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沉降监测方案.pdf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13522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沉降监测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铁路沉降监测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沉降监测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沉降监测方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 新建青岛至连云港铁路工程 胶南(不含)至赣榆北(不含)段站前工程 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连铁路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四年十二月i 目 录 目 录 目 录目 录 I 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 1 二、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二、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 2.1、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规范 1 2.2、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 3.3、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2 3.3.1、垂直位移监测网 2 3.3.2、水平位移监测网 3 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 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4 三、人员设备配置三、人员

2、设备配置 6 四、路基沉降变形测量四、路基沉降变形测量 7 4.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 7 4.1.1、一般路堤观测横断面 7 4.1.2、松软路堤观测横断面 8 4.1.3、路堑观测横断面 9 4.1.4、过渡段路堤观测横断面 10 4.2、观测元件的制作和埋设要求 11 4.3.1、沉降观测桩 11 4.3.2、沉降板 11 4.3.3、位移边桩 13 4.3.4、剖面沉降管 14 4.3.5、观测点元件的保护 16 4.3、路基沉降观测方法和频次 16 4.4.1、沉降观测方法 16 4.4.2、观测测量精度及频度: 17 4.5、过渡段沉降观测 18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

3、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ii 4.5.1、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8 4.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9 4.5.3、观测技术要求 19 五、桥涵沉降变形测量五、桥涵沉降变形测量 19 5.1、观测点的布置 19 5.1.1、桥墩台观测标 19 5.1.2、桥梁观测标 21 5.1.3、涵洞观测标 23 5.2、观测方法及精度 23 5.3、观测频次 25 六、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六、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 28 七、附件七、附件 1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 -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新建青岛至连云港铁路工程胶南(不含)-赣榆北(不含)站

4、前工程ZQ-2标段起点里程DK75+741.56, 终点里程为DK130+359.50。 ZQ-2标北起胶南市区,向南经河头村东、东草泊 村东、刘家草泊村,在藏南镇黄家营村南设黄家营站(DK89+050)。 出站后向南经丁家皂户东,上跨城郊路(县道056 ),经小马家疃西、 大马家疃西、潘家庄东、岭南头、草桥村西,在泊里镇上跨334省道, 于旺山和蟠龙庵两村间设董家口站(改DK104+200 )。出站后上跨白马河、吉利河(水源二级保护地),在魏家湾南上跨同三高速公路, 经甲旺墩南、于家村西、后显沟西,依次上跨甜水河、220省道,于海清镇上跨潮河、两城河, 进入日照市境内, 经两城镇、 河山镇到

5、标段终点。 正线全长54.06km ,跨越两市,途经8镇33村。主要上跨同三高速公路、334省道、220省道三条主要公路,白马河、吉利河、甜水河、潮河、两城河五大河流。该工程为为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设计速度200km/h。 本标段线路主要工点共计56个,包含路基27段(含139座涵洞)、特大桥8座、大桥11座、中桥7座、框构桥7座、车站3座。 二、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2.1、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规范 二、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2.1、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规范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79-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 3)铁路客运

6、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铁建设2007183 号) ;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 、J962-2009) ; 5)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 (TB 10054-2010; 6)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1-2009); 7)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 (TB100542010 、J1088-2010) ; 8)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 (铁道部工程管中心) ;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2 - 9) 青连铁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 。 2.2、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2、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7、本标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2.1和表2.2规定执行: 表2.1:变形等级精度 沉降变形测量等 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 程中误差(mm) 相邻沉降变形点 的高程中误差 (mm) 沉降变形点点位 中误差(mm) 二等 0.5 0.3 n3 . 0 三等 1.0 0.5 6.0 表2.2: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 差(m) 在任一测点上 前后视距差累 计(m) 视线高度(下 丝读数)(m) 一等 DSZ05、DS05 30 0.5 1.5 0.5 二等 DS05、DS1 DS0560, DS150 1.0 4.0

8、0.3 3.3、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3、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3.1、垂直位移监测网 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2.3执行。 表2.3: 变形等级精度 等级 相邻基准 点高差中 误差(mm) 每站高 差中误 差(mm) 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mm)检测已测 高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 1.0 0.3 0.6n0.8nDNA03型水准仪器,按客运 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 术手册)二等水准测量的 技术要求施测。 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

9、求(国家二等水准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3 - 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

10、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施工设计图、桥涵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3.3.2、水平位移监测网 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3.4执行。 表3.4: 水平位移等级和精度 等级 相邻基准点 的点位中误 差(mm) 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 差(“) 最弱边相对中 误差 作业要求 一等 1.5 150 1.0 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二等 4.0 300 1.0 1/120000

