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想的异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文题目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异同姓姓名名高海水高海水学学号号1020020102007310200201020073专专业业教育史教育史年年级级20112011院院 、 所所教育学部教育学部年年 月月 日日2012.06.122012.06.12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指指标标选选题题论论证证文文献献规规范范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分值)评价等级(分值
2、)得得A AB BC CD D分分15-15-10105-5-1111-6-60 015-15-10105-5-1111-6-60 015-15-10105-5-1111-6-60 015-15-10105-5-1111-6-60 0选题是否新颖;是否选题是否新颖;是否20-20-有意义;是否与本门有意义;是否与本门1616课程相关。课程相关。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是否严密;结构是否20-20-严谨;研究方法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1616得当;得当;论证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充分。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文献资料是否翔实;20-20-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具有代表性。161
3、6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流畅;体例是否规范;体例是否规范;20-20-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1616范。范。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能能的有关理论知识;是的有关理论知识;是20-20- 15-15-10105-5-力力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16161111-6-60 0力。力。评阅教师签名:评阅教师签名:年年总分:总分:月月日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高海水高海水摘摘 要:要:几千年前的几千年前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 ,在中国和希腊几乎是同时产
4、生在中国和希腊几乎是同时产生了两位对后世具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了两位对后世具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他们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个性的闪光,他们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个性的闪光, 更多的来自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更多的来自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沉淀,沉淀, 对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他们身上,在他们身上,有有“智者所见略同”“智者所见略同”的相似之处,的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相异之也有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相异之点。点。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从一定
5、意义上讲,也是对东西也是对东西方古代文化的异同进行有益的思考。方古代文化的异同进行有益的思考。关键词:孔子;关键词:孔子;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孔子孔子( (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和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 (前前469469前前399)399)是世界教育史是世界教育史上享有盛誉的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上享有盛誉的两位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分别对东、他们的教育思想分别对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极具研究价值。西方文化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极具研究价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着真理,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着真理, 因而
6、其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致的因而其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致的结论。结论。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然而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的多种差异,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的多种差异,导致导致了他们对教育的见解,见仁见智。通过对“轴心时代”东、西方两大了他们对教育的见解,见仁见智。通过对“轴心时代”东、西方两大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比较,教育家教育思想的比较, 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 更全面地了解东西方更全面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不同特点。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不同特点。 以下我们就从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以下我们就从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其教育教学中对教育对象
