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最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1 运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驾驭课本基本学问,并能够建构基本学问体系。 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学问的理解、分析、归纳,并留意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 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状况及产生的缘由。 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削减的主要缘由。 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肯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和的总称。 2、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复原的特性,将
2、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3、的快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5、土地资源问题突出表现在和两方面。、和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峻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自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 我的怀疑: 探究案 探究活
3、动 探究活动: 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思索课本P22页活动12题。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爱护土地资源? 4、预料到2010年,,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意建设需求,特殊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冲突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这些资源枯竭,将影响到你生活的哪些方面? 当堂检测: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缘由是()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改变不大 B.北方
4、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潮湿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284543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2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终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学问,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
5、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学问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学问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 (2)实力目标 学生学会读图,驾驭读图方法,能绘制简洁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实力; 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相关地理现象。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六、重点难点分析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八、教学方法分析 微课教学法、分层
6、推动设问法、 九、学法指导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具打算及学具打算 1、多媒体课件2、导学案 十一、教学过程(节选)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师生活动 主要评价方式 参加式导入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背景音乐)“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让学生动手写出假如我是与水有关的诗歌,“即兴三两句”,并予以展示。 老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引起学生爱好。 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回顾旧知,并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地球因为有水而显得别出心裁,那么地球上的水按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呢?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屏,得出结论:地球上的水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284
7、542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3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在肯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
8、最终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难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学问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详细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
9、向。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发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说明,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关注中心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加对资源、环境的爱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加关切和爱惜 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
10、业布局特点,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依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依据区域内
11、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支配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区。雨
12、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意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简单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索: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足够,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须要施用农药,自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供应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
13、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很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 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溶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相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相宜发展林牧业。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袤,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四周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土壤肥沃广泛
14、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特殊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供应了重要机遇。 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接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
15、术水平高。 2、x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足够,土地资源广袤,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浇灌,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意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旁边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相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
16、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依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依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依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支配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84540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4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
17、.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分,初步相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缘由 二、实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学问、提取重点和找出学问间内在联系的自学实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索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得学问的实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留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缘由 教学工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
18、,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_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中学阶段接着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探讨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对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学问。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们对宇宙的探究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起先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
19、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觉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觉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全部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略 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耀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纳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态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几种常见的天体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
20、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试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略 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相互吸引;围绕旋转) 2、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很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略 (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
21、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银河系已如此浩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相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
22、类对宇宙的相识必定还会进一步扩展。 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索太阳系四周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略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1、九大行星 在太阳系中
23、,九大行星就似乎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很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略 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确定椭圆的形态。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
24、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依据所学的学问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别的地方。 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结合教材内
25、容,思索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略 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供应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四周,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
26、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依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特别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究。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探讨学习前人科学探究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谈谈感想。
27、 板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284541高一地理必修二地理教案5 一、学问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相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相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
28、;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相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般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学问,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缘由。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探讨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找寻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29、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找寻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惜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加关注人类将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4.通过欣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地球上为什么有相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相识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指导
30、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沟通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相识。 通过合作和沟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驾驭学问,培育实力,发展特性。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须要相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相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须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引入相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自主探讨、探讨沟通
31、 先依据同学们过去的视察体验,沟通对天体和宇宙的相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相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视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相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相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相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缘由。宇宙虽然无穷无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
32、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肯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楚。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依次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沟通点评 激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沟通、展示自己的见解
33、,但都需注意科学性,并使学生相识到人类相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究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究竟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究和探讨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殊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探讨、点评 1.相识地球作为行星的一般性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探讨)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
34、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相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其次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学问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态)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相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学问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实力。如,视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依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依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依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殊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别之处的结论。最终,以上
35、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别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别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觉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只提出,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特点的相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索生命生存须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沟通点评 第一步: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
36、生命的条件。 其次步: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改变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探讨沟通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别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须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一般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学科学问的运用(留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利用图表信息的实力(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实力(即条理性和科学性);采纳集体评议与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找寻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始终在为找寻“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觉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P.7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找寻外星人的方向。最终全班沟通。 说明:这里所谓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这个问题,须要依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以推断。活动只是给出了一种思索的线索,同学们的思索要力争富有创意,敢于“异想天开”。 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供应的思索线索探讨;再依据自己驾驭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其次步,感爱好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依据条件许可,参与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纳网上探讨、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