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物传记的观后感范文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物传记的观后感范文精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人物传记的观后感范文人物传记的观后感1 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牢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 居里夫人诞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遇沙俄铁蹄的蹂躏。学问分子的家庭背景,给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剧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学问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亲善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她,还是华蜜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间。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化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
2、生酷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老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爱好,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学问,从而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特别关切,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一心一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状况下,她照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开心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天堂,更是一个塑造人的殿堂。 后来,为了给姐姐筹措学费,年少的居里夫人饱尝了世态炎
3、凉。十七岁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去外省当家庭老师,一当就是六年。这六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困难,人性的困难。失恋的苦痛经验,更教会她该如何选择终生伴侣,如何从本质上去相识一个人,透析一个人。这六年的磨难也教会了她如何面对挫折,使她在后来的试验中败而不馁,在经验了风风雨雨后见到了缤纷的彩虹。 而居里夫妇的结合更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迸发出刺眼的人性光辉。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但在这两名学者,对待科学探讨却是异样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在他们心中,科学是最神圣的,是属于全人类的。“荣誉”和“财宝”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乎其微。因此,他们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
4、法公诸于世,并把世界上第一颗纯镭捐献给了国家,捐献给了世界。 探求真理没有捷径可走,那必将是一条清贫而又孤独的漫漫长路。若无足够的毅力,千万不要轻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知难而退,临阵脱逃,继而变成一个装腔作势的伪学者。 不仅仅是对于科学而言,对于世上的全部事情,都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而在等待收获的这条漫漫长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二字。很多人因为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败了几次后,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后,摇摇头,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许胜利就仅仅离你是一步之遥,而你不愿再走了;或许胜利就在你身旁,而你不愿侧身找寻;或许胜利就在你头上,而你不愿抬头望望。殊不知一切的或许就在你回头返回的那一
5、刻,灰飞烟灭了。 挚友,不要灰心,不要放弃,胜利其实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人物传记的观后感2 我在公司电脑上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多数的情节却照旧萦绕在脑海,时常出现。在观影中,我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取景多么美丽,也不是用了多少浓墨重彩的夸张还是渲染,仅仅是剧中的人物带给我的无法形容的震撼。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亲身到田间走访。试验田的竞赛结束后,他们把优秀阅历“双龙出海”水稻插秧法传授给大家,但来到村里,见秧苗照旧插的凌乱,得知村民们不熟识又觉得麻烦,便亲自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发觉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时,杨善
6、洲对他说:村长官不小,这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肯定能。杨善洲连连说好,搓搓手上的泥巴,兴奋地上坎拎着鞋子挥手离去了,当他走时,笑闹的村民们才知道他是书记杨善洲。 还有一次,保山遭受大旱,百姓面临庄稼无水浇灌,即将绝收的逆境,杨善洲要求全部水库开闸放水,一切责任他来担当。他始终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来的重要。”当发觉水还是不够时,他坚决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他说:“当老百姓的饭碗都空了,我们坐在亮亮堂堂的办公楼里,我们的良心能过的去吗?”一场大雨解决了他们的逆境
7、,大雨中他和百姓们说:我们以后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自己当龙王。退休后他用他的余生践行了他的承诺。 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手握大权,必将面对更多的诱惑,但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丝毫迟疑,没有任何私心。 杨善洲退休了,他不住的向上级举荐有实力又办实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地方上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你还是说说自己吧。他笑着说: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支配,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
