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化学试卷 第 1 页(共 5 页) 绝密启用前贵州省毕节市 2019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 12 16 32 64 65H COSCu Zn 卷 I一、选择题(本题 16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3 分,共 48 分)1.中国古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闪耀理性光辉。对下列古诗词划线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2、,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滴加液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倾倒液体3.如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D.参加反应的与个数比为2:34.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11H N)消毒杀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243C H O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其分子中含有臭氧()3OC.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
3、比为6:1:125.如图所示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KNONaCl33H BO)A.在 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B.在 t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C.将 P 点处的溶液蒸发适量水可变成饱3KNO和溶液D.将 P 点处的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3KNO3KNO6.芯片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焦点之一。制造芯片的高纯硅可以用下述方法制取(反应条-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 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化学试卷 第 3 页(共 5 页) 化学试卷 第 4 页(共 5 页)件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均为置换反应B.中的化合价为4
4、SiClSi4C.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D.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4Si7.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除去溶液中混有的NaOH23Na CO加入足量稀盐酸C除去中混有的少量2COCO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NaHClOH、+- 3AgKClNO、C.D.+-2- 33NaHNOCO、+2+2- 4HMgSOCl、卷二、化学填空题(本题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9.用化学用语填空:(1)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
5、最小粒子: 。(2)13 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 。(2)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 。11.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Tm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填序号) 。Tm原子的质子数为 69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69相对原子质量为 168.912.下列 A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 A 是沼气、可燃冰的重要成分,F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6、:(1)A 的化学式为 ,G 俗称 。(2)大气中 D 的含量过高会产生 ,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 (填“吸收”或化学试卷 第 5 页(共 5 页) “放出” )热量。(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三、化学实验题(本题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13.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7、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所示方法收集氢气。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查阅资料】(1)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实验】编号操作现象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溶液中4CuSO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溶液中4CuSO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溶液中2CuCl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2)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 )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
8、化铝薄膜。(3)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比AlCu(填“强”或“弱” ) 。(4)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2H O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猜测与探究】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破坏了氧化铝薄膜。-Cl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溶液,并均4CuSO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操作现象结论推论(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固体NaCl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氧化铝薄膜被破坏或 +Na能破坏氧化铝薄膜(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固24Na SO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和都不+Na2
9、- 4SO能破坏氧化铝薄膜-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化学试卷 第 7 页(共 5 页) 化学试卷 第 8 页(共 5 页)体【结论与反思】(5)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不正确” )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四、化学计算题(本题 2 小题,其中 15 题 2 分,16 题 6 分,共 8 分)15.人体缺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口服液来122214C H O Zn补锌。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现有两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共含葡萄糖酸锌,则这两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共 。91mgmg16.为
10、测定某氧化铜和铜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勇同学取固体混合20g物置于烧杯中,将稀硫酸分为四等份依次加入其中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100g次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5252525剩余固体的质量/g16 a1010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2)上表中,的值为 。a(3)计算该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贵州省毕节市 2019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烈火焚烧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B、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的运动快
11、,正确;C、炼钢的过程是不断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的过程,正确;D、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正确。2.【答案】C【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应该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集气瓶,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3.【
12、答案】D【解析】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 A 说法正确;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化学试卷 第 9 页(共 5 页) 故 B 说法正确;C、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 B 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都有 1 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故 D 说法错误。1:14.【答案】B【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243C H O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
