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内容及组织第二章第二章 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投入农业资源在各地区之间的数量和质量差异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和农业区域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开展农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工作。固地制宜,根据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进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有特色的商品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加速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区划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资源概论农业资源概论一、农业资源、分类及其特征一、农业资源、分类及其特征1 1、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农业资源这一概念念的关键词是资源。因此,确定资源的内涵与边界是
2、对农业资源概念正确理解的基本前提。一般认为,资源(Resource)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术语。根据欧里约丹的观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有关资源的定义。科学家们和实际工作者们已经给资源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没有一个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完整地被后人接受和保留下来。这是因为资源不仅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术语而且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高级英语词典把资源解释为个人或国家所拥有的或能够使用的财富、商品、原材料等,或者是有助于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或条件。经济学家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称为资源,并且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的资源在各种需求之间的有效分配问题。地理学家则认为资源一词不仅指
3、一件东西或一种物质,而且还指这件东西或这种物质所具有的功能或者它参与其中而产生的作用,也就是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例如,满足某种需求而伴随的功能和作用。换言之,资源是一个抽象反映人类评价,并且总是和一定的功能与作用联系在一起的。可见,资源并不一定表现为一个有形的实体它既包括有形的东西,也包括那些无形的条件。实际上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认为是资源,只要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特定需求,能够为入们利用来实现某些有价值的目的。当然,实现这些有价值的目的总是受到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而缓解这些制约的物质条件或为解决这些限制提供便利的东西即是资源。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
4、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目重点是给出农业自然资源。2 2、农业资源的分类、农业资源的分类与地球有关的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可更新资源与生物过程有关的资源-森林、草场、海洋、湖泊、生物、土壤等农农自然资源业业可回收资源-金属矿物与非能源矿物不可更新资源资资不可回收资源-石油、煤、天然气等源源生产性资源-化肥、添加剂、农药等社会资源辅助性资源-农机具、燃
5、料、农业科技、资金、农业信息3 3、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1 1)系统性)系统性农业资源是具有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大系统,其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由许多资源因素组成,并且各自形成多层次的资源系统。农业自然资源系统是由土地、水、生物、气候等多个子系统组成,而各子系统中又由若干要素组成,如土地资源是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等要素构成。从纵向看。处于不同层次的各个要素又与其它要素发生这样或那佯的联系;从横向着处于同等级、同层次之间的各要素间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社会经济资源系
6、统主要是由人口与劳动力、工业与城镇、交通运输等多层次的子系统组成。 显然。 农业自然资源系统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系统同属于资源系统的分系统,它们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从而构成了农业资源系统。因此,在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树立资源系统的观念,从系统联系的角度来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的开发利月与保护问题,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有统一起来,实现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率。(2 2)整体性。)整体性。它们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如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一种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甚至资源组合的相应变化,
7、如原始森林一旦被破坏以后,就会引起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和生物群落的变化,成为另一类型的生态系统。(3 3)地域性。)地域性。由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特点,以及由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和地质地貌变化,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热条件各不相同。从而不仅大的区域如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平原和山区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以至各种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特征等都有很大差别;即使在一个小范围内,如在水田和旱地、平地和坡地、阳坡和阴坡,以及不同的海拔高度之间,也都有不同的资源生态特点。严格地说,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只有相似的而无相同的地区。(4 4)可更新性(可持续性)可更新性(可持续性) 。
8、与矿产资源随开发利用而趋减少的情况不同,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和可循环的。主要表现在土壤肥力的周期性恢复,生物体的不断死亡与繁衍,水分的循环补给,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等。更新和循环的过程可因人类活动的干预而加速,从而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这种干预和影响如果是合理的,就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使农业自然资源继续保持周而复始、不断更新的良好状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反之,则某些资源就会衰退,甚至枯竭。(5 5)可培育性(动态性)可培育性(动态性) 。人类虽不能创造自然资源,但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它的形态和性质。如通过改土培肥、改善水利、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等,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虽然表
