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例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1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明代一位知名学者。他生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人物记、宋学士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独创,但是书的价钱很贵,一般人买不起,更买不起许多的书。宋濂小的时候,就喜爱读书,因为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归还。大冷天,砚水结了冰,手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立即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日子。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自己没有书的状况下,也能读到许多书。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人讲学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镇没有好老师。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
2、得更多学问,解决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访求教。他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雪,雪深到好几尺,脚皮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了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温煦过来。当时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一点也不艳羡那些富贵子弟的生活享受;因为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学问,才是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睬了。 正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奋,虚心向老师学习,而且用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获得学问上的成就,成为一代出名的高校者。 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2 匡衡是西汉的经学家。他从小喜爱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
3、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艳羡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假如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耀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兴奋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赶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珍贵的光亮处,用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殊欣慰,同时又倍
4、感酸楚。 从今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学者。 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3 孙康家里很贫困,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觉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觉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马上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敞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马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5、。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供应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很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飘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刺眼。他想,假如把很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光明,但可牵强用来看书了。从今,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4 赵咨是吴王孙权手下出名的官员,字德度,南阳人。 在
6、吴蜀夷陵之战时,奉孙权之命出访曹魏。 赵咨见到魏文帝曹丕。曹丕用轻视的口气问赵咨说:“你们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赵咨说:“我们吴王空闲时,阅读各种书籍,探讨历史阅历,可不像那些书生那样只知抄抄写写,摘记一些词句。”(原文是“吴王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还说:“我们吴王是位仁义才智、有雄才大略的人,任用鲁肃说明白他的诚厚;活捉魏将于禁而不杀说明白他的仁义;智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说明白他的才智;盘踞三州虎视四方说明白他的雄才,向陛下求援说明白他很懂得策略。” 曹丕又问道:“你看,我可以折服你们东吴吗?”赵咨回答说:“大国有进攻的力气,小国也有
7、防卫的装备啊!” 曹丕接着问道:“你们东吴胆怯我们魏国吗?”赵咨又答道:“我们有雄兵百万,又有长江、汉水的天险作屏障,有什么可怕的呢!”。 曹丕心想:这人真是能言善辩、对答如流。于是又问道:“你们东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有几个呀?” 赵咨说:“特殊聪慧、很有才能的大约有-十人。至于像我这样的人,那真要用车子来装,要用斗来量,简直是数不清啊(原文是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行胜数)!” 由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两句成语。一个是“寻章摘句”。 另一个成语是“车载斗量”。 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5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慧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
8、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很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忙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搅老师,就恭尊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雪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颤抖,但依旧尊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觉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连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关于名人读书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