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程读后感汇编.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1148380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的历程读后感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的历程读后感科学的历程读后感1 这个疑问并不存在在这本书里:它讲解并描述的是与“技术”相关的那部分的“科学”史;属于科学史,同时也是一部技术源流史。 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探讨: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须要读什么科学史?技术史?还是科学哲学史? 何兆武老师有一本小书西方哲学精神,编自给清华中文系本科生上的三次讲座,序言中自谦为“简洁通俗的即兴讲话”;书中举荐了一些“关于西方哲学的原始材料”,称“这些书已经是损之又损,简到最低程度了”。近代哲学只选了三位,分别是培根、笛卡儿和帕斯卡。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惊异,近代哲学尽然撇开卢梭!换言之我很不服:我也是读过数理化、教化程度为高校本

2、科的人,在学生生涯中根本没有接触过培根,笛卡儿不就是独创了坐标系,帕斯卡是大气压的单位而已,尽然能够代表近代哲学? 在读完新工具、方法谈和思想录之后,剩下的只有惭愧了。 没有人能够否认现代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自西方,在此基础上,有一种经过仔细探讨后得出的“推论”是:中国放任自流的话,或许能够生出高度发展的科学,但绝非现代科学。简而言之,二者间不是速度的差异、而是方向的不同。 相识到这一点也为了了解这一点,科学哲学史就绝非须要而是必要了。科学史和技术史可以告知我们:科学和技术是如何达到现代的高度。而科学哲学史则回答了:为什么走上现在这个方向?为什么这样高度的发展是可能的? 正如笛卡儿在方法谈中所

3、说:在学习了大量经典、得到了丰富的物质资料后,才有可能着手搭建自己的思想大厦。对于急需积攒物质资料的阶段而言,一本好的科学史、技术史如科学的历程是卓然有效的,而在此之后,至少须要“简到最低”的“原始材料”:培根、笛卡儿、帕斯卡,以及一本科学哲学史比如怀特海的科学与近代世界。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2 科学史对于笔者而言是一个始终以来无所顾及但始终希望系统了解的领域,欣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版的科学的历程问世,便坚决果断取来拜读。 吴国盛教授的此本著作,其学问的权威性系统性以及写作语言的朴实平易已经无需赘言,其本身的翻印次数与发行数量就是受众认同的一个极好的指标。此次新版的问世,距原作首度发行已有18

4、年,此期间对于科学史史料的发掘及固有观点的订正,作者已经在书中予以清楚的阐明,是为对此部经典著作的补充与完善。 作为一名对科学发展抱有新奇,并具有一般科学常识的读者,作者开宗明义的论述就寄予笔者以醍醐灌顶之感。比如书中所论述的科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并非是一种普遍的人文现象,而更多的是根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传统。”(页48);而古希腊丰富的科学遗产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高度对象化与数理化,以及其思维过程中严密的逻辑系统。天文、医学、算学等学科虽然在各地区的古代文明中有所积累,虽然阿拉伯文明、中华文明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因对自然的相识,对详细工具的独创有过突出的贡献。但不行否认西方的“科学”因其

5、独特的优势和悠久的传统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已经成为人们相识自然、变更生活的主要力气。了解这些,为我们借鉴他者,反省自身供应了好的途径。 本书以时间为序,各卷首以提纲的形式概括了相关时期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其中又以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代表学者为主要书写对象,勾稽出一个个划时代的发觉与学说。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突破一个个“错误的权威”,人类是如何在古老的怀疑中迎来一个个清楚的答案。宗教思想与世俗权威一度扮演着不小的阻力,保守与偏执的思想即使在科学家群体、甚至创建了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巨人心中亦深刻存在。我们亦可发觉,早期的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地位”判若星辰,注意思辨

6、与提倡试验这两项珍贵精神并非同时出现,直到近代,科学与技术才作为合力相互发展、促进,并深刻变更人们的相识空间与生活面貌。科学的生成机制、学术环境的营造更牵扯出了不同时期地区与国家间地域、语言、政治、经济等各方方面发展的样貌。 在获得学问之余,还要说明一下本书的一些缺憾。当然,丰富的插图对加深读者的感性相识比较有利,但近现代以来单一的科学家肖像排列好像没有太多的必要,反而有挤占篇幅的感觉。另一个惋惜之处是并未见到本书后附的参考书目,虽然书中部分引文在页脚下方做了注释,作者在其次章论述科学史相关综述中对部分科学史的著作有些许回顾,但若将这些相关资料加以整理补充附于书后,想必以后为读者接着深度阅读将

7、供应更大的便利。但白璧微瑕,最新版本的科学的历程是读者了解科学发展史很好的一本入门读物。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3 一本描述人类自然科学史的书。大体上按时间发展依次展示各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理论的提出、改进、颠覆或者是技术上的进步发展,细微环节处有按地域或事务的发展来处理,以使得史实是以相对完整且合乎逻辑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完之后发觉社会科学没有涉及。 感想之一是,越远离“现在”这个时间点的科学的历史发展作者讲得越清晰也相对深化,随着时间更加接近现在,就越觉得只是在陈述一些事实,这些工作是怎么做出来的就不是很明白了,学科也慢慢丰富起来或者说是分化得更明晰,越来越不懂那些学科在做什么了。 感想之二