9、面上看一个区域的农业自然资源在数量上具有相对稳定的持征,但作为一个系统农业自然资源不会停留在一个静止的状态,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条件下, 农业自然资源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是缓慢的、 渐进的, 一旦人类施加影响之后 其变化可以是迅速的、剧烈的,从一种形态、一种性质、一个阶段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另一种性质和另一个阶段。人类活动给予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影响,可能是好的、有利的,但也可能是坏的和不利的,不管怎样,人类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持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固定的形态和性质,旧的打破了,必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6 6)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地球上
10、土地的面积、水的数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都有一定的量的限制。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资源被利用的范围和途径,还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但相对而言,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它的生产潜力却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但有可能做到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更新,而且可以不断地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使有限的资源能无限地发挥其生产潜力。(7 7)有价值性)有价值性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有价值性是很容易理解的。农业劳动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因此农业劳动力资源具有价值性是显然的。关键是农业自然资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多是无偿使用,不仅造成了对农业资
11、源的低效率利用,甚至滥用和浪费而且给入们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农业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可以白白地利用和取得,如江湖水和地下水资源。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需求就有短缺,有短缺就有供给成本有成本就意味着只有付出才能得到。这就指出了任何有短缺的资源都是有价值的。农业资源短缺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农业资源的有价值性也是不难理解的。土地、水等农业资源有使用价值就有其价格并且随着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因此,必须实行有偿占用及使用的政策,避免农业资源的浪费及提高现在农业资源利用率;要逐步推进农业白然资源核算制度把农业资源资产化;明确稀缺性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使用权属,制定稀缺性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使用法规用经济和
12、法制手段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综合管理,保证农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有序进行。农业资源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上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农业资源的持征,显然,由于农业资源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所具有的特征远远不止这几个。但是从农业区划学科的角度来看农业资源的上述这些基本特征对区域农业发展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二、农业资源对区域农业发展的作用二、农业资源对区域农业发展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根据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商品农业,是区域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探讨区域农业资源优势,揭示农业资源与区域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农业区划研究的重要内容。1 1、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
13、本投人和必要条件、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投人和必要条件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部门,农业生产要形成一定的产出,必须依靠相应的农业投入。显然,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投入,也是农业生产赖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资源投入和必要的生产条件,才能获得相应规模的农业产出,并转化成相应的社会财富。因此,要增加农业产量和社会财富,最终要靠对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开发。一个国家农业资源的丰缺、开发利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之所以对发展农业生产以至整个社会经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和如此巨大约影响作
14、用,是由于农业生产根本特点所决定的。从农业的自然生物再生产过程看,绿色植物的生产是第一次生产。只有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叶绿素利用太阳的光、热能源进行光合作用,把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建立在植物性生产基础上的动物性生产除了需要以生物作为食物之外,同样需要光、热、水和空气等自然要素。还有一个微生物分解植物微生物残体提供绿色植物再利用的活动过程,从而构成自然再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而微生物的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的自然生物再生产过程实际上是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条件的关系、是有机体之间与无机体之间交换物质、能量的关系。由此可见 农业
15、实际上是同自然界打交道的生产活动、 如果离开了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也就不存在了。再认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看,农业生产同样也离不开市场条件 (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和社会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自从人类出现在生态系统中和人的劳动进入农业生产过程后随着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广度相深度的不断增强,人为因素对农业生产想着越来超重要的作用,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直接受制于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社会经济相生产力愈发展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就愈复杂从而推动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日益发展相完善,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并加速农村非农产业比进程和农村城镇化发展。2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