7、、教育目的、教景、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其教育教学中对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论述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之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论述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二者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处。一、思想背景一、思想背景1.1.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背景孔子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礼崩乐坏”孔子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礼崩乐坏” 、 “世衰道微”的春秋中“世衰道微”的春秋中晚期。社会动荡、王权衰落,礼乐征战自诸侯出,自大夫出,争霸战晚期。社会动荡、王权衰落,礼乐征战自诸侯出,自大夫出,争霸战争此起彼伏,争此起彼伏, 新兴地主阶级迅速崛起,新兴地主阶级迅速崛起, 使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使建立
8、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名存实亡。名存实亡。 在这场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在这场剧烈的社会变革中, 作为统治基础力量的士阶层成作为统治基础力量的士阶层成为统治阶级竞相争夺的对象,为统治阶级竞相争夺的对象,养士之风日盛,养士之风日盛,在士阶层的推动下,在士阶层的推动下,出出现了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新局面。孔子就是“士”阶层的典型代现了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新局面。孔子就是“士”阶层的典型代表,表, 他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他有宏伟的政治抱负: 希望用恢复周礼的典章制度来挽救四分五希望用恢复周礼的典章制度来挽救四分五裂的“周室”裂的“周室” ,希望通过参政拯救黎民,力挽狂澜。他甚至作出承诺:,希望通过参政拯
9、救黎民,力挽狂澜。他甚至作出承诺:“苟有用我者,“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三年有成。 ”但因为当时把持政权的但因为当时把持政权的是“斗筲之人”是“斗筲之人” ,所以孔子虽有过短暂的从政机会,但终究无法充分,所以孔子虽有过短暂的从政机会,但终究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于是他退而求其次, 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从而挽救社会危亡。他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杏坛设教,创办人才,从而挽救社会危亡。他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杏坛设教,创办私学,私学, “在教无类”“在教无类” 、扩大教育对象,致门下弟子三千,其中精通
10、文艺、扩大教育对象,致门下弟子三千,其中精通文艺者七十二人。者七十二人。 孔子开创私学教育,孔子开创私学教育, 直接而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学术下移,直接而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学术下移,在中国教育史上创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教育史上创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与孔子不同的是,与孔子不同的是, 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处于雅典由盛而衰的转折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处于雅典由盛而衰的转折期。当时雅典战争频繁,期。当时雅典战争频繁, 奴隶制民主政治快要到了尽头,社会日益奴隶制民主政治快要到了尽头,社会日益腐败,人们的思想道德也随之堕落。对这一切腐败,人们的思想道德也随之堕落。对这一切, , 苏格拉底痛心疾首。苏格拉
11、底痛心疾首。因此他对雅典民主制极为怀疑,幻想通过寡头政治来使雅典摆脱危因此他对雅典民主制极为怀疑,幻想通过寡头政治来使雅典摆脱危机。机。 他认为城邦应交给有才能的人来管理,他认为城邦应交给有才能的人来管理, 而不是那些在民主选举中而不是那些在民主选举中偶然中签的人们。所谓“有才能的人”就是指那些才智优异,道德完偶然中签的人们。所谓“有才能的人”就是指那些才智优异,道德完善的、受到良好教育的贵族。所以他强调要获得才能,善的、受到良好教育的贵族。所以他强调要获得才能, 必须通过教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育来实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产生于东西方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产生于东西方
12、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 ,同时也产生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之上。同时也产生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之上。论语子路论语子路 ,北京:中华书局,北京:中华书局,19801980。2.2.不同的文化基础不同的文化基础中国文字出现较早,中国文字出现较早, 及至春秋时期已完整地保存了周代的礼乐制及至春秋时期已完整地保存了周代的礼乐制度,度,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而孔子所生活的鲁国,而孔子所生活的鲁国,许多集中了全国许多集中了全国思想文化之精髓,思想文化之精髓, 汇聚了许多名噪一时的文化人物,汇聚了许多名噪一时的文化人物, 成为当时东方文成为当时东方文化中心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孔子受到
13、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熏陶。化中心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孔子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熏陶。七岁已懂洒扫、应对之礼,并开始学习“六艺”之教;十五岁,已确七岁已懂洒扫、应对之礼,并开始学习“六艺”之教;十五岁,已确立了坚定不移的学习志向,孔子曰:立了坚定不移的学习志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岁;二十岁左右,曾任小吏;三十而立,创办私学,从事教育活动;四十至五十左右,曾任小吏;三十而立,创办私学,从事教育活动;四十至五十岁时,游齐归鲁,退而修书,整理诗岁时,游齐归鲁,退而修书,整理诗 、 书书 、 礼礼 、 乐等优秀乐等优秀文化典籍;五十至五十四岁,短暂从政,但其政治抱负
