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B01 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13164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TG B01 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JTG B01 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TG B01 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G B01 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JT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B01 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Highway Engineering 2004 01 29 发布 2004 03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关于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B01 2003 的公告 第 1 号 现发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自 2004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JTJ 001 97)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由交通部公路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 员会共同编制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及管理工作由

2、交通部公路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路司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11 号邮政编码 100736 联系电话 010-65292718)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前 言 为适应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交通部以厅公路发号文决定对年 月日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进行修订修订工作由交通部公路司 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负责并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的支持与配 合 标准的修订工作全面总结了 1997 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经验在 12 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

3、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公 路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指标突出体现了公路工程建设中安全环保以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和建 设理念科学实用易于掌握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步伐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协调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修订后分为九章分别是 1 总则 2 控制要素 3 路线 4 路基路面 5 桥涵 6 汽车 及人群荷载 7 隧道 8 路线交叉 9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本次修订的公路分级仍为高速公路 一 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等级但纳入了公路功能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内容将小客车 定为各级公路交通量换算和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调整了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路基压实 度值 特大与大桥的分类中与短隧道的分类对公路

4、交叉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的 分级与安全指标以及设施配置等进行了修订在设计与管理思想上引入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评价的 概念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 大街 11 号邮编 100736 电话 010-65292718 E-mail )以便下次修订时参 考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司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杨盛福(顾问)陈永耀 成 平 周荣贵 葛起华 黄颂昌 鲍卫刚 李春风 刘子剑 何 勇 霍 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目 录 1 总 则. 1-1 1-3 2 控 制 要 素. 2-1 2-5 3 路 线. 3-1

5、 3-6 4 路 基 路 面. 4-1 4-3 5 桥 涵. 5-1 5-3 6 汽车及人群荷载. 6-1 6-5 7 隧 道. 7-1 7-3 8 路 线 交 叉. 8-1 8-6 9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9-1 9-4.1 总 则 1.0.1 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指导公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1.0.3 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5000 55000 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

6、平均日交通量 45000 80000 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60000 100000 辆 2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5000 30000 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5000 55000 辆 3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5000 15000 辆 4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

7、均日交通量 2000 6000 辆 5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000 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400 辆以下 1.0.4 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 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设计交通量 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3 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

8、响 1.0.5 公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 1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 输体系远期发展等经论证后确定 2 一条公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不同的设计速度路基宽度但不 同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间的衔接应协调过渡应顺适 3 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时宜选用高速 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时宜选用一级公路 4 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1.0.6 公路建设应贯彻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在确定公路用地范围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

9、或路 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 1m 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 3m 二级公路不小于 2m 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2 在风沙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置防护设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3 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 管理设施绿化以及料场苗圃等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1.0.7 公路建设必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2 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 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 4

10、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 1.0.8 公路分期修建必须遵照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 分利用 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路段不得横向分幅分期修建 1.0.9 公路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饱和时应对 改建与新建方案进行比选论证采用改建方案时应 符合以下规定 1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因提高设计速度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经论 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持原设计速度但其长度不宜大于相应公路 等级的设计路段长度 2 高速公路的改建必须在进行交通量预测交通组织设计交通安全评价等基础上作出具体 实施方案设计在工程实施中应

11、减少对既有公路的干扰并应有保证通行安全的措施 维持通车路段的服务水平可降低一级 3 一二三级公路改建时应作保通设计方案 1.0.10 公路建设项目应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成本效益分析其安全环保运 营等社会效益选用综合效益最佳的方案 2 控 制 要 素 2.0.1 公路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如表 2.0.1 表 2.0.1 设 计 车 辆 外 廓 尺 寸 车 辆 类 型 总 长 m 总 宽 m 总 高 m 前 悬 m 轴 距 m 后 悬 m 小 客 车 6 1.8 2 0.8 3.8 1.4 载 重 汽车 12 2.5 4 1.5 6.5 4 鞍 式 列 车 16 2.5 4 1.

