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范文.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382134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1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日是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应当回家为我们的老祖宗扫墓的。可是,我现在在离老家有千里的广东中山!根本没方法回去扫墓。 早上,阳光明媚,太阳从窗口射进我的房间。我揉了揉眼睛,模模糊糊的洗了洗漱。然后看一下表,呀!今日是清明节,等下就要去扫墓了。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去扫墓啊?”妈妈笑着说:“你傻啊?我们在福建,怎么可能去扫墓吗。”我说:“是啊,我们没方法回去扫墓。”说完,妈妈就叫我去超市买一些东西。我出去一看,大吃一惊,还以为我看错了呢。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也许都回去扫墓了吧。 我忽然的感

2、到很惭愧,惭愧我没能回去给爷爷扫墓。我记得以前每年的这时候,我在老家都是会和一些旁边的邻居一起到山上去帮祖先扫墓。那是多么的快乐和欢乐。我们一起在山上放烟花烧香烧纸钱等,接着放完鞭炮就要跪下来拜一拜。我们还会偷偷在后面那起一根香,摘下集根鞭炮,然后点着,丢到有草丛的地方。不一会儿,就会从鞭炮口跑出一些烟花来,把四周的野草都点着了。我就会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来救火啊!”他们听见了,就像犯了罪似的去找树支来打火。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把火给打灭了。接着我有接二连三的放啊炸啊,支到他们累的半死我才停了下来。 可是现在,我在外面,不能回去和他们一起去扫墓了。不过这样也好,他们这次可以削减许多

3、的麻烦了。 到了商店,买完东西。我还在幻想着,想着明年的清明节我会在哪呢?有可能还在外面,有可能回到老家正在给爷爷扫墓呢。 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2 今日是清明节,我们一家人要去老家祭祖。 随着两旁的大树向后退去,我们奔驰在乡村柏油公路上,远远地,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爸爸说:“这是老家祭祖的祠堂,叫养浩堂。”我们来到祠堂门前,完全是北京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雄伟壮丽。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祠堂祭祖,这个建筑分三部分,到处金碧辉煌,壮丽极了。抬头仰视,“养浩堂”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第一进房子,房子正中是一座屏障,雕刻着象征着君子的梅兰竹菊。我们从右侧进入

4、,越过台阶,穿过庭院,来到其次进。四面雪白如新的墙壁上挂着“孟氏祖训”和“孟氏族谱”。祖训共16条,告诫我们孟氏子孙做人的道理,了解到先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襟。我也知道了我是“亚圣”孟子的第77代子孙,深感骄傲。 我们来到第三间房子,正中间供奉着两位祖先的坐像,他们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俯视着我们。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尊敬地跪拜了祖先。 走出祠堂,周边鸟语花香,油菜花金灿灿的一片,路边的野花一簇簇地拥在一起,绿油油的蚕豆随风摇摆,小河澄澈见底,河边的柳树也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漂亮极了!想想我们的祖先从山东迁徙到泰州,当时没有交通工具,他们扶老携幼,一路颠簸,还有很多的行

5、李,顶多坐牛车马车而已。再看看现在,我们一家人从泰州到老家五十几公里,短短的四非常钟就到了,就是从山东到这顶多几个小时,我们的祖先多么的不简单啊!所以作为后人我们更要感恩先祖,牢记祖训,珍惜今日的华蜜生活! 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3 清明季节特有的雨丝欲断还续,从遥远的天涯无声飘落在荒谅的山野。我的心也随着这缠绵不断雨丝,在微风中飘来飘去,永无定所之处。 走着泥泞的山路,踏着满地的荆棘,一路上艰难地找寻着爷爷的墓碑。找到了,找到了!“爷爷,爷爷!”我的心猛烈的颤抖,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摩挲着爷爷的坟头,轻声地告知爷爷“爷爷,我们来看您来了,这下您不觉得孤独了吧!” 我怀着虔诚哀思的心情,