16、提条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正如上面指出,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并且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相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正确处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协调入与自然的关系,是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3 3、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大目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大目标由于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的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提高劳动的社会生产率和劳动自然生产率,因此,要发展农业,理所当然地要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切物质生产和经
17、济工作都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农业生产也应该这样但是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效益。讲生态效益、就是要注意协调入与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协调和平衡的状态,以保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稳定不断增长有机体的种类和数量,使人类水续利用自然资源而获得丰富的物质产品,并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只有增进生态效益,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达到整体和长远的综合效益。如果只讲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得到了这方面的经济效益,抵消了那方面的经济效益,总起来说还是得不偿失;而且不考虑生态效益或损
18、害了生态效益,也就从根本上损害了经济效益。这就告诉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重视经济效益不行,不注意生态效益也不行必须既尊重经济规律也尊重自然规律,只有自觉地认识、遵循相利用这两个规律。才能同时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效益。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资源调查方法农业资源调查方法农业资源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揭示农业资源地域分异为农业区划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鉴于农业资源种类多、涉及学科广、分布范围大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农业资源调查从组织实施到最终完成,实质上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一、农业资源调查的要求和规范的基本内容一、农业资源调查的要求和规范的基本内容
19、农业资源调查的要求主要包括:调查的任务和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申位和报告单位、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调查成果要求等。农业资源调查规范则是在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的它的作用是保证调查工作自始至终按照统一的布署、统一的步骤和方法,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农业资源调查的要求是总的、纲领性的,比较笼统而农业资源调查规范则相当具体细致。规范除包含上述要求的基本内容外、在调查方法、调查步骤、成果要求、精度要求、技术标准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1 1、农业资源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农业资源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农业资源调查的日的归根结底是查清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规律,为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为进行
20、农业区划、规划、计划,为实现资源合理布置、科学管理、永续利用为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主产服务。2 2、农业资源调查的对象、内容、项目、农业资源调查的对象、内容、项目农业资源调查的对象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其它资源。农业社会资源包括:农村人口、农业经济条件、作物产品产量等。3 3、调查步骤、调查步骤调查工作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1 1)调查的准备工作)调查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写调查任务书或制订调查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工具等。(2 2)外业调查)外业调查为顺利进行外业调查需事先作好内业准备,野外调查由于调查的对象不同有不同的调查内容和方法。土
21、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工作主要是外业调绘。在影象平面团、航片或地形图上调绘境界与土地权属、地类、线状地物等,填写外业手簿。土壤则主要是调查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情况,观察记载土壤剖面性态等、县级气候调查采取定点调查与流动调查相结合的办法,点、面、线结合全面展开,点是按照当时公社或地形分片确定的;各片要有步骤的选择几个有代表性或不同类型的点做深入调查;线的调查是利用乘车途中,注意观察沿途景观、作物种类、季节特征等,三种调查结合起来进行,作业资料初步整理。(3 3)室内资料整理或内业)室内资料整理或内业包括资料的审查、计算和分析、航片转绘、面积量算、数据汇总、编制有关图件和说明书写出调查报告等。4 4、
22、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在农业资源调查过程中必须遵照执行的,有上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第二次上壤普查土壤工作分类暂行方案森林资源的地类划分、林种划分、树种组划分、林龄组划分及其他标准,山地分类表各种资源调查表格的填写标准(如样地表格的填写、土壤剖面记载表格的填写、各种农村社会经济统计报表与填写说明等)。5 5、成果要求、成果要求农业资源调查的成果主要以表格、图件和文宇报告形式反映出来、各种资源在成果的内容上有所不同、如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调查成果是:森林资源统计表、森林资源消长表、样地调查固千登记表、间走佯地位置分市固(1:50 万或 l,100 万比例尺)、森林资源连续清公报告(内容各清查范围
23、,采用的技术标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消长变化原因分析等)。为保证调变成果质旦,每道工序都要进行认真检查。检查验收以规范所规定的为准逐级验收并填写验收报告,写山鉴定。调查成果不合格的或部分不合格的验收部门需提出补课、部分返工或全部返工的具体意见。二、农业资源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二、农业资源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农业资源调查的方法很多,主要分类包括以下几种:综合调查从调查所涉及的面和学科分类专题(门)调查普查按不同的特点分类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从调查包括的范围分类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一时调查、间断调查) 定期调查从时间上分类不定期调查经常调查(连续调查)从调查的方式直接调查间接调查如
24、果说农业资源调查属综合调查,那么,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社会资源就属于专门调查。其调查方法可以采用常规调查方法,也可采用遥感方法。1 1、普查、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查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普查。普查,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比如耕地面积、水资源、人口都可以通过普查。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普查的几个特点普查的几个特点: :(1)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