14、未能实现,失文化典籍;五十至五十四岁,短暂从政,但其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失望之余,离开鲁国;五十五至六十八,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期待能得望之余,离开鲁国;五十五至六十八,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期待能得诸侯赏识,诸侯赏识, 进而实现其政治理想,进而实现其政治理想, 最终未能如愿,最终未能如愿, 返回鲁国。返回鲁国。 孔子孔子 “教“教书育人”书育人” ,孜孜不倦,终其一生,他打破了官学对知识的垄断,创办,孜孜不倦,终其一生,他打破了官学对知识的垄断,创办了私学,这对知识传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了私学,这对知识传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东西方文明的进程并不是并驾齐驱的,东西方文明的进程并不是并驾齐驱的,
15、 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 直直至公元前至公元前 7 7 世纪前后,世纪前后, 古希腊才出现了学校,这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古希腊才出现了学校,这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年。在苏格拉底所处时代,在苏格拉底所处时代,仅仅有一些初等学校,仅仅有一些初等学校,它以教授体操和音它以教授体操和音乐为主要学习内容,乐为主要学习内容, 发展还不尽完善。发展还不尽完善。 而初等学校以上是纯军事操练而初等学校以上是纯军事操练的体育馆,的体育馆,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中、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中、高等学校此时尚未出现。高等学校此时尚未出现。直至直至公元前公元前 5 5 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一批智者从希腊各地先
16、后来到雅典,一批智者从希腊各地先后来到雅典, 给予雅典给予雅典高等教育以有力的推动,高等教育以有力的推动, 使雅典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使雅典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作为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 ,北京:中华书局,北京:中华书局,19801980。智者之一的苏格拉底,智者之一的苏格拉底, 在缺乏成文教本的物质条件下,在缺乏成文教本的物质条件下, 以头脑作为知以头脑作为知识的载体,识的载体,以口舌作为传授知识的媒介。以口舌作为传授知识的媒介。而学习者在无书可读,而学习者在无书可读,无典无典可依的情况下,可依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聆听演讲、只能通过聆听演讲、辩论来获取知识。辩论来获取知识。
17、但同时这种知但同时这种知识的方法,识的方法, 又给了学生更多的思想自由,又给了学生更多的思想自由, 有利于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另立新说,也有利于推动学术的发展。另立新说,也有利于推动学术的发展。孔子与苏格拉底不仅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不仅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教育家, 更是著名的更是著名的哲人,以致被尊称为“圣贤”哲人,以致被尊称为“圣贤” 。11二、哲学基础二、哲学基础孔子与苏格拉底均都以孔子与苏格拉底均都以“人事”“人事”作为其哲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其哲学研究的对象,着眼于着眼于现实生活、来寻求人生的最高准则。孔子对“人事”问题极为关注,现实生活、
18、来寻求人生的最高准则。孔子对“人事”问题极为关注,在孔子看来,同鬼神相比,首先应先关心人。他曾说“未能事人,焉在孔子看来,同鬼神相比,首先应先关心人。他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能事鬼”。与动物相比,也更应先关心人,。与动物相比,也更应先关心人, 论语里记载有这么一论语里记载有这么一段话:段话: “厩焚,曰:“厩焚,曰: 伤人乎伤人乎? ? 不问马”不问马” ; 同天命相比,同天命相比, 人力更为人力更为重要。他曾说桓公对待诸侯,重要。他曾说桓公对待诸侯, “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暗示齐桓公。暗示齐桓公称霸诸侯,不是天意,而是依靠管仲的力量,称霸诸侯,不是天意,而是
19、依靠管仲的力量, 反映出他历史观中排反映出他历史观中排除天命的唯物因素。而且“道之不行”除天命的唯物因素。而且“道之不行” ,他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更是强调了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更是强调了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此外,此外, 他还认为做学问与个人修他还认为做学问与个人修论语先进篇论语先进篇 ,北京:中华书局,北京:中华书局,,1980,1980。养应靠个人努力来实现,养应靠个人努力来实现, 命运则是不起作用。命运则是不起作用。 这些观点都表明孔子的这些观点都表明孔子的哲学思想带有唯物主义色彩,闪耀着理智的光辉。哲学思想带有唯物主义色彩,闪耀着理智的光辉。苏格拉
20、底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主要就是因为他主要就是因为他的的“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的道德格言,的道德格言,改变了以往古希腊哲学在自然界中探改变了以往古希腊哲学在自然界中探讨世界终极问题的传统,提出应从人的内心来寻求终极问题的答案。讨世界终极问题的传统,提出应从人的内心来寻求终极问题的答案。在他看来,思考世界本原、万物本性等问题的人是“愚蠢”的,哲学在他看来,思考世界本原、万物本性等问题的人是“愚蠢”的,哲学确定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事”确定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事” ,即人的伦理道德。苏格拉底还,即人的伦理道德。苏格拉底还从从“知识
