埋在烈士墓园吧!为什么上面没有一个亲属的名字?我带着疑问跑去新奇地告知母亲。母亲没有抬头,只是缓缓地说:“唉!你拿些纸钱去为他上坟吧!”我接过了母亲递来的一叠纸钱。走到了他墓前,一边往火里扔纸钱,一边喃喃地说:“从来没有人来为您上过坟,您肯定很孤独吧。我虽然不知道您叫什么,也不相识您,但您当年肯定是个功臣。如今尸骨却流落他乡,我为您烧一些纸钱吧”这时,一双手温柔地扶住了我的双肩,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母亲。她轻轻从我手中拿了一些纸钱,扔向火中,纸钱打着旋落在火中,一张,两张、四张今年又到清明白,由于母亲得了严峻的风湿性关节炎,她不能上坟了,而我一个人去她又不放心。于是我们就在室外烧纸钱,母亲扔

3、一些纸钱就说:“爹!您接着吧!小远(我的舅舅)拿着”纸钱只剩下最终一叠时,母亲把它递给我说:“小咏,你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烧吧,唉!没人给他上坟怪可怜的。”火光映着我的脸,我在心里说:“安眠吧!明年清明节时,我肯定为您去上坟!”一阵风吹了过来,把纸钱烧过的灰烬吹走了今年又逢清明节。其次篇:六年级写事:清明节800字“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季节,路上行人思念死去的亲人的失落心情的诗句。想起这句诗,我马上打开电脑查阅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哎呀,明天就是清明节。”我马上告知爸爸。爸爸叫我早些睡觉,明天去给爷爷上坟。想着给爷爷上坟,我久久不能入睡。其次天早上,我早早

4、地起了床,主动帮助爸爸整理上坟的祭品,又陪爸爸上街买了一大包纸钱、香蜡。一切打算就绪后,怀着对爷爷的敬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身了。路上,虽然先后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地、粉红的桃林、嫩绿的草地,但我总觉得心情有些沉重,兴奋不起来,我问爸爸:“我今日心情似乎有一些愁闷,不知怎的?”爸爸说:“你是被清明诗感染了。”来到爷爷坟前,我们把带来的酒食果品、香蜡纸钱等祭品放在坟前,先点燃三根香插在坟头正中的空地上,接着将点燃的两支红蜡烛插在三根香的两边,再渐渐地把纸钱焚化。我跪在坟前,一边焚化纸钱,一边轻声轻语地对着爷爷的坟墓说:“我们过得很好,不用为我们担忧,您在天之灵好好安眠吧,我会努力读书来报答您对爸爸的哺

5、育之恩的。”然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坟墓培土,一捧,两捧不知捧了多少,直到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掉到地上;我觉得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对九泉之下的爷爷的深深祝愿。我们在即将离开坟墓时,爸爸点燃了鞭炮,那“啪啪啪”的鞭炮声真像九泉之下的爷爷为我们在今日的华蜜大道上阔步前进鼓掌。在回来的路上,我静默地告知自己:我肯定要记住在爷爷坟前说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好好学习,每天向上。这是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清明节。第三篇:清明节,我们聊聊死亡与追思(可以给我一个理由吗?原创首发,我认为这篇有资格入选!还是说,关于悼念你们觉得过时了呢!)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往年的清明我都在家,陪爸妈一起去祭祀我

6、的长辈,风雨袭来照旧不不改初心,只是今年并未归家,在学校与父母通话聊寄思语。清明节意味着死亡与寄思。关于死亡的话题从古至今从未断过,死亡是永恒的消亡吗?死亡会带走人世间全部的存在,一切的记忆随风而逝吗?去年热度很高的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诉了一个有关死亡的追梦故事,里面有一句话是说“死亡并不是永恒的消亡,遗忘才是。”亡灵节是他们祭祀死去的人的一种方式,他们在人间载歌载舞,幽灵之境的他们会回到人间与家人团聚。“当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记得你时,你将彻底消逝”片中的猪皮哥消逝了,而埃克托在米格的帮助下并没有消亡,在阴间与家人华蜜的在一起。关于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的事,没有人可以活着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终

7、有一天会面临死亡的威逼。清明,中国青年报采访了四位医生,让我们重新相识死亡的意义。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存在,而在实力范围之外他们往往见证了多数的死亡,年轻人的老年人的因各种缘由离开的。“我们终将死亡,金钱、荣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善待四周的人,要努力地生活。”死亡是每个人在人世的终点,生命不行能有两次,但很多人连一次也不擅长度过。“你要很仔细的去每天思索你终将死亡这件事,你只有知道自己必死的时候,这种生命的热忱才能被激发出来”既然死亡无法避开,那就把生活过得精彩。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另一部韩国高分电影与神同行:罪与罚中阎罗大王所说的一句话亦值得我们深思,“活着做不到的事,死了才

8、来懊悔”。我们恒久不知道惊喜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请珍视活着的现在。同样,清明是祭祀先祖的季节,是祭祀与怀念,是也是缺憾和缅怀。爷爷是在高二时去世的,至今已数年有余,在他生前并无过多接触,他走后却总在梦里见到他。奶奶久病缠身,年后离家时她夺眶而出的眼泪,那一声殷切的呼喊至今仍在脑海中回转。对至亲之人是怀念是缺憾,对英雄先烈是致敬,是缅怀,是追思,是牢记。微博上共青团开展了“请给他们一分钟”清明祭英烈的活动。山青水明,阴灵可归,是他们让现在的我们有了岁月静好。中心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短视频,由7位播音员、主持人,诵读秋瑾、夏明翰、赵一曼、黄继光、雷锋、孔繁森、焦裕禄等先烈的家书或诗歌,追思英雄,缅怀先

9、烈。山河已无恙,魂安在九州。清明节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春游、祭祀、亲人团聚,也是对过去的追思与怀念,对现在的感恩与珍惜,对将来的期许与展望,一年又一年,不停行走,不忘回首。第四篇:清明节插柳的习俗1200字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到处成阴。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

10、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季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

11、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愿。杨柳是春天的标记,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蒸蒸而上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福。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似乎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妙祝福。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给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寒食原委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持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清明前后流传着许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春游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赓续交替,社会的嬗递改变,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给予

13、了新的内容。第五篇:清明节的由来与传闻1200字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起先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慢慢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季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闻: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14、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接连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赤胆忠心的人,始终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立刻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寻

15、,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办法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觉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如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

16、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敬重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其次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望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家立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特别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呼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明节故事随笔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