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任慧).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46702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任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任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任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任慧).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摘要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六大领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六大领域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 版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概括为六大生活领域,这六大生活领域从小到大依次为:1. 我的健康成长2. 我的家庭生活3. 我们的学校生活4. 我们的社区生活5. 我们的国家6. 我们共同的世界二、整套教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的七大教育主题展开二、整套教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的七大教育主题展开1.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养教育2. 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3. 爱国爱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5. 爱自然(生态伦理)教育6. 国家领土主权教育7. 开放

2、的国家视野教育因此,六大领域乘以七大教育主题产生了约 47 个教学单元,十二本教科书,每本包括 4 个教学单元,十六节课。道德与法治教材延循了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同一内容在不同主题(领域)、不同年级循环出现,但学习要求、难度逐步提高。47 个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分布如下图:基于以上宏观认识,我们在备课时要把握课程特点,从三个大处着眼: 1、超越单课时的教学设计。2、厘清同一领域的内容在全套教材纵向上的衔接和分工,把握其内容上的逻辑联系及由低到高内容上的拓展。3、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学习活动、设计总结与评价任务。三、确定了单元整体设计备课程序。三、确定了单元整体设计备课程序。1.

3、深入解读教材2.精准设计教学目标3.适切选择教学内容4.智慧开展课堂教学活动5.合理制定估测评价系统四、具体步骤四、具体步骤(一)深入解读教材(四读)(一)深入解读教材(四读)(1)一读同一主题内容在全套教材纵向上的衔接和分工,把握其内容上的逻辑联系及由低到高内容上的拓展,即即一读同一主题在整套教材中的功能定位一读同一主题在整套教材中的功能定位。(2)二读单元内的逻辑结构,了解单元中每一课所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要求,即即二读各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功能定位。二读各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功能定位。(3)三读每一课的话题及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即即三读各话题与板块在一课中的三读各话题与板块在一课中的功能定位

4、。功能定位。(4)四渎每一课的图文表意,文中关键词所指向的教学目标点和本课的核心价值。即即四读图文、栏目、关键词在一个话题或板块中的核心价值指向四读图文、栏目、关键词在一个话题或板块中的核心价值指向。(二)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定标)(二)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定标)(1)定标依据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要求 2011 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版3.教材内容以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4.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情)。(2)确定单元目标1.全面理解教材,研读课标与大纲。2.确立基本目标。3.了解、分析学生实际情况。4.确定精准学习目标。(3)定标要求1.了解学生的年

5、龄特点与成长规律, 体现目标的科学性;2.珍视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求,体现目标的适切性;(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3.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特征,体现目标的针对性。(地域差异、学校、班级文化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三)依据目标、学情适切选择教学内容(三)依据目标、学情适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需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情合理地取舍替换与补充。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也要暗合编者用原事例的意图。事例可以不要,但意图不可不明,这也要求我们解读教材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事例讲道理。(四)分解目标,规划课时,设计学习活动。(四)分解目标,规划课时,设计学习活动。第一种:

6、打破课的界限,整体设计活动落实目标、统筹课时安排。第二种:将目标分解到每一课,每一课依据目标设计活动落实目标。(五)合理制定估测评价系统。(五)合理制定估测评价系统。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的方法可以是多样性的,可以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一课,我知道了什么知识,我要怎么做;可以以分组竞赛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制作学习心得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情感得到外化。总之,要达到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构建学生的认同,陶冶学生的情操的目的。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道德与法治(二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之我们生活的地方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用大单元教学理念设计道德与法治二上第四

7、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深入解读教材(四读)一、深入解读教材(四读)首先,我们要读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功能定位。首先,我们要读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功能定位。(1)我们生活的地方在整篇教材中隶属于领域: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家乡。同样涉及到这个领域的有:一上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一下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二下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四上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四下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四下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四下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2)纵观这九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我们把它归结为两个维度一个目标:一是空间维度,包括:1.家乡的自然

