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1 教学目标 理解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详细内容; 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 通过对王安石详细变法策略的相识和理解,培育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实力。 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以角色扮演形式,小组探讨、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实力。 运用史料分析,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目的,培育学生史论结合的实力。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相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 通过王安石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的探讨,使学生了解改革假如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
2、由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A积弱积贫局面出现; B社会危机显现:统治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 C庆历新政失败。 一、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闻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小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纵笔如飞。从小就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对当时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有所了解,从小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考中进士后,担当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有了所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阅历,为他以后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调到中心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看法写成长达万言的言事书,进献给
3、仁宗皇帝,要求变法改革,但未被仁宗接受。直到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毅,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人称“拗相公”。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遭到反对派的剧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目的是什么? 变更积贫积弱的局面,克服统治危机。 2、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和农夫贫困的缘由各是什么? 国家贫困: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农夫贫困:土地兼并严峻;政府徭役繁重;政府不帮农夫进行生产。 二、变法的主要
4、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王安石认为,应当如何变法?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宋史等相关文献或图片资料,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能够客观地分析出王安石变法的必定性,以及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 2.通过史料分析等方式,将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放置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加以分析,客观地评价这些措施对于巩固北宋政权起到的历史作用。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能够感悟到王安
5、石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同时,从变法的失败中,体会到变法改革的曲折性和困难性。 二、教学重难点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老师说出关于王安石的关键词:唐宋八大家、临川先生、改革家、梅花,让学生揣测人物,并提问:为什么王安石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宏大的改革家”?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老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索:北宋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政治效率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峻,农夫起义不断;军事上与辽、西夏多次发生斗争。 老师补充:当时的北宋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提问:面
6、对积贫积弱的局面,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进行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学生分析回答:庆历新政主要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但是最终在反动派的攻击下,以失败告终。 老师总结:虽然庆历新政失败了,但是给王安石变法供应了可能性。 (二)措施 老师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洁的介绍王安石。 学生介绍: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又称临川先生。22岁中进士,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端有诸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多获赞扬。并且王安石有剧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毅。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企图挽救北宋的危局,但最终失败,被罢职。 老师支配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王安
7、石变法主要涉及到哪几个方面?他的原则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化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限制,目的是富国强兵。 老师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节选,提问:王安石变法的详细措施又是什么? 老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在富国方面,采纳青苗法,即政府向农夫供应贷款,帮助农夫进行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还有募役法,减轻农夫差役负担;农田水利法,激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在强兵方面,采纳保甲法,对农夫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到达兵农合一的目的;将兵法,固定将领对士兵进行训练。 (三)结果 老师提问: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失
8、败了。 老师追问:这次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 学生回答:变法虽然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退了财政赤字,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老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进行小组探讨: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 老师依据小组代表回答进行总结: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了激烈争议,并且变法损害了保守派的利益,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峻,引发党争,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老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学问。 2.作业:课下思索从王安石变法失败中得到什么启示?下节课共享沟通。 四、板书设计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3 北
9、宋中期,土地兼并猛烈,阶级冲突尖锐,国家出现财政危机。王安石为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他主见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此在这次改革中,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他提出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调动生产者的主动性来发展生产。在王安石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定了诸如青苗、免役、均输、市场、农田、水利等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绽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改革军事制度,提高军队的素养和战斗力,并改革教化制度,王安石亲自撰写了周礼义、书义、诗义,即三经新义,为学校教化改
10、革供应了新教材。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主动的作用,军事实力明显提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取得了熙河之役的成功。这在宋夏交战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然而由于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被迫辞职。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4 经济、农业上: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这些措施在肯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调动了农夫的主动性;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了积贫的局面。 一、机构改革 制置三司例司 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
11、,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驾驭,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探讨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 市易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 保甲法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
12、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常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当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夫的抗拒,并节约军费。 二、改革税赋 方田均税 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夫负担,同时却严峻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剧烈反对 均输法 此法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
13、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开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根据“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削减人民的负担。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须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夫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非常之二或非常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夫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
14、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夫能够“赴时趋事”,但详细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番充当州县差役的方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夫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三、新修水利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
15、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四、军队改革 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 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需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渐渐推广的方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特地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养。 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激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情愿养马的,由政府供应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受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军器监法熙宁六年(1073年)
16、七月颁行免行法。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五、改革科举 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行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人才都被委以重任,不少人成为改