8、一样美?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在怀疑时,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了解他的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大伙也都确定签订植树合同,自此也起先了他漫长的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像想像中那么一帆风顺。南坡的树苗成批的死掉,飞机草随风传播挤占了树苗的生存空间。他告知大家不要灰心,潜心摸索解决方法,召集大家一起补上根系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胜利地迈过了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建议到大街上捡果核作种子。有人说:杨书记,多丢人啊。他笑
9、说:低着头捡,我不说,谁知道我还当过地委书记。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把它们捐赠给国家后,摩挲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出现出慈祥的神情,挥手说:好好长。当听他说“你们长大了,我老了,照看不了你们了”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麻木不仁”。电影中和他一起上山种树的周波把一群在山上玩火的孩子带到他面前,他得知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化、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拜托他们为山里的教化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
10、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恳求他帮忙:“那么多代课老师您都帮忙转正了,我就差一个章了,山上的孩子没有老师不行,我的孩子就能没有妈妈?您就帮我一回吧”。杨善洲无奈地坐在小凳子上:“这是两码事啊,这章没法盖啊。”最终,女儿掩面而去。我信任只要杨善洲张口,这个章确定能盖上,终归女儿全部考试都通过了,可此时的他却缄默了。他坚守着他公私分明的原则,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为自己谋一丝半点福利,这或许让很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2010 年西南大旱的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
11、身了。但是人民没有遗忘他,来医院探望的人站满医院门前,他当年帮忙挑过水的老伯说:杨书记,我来给你送礼了。他将从山上挑来的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一座价值3 亿多元、5 万6 千多亩的林场,八十个大山头、一百七十二个小山头满眼的绿色。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也用一生践行着他对党对人民的.承诺,他用一生铸就了宏大。 人物传记的观后感3 首先表现在影片的选材上,编导者奇妙地选取了最能表现梅兰芳先生人生轨迹、精神境界和艺术成就的几个情节。 从叙事的角度看,影片大致可以归结为四部分:即少年梅兰芳与十三
12、燕的新旧戏码之争,所谓斗戏;梅兰芳与红颜知己、梨园同行孟小冬的相识相知,一段没有结果恋情;梅兰芳在邱如白的激励、游说下赴美演出,国粹京剧首次走出国门;最终,在上海与日军蓄须抗争,表现了梅兰芳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气节。 从表情的角度看,影片以梅兰芳的人生轨迹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他一生中“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重要片段,分别以亲情、爱欲和爱国之情为情感内核,阶段分明、层层递进,感人至深。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活生生的一代京剧大师兼凡人的梅兰芳。 其次,影片中的亮点与看点足以令观众为之倾倒。 我认为,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本片的亮点,是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是梅兰芳作为传记性
13、艺术片最为胜利的部分。 说它最为胜利,首先表现在剧情感人。在梅兰芳与十三燕斗戏一节中,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悬念层生。十三燕斗戏失败,遭辱受挫、被逼致死,让人怜悯、深省。少年梅兰芳时刻不忘“大伯”遗训,为伶人地位的提升做着不懈的努力,令人感动。其次是主要演员表演到位、出彩,将各色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中最为出彩的是扮演“十三燕”的老戏骨王学圻、扮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扮演孟小冬的章子怡。再次是画面美,旧时的戏园子、四合院、音乐、舞台动作、梅派唱腔都在这一部分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我们大饱眼福。 我信任,看过梅兰芳的人不会遗忘十三燕。这位被誉为“伶界大王”的京剧名角,与梅家有着三
14、代情意,梅兰芳叫他“爷爷”。在梅兰芳的大伯去世之后,事实上是他担负起了培育梅兰芳的责任。对梅兰芳来说,十三燕既是师父、前辈更是亲人,是一个影响了梅兰芳一生的人物。同时,他又是一个充溢了冲突的人物:与看不起伶人的权贵冲突,与时代冲突,与梅兰芳冲突,与他自己冲突。而扮演十三燕的王学圻,不愧是老一派的实力演员,无论是作为“伶界大王”该有的扮相、身材、手势,还是略带黑色幽默让人笑中带泪的演绎,都把这个血肉丰满而困难的十三燕给演活了。他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显示了一个血性爷们的豪迈之气,也成了影响梅兰芳一生的箴言。 由青年演员余少群扮演的少年梅兰芳,形象俊朗、纯洁、楚楚动人,将一个初露头角、不
15、负众望、虚心好学、浑身充溢了灵气的“名旦”演活了。 由大牌影星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的出场,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这不仅是剧中人物孟小冬以及剧情本身(红颜知己、婚外恋情)的魅力,更是演员本身的魅力。章子怡不愧为国际巨星,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给人以美感。在她身上,外在的形象美与内在的真诚、灵动与大气达到了完备的结合。由此,人们会更加理解并宽恕梅兰芳的婚外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就是明星的效应。 另外,影片还有几位人物对梅兰芳的塑造也举足轻重。譬如孙红雷扮演的邱如白、英达扮演的银行经理六爷、陈红扮演的'梅兰芳妻子福芝芳等都很出彩,但相对来说,这些角色的扮演着,并不是不行替代的。假如换了别人
16、也可能会演出同样的效果;而上述几位却不然,剧中人物就是为他们设置的,非他们莫属,只有他们才能将人物演绎到极致。梅兰芳一剧若没有他们,真不知会是个什么样子。 最终说说黎明扮演的成年梅兰芳。如前所说,黎明扮演的成年梅兰芳有点不尽人意,特殊是与上面提到的那几位熠熠生辉的角色相比,显得有些逊色。这或许会成为影片制作中的一个不行挽回的缺憾。 由于有了上面讲的亮点与看点,让观众在审美欲求上有了肯定的满意,并在肯定程度上消减了对主要演员黎明的苛求。这样,观众既可以较为全面看待梅兰芳的得失,又有可能以宽容、体谅的心态来看待黎明的表演。 正像有的网友所说的,就整体来看,黎明的表演还是极专心的,只是很难达到人们的