21、包括了一切的善”“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这个前提出发,这个前提出发,推导出一个著名原理推导出一个著名原理“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 。因此从他开始,因此从他开始, 古希腊哲学就逐渐远离自然界,古希腊哲学就逐渐远离自然界,而而向人文主义哲学转变了。向人文主义哲学转变了。2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作为他们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作为他们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始终始终贯穿其中,他们哲学思想的异同导致他们在对教育对象、教育目的、贯穿其中,他们哲学思想的异同导致他们在对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认识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认识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22、。三、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深信人接受教育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深信人接受教育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 深信教深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孔子曰:孔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阳货阳货 ) ,意思是说,人们的,意思是说,人们的性情本是相近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的不同,只因为习染的不同,便渐渐相差很远了,便渐渐相差很远了,从而肯定从而肯定了人受教育的可能性与教育改变人的作用。了人受教育的可能性与教育改变人的作用。 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都放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都放在这种天赋平等的人性论的基础之上,在这种天赋平等
23、的人性论的基础之上, 极力把教育向平民推广,极力把教育向平民推广, 同时同时他也意识到人的个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他也意识到人的个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从而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从而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苏格拉底也同样承认人天生有区别,苏格拉底也同样承认人天生有区别, 但教育可以使所有人都得到但教育可以使所有人都得到改进,人人都必须受教育。改进,人人都必须受教育。 “我看在所有其他方面,人和人之间也都“我看在所有其他方面,人和人之间也都同样天生就有不同,同样天生就有不同, 而且也都可以通过勤奋努力而得到很多改进,而且也都可以通过勤奋努力而得到很多改进,因
24、因此很显然,此很显然, 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 如果他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 .就必须勤学苦练才行。就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教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行为之育思想的核心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什么是恶,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人才能趋善避恶。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就是“
25、美德就是知识”及“德行可教”的主张。虽然“知识即道德”有其片面性,知知识”及“德行可教”的主张。虽然“知识即道德”有其片面性,知善与行善不能等同,善与行善不能等同, 知恶与去恶也不能等同,知恶与去恶也不能等同, 但苏格拉底揭示了教育但苏格拉底揭示了教育的巨大作用。的巨大作用。孔子和苏格拉底都以培养治国人才作为教育目的。孔子和苏格拉底都以培养治国人才作为教育目的。子夏所说“学而优则仕”子夏所说“学而优则仕” ,如实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及教育目的。,如实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及教育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 ,做官食禄推行仁道的君子,实质上,做官食禄推行仁道的君子,实质上
26、即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官吏。孔子要求的“君子”有两个条件:第一,即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官吏。孔子要求的“君子”有两个条件:第一,“君子”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修养自己;第二,“君子”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修养自己;第二, “君子”要使“君子”要使老百姓都得到安乐,即有治国安民之术,第一讲的是“道”老百姓都得到安乐,即有治国安民之术,第一讲的是“道” ,第二讲,第二讲的是“才”的是“才” 。孔子要求的“君子”是德才兼备,而以德为主。孔子把。孔子要求的“君子”是德才兼备,而以德为主。孔子把“君子”当作理想的培养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君子”当作理想的培养目的,其最终目的是: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
27、 , “修“修色诺芬:色诺芬: 回忆苏格拉底回忆苏格拉底 ,第,第 116116 页。页。己以安百姓”己以安百姓” 。现实目的则是培养治术之才。现实目的则是培养治术之才。 “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思想,子教育服务于政治思想, 他把教育看作是政治得力的臂膀,他把教育看作是政治得力的臂膀, 把教育当把教育当作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主要工具,作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主要工具, 视教育为人类生活的决定因素,视教育为人类生活的决定因素, 过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33“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 不仅是中国先秦时代的特产,不仅是中国先秦时代的特产, 也是苏格
28、拉底育人也是苏格拉底育人的目的。的目的。 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他不满意稚典他不满意稚典城邦的极端民主,城邦的极端民主, 特别是用抽签的办法选举官吏。特别是用抽签的办法选举官吏。 他认为人们应为他认为人们应为 “有“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 。苏格拉底一生只有一次参加政。苏格拉底一生只有一次参加政治活动,治活动, 其余全部时间致力于哲学和教育事业。其余全部时间致力于哲学和教育事业。他认为通过教育培养他认为通过教育培养更多的治国人才,更多的治国人才, 比他一个人从政重要得多。比他一个人从政重要得多