8、环境,即家乡的景、植物、动物、气候等;2.家乡的经济环境,即家乡的物产;3.家乡的人文社会环境,即家乡的人;4.家乡的文化,即家乡的节日、风俗等。二是时间维度,包括:1.我与家乡景、物、人、文化的联系;2.家乡的变化;3.建设家乡。针对学生对这些知识与德育目标的达成,我们可以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分为四个层次或阶段:1.观察了解层次;2.体验感受层次;3.调查探究层次; 培德育情的过程目标4.思考认知层次;5.合理表达层次;6.改造实践层次;(3)涉及家乡领域的各单元过程目标分配一上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涉及的维度是家乡的景,我与家乡气候、人的联系、家乡的文化。一上的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达到观

9、察了解、体验感受的层次。一下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涉及的维度是家乡的自然环境以及我与它们的联系。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思考认知这四个层次。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物产、家乡的人、家乡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合理表达层次。二下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物产、家乡的变化。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思考认知、改造实践层次。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经济环境、家乡的人以及我与它们的联系、建设家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

10、感受、思考认知、改造实践层次。四上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及其变化, 即环境污染。 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改造实践层次。四下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经济环境以及我与它的联系,即消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思考认知、改造实践层次。四下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涉及的维度有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我与他们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 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合理表达层次。四下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涉及到的维度有家乡的文化以及我与他的联系、家乡的变化、建设家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观察了解、体验感受、

11、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合理表达、改造实践层次。基于以上总结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教材内容从低年级段到高年级段逐渐由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扩展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由我与环境的联系到环境的变化,最后到我改变环境,逐级上升,层层递进。 而对学生的要求也从观察了解的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到改造实践的主动亲身建设家乡。这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延循了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同一内容在不同主题(领域)、不同年级循环出现,但学习要求、难度逐步提高。其次,读各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功能定位。其次,读各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功能定位。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隶属于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社区领域,本单元第一课是我爱家

12、乡山和水,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家乡的自然环境,着重强调家乡的山与水,这是家乡的景色。本单元第二课是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家乡的经济以及与我的联系,着重强调家乡的山与水孕育了家乡的物产,而正是这些物产养育了我。本单元第三课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生活在这一方山与水的家乡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家乡的物产,他们用他们的劳动成果为我们的成长服务着。本单元第四课是家乡新变化,这一课为我们展示的是家乡在各个方面的喜人变化,我们要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传承家乡的特色,发扬家乡的特色文化,这样我们就越来越爱自己的家乡。本单元四节课从内容的空间维度上从家乡的自然环境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再

13、到家乡的人文环境最后是家乡的文化环境。 在时间维度上,从我与家乡各方面环境的联系到家乡发生的诸多变化, 最后引出了我要传承家乡特色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目的。再次,读各话题与板块在一课中的功能定位。再次,读各话题与板块在一课中的功能定位。(一)第一课我爱家乡山与水(一)第一课我爱家乡山与水本课第一板块为我的家乡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走进家乡的思路。一是我的家乡在城市还是农村;二是我的家乡在祖国大家园的哪个地区?我们还可以从我是来自哪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来自哪个市县,哪个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哪个社区或村庄的小朋友来引出我的故乡在哪里。本课第二板块为发现家乡的美,这一板块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我的

14、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点或标志性建筑, 最终让小朋友燃气对家乡美景感到自豪的目的。本课第三板块为家乡的故事,这一板块提示我们不仅可以讲讲家乡的名人轶事,还可以讲讲田间地头的小故事,甚至可以从历史角度追随一条街道名称的由来, 抑或讲讲爷爷小时候在这颗老树下曾经做过的游戏。如果说前两个板块着重强调家乡空间维度上的定位, 那么最后一个板块则为我们诉说家乡时间维度上的轨迹由来。(二)第二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二)第二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本课第一地板块为我的家乡产什么,这一板块让我们尽可能多地介绍家乡的物产,可以是农产品或工业制成品,可以是食品也可以是工具用品,可以是矿产甚至是工艺品,只要是家乡的物产,都可以说出