11、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150 1.8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三等 6.0 350 1.8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200 3.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四等 13.0 400 3.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4 - 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12、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

13、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5 - 2、水准仪使用DS05或DS1型仪器,仪器及配套

14、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4.0m(光学),6.0 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

15、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 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

16、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6 - 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3.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

17、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三、人员设备配置 三、人员设备配置 本标段青连铁路(DK75+741.56DK130+359.50)包含路基27段(含139座涵洞)、特大桥8座、大桥11座、中桥7座、框构桥7座、车站3座共计56个,其中路基有1015处横断面

18、,桥梁546个墩身及基础、框构和涵洞146处。详细沉降观测点见附件一和附件二。 预计投入测量技术人员20人,水准组24人、平面组4人、内业4人,其中工程师6人、测绘技术人员12人。仪器设备见如下表3.1。人员资质证书以及设备检定证书见附件。 拟投入的设备统计表3.1 序号 设备名称 仪器型号仪器精度 数量(台) 检定情况1 徕卡全站仪 TCA1800 1“ 1.0mm+1ppm 1 已检定 2 天宝电子水准仪 Dini03 0.3mm/km 1 已检定 3 徕卡电子水准仪 DAN03 0.3mm/km 4 已检定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7 - 四、路基沉降变形

19、测量 4.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 四、路基沉降变形测量 4.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布置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良好.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 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不同地基措施相邻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 每个路桥过渡段设 3 个观测断面: 距离桥头 25m、 510m、 2030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中间设一个,观测内容同相邻路堤。 4.1.1、一般路堤观测横断面 一般路堤地段

20、采用 A 型观测断面,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 3 个, 布置于双线路堤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 2m 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 1 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布置形式见 A1 型观测断面和A2 型观测断面。如一般路堤横断面图 4-01 和图 4-02 所示。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8 - 一般路堤横断面图4-01(标注尺寸单位为m) 一般路堤横断面图4-02(标注尺寸单位为m) 4.1.2、松软路堤观测横断面 松软土路堤地段采用B1型观测断面、B2型观测断面,每间隔3个B1型观测断面,设置一个B2型观测断面,B1型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

21、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 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4.2m处,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2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如软松路堤横断面图4-03和横断面图4-04所示。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9 - 路堤横断面图4-03(标注尺寸单位为m) 路堤横断面图4-04(标注尺寸单位为m) 4.1.3、路堑观测横断面 对与既有线并行地段路基以及以下地质条件复杂、边坡坡度较高及徒坡地段路基,均应埋设监测原件进行监测,深部位移监测每个工点不小

22、于 2 个断面,路堑地表位移检测每隔 50m100m 一个,且每个工点不小于 3 个断面。地表位移检测分别于路堑的路肩、桩(墙)顶平台、边坡平台、及堑顶外 5m、10m 设置观测桩。深部位移监测在桩(墙)顶品平台、边坡平台钻孔埋设位移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0 - 计,测量岩土层内部水平位移或变形。有可能破坏的范围外 30m 设基准点,定时观测,以检测施工中的边坡稳定状态,指导施工。 (a)土质路堑及软质岩顺层侧边坡高度15m、非顺层侧边坡高度20m的吋,路堑边坡设置深部位监测断面,每个工点不少于 2 个断面,深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布置于边坡较高地段:其余地段

23、每隔 50100m 设地表位移监测断面(断面形式 D) (b)硬质岩地段路堑:边坡高度25m,每隔 50100m 设地表位移观测断面(断面形式 D) ,每个工点不少于 2 个断面,深部位移监测断面位置:布置于边坡较高地段。如路堤横断面图 4-05 所示。 路堤横断面图4-05(标注尺寸单位为m) 具体监测横断面里程详见工点设计,当现场地形、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对监测横断面里程进行调整。 4.1.4、过渡段路堤观测横断面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外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桩

24、和沉降板,要求同 A、B 型观测横断面。平面布置见 C 型。如路堤横断面图 4-06 所示。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1 - 路堤横断面图4-06 (标注尺寸单位为m) 4.2、观测元件的制作和埋设要求 4.2、观测元件的制作和埋设要求 4.3.1、沉降观测桩 桩体选择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 0.3m,桩周 0.15m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观测桩制作与埋设规格见图 4-07 所示,观测点钢

25、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 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150300砂浆级配碎石级配碎石520mm钢筋路基面沉降观测点图4-07(标注尺寸单位:mm) 4.3.2、沉降板 由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钢板底板) 、金属测杆(40mm 镀锌铁管)及保护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2 - 套管(75mmPVC 管)组成。底板尺寸为 50cm50cm,钢筋混凝土底板厚 5cm(钢板厚 3cm)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 沉降板整体如图 4-08 所示, 沉降板制作过程如图 4-09 和 3-10所示。 路基面沉降板观测点图4-08 沉降

