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时间时间:2010:2010 年年 0808月月 2323 日日 1717时时 2525 分分来源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作者作者: :赵彦云赵彦云 余毅余毅 马文马文涛涛一、研究背景新世纪伊始, 文化以它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合力逐步渗透进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不断互动和融会,使得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逐渐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化前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信息革命, 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 网络文化和多媒体文化,这些文化传播的新媒
2、体、新载体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以高科技为支持的信息生产和复制技术,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除了无可比拟的巨大的经济驱动力和高增长、高投入产出比的特点之外,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类型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产业内涵和演进轨迹。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可以从“文化”和“产业”两个层面来理解。在产业层面,它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在市场化经营的大力推进下,产业的经济效率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在文化层面上,它则有着其他产业所没有或少有的魅力,诸如社会影响力,对民众的熏陶、诱导和教化力,艺术感染力, 创意, 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3、欧美文化产业强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成熟的市场策略、富蕴的科技含量、崭新的表现形式,并裹挟着本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政治主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产业的推进,不仅获得了经济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垄断,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产品输入国的文化影响, 使得文化产品成为经济收益和文化影响的双重载体1。文化产业竞争力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一极。所以, 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和方法(一)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理论从文化产业概念诞生以来,在文化产业究竟包括哪些行业这一问题上,至
4、今世界各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因为对文化产业进行界定和分类,既涉及文化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也涉及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2。在我国,目前纳入政府统计口径并有较为详实的统计数据支持的文化产业包括:艺术表演业(表演团体和表演场所) 、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图书馆业、群众文化业、文化遗产和古迹的保护和展览。在延伸产业层,诸如广告、旅游、设计及工艺品制造等,与其他产业有所交叉和重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计口径将其纳入政府统计的范畴。与其他传统类型的产业相比, 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内涵、 发展脉络还是产出的社会效应,都有其特殊的产业个性。国际上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两类
5、:一类是具有强烈大众需求的通俗性娱乐,对这类文化产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强调其营利目的而不过分强调其艺术价值。这类产业需要完全市场机制的商业运作。 另一类是文化艺术附加值较高的行业, 包括音乐、 戏剧、诗词欣赏、古典与现代舞蹈、文学出版、美术、艺术电影、高雅艺术等,该类文化产品更强调其艺术价值,同时对人的精神影响也更大。对这类产业组织来说,在文化消费市场没有形成一定的消费规模时,组织自身在市场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处境也很艰难,考虑到产业发展未来的收益,政府应给予扶持。这也是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所采取的政策的基本导向。理论与实践表明,决定文化产业需求的是文化消费者的艺术趣味和欣赏水平,而这种艺术趣味和
6、欣赏水平具有积累性和不可逆性。人们为音乐、文学、戏剧及表演的欣赏及其消费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取决于人们对该种艺术所具备的知识与理解。这种文化趣味要通过教育与经验来获得3。因此,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免费或象征性收费的方式向公众提供阅读、咨询和定期的文化文娱活动,从公益性来看,它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更是对文化消费市场和文化受众艺术欣赏和趣味的培育。公共文化机构的发展壮大和公共文化活动的丰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新更好的发展平台,因此需要政府的进一步鼓励和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基于文化产业需求与供给活动的内在发展能力,
7、 包括文化内容的竞争力和文化产业活动的竞争力。文化产业是最重视内容和最具有原创力的产业,具体表现在每一件文化产品或服务都是建立在本民族的文化立场、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之上,并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创意, 无法进行简单的模仿。 文化创造力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要素。 据此,致力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英国政府把文化产业称作创意产业。之所以用“创意”这个词代替“文化” ,是为了强调人的修养、技能、才华和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因素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的强大能力。和任何产业的生产过程一样,必须有原料的投入才会有产出,文化产业的原料就是该国可利用和发掘的文化资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那么