29、。 他斌予自己的使命就是他斌予自己的使命就是研究使有才能的人当权。他在答复智者安提丰时说:研究使有才能的人当权。他在答复智者安提丰时说: “是我一个人独“是我一个人独自参预政事,还是我专心致志要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人来参预政事自参预政事,还是我专心致志要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人来参预政事. .使使我能够对政治起更大的作用呢我能够对政治起更大的作用呢? ?”从而反映了其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从而反映了其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想. .教育也是政治。育人也是从政,而且是更重要的从政。罗家说,教育也是政治。育人也是从政,而且是更重要的从政。罗家说,色诺芬色诺芬 “叙述过苏格拉底是怎样不断地在研究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当权
30、“叙述过苏格拉底是怎样不断地在研究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当权的问题。的问题。 ”这正是苏格拉底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正是苏格拉底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44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 他们均致力于教育为政治服务,他们均致力于教育为政治服务, 以实现其以实现其政治理想。政治理想。四、教育内容四、教育内容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 “争于气力”的“武”教地位日渐下降,“争于气力”的“武”教地位日渐下降,而随着知识的下移,而随着知识的下移, “文”教已处于主导地位。“文”教已处于主导地位。 “子以四教“子以四教, , 文、行、文、行、忠、信”忠、信” 。 “文”作为孔子教授的内容
31、之一,排在首位,可见孔子对它“文”作为孔子教授的内容之一,排在首位,可见孔子对它的重视程度,的重视程度,然而,然而,从重武到重文的转变是个渐进的过程,从重武到重文的转变是个渐进的过程,孔子在教孔子在教育活动中并没有排斥军事、育活动中并没有排斥军事、 体育,体育, 相反,相反, 孔子很注重军事、孔子很注重军事、 体育训练,体育训练,六艺之中,六艺之中, “礼、乐、射、御、书、术”中的“射御”两艺皆与此有“礼、乐、射、御、书、术”中的“射御”两艺皆与此有关。关。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也是以“文”学为主。公元前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也是以“文”学为主。公元前 5 5 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以前,以前,雅典教育中的
32、武士教育、雅典教育中的武士教育、体操训练和军事训练占主导地位。体操训练和军事训练占主导地位。后后来随着一批智者的到来,雅典的教育出现了从“武”学到“文”学的来随着一批智者的到来,雅典的教育出现了从“武”学到“文”学的转变。到苏格拉底时代,转变。到苏格拉底时代, “文”学已成为教育的中心,“文”学已成为教育的中心, 苏格拉底在主苏格拉底在主张学习一点有关天文学、张学习一点有关天文学、数学、数学、几何的日用知识的同时,几何的日用知识的同时,又反复倡导又反复倡导雅典人要重视体育锻炼。雅典人要重视体育锻炼。 他认为没有健全体魄的人,他认为没有健全体魄的人, 学习文化也不可学习文化也不可能学好,更谈不到
33、保卫城邦。能学好,更谈不到保卫城邦。此外,此外, 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育内容上还有一个共同点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育内容上还有一个共同点: : 都很重视都很重视德育。德育。在孔子的教授内容:文、行、忠、信之中“行、忠、信”都属于在孔子的教授内容:文、行、忠、信之中“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的德育标准即他所谓的贤人标准“志于道,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的德育标准即他所谓的贤人标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据于德,依于仁” 。志于道,就是处处都要坚持道,所谓道指两个方。志于道,就是处处都要坚持道,所谓道指两个方面:一是忠,二是怒。据于德,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上的道德面:一是忠,二是怒。
34、据于德,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上的道德准则,德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依于准则,德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依于仁,仁, “仁”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中心,孔子解释“仁”为“爱人”“仁”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中心,孔子解释“仁”为“爱人” 。55德育也是苏格拉底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也是苏格拉底教育的主要内容, 是苏格拉底针对当时雅典的是苏格拉底针对当时雅典的道德堕落而提出来的。道德堕落而提出来的。 但因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因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苏格拉底所提出苏格拉底所提出来的德育内容与孔子也不同。苏格拉底的德育内容多从“认识自己”来的德育内容与孔子也
35、不同。苏格拉底的德育内容多从“认识自己”这个角度出发,这个角度出发, 其基本命题有三:其基本命题有三: “知识即道德”“知识即道德” 、 “守法即正义”“守法即正义” 、 “自“自制即美行”制即美行”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于智慧,热爱并努力地追求智慧是。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于智慧,热爱并努力地追求智慧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品质,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品质, 因此,热爱知识就成为一个人是否具有优因此,热爱知识就成为一个人是否具有优良品质的标志。良品质的标志。此外,此外,他认为正义就是做法律吩咐的事,他认为正义就是做法律吩咐的事,把那些知道把那些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人,定义为正义的人。苏格拉底还认为,什么是合法的