13、和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臭氧分子,故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三243C H O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正确;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正确。(12 2):(1 4):(16 3)6:1:125.【答案】D【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 10时,和三种物质的溶3KNONaCl33H BO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选项正确;333NaClKNOH BOB、当温度为 t时,在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则饱和溶液333NaCl=KNOH BO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选项正确;333NaCl=KNOH B
14、OC、要将 P 点处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固体、蒸发水分、3KNO3KNO降低温度等;选项正确;D、P 点处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达到饱和前没有晶体3KNO3KNO析出,选项错误。6.【答案】C【解析】A、由框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SiO +2CSi+2CO,两个反应均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42SiCl +2HSi+4HCl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均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中氯元素为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可以求出硅元素的化合4SiCl1价为,故选项说法正确;4C、Si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14
15、 号元素,最外层为 4 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既不容易失电子,又不容易得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Si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14 号元素,硅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选项=14说法正确。7.【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B、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23Na CONaOH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
16、其实验目的。D、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其实验目的。8.【答案】D【解析】A、与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HOH化学试卷 第 11 页(共 5 页) 化学试卷 第 12 页(共 5 页)B、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AgClC、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2 3HCO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考点】离子共存9.【答案】 (1)Ar(2)【解析】 (1)氩气是由原子构成的,则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氩原子,故填:Ar
17、。(2)13 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填:。10.【答案】 (1)元素(2)隔绝空气(或氧气)【解析】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元素;(2)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移除可燃物都可以灭火。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11.【答案】【解析】根据稀土元素 Tm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原子的质子数为 69,故正确;铥字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等于 69,中子数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的差,不是 69,故错误;相对原子质量为 168.9,故正确。12.【答案】 (1
18、)4CH纯碱(2)温室效应(3)22CaO+H OCa OH放出(4)2332Na CO +Ca OHCaCO+2NaOH复分解【解析】 (1)由上分析可知,A 的化学式为,G 俗称纯碱;4CH(2)大气中 D 的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22CaO+H OCa OH(4)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2332Na CO +Ca OHCaCO+2NaOH13.【答案】 (1)长颈漏斗化学试卷 第 13 页(共 5 页) 水槽(2)A
19、424222KMnOK MnOMnOO1:4(3)C2442ZnH SOZnSOHD【解析】 (1)长颈漏斗水槽;(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A 装置适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424222KMnOK MnOMnOO程式可知每 8 个氧原子中有 2 个氧原子转化成一个氧分子,所以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6 2) (16 8)=1:4(3)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并且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适合用 C 装置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氢气具有2442ZnH SOZnHSO可燃性,当混有一
20、定量的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因此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一定要高,可选用 D 装置收集。14.【答案】 (1)2234Al+3O2Al O(2)甲(3)42432Al+3CuSOAl (SO)+3Cu强(4)甲实验中未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水对氧化铝薄膜没有破坏作用2- 4SO无明显现象(5)正确【解析】 (1)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2234Al+3O2Al O(2)甲实验是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溶液中,乙实验是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4CuSO溶液中,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对比甲乙可知,打磨4CuSO能破坏氧化铝薄膜;(3)
21、乙实验中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铝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铝的金42432Al+3CuSOAl (SO)+3Cu属活动性比铜强;(4)小明同学的观点错误,否定的依据是,甲实验中未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水对氧化铝薄膜没有破坏作用;猜测与探究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氯化钠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铜析出,说明或,能+NaCl破坏氧化铝薄膜;得出的结论是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则因为氧化铝薄膜的保护作用,铝丝不能和硫酸铜化学试卷 第 15 页(共 5 页) 化学试卷 第 16 页(共 5 页)溶液反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5)前述猜测正确
22、,这是因为根据上述实验氯化钠可以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而又+Na不能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则说明可以破坏铝丝表面的氧化膜。Cl15.【答案】45513【解析】 (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12 1 22 16 1465=455 (2)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为:。91mg659l mg100%=13g45516.【答案】 (1)50%(2)12(3)19.6%【解析】 (1)根据第一次固体减少,而第三次后质量不变,说明第二次也减少,所4 g4g以,第三次氧化铜完全反应,剩余的为铜单质,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为,a=1210g10g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0g100%=50%20g(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每加入稀硫酸可以反应 4 g 氧化铜,故第次实验中再加入25g稀硫酸又反应掉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为,即 a 的值为 12;25g4 g12g(3)每稀硫酸与氧化铜完全反应。25g4 g设该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2442CuOH SOCuSOH O80 984g 25gx804g=9825g x x=19.6%答:该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