8、,该国文化产业发展可利用的资源就越丰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与文明历史,如何有效地保护和进一步发掘华夏文明不断演进所沉积的文化财富,并将其有效地转化成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在竞争力。基于上述理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要素。图1(略,参见原文)展示了我们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结构解说。(二)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在分析文化产业竞争力内涵和诸多要素的各项特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4)4和中国统计年鉴(2004)5及部分省市的 2004 年年鉴,收集到 36 个省市(31 个省及直辖市,加上青岛、大连、深圳、宁波、厦门五个副省级城市
9、)文化产业相关竞争力指标及数据,设计出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和遵循了综合性、层次性、对称性和公允性四项原则。(1)综合性是指在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内涵、总体结构和影响要素的分析与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可得数据,用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指标体系,来反映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各个领域和侧面,从而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全方位的信息平台。 (2)层次性是指整个竞争力体系分为三级来呈现。在文化竞争力下设七个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在每个要素下根据具体内涵又分别设置若干子要素。在子要素下设置相关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对具体竞争力指标,我们以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方式,直接显示各个文
10、化产业竞争力指标的具体水平特征。各个要素及下属子要素的竞争力水平, 通过对其所涵盖的全部指标的标准化数值进行汇总与平均而得出。 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则是对指标体系内所有竞争力指标水平的汇总平均。这种做法展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竞争力信息平台,说明整体竞争力的所有层次和关系,有利于系统地进行评价和分析。(3)指标的对称性是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充分利用定性的分析理论,设计好对称性层次和要素结构,在理论上保证每个指标的对称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解释多个指标构成的竞争力评价网状结构, 强调各个 “网点” 对竞争力的平行贡献和均衡作用,避免某个方面对整体竞争力产生过大的影响。 (4)指标的公允性是指,由于参
11、与评价的地区有省份也有城市,为了使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具有可比性,我们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除了引用一些必要的体现规模效应的总量指标外,更多考虑的是强度指标,比如地区内单位机构的发展情况,产出收益与 GDP 的比值,以及地区内的人均指标,从而使不同级别行政区的规模优势对评价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使人口规模不同,总量规模也不同的地区可以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综合上述考虑之后,我们设计出由 7 个要素,27 个子要素,共 106 个指标构成的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1.文化实力竞争力。包括:(1)总体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总产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人均文化产业
12、增加值、文化产业总产出占 GDP 的比重、人均文化产业总产出。(2)发展潜力: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占 GDP 的比重、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当年完成投资占 GDP 的比重、人均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人均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当年完成投资、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 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当年完成投资。(3)就业规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就业人口比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单位文化产业组织从业人员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 (4)文化消费需求;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
13、。2.市场收益竞争力。包括:(1)文化出版市场:图书纯销售收入、定点印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图书纯销售收入占 GDP 的比重、定点印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 GDP 的比重、人均图书纯销售收入占 GDP 的比重、 人均定点印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 GDP 的比重。 (2)文物市场:文物业经营收入占 GDP 的比重、文物业经营收入、文物商店销售收入、文物商店销售收入占 GDP 的比重、人均文物业经营收入、人均文物商店销售收入。(3)艺术演出市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艺术表演场所业务收入、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占 GDP 的比重、人均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 艺术表演场所业务收入占 GDP 的比重、 人均艺