12、2 4+8.8 2 2.0.2 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确定公路等级的各汽车代表车型和车辆折算系数规 定 如表 2.0.2 表 2.0.2 各 汽 车 代 表 车 型 与 车 辆 折 算 系 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 明 小客车 1.0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7t 的 货车 大型车 2.0 载质量 7t 14t 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 14t 的货车 1 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在设计交通量换算中按路侧干扰因素计 2 一二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路侧干扰因素计 三四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 4 辆小客

13、车 3 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所要求的车辆折算系数应针对路段交叉口等形式按不同的地形条件 和交通需求采用相应的折算系数 2.0.3 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年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也可根据公路功能采用当地的年第 20 40 位小时之间最为经济合理时位的小时交通量 2.0.4 公路服务水平分为四级各级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规定如表 2.0.4 表 2.0.4 各 级 公 路 设 计 采 用 的 服 务 水 平 公 路 等 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服 务 水 平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 1 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分合流区段匝

14、道以及交织区段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2.0.5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规定如表 2.0.5 表 2.0.5 各 级 公 路 设 计 速 度 公 路 等 级 高 速 公 路 一 级 公 路 二 级 公 路 三 级 公路 四 级 公 路 设 计 速 度 km/h 12 0 10 0 80 10 0 80 60 80 60 40 30 20 1 高速公路特殊困难的局部路段且因新建工程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经论证并报主管 部门批准该局部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 60km/h 但长度不宜大于 15km 或仅限于相邻两 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与其相邻路段的设计速度不应大于 80km/h 2 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

15、速度宜采用 100km/h 或 80km/h 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根据混合交通量平面交叉间距等因素设计速度宜采用 60km/h 或 80km/h 3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 80km/h 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间距较小的路段设计速度宜采用 60km/h 二级公路位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 40km/h 2.0.6 高速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 15km 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 10km 不同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间必须设置过渡段 2.0.7 各级公路建筑限界应符合图 2.0.7 的规定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 2)

1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离式) 3) 二三四级公路 4) 隧 道 图 2.0.7 公路建筑限界 (单位: m ) 图中 W - 行车道宽度 L1 左侧硬路肩宽度 L2 右侧硬路肩宽度 S1 左侧路缘带宽度 S2 右侧路缘带宽度 L 侧向宽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硬路肩宽度(L1 或 L2); 二三四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去 0.25m 隧道内侧向宽度 L 左 或 L 右 应符合本标准 7.0.3 隧道最小侧向宽度的规定 C 当设计速度大于 100km/h 时为 0.5m 等于或小于 100km/h 时为 0.25m M1 中间带宽度 M2 中央分隔带宽度 J 隧道内检修道宽度 R 隧

17、道内人行道宽度 d - 隧道内检修道或人行道高度 E 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 L 1m 时 E=L 当 L1m 时 E=1m H 净空高度 1 当设置有加减速车道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慢车道错车道时建筑限界应包括 相应部分的宽度 2 八车道及其以上的高速公路整体式建筑限界应包括左路肩的宽度如图 2.0.7 中 2 所示 3 桥梁隧道设置检修道人行道时建筑限界应包括相应部分的宽度 左 右 4 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 5.00m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 4.50m 5 检修道人行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应为 2.50m 2.0.8 抗震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地震

18、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或等于 0.05 地区的公路工程除有特殊要求外可采用简易设 防 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于 0.10 0.15 0.20 0.30 地区的公路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 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或等于 0.40 地区的公路工程应进行专门的抗震研究和设计 4 做过地震小区划地区的公路工程应按主管部门审批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进行抗震设 计 3 路 线 3.0.1 一般规定 1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功能正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确保行驶 安全舒适 2 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种运输体系的分工与配合据以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 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综合效益 3

19、 公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 上论证确定路线方案 4 路线线位应考虑同农田与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的配合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自然保 护区保护环境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 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使各技术指标的设置与平纵组合恰当线形平面 顺适纵面均衡各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合理实用经济 3.0.2 车道宽度应符合表 3.0.2 规定 表 3.0.2 车 道 宽 度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车 道 宽 度 m 3.75 3.75 3.75 3.50 3.50 3.25 3.00 (单车道时为 3.50 ) 注高

20、速公路为八车道当设置左侧硬路肩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 3.50m 3.0.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各路段的车道数应根据设计交通量采用的服务水平确定当车道数 为四车道以上时应按双数增加 3.0.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 组 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 3.0.4 规定表 3.0.4 中 间 带 宽 度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一般值 3.00 2.00 2.00 2.00 中央分隔带宽度m 最小值 2.00 2.00 1.00 1.00 一般值 0.75 0.75 0.50 0.50 左侧路缘带宽度 m 最小值 0.75 0.5