17、革的中坚力气。 编辑本段变法结果 成效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主动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结果 熙宁六年(1073年)大旱,安上门监郑侠画流民图,图中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告知皇上说旱灾是王安石造成的,神宗大受刺激,对变法产生重大怀疑。王安石认为“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随着改革深化,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发生动摇,熙宁七年(
18、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知江宁府。变法运动由韩绛、吕惠卿等人接着执行,吕惠卿师心自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熙宁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复职,接着执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年)爱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求退金陵,潜心学问,不问世事。 缘由 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剧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 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失败缘由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
19、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四方面论之: (一) 变法事先缺乏宣扬,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扬劝服后应当是可以被汲取进变法阵营中的。 (二) 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志向相去悬绝。假如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事实上是地方官强迫农夫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缘由是没有合适的
20、人才推行新法。 (三)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争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专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相互推重的挚友,从今画地绝交。例如,苏轼原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许多正确的看法也未能被王安石接受。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峻的阶级冲突和民族冲突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寂静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最终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 失败的最根本缘由: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
21、核心,不行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冲突。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他向元老重臣富弼等人征询富国强兵和制胜辽与西夏之策,他们规劝神宗,在20年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宋神宗从今不再倚靠这班元老重臣。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入京,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变更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为了推动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后条例司废,变法事宜由户部司农寺主持),并与吕惠卿、曾布等人一
22、道草拟新法,各路设提举常平官,督促州县推行新法。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接连实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税、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 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每一项新法的推行过程当中,遂无例外地都遭遇到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到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驾驭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祐初期全被废罢。史称元祐更化。 变法失败后四十一年,北宋灭亡(1127)。 青苗法。宋仁宗时,陕西百姓缺少粮、钱,
23、转运使李参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王安石、吕惠卿等据此阅历,制定青苗法。它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须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夫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夫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番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方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料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
24、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颁行。此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凡有诡名挟田,隐漏田税者,都要改正。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 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嘉奖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假如工程浩大,
25、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贷“青苗钱”,按借青苗钱的方法分两次或三次纳官,同时对修水利有成果的官吏,按功绩大小赐予升官嘉奖。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凹凸,均按功利大小酬奖。此法是王安石主见“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宝的重要措施。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限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沟通,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主要内容有:要求发运使必需清晰东南六路的生产状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状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需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选购,节约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给予发运使肯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
26、某时某地的详细状况适当地实行一些权宜措施。这就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4663736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九月,立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条约。 王安石 一、机构改革 制置三司条例司 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
27、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驾驭,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探讨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 市易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 保甲法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28、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常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当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夫的抗拒,并节约军费。 二、改革税赋 方田均税 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夫负担,同时却严峻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剧烈反对 均输法 此法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宁二年七月
29、,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开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根据“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削减人民的负担。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须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夫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非常之二或非常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夫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夫能够“赴时趋事”,但详细实
30、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番充当州县差役的方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夫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三、新修水利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四、军
31、队改革 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 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需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渐渐推广的方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特地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养。 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激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情愿养马的,由政府供应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受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军器监法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
32、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五、改革科举 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行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人才都被委以重任,不少人成为改革的中坚力气。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5 课时 1课时
33、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实行的主要变法措施。 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哺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2.相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主动作用。 3.分析变法失败的缘由,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困难性。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探讨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其次节 王安石变法 1. 任命王安石为宰相,让他放手实施变法。 2.王安石认为,是 而不是 。 3.王安石推行的富国措施有 、 、 、 、 、 。 4.王安石推行的强兵措施有 、 、 、 。 5.王安
34、石育才方面的措施有 和 。 6.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要变更北宋 的局面,以巩固和加强 。 7.新法的推行使 增加,抑制了 的兼并势力。其中 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 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而且,新法的 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8.王安石变法偏重于 ,但有些违反了 , 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 。 9.等到宋神宗去世, 上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教学: 一、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二、指导思想:理财宝国之路,是依靠天下全部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主动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二、主要措施: 1、富国:富国就是要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 措施 目的 内容 作用 均输法 为了革除大商人囤积居奇、限制市场,更好地保证皇室、贵族、中心政府消费物资的供应。 规定发运使了解各地生产状况和北宋宫廷的须要,就近选购,节约货款和转运费等。 北宋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东南财宝之区的物资供应得到了较好的协作,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还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剥削。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