26、板制作过程图4-09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3 - 沉降板安装过程图4-10 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 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关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采用水平仪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0.5m 为宜,接长前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

27、外接头连接。 4.3.3、位移边桩 在两侧路堤坡脚外 2m 及 12m 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在位移观测边桩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顶制断面采用 15cm*15cm 正方形,长度不小于 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 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 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边桩观测元件如图 4-11 所示。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4 - 边桩元件图4-11(标注单位尺寸为cm) 4

28、.3.4、剖面沉降管 B2 型观测断面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 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 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 0.2m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侧头的镀锌钢丝绳) ,其土回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C 型观测断面在路基填筑至横向结构物顶部以上 0.6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横向结构物顶面,槽底回填 0.2m 厚的中粗砂,延过渡段对角线方向设置剖面沉降管,其上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

29、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 C15 素混凝土灌注。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目,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剖面管元件图 4-12 和埋设位置图 4-13 所示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5 - 剖面管元件平面图4-12(标注单位尺寸为cm) 剖面管元件立面图4-12(标注单位尺寸为cm) 剖面沉降管基层表层基层底层路堤本体级配碎石 掺3%5%水泥桥台桥头搭板1:2纵断面立面示意图 4-13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6 - 桥头搭板路堤剖面沉降管平面示意图4

30、-13 4.3.5、观测点元件的保护 1) 各项目部应成立专门观测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埋设元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 2) 沉降观测板附近1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夯实,不得使用大型机械推平和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挥,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3) 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等因素而破坏。 4.3、路基沉降观测方法和频次 4.3、路基沉降观测方法和频次 4.4.1、沉降观测方法 1)横剖面沉降观测方法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

31、桩顶侧最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个测点。区间每3.0m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4.0m 2)沉降板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测量帽下部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7 - 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3)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4)位移观测边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位移观测边桩水平位移。

32、 4.4.2、观测测量精度及频度: 1)观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 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 8mm/30m。位移观测测距仪误差5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3.5 2)观测频度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5.1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表4.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 1次/周 第2、3个月 1次/10天 3个月以后 1次/2周 6个月以后 1次/月 无碴轨道铺设后 第1个月 1次/2周

33、 第2、3个月 1次/月 312个月 1次/3月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8 - 路基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在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的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4.5、过渡段沉降观测 4.5、过渡段沉降观测 4.5.1、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 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

34、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分别在路桥、路涵、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2030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每个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2) 路堤和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3)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 4)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5.1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测斜仪 用于路堑高边坡、徒坡路堤深部位移进行监测

35、。路堑边坡地段测斜管长13,测斜管所在边坡开挖完成后及时埋设导管;徒坡路堤地段测斜管应深入原地基不小于 5.0m 或嵌入基岩内不小于 1.0m,填土至导管顶部后埋设导管。测斜管埋设前,应按设计用螺钉进行预组装:管底部用底盖封住,用外接头连接导管至大于埋设长度约 0.3m;再根据钻架高度将预装好的导管从接头处拆卸分段备用。 测斜管采用钻孔导孔埋设,钻孔孔径不小于 108mm,倾斜度小于 1,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 19 - 测斜管和孔壁之间应用砂料填筑密实。测斜管连接部分应防止异物进入,接长斜管时应使导向槽严格对正,不得偏扭,放入测斜管时,应注意十字形槽口对准所测

36、的水平位移方向。测斜管应在测试前 5 天装设完毕,并在 35 天内重复测量不得小于 3 次,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方可进行正式测试工作。 位移检测桩:对路堑边坡坡面位移及地表位移进行监测。监测桩采用20mm 长 0.6m 的钢钎,埋置深度 0.6m,桩周上部 0.2m 用混凝土浇筑固定。路堑边坡监测桩所在边坡开挖完成后埋设监测桩。 4.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点与剖面沉降管埋设参考路堤设置。 4.5.3、观测技术要求 沉降精度与频次等技术要求同路基要求。 五、桥涵沉降变形测量 五、桥涵沉降变形测量 满足桥梁变形观测需要一般在梁体及每个承台及墩身上设置观测点。桥梁变形监测观点通常情况

37、下布设按 客运专线铁路 (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 和青连铁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要求执行。 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涵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5.1、观测点的布置 5.1、观测点的布置 5.1.1、桥墩台观测标 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布置,每个墩、台的测点总数不应少于4个。一般在墩、台、或承台四个角处。 青连铁路 ZQ-2 标建设工程沉降变形

38、监测技术方案 - 20 - 1、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2、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2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1个墩身观测标。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台上观测标的具体埋设位置见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建筑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