8、是,数学、物理学科,可能是因为始终在学的原因,阅读时会有明确的“哦,它们是在向前发展的,前面的工作奠定了后续的发展”,但是别的学科就会有“哦,怎么出现了这方面的探讨呢”这种突兀感。 感想之三是,随着一些基础学科的发展,才有可能出现一些新兴的学科。譬如“电子技术与信息时代”这一章,虽然中国古代有算盘,前人如帕斯卡独创了一种可以做加减法的齿轮计算机,如莱布尼茨独创了二进制并设计了能做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机,但知道电磁领域、量子物理方面的探讨到位之后,电子计算机才顺理成章发展起来。 该书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讲解并描述得不清晰,只是排列了一些作者认为的工业上的大事记吧,这促使我希望寻得一本介绍计算机科学

9、与技术发展的书,只是仍未寻得。 感想之四是,以前的科学探讨会发觉很直白的与哲学相接近,后来的科学探讨就不太能看得出来了,待到讲解并描述量子力学与再后来的“整体论”、“系统科学”才明白哲学从未离开。 最终,这本书只是概览,许多读者感爱好的都没有深化介绍即使这样也是一本很厚的书了所以,有哪些感爱好的地方,还须要自己去找相应的资料看才会更系统。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值得阅读。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4 久闻科学的历程大名,最终有幸得以一睹装帧精致,印刷优质的第三版,非常欣喜。书到之后,立即读了起来,即被吴先生简洁美丽的文字所吸引,不禁揣测,吴先生当年由纯理科转为人文气息深厚的哲学,算是没有辜负这样好的文笔

10、。 自近代以来,西欧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科学的大旗从今漂浮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极大的变更了世界的面貌,促使了人类社会的转向。特殊是在近代的中国,科学与民主,成为了挽救的代名词,代表着正确、进步、先进、革命、等等,好像谁驾驭的科学,谁就就执掌了天命。科学,由启蒙而来,确又面临着成为愚民工具的境地。 如何让科学这把双刃剑,完全的成为人类进步的工具,而不是让人臣服于各种科学科学的幌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吴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让科学回到人文,昨晚人文复兴的产物,如何让科学回来人文,却又是让人模糊的问题。但是,回来历史,从历史中来把握科学的真义,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科学,了解现代科学的来龙去脉,从

11、而更好的让科学服务于人。阅读吴先生的这本书,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科学的历程从人类文明起源的时代讲起,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人的金字塔,两河的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历法,各种炼金述,希腊的哲学,数学等。以及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当然,全书论述的重点还是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至今的西方科技的发达。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科学的历程这本是,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史的书籍,作为科学迷的我,特别的喜爱科学的历程。 科学的历程表现出了两种编史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吴国盛集纳了传统的科学史史料,在许多问题上持续了传统科学史的叙述方式。另一方面,吴国盛对许多问题的叙述又表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可以使

12、一般读者既可以了解作为大众语境之下的科学史,又可以看到吴国盛这位导游所发觉的独特景观。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因为作者的学术探讨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因此也注定了本书的一些特点。在对一些历史事务描述时,既能让读者钻进去,又能让你走出来,对有些问题进行了适度反思。比如在谈到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除了对纺织、蒸汽机的独创进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认为“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无关的状况下发生的,但却立刻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对好用技术,并形成了科学技术相互加速发展的循环机制”。阅读此书有点像登山时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导游,在引领你看

13、景的同时,还能陪你谈古论今,思索原由。 本书还有两个令同行刮目、让读者感谢的优点:一是插图丰富,并且随文在版面周边出现。这样能使所叙述的历史事务更加生动、直观、亲切,关键是能使读者有一个想象空间和印象,并长留在他的脑海中。二是这次其次版作者弥补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气力补充了注释、参考文献及索引,这一部分做得特别到位。比如参考文献第十条,作者把近20年国际和国内出版的科学史书籍进行了系列点评,内容既涉及综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谈到内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纵论的架势。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比照,这样读者假如想进一步探讨的话,可通过索引和参考文献查找更具体的资料。 吴国盛在本书中始终强调现代科学正

14、处在十字路口上,科学的将来如何,人类的将来如何,是一个应当引起现代人反思的问题。在本书最终一章,他对科学进行了肯定的反思,认为在科学胜利的背后,我们必需留意到潜在的危急;人类通过大规模开发大自然,虽然驾驭了更高的能量,有了肯定的支配自然的实力,但也可能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 无论如何,吴国盛并不反科学他有什么必要要反科学?吴国盛并不认为科学不好,而是希望科学能更好、更人性。至于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假如作为科学传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论争鸣,当然也不无好处。尽管有些争辩其实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或心情问题。原委那种科学传播形式读者更喜爱、能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的历程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亲近科学的最好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她的历史起先。 科学的历程是一本真正精彩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看。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