25、所属时间)(2)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3)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4)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组织普查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组织普查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2)正确确定调查期限、选择登记时间。为了提高资料的准确性,一般应选择在调查对象变动较小时登记、填报较为方便的时间,并尽可能在各普查地区同时进行,力求最短时间完成;(3)规定统一的调查项目和计量单位。同种普查,各次基本项目应力求致,以便历次普查资料的汇总和对比;(4)普查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以便于研究现象的发展趋势及其规律性。2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从
26、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1 1)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数据之所以能用来代表和推算总体,主要是因为抽样调查本身具有其它非全面调查所不具备的特点特点,主要是: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 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 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
27、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2 2)抽样调查法分类)抽样调查法分类. .简单随机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一步抽样法,它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可能样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抽样时,处于抽样总体中的抽样单位被编排成 1n 编码,然后利用随机数码表或专用的计算机程序确定处于 1n 间的随机数码,那些在总体中与随机数码吻合的单位便成为随机抽样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简单,误差分析较容易,但是需要样本容量较多,适用于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情况。等距抽样法等距抽样法这种方法又称顺序抽样法,是从随
28、机点开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即“每隔第几”的方式)抽取样本。此法的优点是抽样样本分布比较好,有好的理论,总体估计值容易计算。. .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它是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分层抽样利用辅助信息分层,各层内应该同质,各层间差异尽可能大。这样的分层抽样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总体估计值的精度和抽样方案的效率,抽样的操作、管理比较方便。但是抽样框较复杂,费用较高,误差分析也较为复杂。此法适用于母体复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
29、群,在交通调查中可以按照地理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整群抽样样本比较集中,可以降低调查费用。例如,在进行居民出行调查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以住宅区的不同将住户分群,然后随机选择群体为抽取的样本。此法优点是组织简单,缺点是样本代表性差。多阶段抽样法多阶段抽样法多阶段抽样是采取两个或多个连续阶段抽取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对阶段抽样的单元是分级的,每个阶段的抽样单元在结构上也不同,多阶段抽样的样本分布集中,能够节省时间和经费。调查的组织复杂,总体估计值的计算复杂。双重抽样和多相抽样双重抽样和多相抽样双重抽样亦称“复式抽样” 、 “两相抽样” 。缺乏关于总体的
30、某些信息时,首先抽取一个初步样本调查一些简单的项目以获得关于总体的有关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作深入的抽佯调查。三、农业资源的专项调查三、农业资源的专项调查1 1、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是整个农业资源调查的重点。也是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和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用于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2 2、水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水资源是通过大气水循环再生的动态
31、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地表水(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目前国内外均以本地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地下水总量定义为本地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调查对象有:降水、径流、蒸发、泥沙、分区的地表水资源估算、主要江河年径流量、入海、出国、入境水量。调查方法首先是针对调查对象搜集必要的资料并进行审查,然后进行计算、分析、制图、制表。最后写出文字报告等。地下水资源调查是在充分收集和分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重点计算现状条件下, 平原区、沙漠区、内陆闭合地区、山间盆地的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条件下的可开采量,一般山区的河川基流量、潜流量和泉水出露总量。深入分析降水、地表水相地下水间的
32、相互转化关系。3 3、气候资源调查、气候资源调查农业气候调查一般分为县、省和国家三级来调查。县级农业气候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包括定位、半定位气象观测,通过景观差异分析气候差异,进行物候主季节现象的路线考察。搜集有关资料。口头访问。整编自建站以来的农业气候资料,同时对县境内记录年代不同的气象资料进行序列订正。省级气候资源调查采用调查研究、资料统汁、试验成果三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和区划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进行,对拟建为粮、油、棉、经济作物和畜牧基地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灾害分布规律进行专题分析对其生产潜力作出评价,并从合理开发祁利用气候资源、防御自然灾害方面提
33、出措施建议。从农作物、种植制度、经济林木、畜牧等单项进行气候分析。在广泛调查访问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气候鉴定,找出定量的农业气候指标,然后再进行气候的农业鉴定。国家级农业气候资源调查方法与省级类似。为调动备部门力量,发挥备专业特长,成立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研究相农业气候区划课题协调小组。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课题分全国光能、热量、降水等气候资源待征和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及其主要农林作韧祁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的研究两子课题。 子课题下又分成多个子课题, 且一一明确其完成单位。从而保证调查任务的完成。4 4、草场资源调查、草场资源调查草场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草场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
34、和草场资源等级以及草场载畜潜力;调查季节草场的分布、而积及畜、草平衡情况和供水条件,调查割草场的分布、面积、类型及其利用情况,查清退化草场约分布、而积及其退化程度;调查研究建立人工草场的立地条件和方法;进行牧草资源调查和牧业生产现状调查。调查方法包括:制订技术标准、调企准备、野外工作、内业工作等。5 5、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类。一类调查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般以省 (市、区)大林区为单位进行:二类调查为规划设计调查,以国营林业同、林场、县(旗)或其它部门所属林场为单位进行;三类调查为作业设计调查,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而进行的调查。6 6、农作物产量
