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范本.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驾驭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驾驭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 1.领悟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悟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一、导入新课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相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日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资料助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化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探讨。曾参与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赞扬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丁卯
3、年(mo)譬如(pi)朦胧(mnglng) 商酌(zhu)鞠躬(jn) 颠沛流离(pi)感慨(ki)累赘(zhu)拖沓(t) 2.生词注解 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而不娴熟。 商酌:商议斟酌。 修润:修改润色。 恳切:恳切而殷切。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当:妥当合适。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榜样。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
4、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备,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见?这种风格详细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显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殊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见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见是切中时症的。(时症:宣扬朦胧、顺势朦胧,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见,就必一笑置之) 5
5、.依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其次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索。 五、本文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擅长理性限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详细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看法恳切,叙述平实,语言朴实,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
6、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 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精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尝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悟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志向,并培育为实现志向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尝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悟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打算: 老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
7、、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妙而奇异的“幻想”,对将来,都有热情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日,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妙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说明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尝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留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探讨“山”与“
8、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探讨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激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化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老师指导 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选择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驾驭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老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探讨、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探讨。 a. 探讨,理解重点词语含义.(老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假如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
9、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详细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探讨,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老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说明,可予以补充,订正。 b.在学生初步驾驭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探讨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老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
10、点? “在山的那边,依旧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悲观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念向前走去” “海依旧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老师要留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解并描述的道理 引导学生再次探讨“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探讨,全诗讲解并描述了一
11、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探讨的内容,尽量激励学生多参加,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探讨,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验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需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恒久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起先,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布置作业。 a.依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我最终见到了大海”为
12、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娴熟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七、信息反馈: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3 学问与实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宏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爱好,培育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相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宏大。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宏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 激发探究未知世界的爱好,相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宏大。 讲读课 2课
13、时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宏大”意义。 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漂亮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殊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试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日,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设计(二)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图片,介绍中国航天事
14、业取得的骄人成果。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爆炸、“哥伦比亚”号返航时解体的画面。播放20_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帮马峰时不幸遇到雪崩,5人遇难等画面。说明人类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很多宏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究的脚步。今日,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 2.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3. 把握“悲剧”内涵,明确“宏大”意义。 读一读,写一写 吞噬(sh) 角逐(ju) 雪橇(qio) 癫狂(din) 拽(zhui)
15、 悚(sng) 毋(w) 皑(i) 怏(yng) 馨(xn) 温馨 赢(yng)输赢 罄(qng)告罄 羸(li)羸弱 磬(qng)钟磬 1、毛骨悚然(sng):形容非常恐惊。悚然,恐惊的样子。 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_风。 3、坚持不懈:坚持究竟,毫不松懈。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5、怏怏不乐(yng):形容不满足或不兴奋的神情。 6、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7、忧心忡忡(chng):忧愁得心情不能宁静 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起先,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
16、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验、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南极简介 南极之最 高原-冰库-世界“寒极”-世界“风极” 二、独立自学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如感动、崇敬、敬佩、钦佩等) 2、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依次)(点拨、探讨、提问。) 奔向南极无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伤地发觉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没精打采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终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最终老师介绍
17、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整个经过。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旁边登陆,打算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折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隐私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动身,“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终,阿蒙森队成功而归,胜利的旗帜恒久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
18、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啼饥号寒,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寒冷搏斗了两个多月,最终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觉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4、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时间、人物、地点、结局) (探讨、提问、归纳: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5、作者对整个事务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有何作用?(点明主题) (探讨明确后齐读最终一段,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悲剧”之“悲”是指“悲伤”还是“悲壮”? 2、既是“悲剧”又何来“宏大”呢?这是否冲突? (不冲突。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哀思,但
19、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却是宏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宏大”指什么精神?(板书设计) 失败之悲 勇于探究 作证之悲 诚恳守信 死亡之悲 悲剧 宏大 集体主义 离别之悲 献身事业 世人之悲 给人精神鼓舞 四、拓展延长 师: 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究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剧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请用“悲在_,而_宏大”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行和情操。 2.驾驭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
20、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实行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驾驭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探讨并归纳:运用比方、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
21、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探讨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探讨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安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探讨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探讨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子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
22、句写什么? 探讨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探讨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备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白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显明、格调高雅,构思奇妙,意境隽永、韵
23、味深长、文句精致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其次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争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留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探讨并归纳:宠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看法。 探讨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同流合污的生活看法。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探讨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7.提问:详细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妙形象。探讨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
25、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名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其次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方象征哪三种人?探讨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方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方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方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看法分别是什么?探讨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看法。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明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
26、己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看法的赞许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方、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妙形象。将记叙、抒情、争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织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5 教学目标: 1. 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 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
27、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教学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正音; 2.朗读课文 二、 明确学习目标 三、 整体感知 四、 小组合作,沟通展示 1、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情? 2、文中哪些事情详写?那些事情略写?为什么这样支配? 3、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 4、作者写月下行船是从哪些方面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5、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6、文章结尾说“真的,始终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戏”真的好看吗?请结合文中详细的词句解说。 四、检测延长:练习巩固(见导学案)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对“下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中宠爱的片段进行批注赏析。 其次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明确学习目标 三、 小组合作,沟通展示(见导学案) 四、 检测延长(见导学案) 五、 作业布置: 和父母沟通童年的趣事,积累写作素材,写一篇题目为“童年的花儿”的作文,5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