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600字5篇范例.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380631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读后感600字5篇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庄子读后感600字5篇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读后感600字5篇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读后感600字5篇范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庄子读后感600字5篇庄子读后感1 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宏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在阅读庄子这本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浪漫主义色调,其文想象力丰富,文风汪洋恣肆。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奇异比方,丰富奇妙的想象,具有剧烈的浪漫主义色调。其文逍遥游表现尤为突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句中体现了作者那种超然的想象力。或许作者也想成为鲲鹏可以遨游于天际,自由自在超然物外,拥有肯定自由,不受现实的羁绊。庄子一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部特别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特别高。后人在思想、

2、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受其影响,可见影响之大。探其思想观点多以老子为依附但有所发展,主见“无为”“无用”“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又从其相对主义动身,否定客观事物差别。对儒学多有诋毁,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激烈的抨击,却又实行躲避现实,逍遥自得的看法。看其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确定。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阶级冲突尖锐,相互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庄子无力变更这种现象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也只能躲避现实。庄子一书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指责指正。 庄子读后感2 他具有

3、苏格拉底般的才智,却从不在市集中与世人孜孜不倦的对话;他本可以配着相印登上权贵满座的殿堂,却甘愿寄身于山野、市廛,“曳尾于涂中”。他把自己的理想以及对志向生活的想象记载下来,虽然几经散佚,仍有大部分流传至今。 庄子这本书同先秦时代的大部分著作相同受制于当时的文字载体而呈现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全书分为内、外、杂三篇,除内篇已证明是庄子真迹外,外篇有小部分与杂篇的大部分始终以来都备受争议,但是这也难以阻碍书中所散发的的思想光线。 庄子上承老子的道家思想,同时又有所改变他对“道”的理解与老子大体相同。不过,他还主见抛弃礼义、毁坏机械才能使人返璞归真、拾回本性。这与当时提倡维护礼义、主动入世的儒家思想形

4、成显明的对比,又与人类简史中作者对农业革命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像性,可以说这种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对比性与相像性让人感到非常惊异。 此外,庄子的文章极富有想象力与文采,同时擅长用寓言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我们学过的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便是极好的例子,通过奇丽的描写、天马行空的想象呈现了鲲鹏迁徙的情形。 虽然他的学说带有神奇主义的味道,但他也有人文主义的关怀。他深知百姓疾苦,讽刺当时政治的黑暗,这也可能是他拒绝同儒家那样获得从政机会的缘由吧。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能够提出一家之说,无论合适与否,都是诚然珍贵。正如驰骋的骏马,纵使不羁,也强于被囿于马槽之中的驽马;正如大海中的鱼儿

5、,纵使那里危机四伏,也比井底之蛙更能体会大海的广袤。 庄子读后感3 齐物论,顾名思义,是齐“物论”的篇章。但它不仅仅是为这个目的而写。 庄子开篇讲了一个南郭子綦的故事。它讲了一个万物自然的道理。这好像与齐物论毫无关联。其实,我认为,它是为下文做铺垫。它明示了,万物的本性不为人所变更。 接着,庄子写大知,小知,大言,小言,大恐,小恐。这都是在表现辩士的不近道。辩士时时想着辩,想着他人的弱点,想着攻击,最终只是乏累不堪。他又急转笔锋,写人的种种情态。辩士是被这种种情态限制的人一个例子。人的心情改变无常,若人被此所困,只会如辩士一般。 庄子认为,主宰这些心情的,是“真君”。而“真君”因为与外界的顶撞

6、摩擦所损耗。而成心导致了是非观念。 很快,庄子说出万物为一,没有彼此,就更没有是非,美丑,贵贱,输赢等种种对立的事物了。是的,人们总是想着将万物区分,分开。如现实中我们夸赞一人有德,会说他诚恳,和善,有义等等。但这些品质有德的人都有,所以我们无需说那么多,只需说他有德即可。 物论,都只是辩是非,明利害而已。其实,这两者都不存在。我们认为的利与害,未必为真。例如,正反方辩论。持正方观点的人,必会认为正方对,持反方观点的人,必会认为反方对。但若让一个本持正方观点的人去为反方辩论呢?他会渐渐相识到其实两方都是对的,各有千秋。 所以,所谓观点,只是人依据自己的认知所作的推断,而人的认知有限。于是,自己

7、相识到的地方,被看作是:还未相识到的地方,便被看作非。所以,是非本是不存在的。同样的,利害也不存在。人认为南极难以使动物生存,但企鹅却以之为家园:人认为温带宜居,但企鹅到温带必死。所以利害也只是建立在人们的认知下的。 庄子的思想真是充溢了辩证。 庄子读后感4 庄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藏,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成就,其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更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是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的一段,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庄子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

8、继承,主见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任何事物从表面上看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庄子万法归一的思想。从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目中,你都能发觉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也就是道家所认为的“道”,他们认为“道”是存在的,但是却是虚无的。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从来都是庄子的主见,对当局统治阶级的“仁义”和“法治”进行了强力的抨击,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等精髓见解。在生存处世方面,庄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对于物欲名利的追求。这是一种超然的看法,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争相学习的一种精神境界。超脱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思想理论无疑具有极强创建性和超前性。 庄

9、子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准确的说应当是一位浪漫主义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剧烈的是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异样,浑然天成,很具有变现力。而且很擅长用典故、寓言来说明哲学思想,这是也是一种创新写作风格,我想这都与庄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庄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奇妙。庄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复揣摩研读。 庄子读后感5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造出了许多意思相对的词:小与大,多与少,赢与亏,有与无而祖先们却没有将其划清界限,所以现在没有人能真正分清它们,自从读了庄子,我对有与无好像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这些词都是相对的,而非肯定的,就如物理上的动与静,宇宙万物都是运动的

10、,而静止只是相对于某一个物体而言。这些词亦如此:富人会认为一间三室两厅的舒适的房子过于狭小,而对于一位啼饥号寒的流浪者,一个屋檐下或许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块面包渣假如是人将其掉在地上当然不会捡,但那却是一群蚂蚁的午餐人生中的有与无也如此,没有谁能真正划清它们的界限,而且有时候,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有时人无求反而会得到许多:公司里有些人虽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也会获得老板的赏识;买股票时假如你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着每次都能赚大,反而会亏得很惨,而别无高求的人或许会找对时机。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是错误的,现在的社会人只有有官欲、会做

11、事、会说话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进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么都拥有了吗?有官欲即会失人欲,有野心即会失善心,有地位即会失自由由此可见古人造词之精妙,“舍得”一词就可以理解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会舍,假如想得到全部,就要失去全部,这便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道理。 “有无”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诞生和湮灭。庄子认为人之初就是一阵风,所以人死后也将化为一阵风仍旧飞在人世间,因此世间没有生与死的差别。这种想法或许很荒谬,但这都是因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间万物都是无,也因此他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逍遥游。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或许不能像庄子那样齐生死,等万物,然而庄子看淡一切的看法值得我们学习。庄子认为逍遥就是无所待,学习处事亦如此。学无旁贷,心无旁骛,看淡一切成败、悲喜,人生即是无,无中即是有。 庄子读后感600字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