15、来供大家分享。本课第二板块为家乡物产惹人爱,这一板块让我们与大家分享那些滋养了我身体的家乡物产, 以及那些凝结着家乡人勤劳智慧和艰辛劳动的能代表家乡特色的物产,总而言之是与我有关、我喜欢的家乡物产。(三)第三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三)第三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本课第一板块为生活在我身边的人,这一板块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周边的家乡人,与自己生活有着交集的家乡人,让学生感到生活在他们身边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为我的生活提供着产品与服务,家乡离不开他们,我更离不开他们。本课第二板块为可敬的家乡人,这一板块着重让学生观察、调查身边有着正能量的家乡人,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积极的力量,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家乡人,所以

16、我要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宣传,让纯正的乡风吹遍每个角落。(四)第四课家乡新变化(四)第四课家乡新变化本课第一板块为我家门前新事多,这一板块要求学生们知道家乡的变化不仅是自然风貌、经济建筑等的变化,更有人文风气、文化风尚、生活方式等的变化,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的新事物。本课第二板块为家乡特色代代传,这一板块要求学生意识到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一代一代地将家乡的传统特色传承下去, 激发起学生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将这些好东西传承下去的使命感。本课第三板块为我的家乡会更好,这一板块着重让学生先对家乡的各个方面进行审视,既发现他的优点,又指出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家乡的

17、建设是在变化中的,所以,这一板块更加要求学生能够有一种改造家乡的不足之处的能力,夯实和升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后,最后,读图文、读图文、栏目、栏目、小主持人关键词在一个板块中的核心价值指小主持人关键词在一个板块中的核心价值指向与设计意图。向与设计意图。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 13 课我爱家乡山与水四幅插图呈现了不同地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描述,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表述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叙第一板块我的家乡在这里述自己家所在的地方,也可以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家所在地的特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家乡”概念。主持人的话将学生从对他者家乡的了解,拉回自己的家乡生活中,并为本单元后面可亲可

18、敬的家乡人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1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走进自然,走进家乡,发现家乡的美。教材中的插图及文字,第二板块发现家乡的美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的美。家乡的美可以是家乡的名胜古迹,也可以是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还可以是一花一草、一石一溪。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通过范例引导学生从平凡、朴素的家乡山水中发现美。家第乡三的板故块事2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家乡”这一公共生活空间建立联系。通过讲述在家乡山山水水中发生的故事, 建立起 “我”与“家乡”亲密、亲近的关系。小诗将家乡自然中的山水草木与家乡的人事有机融合,赋予了家乡自然环境以生命、生动的情

19、感,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爱与眷恋。图中以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家乡田野里开心的故事:爸爸妈妈在田野里插秧,小女孩光着脚丫在田埂游戏,好奇地吹起了蒲公英插图旨在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和身边人在家乡度过的愉快时光,增进自己对家乡的亲近之情。绘本是一则傣家竹楼的传说小故事。一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寻访有关自己家乡山水风景的传说故事,感受山水草木中凝聚的乡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的乡土风情。3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 14 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文中呈现了两幅插图。图 1: 寻访一条路名的来历;图 2:听爷爷讲述他小时候在树下发生

20、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故事。让家乡生动的生活画面展现于熟悉的一条路上、一棵树下、一块草坪间教学资源中的绘本故事也可以作为范例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开展拓展延伸活动,如唱一首歌赞美美丽的家乡,种棵树栽棵花为家乡美景添秀,召开家乡美丽山水故事分享会,小使者宣讲家乡之美丽,等等。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将对家乡的热爱付诸于行动之中,将爱家乡之情化作爱家乡之行。4教材呈现了一个乡村土特产集市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家门,开展“寻访本地特产”的活动。通过寻访活动,让第一板块我的家乡产什么学生亲近家乡,充分了解家乡的物产