36、人,定义为正义的人。苏格拉底还认为, “自制是一切“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美德的基础” , , 认为不能自制的人,认为不能自制的人, 就很难把就很难把 “善”“善” 作为追求的目标,作为追求的目标,任何希望有高尚成就的人,任何希望有高尚成就的人, 都应把自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都应把自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五、教育方法五、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由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的,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以启发式教学法著称于世。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以启发式教学法著称于世。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相对立的。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相对立的。 在中外
37、教育史上,在中外教育史上, 孔子是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启发式教学的首创者。 他提倡启发式教学至少要比苏格拉底早半个世他提倡启发式教学至少要比苏格拉底早半个世纪。纪。他认为学生掌握知识、他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一个主动思考、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一个主动思考、领领悟的过程。悟的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明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38、论语述而论语述而 ) 。他要求学生。他要求学生达到“愤”和“悱”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施以“启发”的方法,帮助达到“愤”和“悱”的心理状态,然后再施以“启发”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比如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何谓君子,孔子说:学生打开思路。比如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何谓君子,孔子说: “修己以“修己以敬。敬。 ”子路问:”子路问: “如此而已吗“如此而已吗? ?”孔子答道:”孔子答道: “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人。 ”当子路再”当子路再次追问,孔子则说:次追问,孔子则说: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接着他又说:”接着他又说: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有关正义的对话中有关正义的对话中 ,
39、,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成功运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成功运用。用。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如此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如此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是与他们对是与他们对道德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心理或认识的见解紧密相联的。道德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心理或认识的见解紧密相联的。 他们通常他们通常把这种方法运用于道德的教诲之中。把这种方法运用于道德的教诲之中。 今天,今天, 启发式教学仍是一种十分启发式教学仍是一种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根溯源,追根溯源,自然要归功于东、自然要归功于东、西方这两位伟西方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大的教育实践家。66孔
40、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尊为“万世师表” ,苏格拉底则被称为“众,苏格拉底则被称为“众师之师”师之师” 。作为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相。作为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相比较,孔子的教育思想比较系统、成熟比较,孔子的教育思想比较系统、成熟. .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则多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则多是溶于哲学思想之中,是溶于哲学思想之中, 且由于他未留下任何文字,且由于他未留下任何文字, 有关他的思想多是有关他的思想多是通过其弟子的记载得知的,通过其弟子的记载得知的, 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带有很大的模糊性。 尤其是在伦理思想方尤其是在伦理思
41、想方面,面,孔子比苏格拉底丰富得多、孔子比苏格拉底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复杂得多。孔子构建了一套系统的伦孔子构建了一套系统的伦理学说体系,理学说体系,其全面性、其全面性、完整性、完整性、深刻性为古代西方各种伦理学说所深刻性为古代西方各种伦理学说所不可企及。不可企及。参考文献:11芦芦 笙:笙: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JJ,学术探讨学术探讨 ,20072007(3 3).143.143。22罗素,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罗素,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 (上册上册) ),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2003.118,2003.118。33孔子教育思想研究孔子教育思
42、想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国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19851985 年版。年版。44张瑞玲主编:张瑞玲主编: 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山东教,山东教育出版社,育出版社,19971997 年版。年版。55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一卷) M)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994。66王琰春,张胜军: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王琰春,张胜军: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的比较研究J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版)2005)2005(4 4).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