14、术表演场所业务收入。(4)音像传播市场:音像制品销售收入、音像制品销售收入占 GDP 的比重、人均音像制品销售收入。(5)娱乐经营市场: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占 GDP 的比重、人均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3.文化产出竞争力。包括:(1)艺术演出市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人均艺术表演团体观众人次、人均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人均艺术表演场所观众人次、人均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2)文物业市场:文物机构业务活动数(陈列和展览) 、文物机构总参观人次、 人均文物机构业务活动数 (陈列和展览) 、 人均文物机构总参观人次。(3)音像发行市场;录像制品出版数量、录音制
15、品出版数量、人均录像制品出版数量、人均录音制品出版数量。(4)出版市场:图书总印数、杂志总印数、报纸总印数、人均图书总印数、人均杂志总印数、人均报纸总印数。4 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包括:(1)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平均解答咨询人次、图书馆平均代检索课题人次、图书馆平均总流通人次、图书馆平均为读者举办活动人次。 (2)公共文艺服务:文化馆平均举办展览个数、文化馆平均组织文艺活动次数、文化馆平均举办训练班结业人次。(3)公共文化活动:人均文化俱乐部个数、人均群众业余演出团队个数、人均农村集镇文化中心个数。5.人才和研创竞争力。包括:(1)人力资本:文物业机构平均拥有高级职称人数、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拥
16、有高级职称人数、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拥有高级职称人数。 (2)文化科研: 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完成科研项目、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获国家和省部级奖的科研项目、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创办刊物种数。 (3)文化装备: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设备购置费、文物单位平均保护专项经费、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设备购置费。 (4)文化教育: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在校生数、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毕业生数。6.政府文化竞争力。包括:(1)文化艺术:艺术表演团体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艺术表演场所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2)群众文化:图书馆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群众文化艺术馆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3)科研教育: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财
17、政与上级补助、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7.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包括:(1)文化资源:人均文物藏品数量、人均图书总藏量、人均文化馆藏书。(2)图书馆设施:图书馆平均书库和阅览室面积、图书馆平均阅览室坐席、 公共文化艺术馆平均固定资产、公共图书馆平均固定资产。(3)文物与文化教育设施:文物业机构平均展览服务用房、 文物业机构平均固定资产、 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教学用房、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固定资产。(4)娱乐表演设施:艺术表演场所平均坐席个数、文化娱乐业机构平均固定资产、艺术表演业固定资产、艺术表演团体平均操练和练功用房。(三)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是以我
18、国 36 个省(市)为对象,测度各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现状水平,分析其存在的竞争力优势和劣势。对 36 个省(市)的各竞争力指标数据进行统计正态标准化,换算成 0 到 100 之间的标准化数值。这种测度结果,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各省(市)在竞争力指标上的客观水平。数值 80 及以上是非常优秀的竞争力,数值 20 以下是非常差的竞争力,数值 50 反映了一般的竞争力水平。具体方法是:在每一个竞争力指标内,将各省市的指标值视为一个正态分布的样本。 计算出样本的均值 和标准差 。 在假定样本服从正态分布 N ( , ) 的基础上,计算出样本中每一个单元 x 的下侧累计概率值 P(Xx),再将其乘
19、以 100 得到最后的正态标准化数值。由于概率值户在 0 和 1 之间分布,因此最后的标准化数值的范围为0 到 100。由于指标设计时遵循了对称性的原则,因此在每个指标标准化数值的基础上,将要素内的指标进行等权平均即得到上一级的要素竞争力水平,再逐级汇总得到最终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主要是从文化竞争力 7 个要素及其子要素的竞争力水平和排名出发, 作出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具体操作是在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中,从综合竞争力的各要素的排名出发, 将某地排名在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要素定义为该省区的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由此展开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在要素竞争力的分