21、0 0.50 0.50 一般值 4.50 3.50 3.00 3.00 中 间 带 宽 度 m 最小值 3.50 3.00 2.00 2.00 注 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3.0.5 路肩宽度应符合表 3.0.5 1 规定 表 3.0.5 1 路 肩 宽 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设 计 速 度(km/h) 12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一般值 3.00 或 3.50 3.00 2.50 2.50 1.50 0.75 右侧硬路肩 宽 度 m 最小值 3.00 2.50 1.50 1.50 0.75 0.25 -

22、 - - 一般值 0.75 0.75 0.75 0.50 0.75 0.75 土 路 肩 宽 度 m 最小值 0.75 0.75 0.75 0.50 0.5 0.5 0.75 0.50 0.25 (双车道) 0.50 (单车道) 注 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设计速度为 120km/h 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采用 3.50m 的右侧硬路肩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 采用 3.00m 的右侧硬路肩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 0.50m 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应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应符合表 3.0.5-2 规定 左侧硬路肩宽度

23、包含左侧路缘带宽度 表 3.0.5 2 分离式断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左侧路肩宽度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左侧硬路肩宽度 m 1.25 1.00 0.75 0.75 左侧土路肩宽度 m 0.75 0.75 0.75 0.503 八车道高速公路宜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应为 2.50m 左侧硬路肩宽度内含左侧路缘带 宽度 3.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 2.50m 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 度 应为 3.50m 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30m 间距不宜大于 500m3.0.7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管理与养护设 施等的

24、出入口处应设置加减速车道 3.0.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当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应 设置爬坡车道爬坡车道宽度应为 3.50m 3.0.9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3.0.10 四级公路采用 4.50m 路基时应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 6.50m 3.0.11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应符合表 3.0.11 规定 表 3.0.11 各 级 公 路 路 基 宽 度 公路等级 高 速 公 路 一 级 公 路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车 道 数 8 6 4 8 6 4 6 4 4 一般 值 45.00 34.50 2

25、8.00 44.00 33.50 26.00 32.00 24.50 23.00 路基 宽度 (m) 最小 值 42.00 - 26.00 41.00 - 24.50 - 21.50 20.00 公 路 等 级 二 级 公 路 三 级 公 路 四 级 公 路 设 计 速 度(km/h) 80 60 40 30 20 车 道 数 2 2 2 2 2 或 1 一般值 12.00 10.00 8.50 7.50 6.50 (双车 道) 4.50 (单车道) 路基宽度 m 最小值 10.00 8.50 - - - 注 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 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一

26、般值为设置左侧硬路肩内侧车道采用 3.50m 时的宽度 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最小值为不设置左侧硬路肩内侧车道采用 3.75m 时的宽度 1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 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 2 二级公路因交通量交通组成等需设置慢 车道的路段设计速度为 80km/h 时其路基宽 度可采用 15.0m 设计速度为 60km/h 时可采用 12.0m 3 四级公路宜采用双车道路基宽交通量小的路段可采用单车道 4.50m 路基宽 4 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等的 一般值和最小值应同类项相加 3.

27、0.12 视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停车视距应符合表 3.0.12-1 规定 表 3.0.12-1 高速公 路一 级 公 路 停 车 视 距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停 车 视 距 m 210 160 110 75 2 二三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符合表 3.0.12-2 规定 表 3.0.12-2 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 计 速 度 km/h 80 60 40 30 20 停 车 视 距 m 110 75 40 30 20 会 车 视 距 m 220 150 80 60 40 超 车 视 距 (m) 550 350

28、 200 150 100 3 双车道公路应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 进行检验 5 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3.0.13 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线的长度设计应合理 3.0.14 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 3.0.14 规定表 3.0.14 圆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 般 值 (m)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极 限 值 m 650 400 250 125 60 30 15 路 拱 2.0

29、%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 m 路 拱 2.0% 7500 5250 3350 1900 800 450 200 3.0.15 直线与小于表 3.0.14 所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旋线回旋线 参数 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回旋线用超高 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3.0.16 最大纵坡应符合表 3.0.16 规定 表 3.0.16 最 大 纵 坡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0、%) 3 4 5 6 7 8 9 1 设计速度为 120km/h 100km/h 80km/h 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 1% 2 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 40km/h 30km/h 20km/h 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 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 1% 3 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 200 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 相对高差大于 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任意连续 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 3.0.17 纵坡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表 3.0.17-1 规定 2 不同纵坡的最