35、调查、农作物产量调查农作物产量调查包括预计产量调查和实际产量调查两种。国家统计部门规定各地采用全年分季预计(主要是对夏粮、早稻、春小麦、秋粮和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量)、年末次统计产量的办法。农作物产量调查的任务,主要是搞准产量、弄清情况。为此,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包括:正确选定农作物产量调查点,用科学方法搞好田间测产,进行推算和综合分析。7 7、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调查、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调查农业社会资源的调查离不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农村经济统计的内容:农村经济统计的内容:(1)农村基本情况乡村的组织状况和住户、人口的变化,(2)农衬劳动力统计。反映农村劳动力利用情况劳动力部门结构变化对劳动生产率
36、的影响。(3)农村生产条件统计。反映农业用地面积增减变化、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化肥、农村用电、农田水利状况农村固定资产构成变化。(4)农村生产统计、主要反映农业、林业、牧业和工业的产品产量和商怂量。(5)农村社会总产值统计主要包括;农业、农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产值、农村净产值、农村商品产值、农村各部门增加值统汁以反映农村经济总规模、总水平和发展速度观察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6)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和经济效益统计,反映农村收入增减和各项费用变化,研究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以及消费与积累的比例、税金、提留和农民纯收入的比例。(7)农村住户调查反映农民住房、收入、支出
37、、出售产品和购进商品的情况实物消费量变化情况家庭成员受教育的程度。(8)农村社会发展情况包括文化卫生、教育、居住条件和社会福利等项目,如卫生院机构、通电乡数、中小学生和教师人数、通公路乡及公路里程等。第三节第三节农业资源的评价方法农业资源的评价方法一、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一、农业资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1 1、概念、概念农业资源评价农业资源评价是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对农业资源的质量、适宜性、经济价值、 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价。 农业资源调查是评价的基础。查明农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演变和资源要素的内外部联系,进而对其是否可以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价值
38、与潜力大小、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开发和改造的难易程度、投资的多少以及效益的大小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目的是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并进行科学管理,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和评估、审批农业建设投资项目提供科学依据。资源评价的过程大致如下:了解自然和文化状况。确立技术可行性;确定有用性。详细提出社会经济领域的基本战略。2 2、目的、目的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目的目的在于清查农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其生产潜力协调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关系。保持和增进农业生产中生物系统为人类需要提供资源的能力,以提高资源的生产力和生产率,促进农业的扩大再生产:使生产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农业资源评价,是为
39、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依据的,因此,在评价中既要考虑日前各种资源的现有性状、用途、利用方式、经济管理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对环境产生的效益与后果又要考虑研究各种资源的性状、用途、利用方式、管理措施等方面可能的变化,以便提出可供选用的不同方案及对其有利和不利后果的论证。二、农业资源评价的原则二、农业资源评价的原则1 1、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行长远与当前结合,为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农、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行长远与当前结合,为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农业服务。业服务。农业资源评价是一项基础性、 长期性的工作。 要从我国当前农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依据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查明资
40、源及潜力,探索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生态规律为制订农业区域规划布局和国土开发整治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态系统变化和经济周转速度加快的特点,使评价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 2、运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农业生产是在自然、技术、社会诸葛亮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的。农业资源评价应综合地反映这三个方面。因此评价工作既要依据自然生态规律要求按照认识自然、利用改造自然的原则,查明和分析各生产部门与农作物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发展的技术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依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按
41、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分析论证其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期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3 3、要深入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要深入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在进行资源评价时,不能把所有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必须依据环境因子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具有非同等重要性原则, 特别着力于对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的分析评价。 因此 对资源条件评价时必须以单项分析评价为基础在全面综合分析评价中区别主次因素,找出主导因素和主要矛盾。4 4、依据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依据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农业生产是
42、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 出于各地区之间自然、 技术、 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 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而农业资源条件又是形成农业生产地域性的基本因素,特别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资源条件的差异常成为决定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决定因素。因此,农业资源的评价工作要着重于发掘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地域自然生态条件的特征和主导因素,分析确定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为因地制宜利用改造自然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三、农业自然资源评价三、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农业自然资源评价主要针对某一特定作物或部门时,其评价的对象是自然条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其完整合义是从发展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以农业生