21、,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与家乡的富饶。副版绘本呈现了 “马头琴”这一乐器的来历传说。故事蕴含着家乡特有的乡土文化,有着家乡人的情感,能让学生产生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收集了解本地特产的传说,在交流分享中,感受家乡独特的传统文化。5本环节是学生课前寻访调查活动的分享与展示。教材中两个小朋友的对话示范了如何介绍家乡的特产,旨在引导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充分表达对家乡某一物产的了解。6四副插图呈现了家乡物产与 “我” 的生活的关系。图 1:美图和小诗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山水画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乡的物产滋养了我的身体。图 2: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特色产业使人们生活不断富裕。 图 3:描绘了当看到家

22、乡的物产成为家乡的特色名片时,感到由衷喜悦的场景。图 4:描绘了游子归来时,他在品尝家乡特色美食时升腾起的对家乡的思念与爱。四幅图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内心的热爱与感恩情怀。7第二板块家乡物产惹人爱图中情境描绘了家乡特产 “千人糕” 的形成过程,图中留白旨在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一块家乡糕点背后还倾注着哪些家乡人的劳动。小主持人的话, 提示学生的思维由“千人糕”发散开,思考家乡的其他物产中凝聚着哪些人的智慧与汗水。在这样的交流分享中,学生会发现家乡物产是家乡特有的自然环境与家乡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从中感悟到家乡物产别样的美,体悟到家乡物产对自己的滋养,进而产生对家乡物产

23、的热爱与自豪。8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 15 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本页三幅图分别呈现了“我”与家乡人之间的生活交往,以及在此过程中彼此的默契、相互的关心和帮第一板块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助、彼此牵挂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周围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家乡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家乡人共存的生态关系。9通过“停电了,该找谁来修?”“一大早的牛奶是谁送来的呢?”这两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中从未谋面、却一直为大家服务的家乡人的关注,了解不同行业家乡人的工作,产生对他们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插图引导学生围绕 “了解不同行业家乡人工作的途径”“说说他们的工作及自己

24、的感受”等内容开展讨论活动,旨在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激发对不同行业家乡人的理解、尊重、认同。主持人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恩与尊重。 10本栏目是在前一栏目基础上的深化,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可敬的人。学生在关注家乡人身上可敬的精神品质,发现家乡人的闪第二板块可敬的家乡人光点的过程中,会激发对家乡人的热爱之情。三幅插图通过呈现 “辛苦劳动的修路工人”“买菜的诚信模范”“家乡的历史名人”,拓展了学生视野,即家乡了不起的人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优秀的普通人。从而让学生在对不同人群的了解中,激发起对家乡人的敬佩之情。11第 16 课家乡新变化左上图、 由上图是对

25、上页内容的补充,提示调查了解可敬的家乡人的途径如下:观察、看新闻、查阅名人档案、采访及倾听他人介绍,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充分了解家乡人,从而产生对他们的敬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乡风熏陶。插图呈现了 “可敬的家乡人”的主题交流分享会,提示教学可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其他不同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调查发现,进行师生、生生间的感受互动,获得情感共鸣,不断生成对家乡人的奋斗、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人的精神的认同。12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调查、对比,发现家乡的变化。图 1、图2 通过两幅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街景照片,指导

26、学生第一板块我家门前新事多发现家乡基础建设上的变化。教学中,教师可选用当地某一地点的今昔面貌作为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新变化。家乡的变化远不止基础建设等物质层面的变化。图 3 呈现了人们晨练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对这些变化,因学生缺乏亲身体验,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采访的方式去获得知识。13左上图提示了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变化;由上图则呈现了人们移风易俗的新风尚。第 62 至 63 页这 5 幅插图,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诸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当地建设等不同的角度,通过调查、 采访、 参观等不同方式,进行今昔对比,发现家乡的变化。剪贴报呈现了学生展示的调查结