20、析中,我们将优势子要素的定义范围缩小到前六位。按照产业竞争力原理,不均衡的要素结构是不利于竞争力系统的持续发展和提升的。为此,我们设计了竞争力均衡度分析模型。具体操作为:计算出各省市在不同要素层次上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指样本的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是刻画样本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将其定义为该地区的竞争力结构均衡度,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和评判。三、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一)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在本指标体系中,文化实力竞争力、文化市场竞争力、文化生产竞争力、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人才和研创竞争力、政府文化竞争力、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基本包括了对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相对重要影响的因素。从
21、横向来看, 这些要素及下属指标覆盖了文化产业中商业类、 艺术类和公共文化类 3 个主要产业类别的发展情况,并涉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情况,文化消费者即文化受众的消费能力和意向,文化市场的发展水平,产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和研创能力,产业发展的原料资源和设施,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等文化产业系统的诸多侧面。从纵向来看,这些要素也构成了“生产者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设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商业和公共文化消费市场” 这一完整的产业内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本文将 7 个要素全部纳人,对各要素竞争力的水平采取等权平均的方法,得到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图 2 略,参见原文) 。从图 2 中可以发现,各省
22、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总体分四个梯队:以上海、广东、浙江、深圳和北京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天津、厦门和江苏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宁波、湖南和山东为代表的第三梯队,以广西、内蒙古和西藏为首的第四梯队。由于指标体系中以强度和人均指标为主,因此省份和城市之间也有了可比性。从结果来看,首次纳入评价体系的5 个副省级城市都有上佳的表现。深圳以较高的数值位于第三位,可见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得以壮大。厦门和大连凭借强度和人均指标的良好表现,克服了总量上的不足,分别跻身于所在省份的前列。从各省和直辖市的表现来看,经济较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省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同样也有一定的优势。上海
23、、广东、浙江、北京和天津处于最前列,江苏、山东和湖南紧随其后。上述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反映了总体综合实力的大小。 但总值高并不代表各要素的水平一致。要素发展的不均衡将导致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的不稳定,短板要素的存在,将会影响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我们以七个要素的标准化数值为基础, 计算出综合竞争力变异系数,作为反映某地竞争力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指标(图 3 略,参见原文) 。在竞争力总水平与竞争力综合变异系数的排名中,各省市的位次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竞争力总水平中进入前十位的省市,同样能进入变异系数前十位的只剩下 4 个,分别是天津、广东、浙江和山东。而上海、陕西、深圳和厦门在变异系数的排名
24、中竟然落到了后十位。这说明尽管有些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在总体上达到了一定高度, 但在竞争力内部的要素水平分布上严重不均衡,或者存在一定的短板要素。而且从 5 个副省级城市的表现来看,除了厦门的变异系数稍好一点之外,其他 4 个城市的均衡度都处在参与评价省市的末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我们借助优劣势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排名的结果表明,竞争力总体排名比较靠前的省市,在文化产业各要素的均衡发展上有着很强的实力,在优势要素的占有上还是比较集中的。比如第一梯队的广东、北京、浙江和上海四个省市,优势要素高达 67 个。天津、深圳、江苏
25、和宁波也都有 34 个优势要素,其他地区的优势要素占有量则比较分散。优势要素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文化实力竞争力、政府文化竞争力和资源与基础设施竞争力三个要素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前十个经济较发达的省市。从各地区的优势要素占有情况来看,除了前四个拥有 6 个以上优势要素的地区, 5 个副省级城市在公共文化竞争力和政府消费竞争力上有较大的优势外, 由于文化生产、 文化市场和人才研创竞争力与总量指标和产业规模有关,因此,主要分布在一些人口规模较大或有着一定传统优势积累的省份。(二)文化产业各要素竞争力分析在这部分的分析中,我们采用要素评价与综合评价结果同时显示的方法,可以直观地看出各
26、省市某要素水平和综合水平的差别,参见表 1(表略,参见原文) 。1.文化实力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实力竞争力主要反映的是某地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相对强度。涉及文化产业的总体增加值、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规模, 以及文化受众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消费规模的绝对量及相对量的大小。从表 1 中可以发现,深圳、上海、广东、浙江和厦门与其他省市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并且这些地区的文化竞争实力要普遍高于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水平。 而紧随其后的北京则在这个要素的数值上低于综合水平。 并且, 北京在强度指标和相对指标上的数值和前五位的地区相比, 水平相对较低。西藏和云南跻身于这个要素的前十位,反映了这
