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作文550字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作文550字范本.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天祥的爱国事迹作文550字文天祥的爱国事迹1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生于公元1236年,去世于公元1283年,是南宋末年闻名文人、爱国大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状元及第,此后在仕途上几经沉浮,最终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别的不说,光说他能中学状元,便可以知道他的确是一个有实才之人。他一生沉沦,写下多数诗句,留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这样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虽然古代圣人说了这样一
2、句话,而古时之人将圣人之言看作真言,但是能真正做到杀身成仁之人,并不是许多。本文的主子公文天祥,可以算作此列。 文天祥过零丁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确是青史留名,被后世之人仰慕,成为闻名的民族英雄,忠义之人的典范。他青史留名并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于国家有益之事,亦或者获得了多少的成就,他之所以能留名青史便在于他舍小义而取大义,不在乎生死,而坚持了自己的心中大义。 文天祥始终都坚持抗元,这一点在南宋还没有倒戈元朝之时就已经存在。当时元军南下,进攻京师,长江上游告急,朝廷诏令天下勤王。这之前的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原来是一个身家富有,生活富足的公子
3、哥儿,但是在听到国家紧急之时,他痛心的贬谪自己,并且将自己的全部身家用来捐资募军,上京勤王。当时文天祥的大半友人都劝他不要去,终归时局紧急,打仗是一个会丧命的活计。但是文天祥却坚持领兵抗元,表现了自己的民族大义。 后来南宋倒戈,文天祥被伯颜关押,在被义士救出之后,文天祥仍旧坚持抗元。他率领天下义军,在江南苦战,拥护小皇帝,坚持抗元斗争。后来文天祥被元军所俘,元朝以高官厚禄相诱,希望他能倒戈元军。除此之外,元军还打上了亲情牌。当时文天祥的妻子与女儿也被元军所俘,在宫里做宫女。 他的女儿给他写了一封信,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倒戈,就能一家团聚,而自己的亲人也不用再受到虐待。但是他放弃了家族小义,而选择
4、了民族大义,他给自己的女儿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此事过后,文天祥从容赴死,被押解到柴市口斩首。他的夫人为其收敛尸首,在其衣带中发觉了他留有的话语,这就是史上闻名的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样一个将民族大义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人,无愧无古代君子典范。 不过文末小编要插一句,虽然文天祥坚持领兵抗元,是历史闻名的民族英雄。但是他文官诞生,并不熟识军事,也并不擅长于打仗。所以在与元军对抗之时,始终
5、都是败多胜少,而那少数的成功还多是没有遇见元军主力的状况下。所以我们佩服文天祥的气节,但是也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2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领兵抗敌,欲挽狂澜于既倒,不幸兵败被俘。在狱中他备尝艰苦,断然拒绝元人的诱降,至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文天祥的名篇正气歌气概磅礴。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后人的启发很大。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驾驭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登基,成
6、为宋恭帝。其次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紧急,朝廷连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马上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赞扬他“忠肝如铁石。”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见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值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挚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扬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倒戈派的刁难,最终未
7、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倒戈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抗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倒戈。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倒戈,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歼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阔军民肯定要同你们
8、抗争究竟。” 伯颜威逼说:“你文天祥若不老醇厚实倒戈,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龙潭虎穴!”伯颜特别愤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最终倒戈,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倒戈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愿接待他,他才不得不接着
9、往南奔跑。最终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主动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战胜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接着在南海一带抗敌。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坚韧反抗,最终全军覆灭,文天祥被俘。 元兵将文天祥押去见张弘范。张弘范敬佩文天祥的骨气,以礼相待,想让他降。但文天祥忽视,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软禁在军营中。当时张世杰正领兵在山抗击,张弘范知道张世杰最敬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
10、。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说:“我自己无力救父母,莫非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厚着脸皮,反复地威逼利诱,文天祥便将船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给了张弘范,诗中最终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过诗后,苦笑一声,只好下令强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军中摆酒庆贺,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说:“现在宋室已经灭亡,你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假如你能像对宋朝那样忠心对待元室,你还会当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家我无力救亡,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还有罪,何况叫我倒戈,改事二主!”张弘范只好派人将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绝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 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
11、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当宰相,怎能又倒戈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为绝后患,最终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觉,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
12、,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文天祥有一个信念:精忠报国,不管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在他看来,个人的财产、家庭、名利、官位,与国家和民族大业相比,算不了什么。他有爱国的情感和信念,团结民众,组织义军,全力抗敌,成为人们仰慕的对象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族气节和崇高品德,也成为了当时人推崇的志向人格。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3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变更办法,不但可免一