31、大坡长应符合表 3.0.17-2 规定表 3.0.17-1 最 小 坡 长 设 计 速 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最 小 坡 长(m) 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表 3.0.17-2 不 同 纵 坡 最 大 坡 长 设计 速度 (km/ h) 最大坡长(m) 纵坡坡度(%) 120 100 80 60 40 30 20 3 900 1000 1100 1200 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5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 6 500 600 700 700 800 7 50

32、0 500 600 8 300 300 400 9 200 300 10 200 3 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表 3.0.17-2 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3.0.18 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 3.0.18 规定 表 3.0.18 竖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和 最 小 长 度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般值 17000 10000 4500 2000 700 400 200 凸 形 竖曲线半 径 m 极限值 11000 6500 3000 1

33、400 450 250 100 一般值 6000 4500 3000 1500 700 400 200 凹 形 竖曲线半径 m 极限值 4000 3000 2000 1000 450 250 1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100 85 70 50 35 25 20.4 路 基 路 面 4.0.1 一般规定 1 路基路面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 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 滑的要求 2 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的设计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 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 3 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

34、协调避免因深挖高填对其造成不良影 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浅挖低填缓边坡的路基断面形式 4 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综合治理 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 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不宜分期修建但位于软土高填方等工后沉降较大的局部路段 可按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实施 4.0.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 4.0.2 规定表 4.0.2 路 基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设计洪水 频 率 1/100 1/100 1/50 1/25 按具体 情况确定 4.0.3 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

35、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 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表 4.0.2 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 波浪侵袭高和 0.5m 的安全高度 4.0.4 路基压实度和原地面处理要求 1 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 工后沉降 2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 4.0.4 规定表 4.0.4 路 基 压 实 度 路 基 压 实 度 (%) 填 挖 类 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 度 (m) 高速公路一级公 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四级公 路 0 0.30 94 零 填 及 挖 方 0 0.80 96 95 0 0.80 96

36、95 94 0.80 1.50 94 94 93 填 方 1.50 93 92 90 注 表列数值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的路基压实度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 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4.0.5 路基防护应根据公路功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保证路 基稳定 1 路基防护应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并与景观相协调 2 深挖高填路基边坡路段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针对其工程特性进行路基防护设计 对存在稳定性隐患的边坡应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加固防护措施 3 沿河路段必须查明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采取防止冲刷路基的防护

37、措施 凡侵占改移河道的地段必须做出专门防护设计 4.0.6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 100kN 4.0.7 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表 4.0.7 规定表 4.0.7 路 面 面 层 类 型 及 适 用 范 围 面 层 类 型 适 用 范 围 沥 青 混 凝 土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 公路 水 泥 混 凝 土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 公路 沥青贯入沥青碎石 沥青表面处治 三级公路四级 公路 砂 石 路 面 四 级公路 4.0.8 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 性 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粒料 4.0.9 路基路面排

38、水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并与沿线排灌系统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水源 2 根据公路等级结合沿线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路 面内部排水地下排水等设施并与沿线排水系统相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3 特殊地质环境地段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必须与该特殊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 设计 5 桥 涵 5.0.1 一般规定 1 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 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2 特大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 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3 桥梁设计应遵

39、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 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 4 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 5 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6 桥梁结构应考虑桥面铺装进行综合设计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系统 7 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5.0.2 桥涵分类规定如表 5.0.2 表 5.0.2 桥 涵 分 类 桥 涵 分 类 多孔跨径总长 L m 单孔跨径 LK m 特 大 桥 L1000 LK 150 大 桥 100 L 1000 40 LK 150 中 桥 30 L 100 20 LK 4

40、0 小 桥 8L 30 5 LK 20 涵 洞 LK 5注 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 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 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5.0.3 桥梁全长有桥台的桥梁应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应为桥 面系长度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 50m 时宜采用标准化跨径 桥涵标准化跨径规定如下 0.75m 1.0m 1.25m 1.5m 2.0m 2.5m 3.0m 4.0m 5.0m 6.0m