17、预期值,终归他扮演的是一代大师梅兰芳。全部人都会给他很高的要求,所以黎明面临的压力很大。 在片中,黎明举手投足都在向真实人物靠拢,梅兰芳面对感情时的脆弱,面对敌人时的无所畏惧,还有面对挚友时的坚贞,黎明的表演都是特别专心的,他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实力。但是,人们要求他的不仅是这些,而是要求他将俊朗、儒雅、温润如玉的外在形象与刚柔并举、形神兼备、技压群芳、光彩耀人的灵动气质相结合,塑造出一个更为完备、志向的梅兰芳形象。明显,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不少观众对影片的后半部分不够满足,认为黎明的表演过于沉闷、拘谨、拖沓,以至影响了剧情的发展,与前面相比,不够流畅,不够协调等等。我想,这不仅仅是演员一个
18、人的责任,唯恐与整个剧情的设置,导演的艺术理念等等有关。这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晰的。 对于黎明扮演的梅兰芳,正如有评论者所言:说他好,真不完备;说他不好,真不公允。 黎明虽然没有完全再现梅兰芳的全部魅力,但值得欣慰的是,他没有倒塌梅兰芳的基本高度,也尽力诠释了梅兰芳的迷人风采。 人物传记的观后感4 他短小臃肿,外表说明,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像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全部见到他
19、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辨别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常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生气的时候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异的反应出它们的真正思想。他往往用愁闷的目光向天注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牢固得厉害,好像可以可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怪异地不对称。 他,预言了一个民族的复兴德意志联邦,他,象征着一世纪中人类活动的基调力! 他,就是在十八世纪这个最混乱最秽浊的时候闪烁着的巨星贝多芬! 在这里,我们没有资格去评论一个如此伟岸的大
20、师,我们只能匍匐在他脚下,挣扎着希望去触碰他的脚趾。 贝多芬一生苦难不断,苦痛不堪。 一起先,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成天地钉在洋琴面前,或是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童年尽管如是凄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个时代的地方,恒久保持着一种温顺而凄凉的回忆。 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更大的苦痛就已在叩门,耳聋已起先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响;他内脏也受猛烈的苦痛磨折。听觉越来越衰退。这一切对贝多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熬煎。要知道,一个音乐大师,如何能够进入无声的世界! 更可怕的是,他的精神还受到的深深的打击。他两次坠
21、入了爱河,但是最终爱情带给他的不是欢乐,不是华蜜,而是更大的苦痛。尤其是他的心灵已因疾病变得虚弱的时候,当他热恋的人圭恰迪妮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狂乱的心情更有把它完全毁灭的危急。他的一生就在这一次,好像到了颠蹶的关头。 如此多的苦难加负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我们怜惜,我们叹息,我们感慨。但是,往往是苦难才能筑就英雄! 莫扎特,除了拥有童年美妙的回忆,一生也是贫困潦倒,郁郁而终。米开朗基罗,一生被人嫉妒,经常中了暗箭,并且病魔缠身,令他苦不堪言,还有懒散恶劣的一家人,像是一个无底洞,把米开朗基罗辛苦赚来的钱花得一分不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难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重重障碍,是磨练我们品德,我们意志的磨金石;是鞭策我们走向成熟,走向胜利的马鞭。 我们的生命要的不是一味的一帆风顺,我们要的是与风暴搏斗,与礁石较劲的惊心动魄。只有在经验了惊涛骇浪后,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绽放,被牢记。 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人物传记的观后感5 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爱好。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诞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起先,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缘由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
23、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伤心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尴尬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先,长安沦陷。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愿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熬煎。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挚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挚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借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
24、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一般人的忠厚和善,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闻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索结合在一起。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望,更能令人振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华蜜,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全部的苦难。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莫非不值得我们敬重,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杜甫并不完全是肃穆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更难的珍贵的是,杜甫擅长发觉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 读完杜甫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略微清冷的天气里,心照旧有一股暖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