27、些地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不俗实力。从指标的数值来看, 它们主要在规模水平、 发展潜力和劳动就业三个子要素的相对指标上数值较高,因此提升了它们的要素水平。优势分析的结果表明,上海和广东的 4 个子要素全部进入了优势要素的行列,深圳、西藏和浙江以 3 个优势子要素的总量紧随其后,厦门为2 个,北京、宁波、云南、陕西和新疆则只有 1 个优势子要素。2.文化市场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市场竞争力主要是对各地商业性较强的文化产业行业的市场收益进行测度。在文化市场竞争力中,主要涉及文化出版市场、文物业市场、艺术演出市场、 音像市场和娱乐艺术经营市场 5 个子要素, 基本上囊括了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内部有着规模以上收
28、益的行业类型,涉及艺术表演业(表演团体和表演场所) 、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遗产和古迹的保护和展览。在市场机制下,只有良好的市场收益才会收回成本,取得利润,带来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继续投资的信心,因此,这是文化产业系统中较为关键的环节。从该要素的数值排名看,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陕西占据了前五强的位置,上海以较大的优势名列第一。与综合竞争力水平相比较,上海市和陕西省的市场收益数值远远高出综合竞争力水平,反映了相对较高的收益能力。 而深圳市在该要素上的表现则较差,要素水平明显低于综合竞争力水平。从子要素的竞争力水平来看,上海市在艺术演出、音像和娱乐经营 3 个市场上均
29、取得了 90 以上的竞争力标准化数值,广东省和浙江省的高水平子要素则为音像, 北京市在艺术演出市场竞争力水平上表现十分突出。优势子要素分布结果表明,只有上海市和广东省在 5 个行业上都占有优势,特别是上海市在除了音像之外的 4 个行业中都处于第一的位置。浙江、北京和陕西紧随其后,占有34 个优势行业,天津则有 2 个优势行业。其他地区优势要素的集中度较小,以占有1 个优势子要素为主。 从要素的地区分布来看, 文化出版、 文物和艺术演出市场要素的分布较为集中,而音像和娱乐经营市场要素则相对分散,并且不为大省所垄断,宁波、厦门和深圳等城市都榜上有名。3.文化生产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生产竞争力与上述
30、的市场竞争力相对应,也是处于从投入到产出转化的关键环节,只不过是从实物产出的角度得以反映。由于娱乐业的产出活动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因此本要素主要测度的是文化出版市场、文物业市场、艺术演出市场和音像市场的产出情况。从产出竞争力的数值来看,文化产出较高的地区还是以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为主,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占据前五名的位置。但是实物产出和市场收益却没有显示出对等的关系。在排名前 15 位的省市中,除了上海、浙江、北京、陕西的市场收益竞争力水平高于产出竞争力水平,以及广东、湖南和天津两种竞争力水平相当之外,其余大省的收益竞争力都大大低于产出竞争力水平。与市场收益竞争力要素相比较,在文化生产竞
31、争力方面,各地的优势子要素集中度有所降低,表现最好的上海、广东和江苏也只有 3 个优势子要素,浙江、山东和陕西都只有 2个优势子要素,其余省市均为 1 个。从优势子要素的地区分布来看,文物业和文化出版业的优势子要素集中分布在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地,而艺术演出和音像产品生产则没有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4.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要素分析。我国的公共文化发展以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和各种民间的群众文艺活动组织为依托, 以公共产品的形式免费或以象征性收费的方式向公众提供阅读、咨询和定期的文化文娱活动。因此,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的高低,既是该地区公共文化生活繁荣程度的测度,也是各省市对文化消费市
32、场远期培育重视程度的反映。本竞争力要素由图书馆服务、公共文艺服务和公共文化活动组织 3 个子要素组成。 从文化消费竞争力数值来看,5 个副省级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大连、青岛和宁波更是处于第一、第二和第四的位置,可见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比较注重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从排名前六位的地区来看,它们在各子要素上竞争力水平也比较有特点,大连、上海、北京、深圳在图书馆服务、公共文艺服务的子要素竞争力上表现比较明显, 青岛和宁波则在公共文艺服务和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子要素上更具竞争力优势。竞争力优势子要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即使是排名靠前的省市,也没有包揽全部的优势子
33、要素。总体来说,竞争力优势子要素分布比较平均。但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是,部分省市优、劣子要素都存在。比如上海和深圳,都是图书馆服务和公共文化部分为优势子要素,而在文化活动组织方面为劣势子要素,可见文化活动的民间化、自发化程度还不高。但是北方的一些地区,比如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等地,文化活动组织比较密集,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的民间文化活动组织繁荣程度要比南方地区高。5.人才和研创竞争力要素分析。作为一种更加重视内容和创意的产业,文化的原创力凸显为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因此, 某地区文化人才和研创竞争力的高低是影响文化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在本文的评价体系中,人才和研
34、创竞争力主要由人力资源、文化装备、文化教育和文化科研 4 个子要素组成,对文化产业研创方面人才、设施、后续人才的教育以及研究成果等各项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从竞争力标准化数值来看,要素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水平基本不吻合。湖南、天津、四川、甘肃、河北、山西和重庆等地首次进入前十名。而在前面的要素上表现比较突出的地区,除了浙江、广东、北京、厦门继续保持稳定之外, 上海、 江苏和其他 4 个副省级城市在该要素上的竞争力水平都大大低于整体竞争力水平。与文化产业的其他环节不同,文化教育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周期更长,影响力和整体实力的形成与提高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 经济发展的新兴地区在这个要素上要