43、产所需的自然条件为标准,判断和估价现实条件与它的差距,从而评估其有利或不利等。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评价。四、农业社会资源评价四、农业社会资源评价农业社会经济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是指与农业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和条件,它包括除去自然资源以外的生产力诸要素和生产关系中的若干因素。(一)农业社会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一)农业社会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评价,主要在于研究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地区差异,综台评价农业资源,为正确划分综合农业区提供经济依据,同时可为探讨、论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搞好生产布局,确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1
44、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人口与劳动力资源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人口和劳动力资源都是由各个人构成的集合性的概念。人口是指一定地区范围 (一国、一省、一县)里所有的人,没有年龄、性别、职业之分。而劳动力资源是指人口中能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人们,虽然没有性别和职业之分,但受年龄及劳动能力的限制。劳动力资源是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相处于适宜于劳动的年龄阶段那部分。劳动力资源又称为劳动资源和人力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又称为劳动资源和人力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一般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体力和智力总和,它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但是这种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能力是潜在的,并不等于现实的生产力它只有在劳动过程中同生产
45、资料相结合,才能为劳动者本身和社会创造财富。劳动力资源属于流失性资源。若在一个时期内没有适当的生产资源与之相结合则该时期可供利用的劳动生产能力即自行消失,而不像资金、物资等资源那样,可以贮藏起来供另个时期使用。这种不可逆的性质及不能恢复的后果,要求人们必须十分珍惜劳动力资源和劳动时间。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评价,主要考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劳动力利用率、劳动力利用结构及其劳动力生产率。2 2、农业资金、农业资金农业资金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占用物质财富和劳动的货币形态,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农业区划的重要经济指标。对农业资金的评价,要着重研究资金来源农业资金的投放方向和使用效果
46、及农村消费能力等。3 3、农业技术装备、农业技术装备农业技术装备是农业生产工具及其它劳动资料的总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济资源。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农业技术装备的数量、种类及其历年增长变化情况,分析其拥有量与需要量的关系。主要农业技术装备的组台和分布情况,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要作出评价。分析评价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4 4、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直接关系到农业区发展方向的确定和实现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与优势的发挥,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扩大。 农业主产区域化、
47、 专业比、 社会化的逐步实现 都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布局密切相关,并要求必须与交通运输业协同发展。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运输方式和特点对农产品运输的适宜性。研究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流量、流向与运输的平衡状况,以及干支线路的合理布局,直分析评估农副产品的运输费用、损耗和运输管理等问题。5 5、农业生产历史、现状评价、农业生产历史、现状评价分析评价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原因找出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研究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的重大变化,农业区域的形成与演变及其原因。农业生产现状,反映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水平及其地区差异性。对农业区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业生产现状
48、的评价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的规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农业生产结构印生产布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经济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初社会效益等。6 6、农村经济结构评价、农村经济结构评价农村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农村产业结构、农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等。其中,农村产业结构在农业区划工作中尤为重要。农村产业结构指农村各产业、各部门以及这些部门内的各种生产,在整个农村生产中的构成和比重。农村产业结构可用各业总产值、用地构成、劳动力占用和资金占用构成等指标来反映。7 7、农业经济效益评价、农业经济效益评价农业区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持续农业系统。对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
49、,主要是分析各种农业建设投资,各个生产部门,主要生产项目,主要技术措施单项的和综合的经济效益等。其内容大致有:主要农畜产品的成本和收益评价。采用的指标有:单位农产品成本、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土地利润率和劳动利润率等。研究农机作业,水利灌溉,施肥等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其评价指标有:单位产品成本、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劳动力创造产值、经营利润、施肥后的资金产品率等。对农产品的集中区或商品基地,从建设投资上、生产水平上、商品量提供上分析其经济效益。可用的指标有: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每百元投资效益、商品率等。(二)农业社会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二)农业社会资源评价的主要
50、方法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具体评价方法甚多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评价的资源种类及评价精度的要求。常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 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对比分忻法比较分析法又称对比分忻法。这种方法是把通过调查试验所搜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把一系列性质相同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区别经济效果的大小,进而选择最优方案。这种比较,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技术措施之间进行。在对比方法上可采用平行对比、分组对比和动态对比。平行对比法平行对比法是从多方面进行经济效果的平等对比。比如,几种技术措施间经济效果的平行对比, 某一技术措施对不同作物或在不同地区、 不同年份所取得的经济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