41、8 .0 m 1 0m 1 3m 1 6m 2 0m 2 5m 3 0m 3 5m 4 0m 4 5m 5 0m 5.0.4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 5.0.4 规定 表 5.0.4 桥 涵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公路等级 特大桥 大 桥 中 桥 小 桥 涵洞及小型 排水构造物 高速公路 1/300 1/100 1/100 1/100 1/100 一级公路 1/300 1/100 1/100 1/100 1/100 二级公路 1/100 1/100 1/100 1/50 1/50 三级公路 1/100 1/50 1/50 1/25 1/25 四级公路 1/100 1

42、/50 1/50 1/25 不作规定 1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以及三级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易于冲刷的情况下可 提高一级设计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沿河纵向高架桥和桥头引道的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本标准第 4.0.2 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的 规定 5.0.5 桥面净空应符合本标准第 2.0.7 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特殊大桥为整体式上部结构时其中央分隔带和路肩的宽度可适当 减小但减窄后的宽度不应小于本标准表 3.0.4 和表 3.0.5-1 规定的最小值 2 桥上设置的各种管线等设施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5.0.6 桥下净空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通航或流

43、放木筏的河流桥下净空应符合通航标准及流放木筏的要求 2 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被交叉公路铁路其它道路等建筑限界的规定 3 桥下净空还应考虑 排洪流冰漂流物冰塞以及河床冲淤等情况 5.0.7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 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 5% 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 3% 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5.0.8 渡口码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渡口位置应选在河床稳定水力水文状态适宜无淤积或少淤积的河段 2 直线码头的引道纵坡宜采用 9% 10%锯齿式码头宜采用 4% 6% 3 二级三级公路的码头引道宽度不应小

44、于 8.5m 四级公路不应小于 7.0m6 汽车及人群荷载6.0.1 汽车荷载分为公路级和公路级两个等级 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 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涵洞桥台和挡土墙土压力等 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车道荷载与车辆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 6.0.2 各级公路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应符合表 6.0.2 规定 表 6.0.2 汽 车 荷 载 等 级 公 路 等 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 级 公路 级 公路 级 公路 级 公路 级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级汽车荷

45、载 四级公路重型车辆少时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级车道荷载效应的 0.8 倍车辆荷载效 应可采用 0.7 倍 6.0.3 车道荷载的计算图式如图 6.0.3 注计算跨径为设支座的为相邻两支座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不设支座的为上下部结构相交面中心间的水平距离 图 6.0.3 车道荷载 1 公路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 5 . 10 =K q kN/m 集中荷载标准值 K P 按以下规定 选取 桥涵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 5m 时=K P 180kN 桥涵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 50m 时=K P 360kN.桥涵计算跨径大于 5m 小于 50m 时 K P 值 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上述计算得到的剪力效应值应乘

46、以 1.2 的系数 公路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K q 和集中荷载标准值 K P 为公路级车道荷载 的 0.75 倍 2 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满布于使结构产生最不利效应的同号影响线上集中荷载标 准 值只作用于相应影响线中一个影响线峰值处 6.0.4 车辆荷载布置图如图 6.0.4 其主要技术指标规定如表 6.0.4 公路级和公路级汽车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 (b) 平面 (a) 立面 1.8 2.5 15.0 7.0 3.0 1.4 1.4 1.4 7.0 1.4 3.0 140 140 120 120 30轴重力单位 kN 尺寸单位 m 图 6.0.4 车辆荷载布置图表 6.

47、0.4 车辆荷载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单 位 技 术 指 标 车辆重力标准值 kN 550 前轴重力标准值 kN 30 中轴重力标准值 kN 2 120 后轴重力标准值 kN 2 140 轴 距 m 3+1.4+7+1.4 轮 距 m 1.8 前轮着地宽度及长度 m 0.3 0.2 中后轮着地宽度及长度 m 0.6 0.2 车辆外形尺寸长宽 m 15 2.5 6.0.5 车道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应按设计车道数如图 6.0.5 布置车辆荷载进行计算 图 6.0.5 车辆荷载横向布置尺寸单位 m 6.0.6 桥涵设计车道数应符合表 6.0.6-1 规定多车道桥梁的汽车荷载应考虑折减当桥涵设计 车 道数等于或大于 2 时由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应按表 6.0.6-2 规定的多车道横向折减系数进 行折减但折减后的效应不得小于两条设计车道的荷载效应表 6.0.6-1 桥 涵 设 计 车 道 数 桥 面 宽 度 W m 单 向 行 驶 桥 梁 双 向 行 驶 桥 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建筑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