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2021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 20212021 届高三届高三 4 4 月调研考试理综月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生物试题含解析湖北省宜昌市 2021 届高三四月调考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硝化细菌、酵母菌、颤藻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 和RNA B. 变形虫膜蛋白的形成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性激素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D.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H可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生成水 【答案】A【解析】硝化细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三者均具有细胞结构,均含有核糖体、DNA 和 RNA,A 正确。膜蛋白
2、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B 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类,由内质网合成,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C 错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H只能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参与反应生成水,D 错误。【点睛】学生对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细胞呼吸的过程第 1 页 共 7 页光合作用过程2. 下列关于科学探宄思维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科学家证实 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B. 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差速离心法C.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数学模型建构法 D.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推
3、测基因在染色体上一类比推理法 【答案】C【解析】科学家对 N 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 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 正确。分离各种细胞中的细胞器时采用差速离心法,B 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发现 DNA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采用的是物理模型建构法,C 错误。萨顿是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该方法称为类比推理法,D 正确。3. 下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是某种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A.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则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B.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二倍体植株、花药、单倍体苗,则丙
4、一般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秋水仙素处理C.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根尖、愈伤组织、植物体,则分别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第 2 页 共 7 页D.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抗原、B 细胞、浆细胞,则需要糖被的参与,表示细胞增殖和分化,表示抗体 【答案】A.【点睛】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理解不清体液免疫4. 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 2?3nm。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B. 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 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D.
5、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D【解析】由于突触间隙极小,且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则信号在该突触中不需要转换为化学信号,因此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A 正确。由于信号在突触间传递无需转换,则信号的传递速度快,时间短,因此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B 正确。该信号的传递中所利用的蛋白质通道,属于两个细胞间所形成的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C 正确。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未体现胞吞、胞吐、细胞融合等现象,因此未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 错误。 5.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6、. 性别比例和年第 3 页 共 7 页龄组成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C. 初生演替过程中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过程中竞争现象明显 D.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解析】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 错误。草原上成群活动的斑马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型,B 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C 错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如:增加的生物若是外来物种入侵,则会导致本地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生
7、态系统的稳定性,D 错误。6. 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 AaBbRrXTY,其中 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 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 AbRX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含 5 条染色体 B. 乙的基因型为AbRXYC. 丙含 2 条常染色体 D. 丁的基因型不是 aBr 就是 ABr【答案】C第 4 页 共 7 页【解析】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 AaBbRrXTY,由于 A、B 基因位于同一条
8、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 AbRXY,则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若 A 与 a 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RRXX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Y)和乙(abRX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 aBr、ABr;若 B 与 b 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X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Y)和乙(AbRX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 aBr、abr。由于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 AbRXTY,则甲的形成发
9、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其含 4 条染色体,A 错误。乙的基因型为 AbRXTY 或 abRXTY,B 错误。丙的基因型为 aBr 或 ABr 或abr,其含 2 条常染色体,C 正确。丁的基因型为 aBr 或 ABr 或abr,D 错误。TTTTTTTTTT第 5 页 共 7 页T二、非选择题7. 伞藻是一种长 6?7cm 的大型单细胞藻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中。德国藻类学家黑默林曾用具有伞形帽(甲)和菊花形帽(乙)的两种伞藻做了下面的实验。己知 RNA 降解是涉及到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中mRNA 不稳定,其更新率非常高。试分析回答:(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
10、出的结论是:伞藻伞帽形态的构建主要与_(填细胞结构)有关。(2)有科研人员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培养后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帽型呈“中间类型”(伞帽帽型部分呈伞形,部分呈菊花型),请解释说明原因_。若切除这一“中间类型”的伞帽,培养后第二次长出的伞帽帽型与基部假根对应,试从分子水平解释其原因_。【答案】 (1). 细胞核 (2). 伞柄中存在原来的 mRNA(和蛋白质)和假根细胞核中新合成的 mRNA(和蛋白质),共同参与了伞帽形态的构建 (3). 伞柄中残留的原 mRNA(和蛋白质)已经降解,仅由假根细胞核中新合成的 mRNA(和蛋白质)参与了伞帽形态的构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功能
11、。要求学生熟知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实验,并能够对实验进行拓展,得出结论。第 6 页 共 7 页(1)本实验将甲种伞藻的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将乙种伞藻的柄嫁接到甲种伞藻的假根上,结果前者出现菊花形帽,后者出现伞形帽。由于细胞核位于假根中,说明伞藻伞帽形态的构建主要与细胞核有关。(2)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培养后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帽型呈“中间类型”(伞帽帽型部分呈伞形,部分呈菊花型),而嫁接实验是发生在伞柄与假根之间,因此说明伞柄中存在原来的 mRNA(和蛋白质)和假根细胞核中新合成的 mRNA(和蛋白质),共同参与了伞帽形态的构建。 若切除这一“中间类型”的伞帽,培养后第二次长出的伞帽帽型与基部假根对应,由于 RNA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