27、果。剪贴报可以是学生课前调查后独立或小组完成的作品,也可以是课堂交流分享后,汇总小组交流的成果展示。学生也可以采用照片、剪贴报纸、手绘图画、寻访日记等表达方式。14小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传统。学生日记做糖画,描写了自己观赏家乡传统技艺的场景和感受,并通过妈妈的介绍丰富了自己对这一传统技艺的了解。在此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关注家乡有传统特色的文化,充分了解它们,感受其中的魅力,萌发热爱、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右侧三幅图旨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家乡的特色传统,并通过尝一尝、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等形式,与家乡的传统文化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感受其中的美丽与可爱。15第二板块家乡

28、特色代代传家乡还在建设发展中,家乡还存在不完美之处。教材页面上的左侧三幅图旨在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发现家乡还需要改变的地方,并表达自己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愿望,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悦纳与责任感。留白部分意在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对家乡未来变化的美好憧憬。在描绘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更要让学生尽情表达对家乡未来的期盼。16第三板块我的家乡会更好二、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定标)二、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定标)(一)课标(2011 版)依据(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 方向、 比例尺。(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

29、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依据(1)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2)了解家乡变化,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公民意识、法制意识的养成。(3)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是时代的要求。(三)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家乡观念,即我成长、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明白而非仅仅是简单的“老家”观念,初步形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明

30、白家乡在祖国大地上的方位。(2)通过体验感受,使学生懂得家乡的美、家乡养育了我,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明白是家乡人在家乡这片热土上的辛勤劳动与服务培养了我;形成热爱家乡人、关心家乡事、喜爱家乡物的乡愁或美好情感。(3)通过调查探究与思考使学生形成一种认知,那就是各行各业的家乡人通过艰辛劳动为我提供了生活必需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使“我”尊敬、感恩家乡人。(4)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调查探究、思考认知发现家乡的各方面变化, 既有物质层面的变化, 也有精神层面的变化。 在“我爱着家乡”的情感驱动下使学生能自由表达对家乡的爱进而形成改造建设家乡的冲动,培植希望家乡将来更加美好的期待之情。(四)根据学

31、生学情精准定标(1 1)第)第 1313 课我爱家乡山和水课我爱家乡山和水1.学情二年级学生的意识状态处在低龄儿童发展水平,他们对于“家乡”概念的解读比较混乱, 不少学生认为 “家乡” 指的是父母儿时的 “老家” ,而自己可能都没在那里生活过,于是爱家乡的教育成了脱离生活的口号,也难以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家乡”对于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帮助他们找到“爱家乡”与自己自己生活体验的联系;“家乡”对于多数低年级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对它缺少关心,尚未形成亲近感。因此,学生需要从亲近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感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丽与可爱,热爱家乡,产生对家乡的喜爱之

32、情。2.课程目标通过使学生形成“我的家乡在”的正确的“家乡观”。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探究思考发现或回顾家乡的美景。通过观察了解、体验感受“我们”与家乡的互动,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并乐于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2 2)第)第 1414 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课家乡物产养育我1.学情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成年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多寄托在家乡独特的物产上,但是低年级学生却很难产生相应的感情: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视野不够开阔,不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更不能体会其独特性;二是在他们眼里,家乡的物产只是一个具象的物体,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因而,学生在谈到家乡时,多数只会说说家乡的山山水水

33、,而很少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2.课程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调查探究、回顾思考,描述家乡丰富的物产或与物产有关的故事。体验家乡物产对自己生活以及家乡发展的意义, 萌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体验家乡物产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感恩家乡的劳动人民在家乡的大地上为“我们”辛勤劳动而获得这些物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3 3)第)第 1515 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学情学生对生活在周围的人缺乏主动观察,对他们的劳动缺乏体验。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少会主动观察生活在周围的家乡人, 他们的日常生活远离了家乡人的劳动,所以他们对家乡人的劳动缺少切身体验,很难意识到自己与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之间

34、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调查寻访、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体验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感受家乡人的可爱,知道家乡的名人,学习他们的精神与优良品质。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感激与热爱之情。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4 4)第)第 1616 课家乡新变化课家乡新变化1.学情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另外,面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学生当中会有一些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目前,因有些地区由于经济建设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学生会对家乡的变化是好还是坏产生疑虑;还有一些学生受父母等成人影响,横向地将家乡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觉得自己家乡落后,对