6、将爷爷坟前坟后的卫生打扫了一遍,为爷爷献上了鲜花,摆上供果祭品。爸爸点燃一柱香,插在香炉中。看着缕缕升起的青烟,一幕幕往事又涌上我的心头:爷爷,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做什么事都特别仔细。 记得您在为我们建房子时,那正是一个夏天,天气特别燥热。无论是设计、施工、买材料,都是您一手完成,哪怕是一颗小小的钉子,您者要亲自过问。您每天都汗流浃背地穿梭在工地上,脸被太阳晒得乌黑发亮,肩头上的皮红通通的,死了一层又一层。当我每次问他疼不疼,他总是乐呵呵地笑着说:“不疼,这点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为子孙造福是我最华蜜的事。”您这时的笑总是那慈爱,那么真挚。在房子建好半年之后,您因劳累过度,得了重病,最终离开了我

7、们。 今日又是清明节,爷爷,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哪怕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泥浆沾满了我的衣裳,我也毫不在乎,我肯定要陪伴您多坐一会儿,只想看看您那乌黑的脸庞,想听听您那慈爱的笑声爷爷,我是多么想您啊,我恒久都不会遗忘您。看着那缕缕升起的青烟,我仿佛看到了爷爷绚丽的笑脸,听着枝头鸟儿嘹亮的鸣叫,就似乎是爷爷在喊着我的乳名。泪水再一次把四周的一切又模糊了。 再见了,爷爷,我们要走了,下一个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您的。 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4 翻开历史的长卷,一幅幅泛黄的图画映入我的眼帘,我怀念起名留千史的烈士。我将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前往烈士陵园,腼怀这一群永垂不朽的千古英雄。 作为大队长的我站在队

8、伍的最前端,举着艳丽和光荣的“大队旗”,带着少先队员的象征“红领巾”傲慢地来到了公交车站乘坐汽车。 在车上,我新奇地和几位文采很好的同学聊了起来。我新奇地问:“扫完墓之后,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好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车很快到了终点站。 下车了,我带领着全校师生走向烈士陵园。我始终都在想:“我的祖父是否在里边。”我的祖父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曾经上刀山下火海,翻过高大的大山,越过波澜汹涌的大河,以吃树皮,吃草根来维持生命,为中国的红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踏入烈士陵园后,我发觉一块石碑上刻着一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们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整齐的排成一列。 校长说道:“

9、人死了不能复生,让大队委员上来讲话。大家热情欢迎。”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说:“人必有一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轻于鸿毛”说完以后,我们大家不由自主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扫墓起先了,我们把自己编织的小花扎在墓碑旁边,然后我们又唱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响亮的歌声唱响了全中国,全世界。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中国这头雄狮已经渐渐醒来。我们不会遗忘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更不会遗忘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 作为中国将来的花朵,我想,我只有努力学习,发奋图强,才能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微薄之力。 烈士们,愿你们在天上见到中国的崛起,为中国傲慢,骄傲! 扫墓结束了 作文清明又到寄相思700字5

10、 每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到5日之间。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24节气之一。表示春天来临的节气。关于清明节,还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和常识哩! 荡秋千。荡秋千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还可以培育英勇精神。至今,人们还在流传着这个习俗。 春游。春游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间。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春游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树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始终流传至今。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时人们宠爱的活动之一。每逢清明节时,人们不仅白天放

11、,夜间也放,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清明扫墓,其习俗来由来已久。扫墓是为了祭祀逝去的亲人和故人,也是对亲人和故人的思念。虽然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生前的经验在我们脑海中仍旧清楚可见。这份思念是永恒而深刻的。 插柳。据说,清明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至今,被人们流传了下来。 射柳。射柳是练习射箭技巧的嬉戏。也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据明朝人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输赢。 采茶。采茶是南方人的一种清明节习俗。清明季节,南方天气转暖,正是采茶的好季节。我国西湖的龙井至今著名天下。 古人有很多赞美清明节的诗句,比如张继的那首清明: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看了上面的清明节习俗和那些好玩的活动后,大家肯定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但,有关清明节的习俗和传闻还有许多许多,这就须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驾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