35、得到提高,需要长期的培育。通过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分析,我们发现各省市竞争力优势子要素的集中度比较分散。优势要素最多的地区也只有 2 个优势子要素, 更多的省市则只有 1 个。 从各竞争力优势要素分布的情况来看,似乎缺少一定的规律性。北京、浙江等要素竞争力数值较高的地区也只有文化装备这一个优势子要素, 与其他要素相比, 这个子要素和当地的经济实力的相关度更高。6.政府文化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面向市场,因为文化产业不仅包括可以完全市场化的商业娱乐业和文化艺术附加值较高的诸如音乐、 戏剧、 古典与现代舞蹈、高雅艺术等行业,还包括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艺术馆等公共机构为主要载体的公共
36、文化业。这些行业在对人的精神熏陶和素质提高,以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公益性较强的行业是不能完全推给市场培育的,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来进行扶持。因此,在文化产业的政府文化竞争力要素中,我们主要考察了政府对文化艺术、公共文化和科研教育三个主要领域的转移支付情况和资助力度。从政府文化竞争力要素数值和排名的情况来看,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数值排名靠前的地区要素竞争力普遍高于综合竞争力,而数值靠后的地区则要素竞争力普遍低于综合竞争力。要素竞争力的高低一方面和政府本身的财力有关, 另一方面可能和政府本身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关。江苏、陕西、山西、湖南等文
37、化大省的要素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政府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因为这种投入虽然不会立刻见效,但是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值得投资的。该要素竞争力优势分布的结果显示,这个要素上的优势集中度还是相当高的。北京、上海和厦门在全部子要素上都进入了优势行列,广东、浙江、宁波、深圳都以 2 个优势子要素为主,天津为 1 个。7.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赖以成功的土壤。因为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必须要有一定的媒介与硬件来支持,这些资源和配套设施的强弱,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成长力度。在这个
38、竞争力要素中,我们主要考察了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图书馆设施、文物与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娱乐表演设施 4 个子要素的发展情况。从文化资源和设施的要素竞争力数值来看,各地区的要素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差距不大。从排名上看, 各省市的位次和综合竞争力相比没有出人意料的变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东还是处在前四名的位置。几个副省级城市的表现依然强劲, 这个要素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实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物力支持水平是有较大联系的。在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上,优势要素的分布也是比较集中的,北京和上海都拥有4 个优势子要素,广东和深圳也有 3 个优势子要素。优、劣势要素分布也显示出一定的区域性,优势子要素都集中在经
39、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劣势子要素分布虽然比较分散,但从分布区域来看以西北和西南地区为主。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借鉴文化产业起步较早的国家的经验,结合前面分析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创作、生产和经营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对文化和经济、管理有相当的造诣,更需要对文化产业这一特殊产业类型的特点、发展脉络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对文化产业下的不同行业领域也要有深刻的认识,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不断产生优秀的创意,真正把文化产业变成一种“以创意为中心”的经济6。二是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
40、增加多种渠道, 发展需要较多资金扶持的公共类和艺术类文化产业。通过立法,鼓励个人和企业赞助文化事业,建立各种文化基金会。为了激励资助者的热情, 基金会可以用捐赠者或企业的名字命名,同时政府对赞助的企业和个人还可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引导赞助的投向。三是组建行业协会,强化协会的管理作用。许多国家通过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如韩国的影像协会、光盘协会,既接受政府的指导,又受政府的委托对音像市场进行监督。 在这两个协会中还设立了文化稽查队伍,经常配合警署对一些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意大利的戏剧旅游部则是通过四个专业咨询委员会,提出对音乐、戏剧、电影、舞蹈以及流动演出的资助意见,而后由该部
41、审定下达拨款指标,并设有 11 个专门机构,对这些受到资助的团体进行监督7。四是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应实行从办文化到管文化,从行政管理为主到法制管理为主的转型。政府部门应逐步退出对文化产业的计划行政式管理,改为以法律、经济等间接方式为调控的主要手段,工作重点从微观的具体操作转向宏观的产业规划和调控。五是鼓励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以促进资产、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合理组合,形成以优秀人才、高新技术、名牌产品、高效益经营单位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产业已经成为 21 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积极健康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进入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有重点地加以改进和提高,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水平,这是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关键词:文化产业;结构模型;竞争力评价;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