35、家乡产生负面的情绪。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全面了解家乡的变化, 感受家乡前进的足音,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2.课程目标了解家乡变化,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知道家乡的传统特色,愿意主动接触、学习、传承。对家乡的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能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树立初步的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等能力。(五)适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1)第 13 课我爱家乡山与水活动一:介绍家乡报告会要求:教师先引入“家乡”一词,并讲明家乡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而不是爸爸妈妈出生的“老家”,然后让同学们上讲台介绍自

36、己的家乡,介绍的主要内容是“我的家乡在”。上面可以填上家乡的行政区划归属地,也可以是草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之类的词。活动二:家乡美景我知道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家乡美景的图片和其他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家乡名胜古迹的照片、关于家乡美景的图画、家乡美景的童谣儿歌、甚至是我曾经游历过家乡美景的日记感受。活动三:家乡故事分享会要求:教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关于我与家乡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我在家乡的某地做某事的愉快经历,比如我在家乡池塘边钓鱼,我去家乡田地里跟奶奶爷爷一起耕田等,但注意的是要讲快乐的经历,而不是使我沮丧的经历。分享后,教师可以追问学生这些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引导学生燃

37、气对家乡的美好回忆进而夯实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第 14 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活动一:家乡物产博览会要求: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家乡的物产、或物产的照片。这些物产可以是家乡的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日常用品、矿石、农产品等。同学们不仅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物产,还要说说物产的来历、物产的故事。并且让同学们评一评那些物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说一说 “我” 的感受。活动二我的最爱大讨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讨论“我”最喜欢家乡的哪个或哪些物产, 为什么喜欢这些物产, 这些物产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都经过了哪些农民伯伯或工人叔叔的手。并讨论如果我们没有这些物产,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最后

38、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活动三:播放视频千人糕要求: 学生要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问题一: 这种糕点为什么叫 “千人糕” ?问题二:千人糕是怎么来的?都经过了哪些人的劳动。问题三:看了视频之后,给了你什么启示?观看视频后,指名同学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千人糕是多少家乡人劳动智慧的结晶, 从中感悟到家乡物产别样的美。(1)第 15 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活动一:情景智能问答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该课第一板块多个场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根据多媒体图片展示,说说身边有哪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为家乡做贡献。并引导学生回答:你从这些人上看到了什么优点?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对家乡劳

39、动者心怀感激之情。活动二:感谢您:家乡人要求:学生通过写祝福的话,制作卡片等方式表达对家乡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通过形式多样的感谢后,说说你为什么感谢他们。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活动三:家乡人了不起要求:围绕“我”认为家乡的什么人了不起,他做了什么事让我们对他产生崇敬之情。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闪光点。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在班上汇报。 或者事先布置学生收集你认为了不起的家乡人的照片与事例,在班上与同学分享。(1)第 16 课家乡新变化活动一:旧貌换新颜要求:先让学生回想自己家乡有什么变化,有哪些变好的变化,有哪些变坏的变化。再出示课本第一板块相关图片内容,让学生讲讲,你发现家乡哪些人、事、物和从

40、前不一样了。可以是街景的变化,可以是人的变化,也可以是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先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再到讲台上为大家讲一讲。活动二:我是小小传承人要求:教师先提问,我们家乡有什么特产?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给予适当点评。然后教师出示关于家乡各种特色物产、特色手工技艺、特色食品,方言、甚至是家乡的特色艺术形式的照片与视频,引起学生共鸣,然后针对每一种特色拓展延伸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特色的喜爱之情。教师还可提问学生:你最喜欢家乡的那种特色?你愿做这种特色的传承人吗?为什么?活动三:头脑风暴祝福家乡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还在建设发展当中,家乡还存在不完美的地方。“你”能说出家乡的不足之处吗?针对于家乡的缺点,“你”要怎么做, 才能使家乡变得更美好。 教师可适当提醒, 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