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218317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索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2、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索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华蜜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温煦,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老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逍遥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

3、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仔细,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其次组词语:轻快、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

4、.沟通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索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剧烈的对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作者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焦急的心情。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究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殊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漂亮香甜的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

5、,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专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其次句,(出示其次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谁能读出作者的

6、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胆怯。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 预设: 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焦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 老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焦急、担忧?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快)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漂亮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快、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宠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假如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漂亮柔弱的蝴蝶

7、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焦急了”。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为蝴蝶焦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焦急了。)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焦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焦急了。 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焦急、担忧?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

8、?(三个“肯定”) 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肯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妙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妙愿望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漂亮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相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妙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

9、最宏大的,也是最华蜜的。 4.依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妙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妙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宏大的,也是最华蜜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老师板书: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

10、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订正读音;最终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老师要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课件出示2)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课件出示3) 指导书写:“豌、按、枪、玻、璃、探、愉、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指导学生

11、按笔顺规则写字,并留意学生的写字姿态。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2.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妙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宏大的,也是最华蜜的。 3.依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字词。 豌豆根据舒适唯恐玩具枪耐性 玻璃探出开心盘绕曾经 (课件出示5) 老师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围着什么写的?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6)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一)师:请

12、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爱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沟通,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支配的? (根据在豆荚里的排列依次。)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详细说明白想出去的理由?(课件出示7) “变得僵硬”详细说明白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绽开探讨。 (2)汇报沟通。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傲慢的语气。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 其次粒: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其次粒豆:自高自大。(课件出示8) (板书

13、: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意现状(课件出示9) (板书:满意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爱过安静的生活。(课件出示10) (板书:随遇而安) 5.课文说被青苔包袱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小组沟通汇报。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小组探讨,沟通感受。(板书:爱) 7.虽然母亲不信任,但她还是细致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为什么母亲不信任,还是?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课件出示11) 8.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课件出示12) 小组内沟通。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意了小姑娘的愿望

14、,使她激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念。)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8.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 三、拓展延长、体会情感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归属。水沟两次表态是幽默地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好玩味。 四、拓展延长。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华蜜,爱的奇妙,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宏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到处充溢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谢,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课件出示1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

15、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沟通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对祖国绚丽文化的酷爱,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打算: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

16、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敏捷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观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依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具体,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

17、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信任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依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选择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视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

18、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似乎。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引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终一句诗用了两个比方,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引: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宝。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驾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始终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酷爱之

19、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老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温柔;其次句,惊羡;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

20、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驾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状况的了

21、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老师指引、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沟通探讨,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沟通,深化感悟 1.小组汇报。 2.老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赐予订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

22、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老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化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

23、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知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沟通,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愿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须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雪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雪白是雪的特长,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芳香是梅花的特

24、长,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犯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凹凸?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衬托出雪的雪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芳香的名贵品行。怎样才能更完备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相互衬托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雪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相互衬托的美景,还告知我们应当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长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

25、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说明。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相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视察角度不同,视察效果不同;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驾驭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

26、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视察角度不同,视察效果不同;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日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喜闻乐见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

27、、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终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特别地开心,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究竟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沟通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28、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方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漂亮)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依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

29、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开心,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沉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假如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会到这宁静的、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长,积累语言。(课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漂亮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视察角度不同,视察效果

30、不同;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珍宝之一。今日,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12) 今日,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13)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课件出示1

3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沟通苏轼的资料。)(课件出示16)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

32、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索,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沟通,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起伏;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17)(老师板书:横岭侧峰)(老师板书:变化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凹凸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18)(老师板书:远近凹凸)(老师板书: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

33、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改变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庐山)(老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视察)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19)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宠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视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妙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秀

34、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美丽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特别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_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看法。)

35、(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_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打算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观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季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漂亮。特殊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爱。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吵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原委。(老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课件出示21)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36、(课件出示22)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仔细样,真为你们兴奋。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知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留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留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

37、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愿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雪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清香。 5.悟道理。(指名说) 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洁白梅香(老师板书:洁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知我们人各有所长(老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课件出示23)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特别宠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

38、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寒冷的高尚品行。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宏大领袖毛主席也非常喜爱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观赏。(课件出示24)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寒冷、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寒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毅不屈,好吗? 五、作业(课件出示25)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39、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精确、形象的句子,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的视察方法、表达方法。 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培育留心视察四周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明白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视察校内的爬山虎。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视察爬山虎。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3.熟读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片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