13、死,还依旧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对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4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理想,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
14、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隐私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
15、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胜利”的信念和志气,起先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打算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
16、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倒戈。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协商,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究竟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倒戈,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
17、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起先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
18、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攻击,兵败被俘,马上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爱国事迹5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反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至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
19、,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反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倒戈,甚至威逼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方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帮助,乘机逃脱。他历经很多艰险,好不简单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
20、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倒戈,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歼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难过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终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倒戈,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熬煎。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倒戈,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
21、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酷爱自己的国家,至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宏大精神,至今仍旧永垂不朽! 文天祥酷爱国家的故事 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英勇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倒戈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倒戈气氛一时充满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束之高阁。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22、。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觉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宝的珍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对文天祥的历史评价 宋史: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
23、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行。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坎坷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积翁:南人无如天祥者。 蒋一葵:当时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 于谦: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亡身,杀身成仁。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
24、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陈循:天祥孤忠大节为宋臣,首按谥法;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请谥曰“忠烈”。枋得仗节死义为天祥亚。 韩雍:今斯集也,传之天下后世之人,争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义,守身之大节,不宜以成败利钝而少变。以扶天常,以植人纪,以沮乱臣贼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只之气。其于世教,重有补焉。 胡华:昆陵忠义之名益著,忠义著而诸公之英声伟烈,震耀两间,人人知所景仰,吾辈又当以君之录达于朝行,将立庙奉祀,勒石颂功,隆一代崇褒之典,而大显扬于时,于以励髙风,激颓俗,匪直有劝于常抑有劝于天后世是録有关于忠义大矣。 杨士奇:文丞相甫冠奉廷对
25、,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已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行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敖英:人莫不有死也,恶之欲其死者,众人之情也。爱之欲其死者,君子之心也。夫既爱之矣,又欲其死何哉!盖所爱有重于死者,先民有言,纲常九鼎,生死一毛,是故南霁云被执而未死,张睢阳大呼男儿以速其死,文丞相被执而未死,王鼎翁作生祭文以速其死。
26、 宋仪望:公之忠大矣,海隅荒服闻其名犹知敬慕,况过化之区乎!孺子懦夫一及当时事怒发竖指,涕洟沾襟,况冠裳之儒乎!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王世贞:谈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称也,余以为不然夫信公非无才者也。当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巳去而信公以一远郡守,募万余乌合之众,率以勤王而众不溃,此非有驾驭之术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窜免,间关万死,而后至闽复能合其众,以收巳
27、失之郡邑;而所遣张汴、邹凤遇李恒悉败,既再散而再合矣。而举军皆大疫,死者过半。五坡之役,复遇张弘范以败,凡天祥之所用将,皆非恒范敌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直,以至宋宋自朱仙之后未有能抽一矢、发一骑,而北驰者元举太山之势以压宋卵。而信公欲以单辞羁身,鼓舞其病媍弱息,以与贲育中黄之徒抗,葢未接刃而魄先夺矣。虽有韩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数败,而能数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数起而数败,吾不谓其才之不称也。 乾隆帝: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降元,而死君事、分国难者,皆忠诚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于一时之愤激,奋不顾身以死殉之,
28、后世犹仰视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 陆以:此四人者(范仲淹、诸葛亮、陆贽、文天祥),皆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 蔡东藩: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